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发展的根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抗战惊雷最新章节!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感谢151219195,亚布拉汉,第十一号狙击手,浮生若如一场梦,读书的人,allenmao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万事如意。
*******************************************************************
冬季大反攻在起初阶段与历史上是变化不大的,毕竟各军各部都有自己的习惯性打法,尽管国府有具体的指示,但改变起来并不容易。
但随着反攻的持续进行,各军发现虽经过整训,但在装备和战力仍不及日军,战斗的规模越大,日军参战的兵力越多,其附带的重武器带来的伤害越大,部队因此损伤很大,收效却不显著。
国*军与日军进行主力对战往往是胜少败多,指挥水平、协调配合是重要的原因,重武器的差距也是很难弥补的缺陷。但如果是师、团级的战斗,使用的主要是轻武器,差距便不是特别明显。
所以,各军开始注重国府的建议和策略,以军、师、团规模继续进行轮番作战,针对敌人的目标也转为联队、大队、中队级别的薄弱之处。这样的转变,使冬季大反攻持续的时间更长,战斗规模小却次数多,也使杨天风的目的达到了大半。
冬季大整训、大练兵、大比武,技术兵种大急训、大扩充,武器装备大生产,工厂大建设,各种设施大修筑……
虽然没有大的战事,但永城根据地在这个冬季却是异常火热、忙碌,军队的数量、装备和战力在不断提升,但这不是外人能知道的,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民用工厂企业的遍地开花。
依托军工厂生产制造的机器设备,以及煤化厂生产的甘油、橡胶、染料等产品,牙膏、牙粉厂,胶鞋、雨衣厂,织布厂、制衣厂,卷烟厂,搪瓷厂,肥皂厂,造纸厂等等,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在无偿的技术扶持下,以惊人的速度在根据地内兴办建成。
尽管这些工厂都是新建,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都不尽如人意,但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基于当时物资匮乏的情况,发展的前景也是光明的。
民用工厂的原料需求,大大促进了煤化产业的发展。在杨天风的建议下,煤化厂派出技术人员,扶持帮助几家民用工厂建起了简单的煤化生产,以生产制造焦炭、焦油、煤油、甘油、草磺酸等初级产品为主。【愛↑去△小↓說△網w qu 】
让利于民,从而最充分地利用民间资本、人力,达到上游、下游产业的互相促进,增加财税和民众收入,丰富民用,抵制日伪的经济侵略和封锁……
其实,并不只是杨天风注重经济发展,大后方的国府和沦陷区的八路军也同样意识到经济是支撑军事的支柱。但一个政策方法有误,官僚主义、腐败便毁了其大半的努力;另一个是没有资金和技术,也缺乏能提供稳固安全发展环境的根据地。
当然,杨天风对让利于民也有自己的限度,煤化精加工和制药产业便牢牢控制在他的手中。抗疟药物氯喹、抗感染药物磺胺、黑死病特效药葡萄糖酸锑钠、抗结核新药异烟肼,有的正从实验室制取向规模化生产过渡,有的已经能够批量生产,那可是暴利。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能获得很好的销售。
暴利就暴利吧,杨天风需要钱发展军工,生产武器,扩充军队,也从没把自己当成是救世主。当然,所谓的暴利是与药物的生产成本相比较的,若是和进口药物比,那还是差得不少。
接手豫西各县的政务工作也进行得很顺利,驻防当地的孙桐萱、李铁军用枪杆子给了杨天风实质上的支持。
原因很简单,他们作为军人没有资格干预政务,给了杨天风是最好的选择。按照杨天风的承诺和保证,他们将从地方财赋中得到粮饷的补充,伤残、阵亡将士的抚恤也会与新七军相同,另外还有武器装备上的补充加强。
杂牌军嘛,既然国府不重视,也只能靠自己来改善待遇了。杨天风的新七军也应该属于杂牌,可看人家干得风生水起,武器装备、粮饷物资比中央军也不差,甚至要更好。而新七军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编制,杨天风也养得起,他们是不超出一人,却还过得紧紧巴巴。
靠战绩让国府另眼相看,这当然是个好办法,可粮饷不充、武器不精,又拿什么去博取战功呢?
孙桐萱早就看得清楚明白,与杨天风合作一回,自己部队的装备水平便提高一些。只要卖力气,不玩心眼儿,杨天风还是很慷慨大度的。到现在为止,第三集团军只在机枪数量上便比以前增长了近一倍,更不要说其他的武器了。
骑八师的马彪算是第二个意识到这一点的,从装备很差到基本与其他国*军部队持平,这才用了多长时间?至于战损,打鬼子是为国征战,那不是应该应分的事情吗?
