第一百四十三章 全面反动的余生(三)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六道转轮、朝阳帝国、位面电梯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从酋长到球长最新章节!
这二十年陈健基本上都在学校或是作坊蹲着,做了二十年的教书先生,教出了足够完成夏国今后科学基础的大约是前世初一初二水平的年轻人。
而这二十年也让夏国人逐渐把一件事当成了理所当然:只要政府稳固,只要法律还在,其实有没有执掌生死大权的自己坐着众人都贵着的某个人,并不影响夏国的运转。
一部分夏国人原本就是从氏族中直接蹦出来的,他们不觉得人天然就应该跪着做某个人或是某个家族的奴仆;另一部分人则完全在夏国的教育体系下长大,脑袋里对自己是夏国人、夏国的主人、夏国的接班人、遵纪守法这一套说辞颇以为然。
陈健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前世赵简子制定了法律刻在了铁鼎上,孔圣痛斥这是亡国之兆,如果人们都畏惧法律,都知道法律,那么要等级制度有什么用呢?礼要崩坏的。
而这一世陈健也不准备弄什么王公之类的等级制度,从一开始就在夏国内部遏制了这一切的萌芽。皇权不是天然就有的,如果发现这个族群真的只适合跪在皇权下才能成长,那今后就推倒重来就是。
集权未必非要头顶上有个皇帝。从一开始就没有,将来也就不必有。
几十万的人口基本没有乡村,极大的技术优势对外吸血,几乎稳定的开蒙教育,从氏族时代直接走到现在的政治思维基础,如果这样的基础还不去尝试一些本可以尝试的东西却非说什么缺了皇帝就像是鸡没有了头一样肯定完蛋,那是反动的。
农业作为一切变革的基础,夏国的水平足以支撑,甚至和前世十七世纪的农村相比更为先进。土地更多,工具更为先进,科学的肥田***作法等等,让农业产出足以支撑。
近四十年的农业变革推广一直在持续,良种改革从未停止,除了马拉收割机没有做出来外,陈健把所能想到的适宜的农业器具都弄出来,唯独马拉收割机他实在是做不出。
大面积土地私有制和雇工制的前提下,农场主为了更多的产出,不得不兴修水利,雇人在农闲的时候做一些肥田的事,反正有钱,还有大量的什么都没有只有自由的人。
大量的不曾开采的沿海一带的鸟粪石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回来,作为肥料,达成了这个时代所能达到的亩产极限。
从无到有,用了四十年,至少在夏国这点小地方有了新时代的模样。这也是他为什么没有在活着的时候攻打占据更多的、上千公里土地的原因,几十万人他或许还能保证效率运转,更多的实在是忙不过来。
早晚会有一个人完成统一,相同的文字,相同的认同感,对市场统一的追求,都会逼着有人来统一,那不是这代人要做的事了。
这二十年陈健尝试着夏国的基层建设,原本的国人议事会已经形成了规模也成为一种众人接受和熟悉的地方。
公有制基础的爵等制度完全变革取缔后,国人议事会确定了一百二十五个人的名额。
简单粗暴的采用了财产等级制度:做官员的占据四十人,拥有三百亩以上土地或是拥有雇工超过十人的作坊主占据四十人,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自给自足的占据二十个,最后除了自由身份一无所有的雇工占据二十五个。
用三十年时间控制起来的过家家一样的政治结构培养了一大批懂得为自己利益抗争的人,之前的几条法律都是靠着陈健的威望和特殊的三分之二否决权推行下去,让夏国人逐渐明白了什么是游戏规则,虽然并不公平,但是很适合夏国今后的发展,也为暴力革命埋下了种子。因为最穷的两批人尿不到一个壶里,而且人数加在一起才有正常提议的否决权,照着这种规则玩个几百年真到了解决不了的时候,那就只能用枪炮另立规则了。
华历七十一年,也是三年一次的国人议事会年份,从新华城、夏郡和周围各城邑被推选出的国人代表们齐聚王都华城。
