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节 提前的新农村建设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857最新章节!
陈芝廷是尚书令,他拥有太强大的资源了,很快各种政策就落实下去。
而且新的政策不断的颁布。
跟这些政策配套的政策也陆续出台。
比如他开始鼓励乡村产业发展,政府可以贷款,可以传授技术,但基础设施马上就成了问题,农产品要运输出农村,需要良好的道路,珠三角一带交通发达的水乡不用考虑,这里之所以富,便利的交通本来就是主因。
后世广東的铁路交通长期落后,珠海这样的重要城市2000年前都没有见过铁路,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广東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归结原因就在于水运便利,远洋船舶直接开进港口,直接将这里带进了世界市场,来料加工就促使这里完成了工业化。
但不是所有农村都是珠三角,不是所有农村都有便利的水道交通,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交通极为落后,牛马车道甚至都很奢侈,很多地方的狭窄土路坑洼不平,平时只能过独轮手推车。
这样的交通显然很成问题,将所有的村道都硬化,不是这个时代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但是将硬质道路通到镇子上,却是可以做到的。
尽管这样成本也很大,但陈芝廷采用了乡村传统的方式,那就是组织农民免费出工。
政府只负责采购一部分材料,石块、水泥等等,劳动工具都是农民自备的锄头镢头。
这种生产方式自然是低效率的,没有建筑公司的机械作业效率高,但问题是,周期性的农业作业,必然造成大多数农民忙闲不一,与其让劳动力闲着,不如由公局乡绅组织起来劳动,这是将无效率的劳动力低效率使用,其实反而是提升了效率。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公局系统此时起到了作用,那些乡绅干别的不成,组织乡里乡亲的农民干活却不赖,因为很多乡绅都是地主,拥有相当的管理长工干活的管理能力。
现在政府发下砖石、水泥,帮忙硬化路面,他们组织人工挖地基,填土方,大部分建筑材料甚至是就地取材的,比如土方总不会要钱。
但仅仅是这点支出,也是相当惊人的,全国各地都在大搞基建,耗用的原材料以亿计,政府每年又多出了一亿两的赤字,而且要持续三五年才能完成到镇级的道路硬化。
尽管再次增加了赤字,将每年两亿赤字,提升到了五亿,其中补贴农村企业一亿,城乡保险投入一亿,基础设施建设一亿,加上陆海军各一亿,总计五亿的财政赤字让户部强烈反对,但朱敬伦还是支持了这些建设。
因为这已经节省了超过十亿的成本,如果慢慢由产业积累的话,人工、土石都资本化,造价得二三十亿,关键是时间成本,可能需要三五十年。
这些让朱敬伦想起了后世的新农村建设,在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开始大肆推行新农村建设,几年间向农村投入了上万亿的资源,不但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让经济危机期间几千万工人失业没有造成社会危机,更重要的是,砸向农村的资源,开启了一个庞大的农村市场,反过来让大批企业没有因为国际市场疲软而倒闭,避免了经济崩溃的局面。
现在世界经济危机已经爆发了。
危机是从俄罗斯开始的,因为经历了本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所以俄罗斯的危机也极为严重,当然,能成为世界经济危机的策源地,本就说明了俄罗斯的经济地位已经今非昔比,她们也站在了世界经济的中心位置。
从1890年到1900 年,俄国铺设了22600公里的铁路。顿巴斯的煤、巴库的石油、南方的冶金业都发展起来,在法国资本的帮助下,建立冶金运输联合体等法式垄断企业,经济形态已经向垄断过渡。俄国的生铁和钢产量已超过法国而居世界第四位,铁路线的长度仅次于美国。工业实力超过意大利,仅次于英德法奥匈帝国,位居欧洲第五。
其实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已经启动了快速工业革命的俄国,很可能在经历两三个工业增长周期之后,成为欧洲最大的工业国,他们有这个基础,人口、国土和资源都能支撑一个欧洲第一工业国。
可惜的是,俄国命运多舛,先是日俄战争被打击了一次,接着就是革命,然后是一战,接着又是革命。在革命和战争的泥潭中熬了十几年后,俄国崩溃了,错失了转型机会。
