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夺门之变 第一百零三章 当年事当年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锦衣为王最新章节!
到了这里,才说召见的贵人是谁,这厮好生的不讲义气。
但想来也无可厚非,太后虽然地位崇高,但好歹是个女人,召见外臣是不合礼仪的,要是在外头露点风声出来,与薛恒和张佳木都有不便就是了。
等薛恒进而复出,这一次就正式觐见了。踏过小桥流水,绕过成群的鸡鸭,到得一进三间屋的茅屋前,薛恒在外禀报:“太后,奉诏,着臣带领百户官张佳木来见,人已经带到了。”
“好,进来吧!”
里头是一个老妇的声音,听着倒也和蔼亲切,叫人压力顿压。张佳木打起精神,跟在薛恒后头进了屋。
皇家的东西,虽然做的跟真的似的,里头当然还是与真正的农舍不同。三间茅屋比起普通的三明两暗的五进大屋都还要大些,地上铺的是苏州进的金砖,平整干净,坚如铁,滑如镜,里头的家俱,不是紫檀就是花梨木,内府大匠打造,几个圈椅都是宫廷御造的式样,雕工复杂精细,用完全无用的修饰来凸显主人的身份,着实无趣。
再看太后,是个五十多岁的妇人,在明朝,已经属于无人敢为难的地位,比皇帝还尊贵,还不用操什么心,所以看起来还不显老态,普通的农家老妇,过了五十就已经营养不良弯腰躬背,就算能苟延残喘,也都是牙掉光,头白透了。
人和人,是没得比的啊。
这位太后,已经是大明第一妇人,这会还要弄出这种茅屋草舍来,养鸡逗狗的,这简直是拿老百姓穷开心的玩法就是了。
不过太后本人当然不会这么想,是要知道张佳木心里的想法,也准得把他拖出去斩了。明朝选皇后和选驸马一样,都是不可能在勋戚之家选取,都是在中下层的官宦世家里挑一个品貌不错的,立为后妃,这也是防止后家外戚坐大,形成世家巨族,进而象王莽和杨坚那样,渐渐竖立起篡立的权势出来。
出身不高,眼前这些东西也是自小常见,现在老了无事,弄些野景出来,也算是深宫无聊,出来消闲散心的一种办法吧。
这会儿张佳木跪下行礼,太后饶有兴趣的打量着他,打量来打量去,倒是越看越喜欢的神情。张佳木生的高大,不能说是美男子,但十七岁的少年郎,原本就有一种男儿英气,再加上城府历练,气质当然不同凡俗,这么一看,当然是觉得是个很不坏的后生。
再说,货怕比,太后成天见的不是宫女,就是没卵子的内臣,不男不女,哪有真正男儿的英挺之气?
太后在打量,沂王也是在打量着张佳木。
在沂王身边,万宫女假模假式的在摇动着一张织机,吱呀吱呀的坊着线。她自幼进宫,哪里会这营生,只是太后喜欢,她也只能勉强奉承,不敢怠慢。
今天这场召见,就是沂王搞出来的花样。太后虽不管国事,但内宫的事她还是理会的。沂王被废之后,曾经被撵到宫外住,太皇将自己的宫女万氏派到沂王府去管事,也是派人暗中加害沂王的意思。
现在情形不比当年,太后疼怜孙儿,又已经把沂王接回宫中居住,自己亲自看护,总比放在外头放心的多。
沂王也是恃宠而娇,刚刚在外头看到张佳木大展神威,他虽是亲王,到底还是个小孩,趁人不备回到后宫,跑到太后跟前死缠活缠,正好,太后也算是久闻张佳木之名,被沂王活灵活现的一说,又问了万氏宫女是否属实,听了肯定的回答之后,太后也动了好奇之心,于是派人找到薛恒,交待他把张佳木带进来。
“听说你很干练,做事很谨慎,”张佳木行完礼,报完名,又问了家中情形几句,太后嘱咐道:“要学你父亲,当差谨慎,不多事,不多嘴。凡事,要以国事为重,以安静为主,做臣子的,不要老想着升官,要对的起你的俸禄,一米一线,都是百姓辛苦所得,你晓得吗?”