因为技术优势和对外剥削,这几年夏国过得相当不错,阶级矛盾并不严重,雇工们活的下去。
强制义务教育之后的更高层次,就是读书人成为了大部分夏国人,而不再是一个独立于众人之上的特殊阶层。
在学校中陈健说了一个有趣的话:同窗为朋,同志为党,朋党就是把各自的追求摆在明面上讲,不要藏着掖着,没有朋党一样会有争斗,还不如明面上斗。
于是各种幼稚的、玩票一样的党派在夏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年轻人以此为时髦,但经过二十年的沉淀,那些闹着玩性质的甜党、咸党逐渐消失,到头来什么都没剩下。
只留下了一个朋党的叫法,被国人议事会的人当做一个玩笑。
国人议事会开幕后,所有人齐唱了一遍《一条大河》,走了一遍诸多形式后,都明白这一次开国人议事会的目的。
两件事,宣战、扩张。
起因是大河南岸一座非华夏会盟的城邑中出了点事,一个满脑子狂热思想的夏国年轻人在那座城邑内开设了私人学堂,教人识字,靠着治疗疟疾的蒿草顺带治病,希望这些人相信所有人都是一个祖先而华夏走的路才对你们都错了之类。
悔不该这个年轻人多上了几年学,那座城邑的习惯是不吃血食,年轻人就仗着自己多读了几年书,用着夏国的思维方式告诉那些孩子们:你们不吃血食,只是因为以前你们的祖先怕你们吃了血食染病,其实只要好好煮熟了就好,和灵魂没有什么关系……
这番话引来了城邑贵族和祭司的极大愤慨,逼着年轻人道歉,年轻人生于夏国,父母又都是当年造反奴隶的后代,就是不道歉,结果被驱逐出来。
《大法规》上规定了各种可能引发战争的情况,只要符合大法规的规定可以直接宣战,但是这种事之前实在没发生过,于是夏国人极为愤怒。
顺带的一些作坊主和大地主们早就觉得如今人太少,靠着国人生孩子太慢,还有一群毛都没有的非嫡长子和私生子们觉得有这机会弄点地弄点人种地也挺好。
国人议事会以一百零五票支持,五票反对,二十票弃权的结果宣布对那座城邑宣战,这其中陈健冷眼旁观一点也没干预。
但是宣战之后紧随其来的就是打赢之后的《扩张法案》,之前的华夏会盟中明确规定了,今后不再分封任何国家,只能少而不能多,那么新征服的土地怎么办?最重要的是那些被征服的土地的人怎么办?
大农场主们提议,非华夏的子民可以作为奴隶,并且在农学班的建议下提出了十分“科学”的理论。
“我们认为,非华夏的子民可以作为奴隶。不但要作为奴隶,而且还要像给牛马配种一样。”
“大家都知道,豌豆矮的始终能生出矮的、牛马强壮的始终能生出强壮的。”
“对于奴隶,应该优选其中一些强壮的作为种奴,当然还要选一些臀部肥大的作为母种奴,他们活着就是为了生孩子。按照一年一胎这么生,能生十五年到二十年。”
“生出来强壮的,就把他们留下来养大;不强壮的,就把他们淹死。这样一来,夏国又何愁没有做活的劳力呢?用不了五十年,便可到处开垦。”
陈健坐在那,听着这一番如此“讲道理”的言论,也不言语。
下面几个守旧的、希望夏国恢复从前公产制度的人喊道:“这样不对,人是人,不是畜生。”
“但你们现在已经是人了,用不着管他们!”
“我们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是为了更多的人!这是违背祖先意愿的,祖先希望我们教化那些走错路的人,而不是直接把他们抓来当奴隶。要不然夏国也不会如此强大,说起来你连姬都不姓,要不是王上没有把人抓来都当奴隶,你现在就是个畜生!要你这么说,姓姬的才是人,不姓的都是畜生!”
当当当……
门下令已经不是陈健,拿着铜锣敲了一阵,总算肃静下来,问道:“还有没有别的看法?”
一个作坊主站出来道:“我们觉得不应该当做奴隶。首先当奴隶和给他们自由的身份,当然是自由的身份干的活更多。再者,王上说做出来东西要卖出去,全都抓来当奴隶,其余的杀了,我们的东西卖给谁呢?奴隶给一碗饭就行,你们会给奴隶买衣服穿吗?最后嘛,这个也不是很符合祖先的意愿,还是需要教化的。”
“教化?你们出钱?”