现在由于俄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欧洲国家就被拖了进来,因为欧洲国家跟俄国经济联系最紧密。俄国的发展主要是靠外国资本和进口机器、铁轨进行的,外国资本在全部股份资本中占40%以上。主要投资者依次为法国、比利时、德国。
在外国资本和技术的驱动下,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不断的转化为工业实力和资本。但同时这种增长模式,隐患也极大,因为这意味着俄罗斯经济的殖民地化。增长的时候十分迅速,危机的时候也十分严重,因为经济发展的时候,外国资本不但会持续投入,而且连利润都一并投入进来。可危机爆发后,他们不但抽走投入,连利润都会抽走。增长的时候加速增长,危机的时候加剧危机。所有都被放大了。
俄国经济危机爆发后,很快在俄罗斯有大量投资的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最先跟进,英国尾随其后。
此时全世界就只有两个国家还没有彻底进入危机状态,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
美国经济1900年开始下降,市场信心开始失稳,1901年5月,纽约股市暴跌。但很快又上涨了起来。1901年和1902年,美国的固定资本投资还在继续,生铁、钢和煤的产量都在增长,让人以为这场危机美国已经过去了。
中国则在茶叶、生丝等出口领域陷入危机状态,但是重工业继续投入。在铁路、港口、桥梁,以及快速启动的农村基建投入带动下,重化工业市场良好,水泥行业投资和增长持续扩大。钢铁生产规模已经到了生铁和钢材双千万吨级别,并且以每年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在扩张。
似乎开启了庞大的北方经济的中国不会陷入危机一样。
已经有经济学家在解释了,美国的历次经济危机,都会以投资扩张而瓦解,危机过后,就是向西部扩张,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只要有边疆,美国就能抵御经济危机。现在中国的情况,也让他们如此解释,他们认为中国统一之后,对北方的开发,可以让中国继续增长三十年,北方就类似中国的边疆。
朱敬伦显然没有那些经济学家的信心,因为他知道一个道理,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次经济危机,有大国能够避免,也没有一次经济危机,是政策完美解决的。所以中国必然会进入经济危机,只是迟早的问题。政策只能缓解,通过政策刺激出来的市场,往往是低效率的。迟早是要还的,但在经济增长期来还更容易。
所以朱敬伦支持陈芝廷开启了新农村建设,他相信后世的成功经验,能在短期内抵挡住经济危机的冲击,一旦缓和了,政策的成本释放出去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1902年,美国经济还在增长,中国经济也在增长,欧洲已经陷入普遍的危机状态。
各大工业国开始向中国和美国倾销商品,纺织品倒灌,机器制品倾销,很快就引起了激烈的贸易冲突。美国马上宣布放弃了30%的税率,将税率提升到了57%。30%税率,是当年他们为了拉拢欧洲国家的代价,是当时欧洲国家借款给他们支付给大明战争赔款的条件,其实隐含的还有政治和军事保护,不然当年美国人自己都不信大明会轻易交还美国领土。
现在美国拒绝了承担这些义务,欧洲国家当然要大肆抵制。
中国紧接着也更改了税率,在工业集团的强烈要求下,政府将关税提高到了50%。
关税壁垒将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割裂了,其实正是这种壁垒,让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危机变得不再联动,各国爆发危机的时间不再紧密,因为壁垒让一个国家的危机对其他国家的冲击力下降了。
所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还没有陷入危机,给人带来了错觉。
贸易保护主义,也让西方各国对殖民地更为重视,因为自己的殖民地是没有资格给自己关上大门的,印度市场的大门永远会向大英帝国敞开。
5月,英国终于结束了布尔战争,庞大的,超过两亿英镑的战争经费,是他们结束战争最大的动机,力主开战的殖民大臣张伯伦感叹“这是一个负担”。
战争期间德国对英国的讹诈,暗中对布尔人的支持,在萨摩亚的扩张,经济危机让西方国家攫取殖民地的呼声变高,国际局势更加紧张。
布尔战争期间,所有欧洲国家都反英国,法国和俄国趁机划分了在土耳其的势力范围,德国要在奥斯曼帝国修建铁路,奥斯曼帝国靠近印度的地理位置,这些都让英国极为紧张。