“是,”张佳木很恭敬的碰一下首,才答道:“小臣知道,请太后娘娘放心。”
说完了这几句,太后又换了脸色,象是祖母对孙儿一般,对着张佳木笑道:“你这个孩子,看起来也不象不知好歹的,听说,你刚刚给石亨碰了好大一个钉子,是不是啊?”
“臣只是奉英国公之命行事,不敢说叫武清侯碰钉子。”
“哼,皇上病了,身边又有不少小人,我看哪,英国公还是太小了,不够果决。要是老英国公还在,朝中也不会有这么多小人做乱!”
太后这话,张佳木可是不便回答了!
以他的身份,还不到附合太后妄议朝纲的地步。况且,听太后的意思,对当今皇帝也不算太满意,话语中颇有指责之意。
果然,太后说了两句,气犹未解,又接着气道:“放着身子不好好保养,成天猫的狗的乱弄,连回子也信,简直不成体统!”
这就是公然在指责皇帝,张佳木和薛恒尴尬的要死,趴在地上不敢吭声,一边的沂王倒是一脸的无所谓,他这个叔叔虽然对他很薄,叔侄之间人情薄如纸,但沂王秉性有太上皇忠厚的底子在,不算刻薄,要说起来,他的孙子嘉靖皇帝,那位爷才是不饶人的主。
倒是万氏听着太后在公然抱怨皇帝,一边踩着织机,一边脸上笑盈盈的,显的极是开心。
太后抱怨了几句,想起来当着张佳木这个外臣颇为不当,于是也就闭了嘴。
看她一脸不乐的样子,薛恒劝道:“老太太,出来游玩是散心高兴的事,甭说这个了!”
薛恒是亲臣,身份不比普通,奏对的口吻也很随意。话说起来,他可是太后的亲女婿,关系自然极为亲近了。
宣宗皇帝有三女,长女顺德公主,次女永清公主,三女常德公主年纪最少,正统五年才成年,嫁给了薛恒。长女是废皇后胡氏所生,次女则是别位后妃所出,三女常德公主,才是孙太后亲生,皇家之中,只有亲生儿女还算亲近些,别的皇子公主,虽然也得叫太后一声母后,但那个关系,自然不能与亲生的相比。
太后指责当今皇帝,也有这个原因在内。太上皇朱祈镇,是孙太后所出,当今景泰皇帝,则是吴太后所生。当年宣宗在时,孙太后是贵妃,而吴太后只是贤妃。后来宣庙驾崩,朱祈镇即位,孙贵妃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后,吴氏只是太妃而已。到现在,吴氏也成太妃,彼此间姐妹相称,地位相同。吴太后的儿子还在当皇帝,而孙太后的儿子却身陷囹圄,饭也食不饱,孙子还被人赶出宫去,荣枯不同,太后心里有怨气,自然也是无可避免之事了。
老太太发了一通牢骚,被薛恒又这么一劝,才是怒气稍解。
倒是张佳木在一边琢磨,太后话里的意思,似乎皇帝有召外人入宫的举动,而且,色能伐身,似乎当今皇帝的身体是在女色上头弄坏的。
究竟是怎么回事,很值得研究一下啊。
想到这个,他在京城里的布置也有好几天了,那天徐有贞点了一句,他已经在布置准备,今天又有太后脱口而出,看来,宫禁之中,也是大有奥妙。
太后却不急着放他走,东一句西一句的,问一些家常。
听说他是哈铭的徒弟,太后极为欣喜:“好啊,哈铭是个有良心的人。你是他的徒弟,武艺高明就算了,人品也准错不了。怪不得,我看你这孩子越看越顺眼!”
