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浩大的工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这个天国不太平最新章节!
民夫七八十万!这什么概念?冯云山听到魏源说的这个数字,他有些犹豫了!
几万十几万民夫,尚且容易组织和控制。但在这个时代组织七八十万民夫,搞得不好,便是又一次民变,不但没治理好黄河,反而办了坏事,造成黄淮地区的更加动荡不安。而且,就算自己提前为了预防民变,就要派出大批讨虏军兵力镇守在那,以武力弹压,同时对这些民夫提高待遇,但这样一来,便会耗费巨大的钱粮,说不定还会被不明真相的百姓说自己像隋炀帝一样,好大喜功地兴师动众修建运河。
但冯云山转眼一看堂下的白须和尚魏源,便决定下来,不管多大的压力,也要迎难而上。他检讨自己,当上这个皇帝没几天,就跟后世的那些政客一样,患得患失起来,有了功利心了!自己原本抱着的心思,不就是拯救万民么,既然这样,还管什么钱财和名声?
于是,冯云山朗声道:“那便就近征调一百万民壮,帝国再派出五万讨虏军将士负责监工和组织。朕决定了,立即开始黄河治理!魏老先生,朕命你为黄淮水道总督,钦差大臣,专程负责此次黄河整治。刘爱卿,你负责配合魏总督,找彭玉麟的甲七师和汕东巡抚崇恩他们,派人将大清河沿岸以及支流等地百姓全部迁走,对了,还有相通的运河河道一带,凡是地势低洼之处的百姓,全部迁移,补贴他们一笔钱让之投靠亲戚,同时你安排在合适地方安设难民营帐,收留无处可投奔的百姓和流民。”
魏源大喜,跪谢道:“陛下仁义慈悲,天下之幸!臣愿肝脑涂地,为陛下效力!”
而一旁的刘长佑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跪倒奏道:“陛下,微臣领旨!不过,征调百万民夫,又要将大清河极其支流区域的百姓全部迁移,涉及百姓不下数百万之巨,只怕这些百姓在当地居住已久,不愿离开,若强行逼迫离开,会引起民变。”
魏源点点头,也跟着奏道:“子默大人说的有理,陛下,臣也觉得此事恐十分艰难。臣会亲自带人沿岸劝说百姓,再制造些流言,虽然会引起民间恐慌,但想必会让百姓迁走。”
冯云山眼睛一亮,对啊,自己怎么忘记了流言的威力?他点点头,赞道:“魏爱卿这个主意不错。流言也不全是坏的,只要能达到拯救百姓的目的,不管什么手段,都可以使出来,有什么事情,朕给你们担着。俗话说的好,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魏源和刘长佑面面相觑,这是俗话么?他们怎么从没听说过,可这话真的很有道理啊,他们都是崇尚经学致用,越想越觉得这话不简单,简直富含哲理。
冯云山可没理会他们想什么,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朕向两位爱卿漏个底,此次二三个月后,黄河会在兰阳县改道,你们要做的,便是两点:一,将黄河兰阳段至大清河上游的这五十里挖通,留出最后百余米,开挖一道喇叭口,确保黄河一旦真的决口,洪水必须通过这喇叭口进入开挖的人工运河,能将水引入大清河!并且,大清河主干流的河道必须畅通,能让洪水顺利通过,直接流入大海。二,将大清河流域和连接大清河一带的运河,包括河南、汕东甚至直隶一带的百姓,都要想尽办法迁走,朕不管你们用流言也好,动用武力也好,有需要,朕会让讨虏军将士配合你们。两位爱卿,将这两件事情办妥了,朕许你们大功一件!”
