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一把火(万字大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明统天下最新章节!
~.< >-~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把火(万字大章)
在东宫里休息了几天之后朱厚照不得已离开了温柔乡,没办法,孝宗现在不管事了,总不能一直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内阁来处理吧,那样的话还要皇室干嘛。最后只能朱厚照这个太子上了。
不过此时孝宗即将退位而朱厚照将提前即位的事情几乎已经成了定局了,几天来孝宗每天虽说都是以休息为主,但是有时候闲了孝宗也会召集几个大臣和他们商量一下关于自己提前退位的事情,今天召集几个大臣,明天再召集几个大臣,几天下来朝中的大臣都被孝宗召见了个遍,基本上关于自己退位的事情孝宗已经和朝中的大臣达成了共识。和大臣们达成共识之后孝宗便正式把这件事宣告了出去,一方面是为了看一下天下百姓的反映,另一方面是想看一下又有哪个藩王会趁机不老实了。
朱厚照现在和三位内阁大臣的关系看起来一切正常,但是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只不过是表面想象而已。对刘健三人特别是李东阳来说,他们不会认为朱厚照对他们一点意见都没有,表面上看起来朱厚照似乎没有因此记恨他们,但是往往越是这样就说明朱厚照越是对他们记恨,只不过是现在朱厚照还没有准备好而已。所以三人在朱厚照面前也开始变得小心谨慎了起来了。
而朱厚照呢,事实上他也的确在寻找机会来敲打一下这三位大臣。他要告诉三位内阁大臣,同时也是要告诉全天下人他朱厚照在战场上是一只凶猛的猛虎在朝堂上同样是一只凶猛的猛虎而不是一只温顺的绵羊。依照正常人的思维,李东阳他们出面劝阻孝宗不要现在把皇位传给自己,而自己生气甚至是记恨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自己相反的没有因此记恨他们或许会有人认为这是自己宽宏大量,但是更多的人却会认为你这是软弱可欺。一旦天下人特别是大臣们都这样认为了,那么在以后的执政过程中大臣们就会千方百计的利用你的这一点来打击你。君臣永远是既合作有对立的,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执政,但是为了获得朝堂的控制权他们又会挣来争去的。
朱厚照自领兵以来已经打过三场大规模的战役了,一场是大同守卫战,一场是在乌斯藏的平叛,还有一场便是刚刚结束的榆林和蒙古的战役。三场战争下来,朱厚照杀人无数最起码给自己闯下了个铁血元帅的名号,但战场上就是战场上,在战场上敌人或许会怕你因为在战场上你已经威名赫赫了,但是在朝堂上朱厚照却始终没有什么威信可言。
就好比一个人在音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音乐领域大家都敬佩他,服从他;但是换做其他的领域比如说和音乐领域很近的影视领域,那么大家就未必看得起他,每个领域都有每个领域的地盘,你在其它的地盘上很牛但是到了我的地盘了你就是条龙也得给我盘着。比如杀神白起,坑杀几十万赵国大军,够赫赫威名了吧,但是就是白起到了秦国的朝堂上他也得老老实实的,那些朝堂上的文官根本就不怕武官,在朝堂上最厉害的武器是计谋而不是杀人的大刀。太祖皇帝威慑朝堂靠的是把快把文官杀绝了而不是打来天下的威名,太祖很清楚,虽然自己打来了一个天下,但是那些大臣们还真未必就怕自己,所以他只有用“杀”来建立自己在朝堂上的威信。所以他一生杀了大臣无数。成祖皇帝和太祖皇帝一样,都是靠着杀了无数的大臣而不是凭借着战功才威慑朝堂的。说实话有些大臣你不杀他他根本就不怕你。这就是事实。
现在的朱厚照就面临这种情况,在战场上他已经证明了自己,他已经获得了很多军队的效忠,但是到了朝堂上他还是从头开始。因为在朝堂上他还没有建立过自己的威信,或许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因为他的身份而对他有所畏惧,但是如果在朝堂上很长时间里他都没有有所作为或者没有在朝堂上露出过自己的獠牙,那么等到你的身份的光环已经不再被大臣们畏惧的时候你就等着被大臣们压的死死的吧。
历史上的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为什么都不喜欢上朝,不要说什么他们贪图享受,在这个世上有什么比掌控天下人生死的皇权更有诱惑。就像万历皇帝一样,他不上朝不是因为他不想上而是因为他根本就掌控不了朝堂,他空有皇帝之命却无皇帝之实。他小时候的时候有一个张居正把所有的权力都掌控了,万历皇帝只能老老实实的坐在龙椅上点头就行了。好不容易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终于能够亲政了,而大臣们开始的时候也的确是很怕他的,所以万历皇帝掌了一段时间的权,坐了一回真皇帝。可惜好景不长,当一段时间之后大臣们发现万历皇帝也就是那样,没有什么好怕的,于是大臣们卷土重来,联合起来向万历皇帝要权,很快万历发现这个皇帝不好当了,你干什么都有人出来给你唱反调,你不认同他的话他就骂你是昏君,这样斗来斗去几年下来万历发现自己净是和大臣们勾心斗角了,正事没做几件。于是心灰意冷的万历皇帝老老实实的回到了他的后宫里,你们想要权,那就给你们只要不把朕的江山弄没了就行。
和万历皇帝一样的嘉靖皇帝不是也是一样,从刚刚登基就和大臣们斗来斗去的,后来好不容易在“大礼仪案”中把内阁首辅杨延和给弄下去了,还没高兴几天就发现没了杨延和在上面压着,剩下的那帮大臣们斗起来更是肆无忌惮的,各个都想把自己吃了,好吧我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于是嘉靖也老老实实的回去炼他的仙丹去了,再加上后来在皇宫里差点被谋杀的迷案,嘉靖可是再也不出来了。明朝皇帝最不好当,除了老祖宗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外其他的皇帝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点被臣下架空。