李铁军来得比较晚,可也在冬季大反攻前得到了杨天风供应的一批武器弹药。再者,他是归孙桐萱指挥的,对杨天风的印象不错,更习惯于听令行事。
摆平驻军,接手政务,杨天风算是解决了一件大事,而时间也在各地国*军此起彼伏的大反攻中进入了一九四零年。
……………
元旦很平淡地过去了,当时的人们都不注重这个阳历的节日,没有什么气氛,杨天风也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家都没回。
电报、电话已经连通了豫皖边区的几个主要县城和重要地方,无论是军事上的协调指挥,还是政务上的请示汇报,以及军工、煤化等产业的技术指导,都很便利快捷,已经不用杨天风太过东奔西跑、跋涉奔波。最主要的还是军官的培养和成熟,减轻了杨天风很大的工作压力。
在这样的条件下,杨天风本来是有条件长住毫州,与家人朝夕相处的。但他还是把大多的时间放在了芒砀群山中的军工产业上,除了灰机的研制和飞行员的培养,他还在进行一项划时代的研发,要吹响微电子革命的号角。
晶体管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九二九年,当时工程师利莲费尔德就已经取得一种晶体管的专利。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制造这种器件的材料达不到足够的纯度,而使这种晶体管无法制造出来。
而直到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半导体器件才终于在贝尔实验室问世。在首次试验时,它能把音频信号放大一百倍,但它的外形却比火柴棍短,但要粗一些。
基于目前的制造工艺,杨天风不奢望制造出那么小的半导体器件,但却希望能用比较小巧的、消耗功率低的电子器件,来代替体积大、功率消耗大的电子管。
如果这项研发获得成功,首先是军队的通讯器材能够实现小型化、便携化,以及提高通讯距离和质量;其次是使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研制成为可能。
呵呵,其实无线电近炸引信并不是杨天风所需要,他最想研制出来的是红外线夜视仪和无线电导航设备。
由于日军的空中优势,新七军在数次作战中基本上都是在夜间进行调动并展开攻击。杨天风认为这个夜袭的传统应该继承并发扬,以最大程度的抵消日军明视状态下的火力优势。
而类似于二战后期出现的,德国的吸血鬼单兵夜视仪和美国的t120夜视仪,都是主动式夜视仪,特点是结构原理相对简单,缺点是无法离开红外照射,而照射光线可能被对方的观测仪器发现从而暴露位置。
要对付日本鬼子,主动式夜视仪的缺点便是可以忽略的,是不存在的。实际上杨天风要解决的问题,是红外线夜视仪巨大的耗电量。生产制造大容量电池是一条路;使用晶体管,则解决困难就更容易了。
至于无线电导航,早在一九一一年,就有人研究了无线电波的定向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齐柏林飞艇轰炸伦敦时就使用了原始的地面无线电测向导航,而机载无线电测向仪是在二十年代才得到实际应用,并在二战时得到迅猛发展。
第一个登场的带有攻击性的导航系统,是德国的knickebein(意为“弯腿”)定位体系。其后,德国又研发了x-gera:t系统、独眼-y-gera:t系统,在德国空军的“月光奏鸣曲”行动中,英国的考文垂等城市遭到摧毁性轰炸。
饱受轰炸之苦的英国也不甘落后,相继研发了gee系统、ob双簧管系统、h2s地形雷达,通过夜间的千机大轰炸,便科隆化为瓦砾和焦土。
如果不加干扰的话,这些导航系统的精度在当时算是矫矫者,有记载在180英里处误差仅为十八米,也就是误差为距离的1%。
杨天风早就构想着在时机成熟时,利用超轻*型灰机和老式的双翼机,对日军的飞机场进行夜间轰炸,从而在局部消灭鬼子的空中优势,以便进行大规模的地面会战。
所谓的时机成熟,自然包括导航系统,能指示飞机航向正确,在夜间抵达日军机场;轰炸完毕后,又能导引飞机安全回家。
看起来任务是繁重、艰巨的,但杨天风预定的大反攻时间可是在一九四二年以后,当鬼子陷入两面作战,并且在南面战场陷入被动,那时候才将是他奋力出拳、痛击鬼子的时候。
这样看来,杨天风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铺垫,在准备。因为他相信那句话“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抛弃了价格昂贵且难以寻找的锗,杨天风从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硅开始着手,开始了制造半导体晶体管的历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经开始用硅制作雷达的高频晶体检波器。但所用的硅纯度很低又非单晶体,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直到一九五零年制出第一只硅晶体管,才提高了人们制备优质硅单晶的兴趣,并开始了不断的发明和创造。