老太后说话有些道三不着两的,不过,也还说了个明白。
盘在张佳木心里多少天的迷底,总算是解开了一些。原来哈铭和袁彬两人,和太上皇的关系真不能用寻常这两个字来形容。
天家无骨肉,更不必提朋友。但哈铭和袁彬,和太上皇的关系是可以用“朋友”这两个字来诠释,普天之下,知道他俩的人,也绝对不会有异议。
当初土木之变,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朱祈镇以皇帝之尊被俘,身边只剩下寥寥几人,一个死太监叫喜宁,还有两人,就是袁彬和哈铭。
一国之尊被俘,蒙古人也不是善男信女,抓到皇帝就以为可以敲开明朝的边防大门,也先带着皇帝东奔西走,到处叩关,其中的艰辛困苦,也就不必多说了。喜宁叛变,将内地情形告之也先,甚至要设计加害朱祈镇,危险之时,差点就被这死太监得手。
总赖袁彬和哈铭,多方设法加以保全,又设计把喜宁杀死,才算保了朱祈镇的性命下来。
这还只是君臣之义,后来被俘一年多时间,幕天席地,极为困苦,都是袁彬和哈铭两人轮流伺候起居,已经是恩义深结了。
再有一次,朱祈镇发烧怕寒,还是哈铭和袁彬轮流把皇帝抱在怀里,这才帮着朱祈镇挺了过来。
有这种共患难的交情,说是朋友,一点儿也不过了。
太后提起当年事时,已经泪湿前襟,对哈铭和袁彬的赏识,当然也就见于神色之间了。
张佳木心里也是感叹,怪不得,上一次哈铭听说太上皇发烧时,神情大变,甚至痛哭失声的样子。
就是自己这位师傅,嘴真严哪……要不是太后说起,怕是还要瞒他很久。
却也怪不得他们,这会儿太上皇形同囚徒,他们与上皇的关系,虽然知道的人不少,不过大家都不大提起,他们自己也不提,一是避祸,二来也免得连累别人,倒也怪不得哈铭和袁彬的小心。
他心里也是感慨万分,今日遇合极巧,无意中得知当年的隐秘大事。遥想当年,冰天雪地,毡幕之中,一君二臣,不知道如何熬过最艰难的岁月?
一念至此,他却是面露苦笑,最艰难的岁月……恐怕也未必,最近几天到十四日大事议定之前,不一样也是极为困苦艰难吗?
---
叫一声,求月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到了这里,才说召见的贵人是谁,这厮好生的不讲义气。
但想来也无可厚非,太后虽然地位崇高,但好歹是个女人,召见外臣是不合礼仪的,要是在外头露点风声出来,与薛恒和张佳木都有不便就是了。
等薛恒进而复出,这一次就正式觐见了。踏过小桥流水,绕过成群的鸡鸭,到得一进三间屋的茅屋前,薛恒在外禀报:“太后,奉诏,着臣带领百户官张佳木来见,人已经带到了。”
“好,进来吧!”
里头是一个老妇的声音,听着倒也和蔼亲切,叫人压力顿压。张佳木打起精神,跟在薛恒后头进了屋。
皇家的东西,虽然做的跟真的似的,里头当然还是与真正的农舍不同。三间茅屋比起普通的三明两暗的五进大屋都还要大些,地上铺的是苏州进的金砖,平整干净,坚如铁,滑如镜,里头的家俱,不是紫檀就是花梨木,内府大匠打造,几个圈椅都是宫廷御造的式样,雕工复杂精细,用完全无用的修饰来凸显主人的身份,着实无趣。
再看太后,是个五十多岁的妇人,在明朝,已经属于无人敢为难的地位,比皇帝还尊贵,还不用操什么心,所以看起来还不显老态,普通的农家老妇,过了五十就已经营养不良弯腰躬背,就算能苟延残喘,也都是牙掉光,头白透了。
人和人,是没得比的啊。
这位太后,已经是大明第一妇人,这会还要弄出这种茅屋草舍来,养鸡逗狗的,这简直是拿老百姓穷开心的玩法就是了。
不过太后本人当然不会这么想,是要知道张佳木心里的想法,也准得把他拖出去斩了。明朝选皇后和选驸马一样,都是不可能在勋戚之家选取,都是在中下层的官宦世家里挑一个品貌不错的,立为后妃,这也是防止后家外戚坐大,形成世家巨族,进而象王莽和杨坚那样,渐渐竖立起篡立的权势出来。
出身不高,眼前这些东西也是自小常见,现在老了无事,弄些野景出来,也算是深宫无聊,出来消闲散心的一种办法吧。
这会儿张佳木跪下行礼,太后饶有兴趣的打量着他,打量来打量去,倒是越看越喜欢的神情。张佳木生的高大,不能说是美男子,但十七岁的少年郎,原本就有一种男儿英气,再加上城府历练,气质当然不同凡俗,这么一看,当然是觉得是个很不坏的后生。
再说,货怕比,太后成天见的不是宫女,就是没卵子的内臣,不男不女,哪有真正男儿的英挺之气?