魏源和刘长佑连忙应允下来,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按民间说法,是积累阴德的好事,别说冯云山许给他们大功,就算没有功劳,也要尽心尽力地办好。
刘长佑掌管了农业部之后,对于乡里百姓的情况很是熟悉,他想到一个严重的问题,连忙想冯云山奏报:“陛下,微臣还有一事启奏:不知帝国可考虑过黄河决口之后的问题。虽然将河岸百姓迁移,但洪水肆掠,低洼和平原处的农田将会全部被淹,而且不光是水灾,一旦洪水退去,还会引发极重的蝗灾和旱灾。”
魏源也附议道:“不错!陛下,黄河之洪水,汹涌澎湃,从历次的决口来看,所经之处,往往形成大面积的河滩和洼地,极利于蝗虫的繁殖和生长,由此造成来年的蝗灾也极为严重。而且,黄河一旦决口,形成事实上的改道,会对所经之地的河湖山川都产生严重影响,将天然水系和历年修建的农田水利灌溉沟渠都加以破坏,造成了水系紊乱、河湖淤浅,严重削弱了河湖的容泄能力和灌溉能力,形成了‘非涝即旱’的恶性循环,常年受灾下去。”
冯云山点点头,两人说的有理。不但如此,洪灾过后,还会有大规模的瘟疫,要准备大量的石灰和酸醋才行,而且必须告知百姓,不得饮用未经煮沸过的生水。这些事情,自己都要安排下去。于是,他对两人道:“很好,你们能想到这些,说明你们是办实事的人。洪灾之后,朕担心还会发生瘟疫,必须要提前防范。朕会派讨虏军将士和医教部配合你们,释放石灰和酸醋,杀灭瘟疫病源。”
冯云山想到,自己可能想得有些简单了。他回忆着历史上的这次黄河改道,好像决口改道之后的几个月内,也只是灾难的开始,并没有因为洪水褪去便安定下来。
这黄河改道与一般的自然灾害不同,一般的自然灾害大多是一次性或间断性的,受灾的民众在灾害过后或两次灾害之间有喘息的机会,可以积累一些抵御下一次灾害的物力和财力。而黄河改道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它要经过若干年的冲刷或人为的约束才能形成新的河道。从这次的决口到三十年后的整个黄河两岸堤防修整完成,这30年间,了其中的三四年没有发生黄河水患外,其余却是年年黄河泛滥成灾。即便是日后黄河堤防修成后,仍是无岁不决。
要想整治黄河,还必须要大规模的工程,这样临时应急,只怕还是难以奏效啊!不过,自己却是不得不这样做,只能先拯救那些百姓,之后的事情,却是要创造世界性的奇迹,将开封府至徐州,再至淮安府进入运河和淮河河道,将这近千里的河道历年淤积的泥沙全部疏通,这个工程将会是史无前例。但一旦实施完成,再将黄河河道改回来,便是功在千秋的千古伟业。
想到这里,冯云山拿定了主意!
直接唤来内阁副总理曾观澜和庶务部副部长王闿运,让俩人一起草拟好圣旨,他朱批后直接盖上赶制出来的中华帝国皇帝玉玺宝印,命魏源和刘长佑全权负责黄河的整治。
次日,六十多岁的魏源来不及歇息,也等不及等那个黄淮河道总督衙门成立,便和和刘长佑两人,领着农业部的十余名主事执事,离开圣京城,乘船前往淮安府清江浦,黄淮河道总督衙门便设在此处的原本满清的南河总督衙门。
同时,冯云山又接连发布命令,让甲七师和原义一师等讨虏军将士出兵进入汕东地界,准备强行迁移大清河两岸的百姓。
半个帝国都为黄河之事行动了起来。
民夫七八十万!这什么概念?冯云山听到魏源说的这个数字,他有些犹豫了!
几万十几万民夫,尚且容易组织和控制。但在这个时代组织七八十万民夫,搞得不好,便是又一次民变,不但没治理好黄河,反而办了坏事,造成黄淮地区的更加动荡不安。而且,就算自己提前为了预防民变,就要派出大批讨虏军兵力镇守在那,以武力弹压,同时对这些民夫提高待遇,但这样一来,便会耗费巨大的钱粮,说不定还会被不明真相的百姓说自己像隋炀帝一样,好大喜功地兴师动众修建运河。
但冯云山转眼一看堂下的白须和尚魏源,便决定下来,不管多大的压力,也要迎难而上。他检讨自己,当上这个皇帝没几天,就跟后世的那些政客一样,患得患失起来,有了功利心了!自己原本抱着的心思,不就是拯救万民么,既然这样,还管什么钱财和名声?
于是,冯云山朗声道:“那便就近征调一百万民壮,帝国再派出五万讨虏军将士负责监工和组织。朕决定了,立即开始黄河治理!魏老先生,朕命你为黄淮水道总督,钦差大臣,专程负责此次黄河整治。刘爱卿,你负责配合魏总督,找彭玉麟的甲七师和汕东巡抚崇恩他们,派人将大清河沿岸以及支流等地百姓全部迁走,对了,还有相通的运河河道一带,凡是地势低洼之处的百姓,全部迁移,补贴他们一笔钱让之投靠亲戚,同时你安排在合适地方安设难民营帐,收留无处可投奔的百姓和流民。”
魏源大喜,跪谢道:“陛下仁义慈悲,天下之幸!臣愿肝脑涂地,为陛下效力!”