对于杨天风来说,制备优质硅单晶的方法不是问题,他要采用的是后世能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氢还原三氯氢硅法。尽管限于技术条件,暂时不能实用硅外延生长单晶技术,但生产出来的硅的纯度,已经满足生产一般的晶体管、整流器、闸流管等元器件的条件。
汽化器、还原炉、温控系统、精馏塔、精密分析仪、玻璃加工机器等机器设备或外购,或自制,利用兵工厂和精密机床和煤化厂的建设经验,杨天风又从中央电工器材厂聘请了几位专家,塞进去一些自己挑选的品学兼优的知识青年,终于是能把电子实验室建立起来了。
这样一个摊子是建起来了,但要在晶体管上出成果,杨天风保守估计也要在一年以后。当然,中央电工器材厂借助于之前从美国引进的真空电子管的制造设备和技术,又得到了杨天风所提供的先进工艺,电子管的生产制造却是有明显进步。
考虑到晶体管的研制周期,以及晶体管也不能全面取代电子管,杨天风早就拿出巨资,托了军统的关系,通过国府的资源委员会从美国购买真空电子管的制造设备。据最新收到的消息,这套设备已经运至缅甸仰光。
杨天风只好再走关系进行疏通。否则,堆积在仰光待运国内的物资成千上万吨,依靠国府的运输能力,以及当时运输货物的种种黑幕,估计到日本人打到缅甸,他要的这些机器设备还没启运呢!
运输货物还有黑幕?别人不知道,杨天风可是心中清楚。从外国订购的物资不知牵扯了多少达官贵人,不知有多少都中饱了私囊。
在国难当头之际,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付出牺牲的人,但也总是有令人忿恨又无奈的事情发生。在和平时期,人们或许还能忍耐,毕竟还没到不揭竿而起便活不下去的地步;但在外来侵略、战火纷飞时,内部的问题便会放大,人们的意识也在觉醒,不满和怨恨便会更加放大。
好在永城根据地从无到有,是从鬼子和伪军手中抢来的,如同是另起炉灶,环境单纯,范围较小。加上杨天风一直重视,从根本上改造,施法严厉,才没有落到与其他国统区一样的境地。
…………(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感谢151219195,亚布拉汉,第十一号狙击手,浮生若如一场梦,读书的人,allenmao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万事如意。
*******************************************************************
冬季大反攻在起初阶段与历史上是变化不大的,毕竟各军各部都有自己的习惯性打法,尽管国府有具体的指示,但改变起来并不容易。
但随着反攻的持续进行,各军发现虽经过整训,但在装备和战力仍不及日军,战斗的规模越大,日军参战的兵力越多,其附带的重武器带来的伤害越大,部队因此损伤很大,收效却不显著。
国*军与日军进行主力对战往往是胜少败多,指挥水平、协调配合是重要的原因,重武器的差距也是很难弥补的缺陷。但如果是师、团级的战斗,使用的主要是轻武器,差距便不是特别明显。
所以,各军开始注重国府的建议和策略,以军、师、团规模继续进行轮番作战,针对敌人的目标也转为联队、大队、中队级别的薄弱之处。这样的转变,使冬季大反攻持续的时间更长,战斗规模小却次数多,也使杨天风的目的达到了大半。
冬季大整训、大练兵、大比武,技术兵种大急训、大扩充,武器装备大生产,工厂大建设,各种设施大修筑……
虽然没有大的战事,但永城根据地在这个冬季却是异常火热、忙碌,军队的数量、装备和战力在不断提升,但这不是外人能知道的,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民用工厂企业的遍地开花。
依托军工厂生产制造的机器设备,以及煤化厂生产的甘油、橡胶、染料等产品,牙膏、牙粉厂,胶鞋、雨衣厂,织布厂、制衣厂,卷烟厂,搪瓷厂,肥皂厂,造纸厂等等,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在无偿的技术扶持下,以惊人的速度在根据地内兴办建成。
尽管这些工厂都是新建,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都不尽如人意,但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基于当时物资匮乏的情况,发展的前景也是光明的。
