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骤雨封路1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权倾帝凰之永夜最新章节!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
大雄宝殿**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梁笙潇告诉冷晴,卧佛寺的三世佛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卧佛寺的核心建筑,也是卧佛寺内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跟着梁笙潇踏进三世佛殿,冷晴第一眼便看见了摆在大殿正中的,那尊高达三米的泥塑贴金主尊佛像——释迦牟尼佛像。
释迦牟尼佛像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人生中,为了众生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些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这种姿势的造像,名为成道相。
释迦牟尼佛像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这三尊佛合起来叫“横三世佛”,三世佛殿也是由此得名。
释迦牟尼佛像旁还塑有两位比丘塑像,一年老(释尊之左),一中年(释尊之右),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叫“迦叶尊者”(即摩诃迦叶,叶音摄,禅宗一祖),中年的叫“阿难尊者”(禅宗二祖)。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之为二祖。
大殿两侧供奉有十八罗汉像。
据说,佛涅盘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罗汉,让他们不要涅盘,常住世间为众生培植福德。
这十六位罗汉是:一宾度罗跋罗惰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惰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迦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后加上《法注记》的作者难提密多罗和《因果识见颂》的作者摩拿罗多,成为十八罗汉。
在释迦牟尼佛像背后,有一尊坐南向北的海岛观音像。观音骑龙,右手据杨柳,左手托净瓶。在观音像两旁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像作为协侍。
释迦牟尼佛像身前的地上,是几十只排列整齐的拜垫。一排排一列列,每一只拜垫都放得规规整整,左右上下绝不偏离其轨道一分一毫。
在最前方,最靠近释迦牟尼佛像的那一排的拜垫上还稀稀拉拉地跪着几名香客。
梁笙潇和冷晴尚在山道上时遇见的行人且撇开不提,单论梁笙潇和冷晴进入卧佛寺的山门之后,从卧佛寺的山门走到这座三世佛殿的一路上,梁笙潇和冷晴遇上了不少前来卧佛寺礼佛的香客。
那些香客衣着朴素者有之;装扮华贵者有之;身形佝偻者有之;健步如飞者有之;身材魁梧者有之;稚齿之龄者有之;谦谦公子者有之;小家碧玉者有之……虽人多且杂,形形色色,但每个人都是安安静静的,完全没有发出一丝一毫多余的声响。
从卧佛寺的山门到这座三世佛殿,一路走来,便是冷晴并未刻意去注意,也不难发现这座卧佛寺里的静谧氛围与二十一世纪那种热闹、喧嚣尘上得不像样的寺庙氛围截然相反。
不但是路上遇上的那些香客们安静异常,包括冷晴现在看见的那几名跪在释迦牟尼佛像身前的拜垫上的那几名香客,他们每个人都非常安静,无论是跪拜扣头还是仰头祈祷,均没有发出一丝一毫多余的声响。
冷晴虽是无神论者,不信佛不信道,但冷晴看得出来,那几名跪在拜垫上的香客,不,应该说,包括这一路走来她见到的所有的香客们,他们都是十分虔诚的香客,因为他们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透出一股浑然天成的虔诚,没有丝毫做作。
也是直到这一刻,冷晴才隐隐感觉到,真正的信徒,就应该是她这一路走来所看见的那些香客们的样子——不吵闹,不喧哗,用他们最虔诚的信仰,给这方世外净土留下一片真正的清净。
许是因为三世佛殿外就摆着一个大香炉的原因,伴随徐徐清风,青烟缭绕,整座三世佛殿都充满着一股烟熏袅袅的香火气息。
冷晴虽不至于厌恶这种烟熏袅袅的香火气息,但如果是以前,仍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对于这种烟熏袅袅的香火气息,可以说冷晴绝对是不喜欢的。
但……也许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太过巨大,也许是因为生生死死经历的太多,今时今日,被这种她曾经一点也不喜欢的烟熏袅袅的香火气息所包围,冷晴竟然隐隐产生了一种心安的感觉,一种十分莫名的,让冷晴无比留恋的心安的感觉。
在冷晴心中升腾起那种莫名的心安感时,自打进入三世佛殿便安静无声的梁笙潇已经就近择了一只拜垫走了过去。