而一旁的刘长佑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跪倒奏道:“陛下,微臣领旨!不过,征调百万民夫,又要将大清河极其支流区域的百姓全部迁移,涉及百姓不下数百万之巨,只怕这些百姓在当地居住已久,不愿离开,若强行逼迫离开,会引起民变。”
魏源点点头,也跟着奏道:“子默大人说的有理,陛下,臣也觉得此事恐十分艰难。臣会亲自带人沿岸劝说百姓,再制造些流言,虽然会引起民间恐慌,但想必会让百姓迁走。”
冯云山眼睛一亮,对啊,自己怎么忘记了流言的威力?他点点头,赞道:“魏爱卿这个主意不错。流言也不全是坏的,只要能达到拯救百姓的目的,不管什么手段,都可以使出来,有什么事情,朕给你们担着。俗话说的好,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魏源和刘长佑面面相觑,这是俗话么?他们怎么从没听说过,可这话真的很有道理啊,他们都是崇尚经学致用,越想越觉得这话不简单,简直富含哲理。
冯云山可没理会他们想什么,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朕向两位爱卿漏个底,此次二三个月后,黄河会在兰阳县改道,你们要做的,便是两点:一,将黄河兰阳段至大清河上游的这五十里挖通,留出最后百余米,开挖一道喇叭口,确保黄河一旦真的决口,洪水必须通过这喇叭口进入开挖的人工运河,能将水引入大清河!并且,大清河主干流的河道必须畅通,能让洪水顺利通过,直接流入大海。二,将大清河流域和连接大清河一带的运河,包括河南、汕东甚至直隶一带的百姓,都要想尽办法迁走,朕不管你们用流言也好,动用武力也好,有需要,朕会让讨虏军将士配合你们。两位爱卿,将这两件事情办妥了,朕许你们大功一件!”
魏源和刘长佑连忙应允下来,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按民间说法,是积累阴德的好事,别说冯云山许给他们大功,就算没有功劳,也要尽心尽力地办好。
刘长佑掌管了农业部之后,对于乡里百姓的情况很是熟悉,他想到一个严重的问题,连忙想冯云山奏报:“陛下,微臣还有一事启奏:不知帝国可考虑过黄河决口之后的问题。虽然将河岸百姓迁移,但洪水肆掠,低洼和平原处的农田将会全部被淹,而且不光是水灾,一旦洪水退去,还会引发极重的蝗灾和旱灾。”
魏源也附议道:“不错!陛下,黄河之洪水,汹涌澎湃,从历次的决口来看,所经之处,往往形成大面积的河滩和洼地,极利于蝗虫的繁殖和生长,由此造成来年的蝗灾也极为严重。而且,黄河一旦决口,形成事实上的改道,会对所经之地的河湖山川都产生严重影响,将天然水系和历年修建的农田水利灌溉沟渠都加以破坏,造成了水系紊乱、河湖淤浅,严重削弱了河湖的容泄能力和灌溉能力,形成了‘非涝即旱’的恶性循环,常年受灾下去。”
冯云山点点头,两人说的有理。不但如此,洪灾过后,还会有大规模的瘟疫,要准备大量的石灰和酸醋才行,而且必须告知百姓,不得饮用未经煮沸过的生水。这些事情,自己都要安排下去。于是,他对两人道:“很好,你们能想到这些,说明你们是办实事的人。洪灾之后,朕担心还会发生瘟疫,必须要提前防范。朕会派讨虏军将士和医教部配合你们,释放石灰和酸醋,杀灭瘟疫病源。”
冯云山想到,自己可能想得有些简单了。他回忆着历史上的这次黄河改道,好像决口改道之后的几个月内,也只是灾难的开始,并没有因为洪水褪去便安定下来。
这黄河改道与一般的自然灾害不同,一般的自然灾害大多是一次性或间断性的,受灾的民众在灾害过后或两次灾害之间有喘息的机会,可以积累一些抵御下一次灾害的物力和财力。而黄河改道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它要经过若干年的冲刷或人为的约束才能形成新的河道。从这次的决口到三十年后的整个黄河两岸堤防修整完成,这30年间,了其中的三四年没有发生黄河水患外,其余却是年年黄河泛滥成灾。即便是日后黄河堤防修成后,仍是无岁不决。
要想整治黄河,还必须要大规模的工程,这样临时应急,只怕还是难以奏效啊!不过,自己却是不得不这样做,只能先拯救那些百姓,之后的事情,却是要创造世界性的奇迹,将开封府至徐州,再至淮安府进入运河和淮河河道,将这近千里的河道历年淤积的泥沙全部疏通,这个工程将会是史无前例。但一旦实施完成,再将黄河河道改回来,便是功在千秋的千古伟业。
想到这里,冯云山拿定了主意!
直接唤来内阁副总理曾观澜和庶务部副部长王闿运,让俩人一起草拟好圣旨,他朱批后直接盖上赶制出来的中华帝国皇帝玉玺宝印,命魏源和刘长佑全权负责黄河的整治。
次日,六十多岁的魏源来不及歇息,也等不及等那个黄淮河道总督衙门成立,便和和刘长佑两人,领着农业部的十余名主事执事,离开圣京城,乘船前往淮安府清江浦,黄淮河道总督衙门便设在此处的原本满清的南河总督衙门。
同时,冯云山又接连发布命令,让甲七师和原义一师等讨虏军将士出兵进入汕东地界,准备强行迁移大清河两岸的百姓。
半个帝国都为黄河之事行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