民用工厂的原料需求,大大促进了煤化产业的发展。在杨天风的建议下,煤化厂派出技术人员,扶持帮助几家民用工厂建起了简单的煤化生产,以生产制造焦炭、焦油、煤油、甘油、草磺酸等初级产品为主。【愛↑去△小↓說△網w qu 】
让利于民,从而最充分地利用民间资本、人力,达到上游、下游产业的互相促进,增加财税和民众收入,丰富民用,抵制日伪的经济侵略和封锁……
其实,并不只是杨天风注重经济发展,大后方的国府和沦陷区的八路军也同样意识到经济是支撑军事的支柱。但一个政策方法有误,官僚主义、腐败便毁了其大半的努力;另一个是没有资金和技术,也缺乏能提供稳固安全发展环境的根据地。
当然,杨天风对让利于民也有自己的限度,煤化精加工和制药产业便牢牢控制在他的手中。抗疟药物氯喹、抗感染药物磺胺、黑死病特效药葡萄糖酸锑钠、抗结核新药异烟肼,有的正从实验室制取向规模化生产过渡,有的已经能够批量生产,那可是暴利。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能获得很好的销售。
暴利就暴利吧,杨天风需要钱发展军工,生产武器,扩充军队,也从没把自己当成是救世主。当然,所谓的暴利是与药物的生产成本相比较的,若是和进口药物比,那还是差得不少。
接手豫西各县的政务工作也进行得很顺利,驻防当地的孙桐萱、李铁军用枪杆子给了杨天风实质上的支持。
原因很简单,他们作为军人没有资格干预政务,给了杨天风是最好的选择。按照杨天风的承诺和保证,他们将从地方财赋中得到粮饷的补充,伤残、阵亡将士的抚恤也会与新七军相同,另外还有武器装备上的补充加强。
杂牌军嘛,既然国府不重视,也只能靠自己来改善待遇了。杨天风的新七军也应该属于杂牌,可看人家干得风生水起,武器装备、粮饷物资比中央军也不差,甚至要更好。而新七军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编制,杨天风也养得起,他们是不超出一人,却还过得紧紧巴巴。
靠战绩让国府另眼相看,这当然是个好办法,可粮饷不充、武器不精,又拿什么去博取战功呢?
孙桐萱早就看得清楚明白,与杨天风合作一回,自己部队的装备水平便提高一些。只要卖力气,不玩心眼儿,杨天风还是很慷慨大度的。到现在为止,第三集团军只在机枪数量上便比以前增长了近一倍,更不要说其他的武器了。
骑八师的马彪算是第二个意识到这一点的,从装备很差到基本与其他国*军部队持平,这才用了多长时间?至于战损,打鬼子是为国征战,那不是应该应分的事情吗?
李铁军来得比较晚,可也在冬季大反攻前得到了杨天风供应的一批武器弹药。再者,他是归孙桐萱指挥的,对杨天风的印象不错,更习惯于听令行事。
摆平驻军,接手政务,杨天风算是解决了一件大事,而时间也在各地国*军此起彼伏的大反攻中进入了一九四零年。
……………
元旦很平淡地过去了,当时的人们都不注重这个阳历的节日,没有什么气氛,杨天风也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家都没回。
电报、电话已经连通了豫皖边区的几个主要县城和重要地方,无论是军事上的协调指挥,还是政务上的请示汇报,以及军工、煤化等产业的技术指导,都很便利快捷,已经不用杨天风太过东奔西跑、跋涉奔波。最主要的还是军官的培养和成熟,减轻了杨天风很大的工作压力。
在这样的条件下,杨天风本来是有条件长住毫州,与家人朝夕相处的。但他还是把大多的时间放在了芒砀群山中的军工产业上,除了灰机的研制和飞行员的培养,他还在进行一项划时代的研发,要吹响微电子革命的号角。
晶体管的发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九二九年,当时工程师利莲费尔德就已经取得一种晶体管的专利。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制造这种器件的材料达不到足够的纯度,而使这种晶体管无法制造出来。
而直到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半导体器件才终于在贝尔实验室问世。在首次试验时,它能把音频信号放大一百倍,但它的外形却比火柴棍短,但要粗一些。
基于目前的制造工艺,杨天风不奢望制造出那么小的半导体器件,但却希望能用比较小巧的、消耗功率低的电子器件,来代替体积大、功率消耗大的电子管。
如果这项研发获得成功,首先是军队的通讯器材能够实现小型化、便携化,以及提高通讯距离和质量;其次是使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研制成为可能。
呵呵,其实无线电近炸引信并不是杨天风所需要,他最想研制出来的是红外线夜视仪和无线电导航设备。
由于日军的空中优势,新七军在数次作战中基本上都是在夜间进行调动并展开攻击。杨天风认为这个夜袭的传统应该继承并发扬,以最大程度的抵消日军明视状态下的火力优势。