下一瞬,就见梁笙潇先是躬身将他手中的竹萧轻轻放在了他身前的那只拜垫上,而后旁若无人地肃立合掌,两足摆成外八字形,脚跟间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安然平静地注视着他的两手中指尖。
随即就见梁笙潇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梁笙潇又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
和冷晴之前遇见的那些香客们一样,梁笙潇的一举手一投足,包括梁笙潇刚刚跪到拜垫上的一应动作,梁笙潇始终都是安安静静的,没有弄出一丝一毫多余的声响。
跪到拜垫上后,紧接着,就见梁笙潇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继而梁笙潇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
梁笙潇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右手移回拜垫中央。而后,梁笙潇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徐徐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从始至终,梁笙潇的两脚尖都未曾移动或翻转。并且,待拜完佛,站起身了,梁笙潇才弯腰拾起了他先前放下的那只竹萧。
冷晴虽不信佛,但是关于佛教的一些礼仪,冷晴大约还是知道的。
不解佛教的人,认为拜佛就是迷信、崇拜偶像。事实上,佛教是透过拜佛的动作,礼敬佛菩萨,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
同时,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
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祥,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的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
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于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着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
而从拜佛的动作,让人连想到,当人的内心充满了礼敬、感恩与忏悔时,也有如稻穗一样的,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义,也就是如此了。
如果再细分,拜佛含有四层意义:
一、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二、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三、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冲。
四、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能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因为有着这些了解,所以,从梁笙潇刚刚那一系列拜佛的动作中,饶是不信佛、不礼佛的冷晴也看得出来,梁笙潇其人,绝对是个非常非常非常虔诚的佛教徒,比他们之前遇上的任何一名香客都要虔诚。
心中想着事情,冷晴面上可没有闲着。因为有梁笙潇在前做引导,无论冷晴是否心甘情愿,总之冷晴都跟着跪了下去,就跪在梁笙潇旁边的那只拜垫上。
在梁笙潇起身后,冷晴立即学着梁笙潇刚刚的动作,亦规规矩矩地朝着那尊慈悲的释迦牟尼佛像礼拜了下去。
虽然冷晴一直面色沉静如水,面上也摆出了一副虔诚礼佛的模样,可是冷晴那一身鲜红似火的衣裳却委实与周围禅音袅袅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待冷晴拜完佛,起身后,站立一旁的梁笙潇才微笑着温声与冷晴道:“冷姑娘,要求供奉的牌位需得去西配殿,我们这便过去罢?”
因之前听梁笙潇讲过卧佛寺的大体布局,因而此时冷晴瞬时便明白过来,梁笙潇口中的西配殿就是三世佛殿的西配殿,里面供奉着“达摩祖师”和“地藏菩萨”像。
于是,冷晴应了声“好”,跟着梁笙潇去了三世佛殿的西配殿。
一脚踏进西配殿,迎面就见宽敞明亮的殿宇中一左一右地摆着“达摩祖师”和“地藏菩萨”的泥塑金身像。
围绕着“达摩祖师”和“地藏菩萨”的泥塑金身像的,是一个个颜色灰沉的牌位,牌位上的每一个字每一道笔画都是描金的,看上去到不算死气沉沉。
在靠近殿门边的地方,摆了一张颜色灰沉简朴的长案。案面上摆着简单的文房四宝,案后端坐着一位看上去颇为慈眉善目的老和尚。
见梁笙潇和冷晴并肩踏进殿中,那位原先端坐案后的老和尚便不疾不徐地站了起来,先双手合十地朝梁笙潇和冷晴道了一声佛号,而后才慈眉善目,语调温和地问道:“二位施主来此所求为何?”