大英帝国对这个世界局势越发无力掌控,至少只靠本国的力量已经无力维护帝国的海外利益了,他们需要盟友,他们的孤立政策急需改变。
陈芝廷是尚书令,他拥有太强大的资源了,很快各种政策就落实下去。
而且新的政策不断的颁布。
跟这些政策配套的政策也陆续出台。
比如他开始鼓励乡村产业发展,政府可以贷款,可以传授技术,但基础设施马上就成了问题,农产品要运输出农村,需要良好的道路,珠三角一带交通发达的水乡不用考虑,这里之所以富,便利的交通本来就是主因。
后世广東的铁路交通长期落后,珠海这样的重要城市2000年前都没有见过铁路,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广東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归结原因就在于水运便利,远洋船舶直接开进港口,直接将这里带进了世界市场,来料加工就促使这里完成了工业化。
但不是所有农村都是珠三角,不是所有农村都有便利的水道交通,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交通极为落后,牛马车道甚至都很奢侈,很多地方的狭窄土路坑洼不平,平时只能过独轮手推车。
这样的交通显然很成问题,将所有的村道都硬化,不是这个时代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但是将硬质道路通到镇子上,却是可以做到的。
尽管这样成本也很大,但陈芝廷采用了乡村传统的方式,那就是组织农民免费出工。
政府只负责采购一部分材料,石块、水泥等等,劳动工具都是农民自备的锄头镢头。
这种生产方式自然是低效率的,没有建筑公司的机械作业效率高,但问题是,周期性的农业作业,必然造成大多数农民忙闲不一,与其让劳动力闲着,不如由公局乡绅组织起来劳动,这是将无效率的劳动力低效率使用,其实反而是提升了效率。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公局系统此时起到了作用,那些乡绅干别的不成,组织乡里乡亲的农民干活却不赖,因为很多乡绅都是地主,拥有相当的管理长工干活的管理能力。
现在政府发下砖石、水泥,帮忙硬化路面,他们组织人工挖地基,填土方,大部分建筑材料甚至是就地取材的,比如土方总不会要钱。
但仅仅是这点支出,也是相当惊人的,全国各地都在大搞基建,耗用的原材料以亿计,政府每年又多出了一亿两的赤字,而且要持续三五年才能完成到镇级的道路硬化。
尽管再次增加了赤字,将每年两亿赤字,提升到了五亿,其中补贴农村企业一亿,城乡保险投入一亿,基础设施建设一亿,加上陆海军各一亿,总计五亿的财政赤字让户部强烈反对,但朱敬伦还是支持了这些建设。
因为这已经节省了超过十亿的成本,如果慢慢由产业积累的话,人工、土石都资本化,造价得二三十亿,关键是时间成本,可能需要三五十年。
这些让朱敬伦想起了后世的新农村建设,在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开始大肆推行新农村建设,几年间向农村投入了上万亿的资源,不但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让经济危机期间几千万工人失业没有造成社会危机,更重要的是,砸向农村的资源,开启了一个庞大的农村市场,反过来让大批企业没有因为国际市场疲软而倒闭,避免了经济崩溃的局面。
现在世界经济危机已经爆发了。
危机是从俄罗斯开始的,因为经历了本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所以俄罗斯的危机也极为严重,当然,能成为世界经济危机的策源地,本就说明了俄罗斯的经济地位已经今非昔比,她们也站在了世界经济的中心位置。
从1890年到1900 年,俄国铺设了22600公里的铁路。顿巴斯的煤、巴库的石油、南方的冶金业都发展起来,在法国资本的帮助下,建立冶金运输联合体等法式垄断企业,经济形态已经向垄断过渡。俄国的生铁和钢产量已超过法国而居世界第四位,铁路线的长度仅次于美国。工业实力超过意大利,仅次于英德法奥匈帝国,位居欧洲第五。
其实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已经启动了快速工业革命的俄国,很可能在经历两三个工业增长周期之后,成为欧洲最大的工业国,他们有这个基础,人口、国土和资源都能支撑一个欧洲第一工业国。
可惜的是,俄国命运多舛,先是日俄战争被打击了一次,接着就是革命,然后是一战,接着又是革命。在革命和战争的泥潭中熬了十几年后,俄国崩溃了,错失了转型机会。
现在由于俄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欧洲国家就被拖了进来,因为欧洲国家跟俄国经济联系最紧密。俄国的发展主要是靠外国资本和进口机器、铁轨进行的,外国资本在全部股份资本中占40%以上。主要投资者依次为法国、比利时、德国。