太后在打量,沂王也是在打量着张佳木。
在沂王身边,万宫女假模假式的在摇动着一张织机,吱呀吱呀的坊着线。她自幼进宫,哪里会这营生,只是太后喜欢,她也只能勉强奉承,不敢怠慢。
今天这场召见,就是沂王搞出来的花样。太后虽不管国事,但内宫的事她还是理会的。沂王被废之后,曾经被撵到宫外住,太皇将自己的宫女万氏派到沂王府去管事,也是派人暗中加害沂王的意思。
现在情形不比当年,太后疼怜孙儿,又已经把沂王接回宫中居住,自己亲自看护,总比放在外头放心的多。
沂王也是恃宠而娇,刚刚在外头看到张佳木大展神威,他虽是亲王,到底还是个小孩,趁人不备回到后宫,跑到太后跟前死缠活缠,正好,太后也算是久闻张佳木之名,被沂王活灵活现的一说,又问了万氏宫女是否属实,听了肯定的回答之后,太后也动了好奇之心,于是派人找到薛恒,交待他把张佳木带进来。
“听说你很干练,做事很谨慎,”张佳木行完礼,报完名,又问了家中情形几句,太后嘱咐道:“要学你父亲,当差谨慎,不多事,不多嘴。凡事,要以国事为重,以安静为主,做臣子的,不要老想着升官,要对的起你的俸禄,一米一线,都是百姓辛苦所得,你晓得吗?”
“是,”张佳木很恭敬的碰一下首,才答道:“小臣知道,请太后娘娘放心。”
说完了这几句,太后又换了脸色,象是祖母对孙儿一般,对着张佳木笑道:“你这个孩子,看起来也不象不知好歹的,听说,你刚刚给石亨碰了好大一个钉子,是不是啊?”
“臣只是奉英国公之命行事,不敢说叫武清侯碰钉子。”
“哼,皇上病了,身边又有不少小人,我看哪,英国公还是太小了,不够果决。要是老英国公还在,朝中也不会有这么多小人做乱!”
太后这话,张佳木可是不便回答了!
以他的身份,还不到附合太后妄议朝纲的地步。况且,听太后的意思,对当今皇帝也不算太满意,话语中颇有指责之意。
果然,太后说了两句,气犹未解,又接着气道:“放着身子不好好保养,成天猫的狗的乱弄,连回子也信,简直不成体统!”
这就是公然在指责皇帝,张佳木和薛恒尴尬的要死,趴在地上不敢吭声,一边的沂王倒是一脸的无所谓,他这个叔叔虽然对他很薄,叔侄之间人情薄如纸,但沂王秉性有太上皇忠厚的底子在,不算刻薄,要说起来,他的孙子嘉靖皇帝,那位爷才是不饶人的主。
倒是万氏听着太后在公然抱怨皇帝,一边踩着织机,一边脸上笑盈盈的,显的极是开心。
太后抱怨了几句,想起来当着张佳木这个外臣颇为不当,于是也就闭了嘴。
看她一脸不乐的样子,薛恒劝道:“老太太,出来游玩是散心高兴的事,甭说这个了!”