这方,与冷晴并肩而立地站在进殿门处的梁笙潇先是双手合十地回了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一礼,而后方温和有礼地答道:“回这位师傅的话,我二人今日来此,是为故人求一个供奉的牌位,愿故人早日往生极乐,来世太平安康。”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
大雄宝殿**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梁笙潇告诉冷晴,卧佛寺的三世佛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卧佛寺的核心建筑,也是卧佛寺内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跟着梁笙潇踏进三世佛殿,冷晴第一眼便看见了摆在大殿正中的,那尊高达三米的泥塑贴金主尊佛像——释迦牟尼佛像。
释迦牟尼佛像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人生中,为了众生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些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这种姿势的造像,名为成道相。
释迦牟尼佛像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这三尊佛合起来叫“横三世佛”,三世佛殿也是由此得名。
释迦牟尼佛像旁还塑有两位比丘塑像,一年老(释尊之左),一中年(释尊之右),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叫“迦叶尊者”(即摩诃迦叶,叶音摄,禅宗一祖),中年的叫“阿难尊者”(禅宗二祖)。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之为二祖。
大殿两侧供奉有十八罗汉像。
据说,佛涅盘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罗汉,让他们不要涅盘,常住世间为众生培植福德。
这十六位罗汉是:一宾度罗跋罗惰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惰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迦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后加上《法注记》的作者难提密多罗和《因果识见颂》的作者摩拿罗多,成为十八罗汉。
在释迦牟尼佛像背后,有一尊坐南向北的海岛观音像。观音骑龙,右手据杨柳,左手托净瓶。在观音像两旁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像作为协侍。
释迦牟尼佛像身前的地上,是几十只排列整齐的拜垫。一排排一列列,每一只拜垫都放得规规整整,左右上下绝不偏离其轨道一分一毫。
在最前方,最靠近释迦牟尼佛像的那一排的拜垫上还稀稀拉拉地跪着几名香客。
梁笙潇和冷晴尚在山道上时遇见的行人且撇开不提,单论梁笙潇和冷晴进入卧佛寺的山门之后,从卧佛寺的山门走到这座三世佛殿的一路上,梁笙潇和冷晴遇上了不少前来卧佛寺礼佛的香客。
那些香客衣着朴素者有之;装扮华贵者有之;身形佝偻者有之;健步如飞者有之;身材魁梧者有之;稚齿之龄者有之;谦谦公子者有之;小家碧玉者有之……虽人多且杂,形形色色,但每个人都是安安静静的,完全没有发出一丝一毫多余的声响。
从卧佛寺的山门到这座三世佛殿,一路走来,便是冷晴并未刻意去注意,也不难发现这座卧佛寺里的静谧氛围与二十一世纪那种热闹、喧嚣尘上得不像样的寺庙氛围截然相反。
不但是路上遇上的那些香客们安静异常,包括冷晴现在看见的那几名跪在释迦牟尼佛像身前的拜垫上的那几名香客,他们每个人都非常安静,无论是跪拜扣头还是仰头祈祷,均没有发出一丝一毫多余的声响。
冷晴虽是无神论者,不信佛不信道,但冷晴看得出来,那几名跪在拜垫上的香客,不,应该说,包括这一路走来她见到的所有的香客们,他们都是十分虔诚的香客,因为他们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透出一股浑然天成的虔诚,没有丝毫做作。
也是直到这一刻,冷晴才隐隐感觉到,真正的信徒,就应该是她这一路走来所看见的那些香客们的样子——不吵闹,不喧哗,用他们最虔诚的信仰,给这方世外净土留下一片真正的清净。
许是因为三世佛殿外就摆着一个大香炉的原因,伴随徐徐清风,青烟缭绕,整座三世佛殿都充满着一股烟熏袅袅的香火气息。
冷晴虽不至于厌恶这种烟熏袅袅的香火气息,但如果是以前,仍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对于这种烟熏袅袅的香火气息,可以说冷晴绝对是不喜欢的。
但……也许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太过巨大,也许是因为生生死死经历的太多,今时今日,被这种她曾经一点也不喜欢的烟熏袅袅的香火气息所包围,冷晴竟然隐隐产生了一种心安的感觉,一种十分莫名的,让冷晴无比留恋的心安的感觉。
在冷晴心中升腾起那种莫名的心安感时,自打进入三世佛殿便安静无声的梁笙潇已经就近择了一只拜垫走了过去。