在外国资本和技术的驱动下,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不断的转化为工业实力和资本。但同时这种增长模式,隐患也极大,因为这意味着俄罗斯经济的殖民地化。增长的时候十分迅速,危机的时候也十分严重,因为经济发展的时候,外国资本不但会持续投入,而且连利润都一并投入进来。可危机爆发后,他们不但抽走投入,连利润都会抽走。增长的时候加速增长,危机的时候加剧危机。所有都被放大了。
俄国经济危机爆发后,很快在俄罗斯有大量投资的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最先跟进,英国尾随其后。
此时全世界就只有两个国家还没有彻底进入危机状态,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
美国经济1900年开始下降,市场信心开始失稳,1901年5月,纽约股市暴跌。但很快又上涨了起来。1901年和1902年,美国的固定资本投资还在继续,生铁、钢和煤的产量都在增长,让人以为这场危机美国已经过去了。
中国则在茶叶、生丝等出口领域陷入危机状态,但是重工业继续投入。在铁路、港口、桥梁,以及快速启动的农村基建投入带动下,重化工业市场良好,水泥行业投资和增长持续扩大。钢铁生产规模已经到了生铁和钢材双千万吨级别,并且以每年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在扩张。
似乎开启了庞大的北方经济的中国不会陷入危机一样。
已经有经济学家在解释了,美国的历次经济危机,都会以投资扩张而瓦解,危机过后,就是向西部扩张,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只要有边疆,美国就能抵御经济危机。现在中国的情况,也让他们如此解释,他们认为中国统一之后,对北方的开发,可以让中国继续增长三十年,北方就类似中国的边疆。
朱敬伦显然没有那些经济学家的信心,因为他知道一个道理,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次经济危机,有大国能够避免,也没有一次经济危机,是政策完美解决的。所以中国必然会进入经济危机,只是迟早的问题。政策只能缓解,通过政策刺激出来的市场,往往是低效率的。迟早是要还的,但在经济增长期来还更容易。
所以朱敬伦支持陈芝廷开启了新农村建设,他相信后世的成功经验,能在短期内抵挡住经济危机的冲击,一旦缓和了,政策的成本释放出去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1902年,美国经济还在增长,中国经济也在增长,欧洲已经陷入普遍的危机状态。
各大工业国开始向中国和美国倾销商品,纺织品倒灌,机器制品倾销,很快就引起了激烈的贸易冲突。美国马上宣布放弃了30%的税率,将税率提升到了57%。30%税率,是当年他们为了拉拢欧洲国家的代价,是当时欧洲国家借款给他们支付给大明战争赔款的条件,其实隐含的还有政治和军事保护,不然当年美国人自己都不信大明会轻易交还美国领土。
现在美国拒绝了承担这些义务,欧洲国家当然要大肆抵制。
中国紧接着也更改了税率,在工业集团的强烈要求下,政府将关税提高到了50%。
关税壁垒将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割裂了,其实正是这种壁垒,让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危机变得不再联动,各国爆发危机的时间不再紧密,因为壁垒让一个国家的危机对其他国家的冲击力下降了。
所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还没有陷入危机,给人带来了错觉。
贸易保护主义,也让西方各国对殖民地更为重视,因为自己的殖民地是没有资格给自己关上大门的,印度市场的大门永远会向大英帝国敞开。
5月,英国终于结束了布尔战争,庞大的,超过两亿英镑的战争经费,是他们结束战争最大的动机,力主开战的殖民大臣张伯伦感叹“这是一个负担”。
战争期间德国对英国的讹诈,暗中对布尔人的支持,在萨摩亚的扩张,经济危机让西方国家攫取殖民地的呼声变高,国际局势更加紧张。
布尔战争期间,所有欧洲国家都反英国,法国和俄国趁机划分了在土耳其的势力范围,德国要在奥斯曼帝国修建铁路,奥斯曼帝国靠近印度的地理位置,这些都让英国极为紧张。
大英帝国对这个世界局势越发无力掌控,至少只靠本国的力量已经无力维护帝国的海外利益了,他们需要盟友,他们的孤立政策急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