而类似于二战后期出现的,德国的吸血鬼单兵夜视仪和美国的t120夜视仪,都是主动式夜视仪,特点是结构原理相对简单,缺点是无法离开红外照射,而照射光线可能被对方的观测仪器发现从而暴露位置。
要对付日本鬼子,主动式夜视仪的缺点便是可以忽略的,是不存在的。实际上杨天风要解决的问题,是红外线夜视仪巨大的耗电量。生产制造大容量电池是一条路;使用晶体管,则解决困难就更容易了。
至于无线电导航,早在一九一一年,就有人研究了无线电波的定向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齐柏林飞艇轰炸伦敦时就使用了原始的地面无线电测向导航,而机载无线电测向仪是在二十年代才得到实际应用,并在二战时得到迅猛发展。
第一个登场的带有攻击性的导航系统,是德国的knickebein(意为“弯腿”)定位体系。其后,德国又研发了x-gera:t系统、独眼-y-gera:t系统,在德国空军的“月光奏鸣曲”行动中,英国的考文垂等城市遭到摧毁性轰炸。
饱受轰炸之苦的英国也不甘落后,相继研发了gee系统、ob双簧管系统、h2s地形雷达,通过夜间的千机大轰炸,便科隆化为瓦砾和焦土。
如果不加干扰的话,这些导航系统的精度在当时算是矫矫者,有记载在180英里处误差仅为十八米,也就是误差为距离的1%。
杨天风早就构想着在时机成熟时,利用超轻*型灰机和老式的双翼机,对日军的飞机场进行夜间轰炸,从而在局部消灭鬼子的空中优势,以便进行大规模的地面会战。
所谓的时机成熟,自然包括导航系统,能指示飞机航向正确,在夜间抵达日军机场;轰炸完毕后,又能导引飞机安全回家。
看起来任务是繁重、艰巨的,但杨天风预定的大反攻时间可是在一九四二年以后,当鬼子陷入两面作战,并且在南面战场陷入被动,那时候才将是他奋力出拳、痛击鬼子的时候。
这样看来,杨天风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铺垫,在准备。因为他相信那句话“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抛弃了价格昂贵且难以寻找的锗,杨天风从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硅开始着手,开始了制造半导体晶体管的历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经开始用硅制作雷达的高频晶体检波器。但所用的硅纯度很低又非单晶体,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直到一九五零年制出第一只硅晶体管,才提高了人们制备优质硅单晶的兴趣,并开始了不断的发明和创造。
对于杨天风来说,制备优质硅单晶的方法不是问题,他要采用的是后世能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氢还原三氯氢硅法。尽管限于技术条件,暂时不能实用硅外延生长单晶技术,但生产出来的硅的纯度,已经满足生产一般的晶体管、整流器、闸流管等元器件的条件。
汽化器、还原炉、温控系统、精馏塔、精密分析仪、玻璃加工机器等机器设备或外购,或自制,利用兵工厂和精密机床和煤化厂的建设经验,杨天风又从中央电工器材厂聘请了几位专家,塞进去一些自己挑选的品学兼优的知识青年,终于是能把电子实验室建立起来了。
这样一个摊子是建起来了,但要在晶体管上出成果,杨天风保守估计也要在一年以后。当然,中央电工器材厂借助于之前从美国引进的真空电子管的制造设备和技术,又得到了杨天风所提供的先进工艺,电子管的生产制造却是有明显进步。
考虑到晶体管的研制周期,以及晶体管也不能全面取代电子管,杨天风早就拿出巨资,托了军统的关系,通过国府的资源委员会从美国购买真空电子管的制造设备。据最新收到的消息,这套设备已经运至缅甸仰光。
杨天风只好再走关系进行疏通。否则,堆积在仰光待运国内的物资成千上万吨,依靠国府的运输能力,以及当时运输货物的种种黑幕,估计到日本人打到缅甸,他要的这些机器设备还没启运呢!
运输货物还有黑幕?别人不知道,杨天风可是心中清楚。从外国订购的物资不知牵扯了多少达官贵人,不知有多少都中饱了私囊。
在国难当头之际,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付出牺牲的人,但也总是有令人忿恨又无奈的事情发生。在和平时期,人们或许还能忍耐,毕竟还没到不揭竿而起便活不下去的地步;但在外来侵略、战火纷飞时,内部的问题便会放大,人们的意识也在觉醒,不满和怨恨便会更加放大。
好在永城根据地从无到有,是从鬼子和伪军手中抢来的,如同是另起炉灶,环境单纯,范围较小。加上杨天风一直重视,从根本上改造,施法严厉,才没有落到与其他国统区一样的境地。
…………(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