下一瞬,就见梁笙潇先是躬身将他手中的竹萧轻轻放在了他身前的那只拜垫上,而后旁若无人地肃立合掌,两足摆成外八字形,脚跟间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安然平静地注视着他的两手中指尖。
随即就见梁笙潇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梁笙潇又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
和冷晴之前遇见的那些香客们一样,梁笙潇的一举手一投足,包括梁笙潇刚刚跪到拜垫上的一应动作,梁笙潇始终都是安安静静的,没有弄出一丝一毫多余的声响。
跪到拜垫上后,紧接着,就见梁笙潇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继而梁笙潇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
梁笙潇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右手移回拜垫中央。而后,梁笙潇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徐徐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从始至终,梁笙潇的两脚尖都未曾移动或翻转。并且,待拜完佛,站起身了,梁笙潇才弯腰拾起了他先前放下的那只竹萧。
冷晴虽不信佛,但是关于佛教的一些礼仪,冷晴大约还是知道的。
不解佛教的人,认为拜佛就是迷信、崇拜偶像。事实上,佛教是透过拜佛的动作,礼敬佛菩萨,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
同时,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
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祥,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的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
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于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着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
而从拜佛的动作,让人连想到,当人的内心充满了礼敬、感恩与忏悔时,也有如稻穗一样的,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义,也就是如此了。
如果再细分,拜佛含有四层意义:
一、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二、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三、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冲。
四、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能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因为有着这些了解,所以,从梁笙潇刚刚那一系列拜佛的动作中,饶是不信佛、不礼佛的冷晴也看得出来,梁笙潇其人,绝对是个非常非常非常虔诚的佛教徒,比他们之前遇上的任何一名香客都要虔诚。
心中想着事情,冷晴面上可没有闲着。因为有梁笙潇在前做引导,无论冷晴是否心甘情愿,总之冷晴都跟着跪了下去,就跪在梁笙潇旁边的那只拜垫上。
在梁笙潇起身后,冷晴立即学着梁笙潇刚刚的动作,亦规规矩矩地朝着那尊慈悲的释迦牟尼佛像礼拜了下去。
虽然冷晴一直面色沉静如水,面上也摆出了一副虔诚礼佛的模样,可是冷晴那一身鲜红似火的衣裳却委实与周围禅音袅袅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
待冷晴拜完佛,起身后,站立一旁的梁笙潇才微笑着温声与冷晴道:“冷姑娘,要求供奉的牌位需得去西配殿,我们这便过去罢?”
因之前听梁笙潇讲过卧佛寺的大体布局,因而此时冷晴瞬时便明白过来,梁笙潇口中的西配殿就是三世佛殿的西配殿,里面供奉着“达摩祖师”和“地藏菩萨”像。
于是,冷晴应了声“好”,跟着梁笙潇去了三世佛殿的西配殿。
一脚踏进西配殿,迎面就见宽敞明亮的殿宇中一左一右地摆着“达摩祖师”和“地藏菩萨”的泥塑金身像。
围绕着“达摩祖师”和“地藏菩萨”的泥塑金身像的,是一个个颜色灰沉的牌位,牌位上的每一个字每一道笔画都是描金的,看上去到不算死气沉沉。
在靠近殿门边的地方,摆了一张颜色灰沉简朴的长案。案面上摆着简单的文房四宝,案后端坐着一位看上去颇为慈眉善目的老和尚。
见梁笙潇和冷晴并肩踏进殿中,那位原先端坐案后的老和尚便不疾不徐地站了起来,先双手合十地朝梁笙潇和冷晴道了一声佛号,而后才慈眉善目,语调温和地问道:“二位施主来此所求为何?”
这方,与冷晴并肩而立地站在进殿门处的梁笙潇先是双手合十地回了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一礼,而后方温和有礼地答道:“回这位师傅的话,我二人今日来此,是为故人求一个供奉的牌位,愿故人早日往生极乐,来世太平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