“咱们可以扶植一部分,或是在那里开垦土地,雇佣那里的人干活。为了防止他们反抗,还可以扶植一些城邑内的人,让他们分享一点利益,让他们的子女来学堂。总比当奴隶要强。”
“再说了,你们把他们弄回来当奴隶,那咱们的国人子嗣怎么办?那些没有产业的,可是不会同意这些人来抢他们的工作。”
陈健听了一阵,暗暗想笑,满脑子的唯利是图,说了一大堆理由,祖先教化之类的永远都是放在最后一位的理由。
最终的争吵终于停下,《扩张法案》终于定型。攻占后,设立总督,和县令平级,但是拥有当地驻军的调动权。不允许往夏国国内输入奴隶。凡是夏国国人,服役结束后,均可前往远方开拓,开办农场、作坊之类,两年内免税。一些在征战中立下军功的,可以申请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
整体上还是维护了已经富裕的老夏国人的利益,因为穷的什么都没有的,就算去了也没有资本开拓,只有想办法获得军功,混上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
这二十年陈健基本上都在学校或是作坊蹲着,做了二十年的教书先生,教出了足够完成夏国今后科学基础的大约是前世初一初二水平的年轻人。
而这二十年也让夏国人逐渐把一件事当成了理所当然:只要政府稳固,只要法律还在,其实有没有执掌生死大权的自己坐着众人都贵着的某个人,并不影响夏国的运转。
一部分夏国人原本就是从氏族中直接蹦出来的,他们不觉得人天然就应该跪着做某个人或是某个家族的奴仆;另一部分人则完全在夏国的教育体系下长大,脑袋里对自己是夏国人、夏国的主人、夏国的接班人、遵纪守法这一套说辞颇以为然。
陈健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前世赵简子制定了法律刻在了铁鼎上,孔圣痛斥这是亡国之兆,如果人们都畏惧法律,都知道法律,那么要等级制度有什么用呢?礼要崩坏的。
而这一世陈健也不准备弄什么王公之类的等级制度,从一开始就在夏国内部遏制了这一切的萌芽。皇权不是天然就有的,如果发现这个族群真的只适合跪在皇权下才能成长,那今后就推倒重来就是。
集权未必非要头顶上有个皇帝。从一开始就没有,将来也就不必有。
几十万的人口基本没有乡村,极大的技术优势对外吸血,几乎稳定的开蒙教育,从氏族时代直接走到现在的政治思维基础,如果这样的基础还不去尝试一些本可以尝试的东西却非说什么缺了皇帝就像是鸡没有了头一样肯定完蛋,那是反动的。
农业作为一切变革的基础,夏国的水平足以支撑,甚至和前世十七世纪的农村相比更为先进。土地更多,工具更为先进,科学的肥田***作法等等,让农业产出足以支撑。
近四十年的农业变革推广一直在持续,良种改革从未停止,除了马拉收割机没有做出来外,陈健把所能想到的适宜的农业器具都弄出来,唯独马拉收割机他实在是做不出。
大面积土地私有制和雇工制的前提下,农场主为了更多的产出,不得不兴修水利,雇人在农闲的时候做一些肥田的事,反正有钱,还有大量的什么都没有只有自由的人。
大量的不曾开采的沿海一带的鸟粪石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回来,作为肥料,达成了这个时代所能达到的亩产极限。
从无到有,用了四十年,至少在夏国这点小地方有了新时代的模样。这也是他为什么没有在活着的时候攻打占据更多的、上千公里土地的原因,几十万人他或许还能保证效率运转,更多的实在是忙不过来。
早晚会有一个人完成统一,相同的文字,相同的认同感,对市场统一的追求,都会逼着有人来统一,那不是这代人要做的事了。
这二十年陈健尝试着夏国的基层建设,原本的国人议事会已经形成了规模也成为一种众人接受和熟悉的地方。
公有制基础的爵等制度完全变革取缔后,国人议事会确定了一百二十五个人的名额。
简单粗暴的采用了财产等级制度:做官员的占据四十人,拥有三百亩以上土地或是拥有雇工超过十人的作坊主占据四十人,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自给自足的占据二十个,最后除了自由身份一无所有的雇工占据二十五个。
用三十年时间控制起来的过家家一样的政治结构培养了一大批懂得为自己利益抗争的人,之前的几条法律都是靠着陈健的威望和特殊的三分之二否决权推行下去,让夏国人逐渐明白了什么是游戏规则,虽然并不公平,但是很适合夏国今后的发展,也为暴力革命埋下了种子。因为最穷的两批人尿不到一个壶里,而且人数加在一起才有正常提议的否决权,照着这种规则玩个几百年真到了解决不了的时候,那就只能用枪炮另立规则了。
华历七十一年,也是三年一次的国人议事会年份,从新华城、夏郡和周围各城邑被推选出的国人代表们齐聚王都华城。
因为技术优势和对外剥削,这几年夏国过得相当不错,阶级矛盾并不严重,雇工们活的下去。