薛恒是亲臣,身份不比普通,奏对的口吻也很随意。话说起来,他可是太后的亲女婿,关系自然极为亲近了。
宣宗皇帝有三女,长女顺德公主,次女永清公主,三女常德公主年纪最少,正统五年才成年,嫁给了薛恒。长女是废皇后胡氏所生,次女则是别位后妃所出,三女常德公主,才是孙太后亲生,皇家之中,只有亲生儿女还算亲近些,别的皇子公主,虽然也得叫太后一声母后,但那个关系,自然不能与亲生的相比。
太后指责当今皇帝,也有这个原因在内。太上皇朱祈镇,是孙太后所出,当今景泰皇帝,则是吴太后所生。当年宣宗在时,孙太后是贵妃,而吴太后只是贤妃。后来宣庙驾崩,朱祈镇即位,孙贵妃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后,吴氏只是太妃而已。到现在,吴氏也成太妃,彼此间姐妹相称,地位相同。吴太后的儿子还在当皇帝,而孙太后的儿子却身陷囹圄,饭也食不饱,孙子还被人赶出宫去,荣枯不同,太后心里有怨气,自然也是无可避免之事了。
老太太发了一通牢骚,被薛恒又这么一劝,才是怒气稍解。
倒是张佳木在一边琢磨,太后话里的意思,似乎皇帝有召外人入宫的举动,而且,色能伐身,似乎当今皇帝的身体是在女色上头弄坏的。
究竟是怎么回事,很值得研究一下啊。
想到这个,他在京城里的布置也有好几天了,那天徐有贞点了一句,他已经在布置准备,今天又有太后脱口而出,看来,宫禁之中,也是大有奥妙。
太后却不急着放他走,东一句西一句的,问一些家常。
听说他是哈铭的徒弟,太后极为欣喜:“好啊,哈铭是个有良心的人。你是他的徒弟,武艺高明就算了,人品也准错不了。怪不得,我看你这孩子越看越顺眼!”
老太后说话有些道三不着两的,不过,也还说了个明白。
盘在张佳木心里多少天的迷底,总算是解开了一些。原来哈铭和袁彬两人,和太上皇的关系真不能用寻常这两个字来形容。
天家无骨肉,更不必提朋友。但哈铭和袁彬,和太上皇的关系是可以用“朋友”这两个字来诠释,普天之下,知道他俩的人,也绝对不会有异议。
当初土木之变,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朱祈镇以皇帝之尊被俘,身边只剩下寥寥几人,一个死太监叫喜宁,还有两人,就是袁彬和哈铭。
一国之尊被俘,蒙古人也不是善男信女,抓到皇帝就以为可以敲开明朝的边防大门,也先带着皇帝东奔西走,到处叩关,其中的艰辛困苦,也就不必多说了。喜宁叛变,将内地情形告之也先,甚至要设计加害朱祈镇,危险之时,差点就被这死太监得手。
总赖袁彬和哈铭,多方设法加以保全,又设计把喜宁杀死,才算保了朱祈镇的性命下来。
这还只是君臣之义,后来被俘一年多时间,幕天席地,极为困苦,都是袁彬和哈铭两人轮流伺候起居,已经是恩义深结了。
再有一次,朱祈镇发烧怕寒,还是哈铭和袁彬轮流把皇帝抱在怀里,这才帮着朱祈镇挺了过来。
有这种共患难的交情,说是朋友,一点儿也不过了。
太后提起当年事时,已经泪湿前襟,对哈铭和袁彬的赏识,当然也就见于神色之间了。
张佳木心里也是感叹,怪不得,上一次哈铭听说太上皇发烧时,神情大变,甚至痛哭失声的样子。
就是自己这位师傅,嘴真严哪……要不是太后说起,怕是还要瞒他很久。
却也怪不得他们,这会儿太上皇形同囚徒,他们与上皇的关系,虽然知道的人不少,不过大家都不大提起,他们自己也不提,一是避祸,二来也免得连累别人,倒也怪不得哈铭和袁彬的小心。
他心里也是感慨万分,今日遇合极巧,无意中得知当年的隐秘大事。遥想当年,冰天雪地,毡幕之中,一君二臣,不知道如何熬过最艰难的岁月?
一念至此,他却是面露苦笑,最艰难的岁月……恐怕也未必,最近几天到十四日大事议定之前,不一样也是极为困苦艰难吗?
---
叫一声,求月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