强制义务教育之后的更高层次,就是读书人成为了大部分夏国人,而不再是一个独立于众人之上的特殊阶层。
在学校中陈健说了一个有趣的话:同窗为朋,同志为党,朋党就是把各自的追求摆在明面上讲,不要藏着掖着,没有朋党一样会有争斗,还不如明面上斗。
于是各种幼稚的、玩票一样的党派在夏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年轻人以此为时髦,但经过二十年的沉淀,那些闹着玩性质的甜党、咸党逐渐消失,到头来什么都没剩下。
只留下了一个朋党的叫法,被国人议事会的人当做一个玩笑。
国人议事会开幕后,所有人齐唱了一遍《一条大河》,走了一遍诸多形式后,都明白这一次开国人议事会的目的。
两件事,宣战、扩张。
起因是大河南岸一座非华夏会盟的城邑中出了点事,一个满脑子狂热思想的夏国年轻人在那座城邑内开设了私人学堂,教人识字,靠着治疗疟疾的蒿草顺带治病,希望这些人相信所有人都是一个祖先而华夏走的路才对你们都错了之类。
悔不该这个年轻人多上了几年学,那座城邑的习惯是不吃血食,年轻人就仗着自己多读了几年书,用着夏国的思维方式告诉那些孩子们:你们不吃血食,只是因为以前你们的祖先怕你们吃了血食染病,其实只要好好煮熟了就好,和灵魂没有什么关系……
这番话引来了城邑贵族和祭司的极大愤慨,逼着年轻人道歉,年轻人生于夏国,父母又都是当年造反奴隶的后代,就是不道歉,结果被驱逐出来。
《大法规》上规定了各种可能引发战争的情况,只要符合大法规的规定可以直接宣战,但是这种事之前实在没发生过,于是夏国人极为愤怒。
顺带的一些作坊主和大地主们早就觉得如今人太少,靠着国人生孩子太慢,还有一群毛都没有的非嫡长子和私生子们觉得有这机会弄点地弄点人种地也挺好。
国人议事会以一百零五票支持,五票反对,二十票弃权的结果宣布对那座城邑宣战,这其中陈健冷眼旁观一点也没干预。
但是宣战之后紧随其来的就是打赢之后的《扩张法案》,之前的华夏会盟中明确规定了,今后不再分封任何国家,只能少而不能多,那么新征服的土地怎么办?最重要的是那些被征服的土地的人怎么办?
大农场主们提议,非华夏的子民可以作为奴隶,并且在农学班的建议下提出了十分“科学”的理论。
“我们认为,非华夏的子民可以作为奴隶。不但要作为奴隶,而且还要像给牛马配种一样。”
“大家都知道,豌豆矮的始终能生出矮的、牛马强壮的始终能生出强壮的。”
“对于奴隶,应该优选其中一些强壮的作为种奴,当然还要选一些臀部肥大的作为母种奴,他们活着就是为了生孩子。按照一年一胎这么生,能生十五年到二十年。”
“生出来强壮的,就把他们留下来养大;不强壮的,就把他们淹死。这样一来,夏国又何愁没有做活的劳力呢?用不了五十年,便可到处开垦。”
陈健坐在那,听着这一番如此“讲道理”的言论,也不言语。
下面几个守旧的、希望夏国恢复从前公产制度的人喊道:“这样不对,人是人,不是畜生。”
“但你们现在已经是人了,用不着管他们!”
“我们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是为了更多的人!这是违背祖先意愿的,祖先希望我们教化那些走错路的人,而不是直接把他们抓来当奴隶。要不然夏国也不会如此强大,说起来你连姬都不姓,要不是王上没有把人抓来都当奴隶,你现在就是个畜生!要你这么说,姓姬的才是人,不姓的都是畜生!”
当当当……
门下令已经不是陈健,拿着铜锣敲了一阵,总算肃静下来,问道:“还有没有别的看法?”
一个作坊主站出来道:“我们觉得不应该当做奴隶。首先当奴隶和给他们自由的身份,当然是自由的身份干的活更多。再者,王上说做出来东西要卖出去,全都抓来当奴隶,其余的杀了,我们的东西卖给谁呢?奴隶给一碗饭就行,你们会给奴隶买衣服穿吗?最后嘛,这个也不是很符合祖先的意愿,还是需要教化的。”
“教化?你们出钱?”
“咱们可以扶植一部分,或是在那里开垦土地,雇佣那里的人干活。为了防止他们反抗,还可以扶植一些城邑内的人,让他们分享一点利益,让他们的子女来学堂。总比当奴隶要强。”
“再说了,你们把他们弄回来当奴隶,那咱们的国人子嗣怎么办?那些没有产业的,可是不会同意这些人来抢他们的工作。”
陈健听了一阵,暗暗想笑,满脑子的唯利是图,说了一大堆理由,祖先教化之类的永远都是放在最后一位的理由。
最终的争吵终于停下,《扩张法案》终于定型。攻占后,设立总督,和县令平级,但是拥有当地驻军的调动权。不允许往夏国国内输入奴隶。凡是夏国国人,服役结束后,均可前往远方开拓,开办农场、作坊之类,两年内免税。一些在征战中立下军功的,可以申请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
整体上还是维护了已经富裕的老夏国人的利益,因为穷的什么都没有的,就算去了也没有资本开拓,只有想办法获得军功,混上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