永远不要以为大臣们有多好,虽然不可否认大臣们也有很多忠君爱国的,他们也想把国家治理好,但是不代表他们不想掌控权势。古代没有政治家这一说法,但是没有不代表大臣们不是职业政*客这一事实,政*客是什么样子的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
朱厚照要坐稳皇位很容易,孝宗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只要他即位没有多少人会反对,但是他要想彻底的掌控这个国家却很难,那些大臣们是不会轻易的让他掌控国家的。别看孝宗当了十几年的皇帝,其实就是孝宗也没有真正的掌控大明朝。看一下孝宗时期的大臣,首辅刘健当了快二十年的内阁大臣了,李东阳和谢迁两人也当了十年左右了,刘大夏、马文升等人也都当尚书十几年了,可以说孝宗时期的大臣从孝宗初期到末期都没怎么变过。可以说这些大臣都已经牢牢的掌控住朝政了,越过他们孝宗什么事都干不成。
朱厚照现在不但要坐稳皇位,他还要彻底的掌控这个国家,要不然他的改革就无从谈起。所以他现在要立威,不是在战场上立威,而是在朝堂上立威。就像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样,目的也就是为了立威。朱厚照也要来一个三把火。
他的第一把火就要烧在内阁里面,说实话对三位内阁大臣朱厚照并不记恨,对三位内阁大臣的为人朱厚照还是很清楚的。刘健当了内阁大臣快二十年了一直兢兢业业的,虽说权势大了点但是却一直比较公正无私,在国家大事上也是从不含糊,和孝宗配合的也比较好一直都深的孝宗的信任。他的内阁大臣当得还是比较称职的。而谢迁、李东阳两人虽说现在还比不上刘健,但是也是也差不了多少。谢迁又叫谢侃侃,能说会道的,为人比较正直,在内阁里主要就是给刘健打打下手。历史上刘瑾当道的时候就是谢迁写文章整天骂刘瑾,最后终于惹恼了刘瑾被刘瑾给收拾了。李东阳的为人比较圆滑,或者说是比较识时务。在孝宗朝的时候也大都是给刘健大大下手,到了正德朝当了首辅了,在刘瑾当道的时候李东阳也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略,整天纠缠在刘瑾身边救出了不少被刘瑾陷害的人,后来整倒刘瑾之后正是李东阳权势最大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辞官回家了。历史上给予三人孝宗朝的“三杨内阁”的称呼就是对三人最好的评价。
不过即便是这样,朱厚照还是要那他们动刀子,没办法谁让他们权势最大呢,只有动了他们才能够给所有的大臣来个下马威,告诉他们别看我小,可是我也不弱。惹毛了我虽然我也会下狠手。
(声明本章写的大都是个人的观点,不赞同的可以跳过去或者在书评里写下来你们的观点,算是一种相互探讨吧。)
“哦,终于结束了。”把最后一本奏折批阅完,朱厚照放在桌子上轻松的说道。这时刘健、谢迁还有李东阳三人走了过来,他们是来向朱厚照告别的,处理完奏折了他们也可以回家了。要是在以前他们也就是想走就走了,但是现在吗,非常时期。三人都明白朱厚照现在记恨着他们呢,所以为了以后三人也是都小心翼翼的。
严格来说现在三人都很担心朱厚照会对付自己,倒不是他们有多怕朱厚照而是纯粹的害怕失败。如果他们三人能够齐心合力共进退的话他们一点都不会在乎朱厚照,惹毛了他们三人联合起来能够让皇上什么都做不了,到时候还是可以逼得朱厚照认输,就像万历皇帝被逼迫一样,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他们三人根本就没办法齐心合力,背后捅刀子就是好的了,不直接跳出来指责你就很给对方面子了。三个内阁大臣,一个首辅、两个一般的内阁大臣,谢迁和李东阳两人早就想把刘健弄下来了,首辅谁不想当啊刘健霸占着这个位置就是不走他们也升不上去啊。。而刘健呢也早就想把李东阳和谢迁两人中的一人弄下去换上来一个自己的人。李东阳和谢迁两人也是龌龊不少。可以说三人的关系是正常情况下以合作为主,内斗为辅;不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可能有人下台的情况下那就是以整到对方为主,合作就以后再说吧。
现在三人之中谢迁压力最小了,内阁里他不是老大,他也没有直接说过反对朱厚照的话,虽说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他的想法,但是只要他没有说出来就够了,朱厚照也不会把他作为打压的对象的。内阁三位大臣朱厚照不可能把三位大臣都给整下去,那样的话内阁就废了,所以谢迁暂时还是很安全的。
最忐忑的就是李东阳了,他可是唯一一个说出来不想让朱厚照现在即位的话的,其实他说的话也没多严重啊,但是这都经不起有心之人加工啊,事实上经过某些人的加工后他说的话很有可能直接变成他不想朱厚照即位而是想废了太子。朱厚照这几天听到的有关李东阳的坏话也不少了虽然没有达到谋反的地步,但是也差不了多少了,朱厚照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了,不过这造谣啊就是政*治家的强项。李东阳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朱厚照能够看在他没多大权势的份上饶过他而把重点放在刘健身上。
刘健现在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其实他心里也很紧张,他在朝中权势最大,朱厚照拿他动刀可能性也很大,再加上万一李东阳和谢迁这两个人在什么时候跳出来了背后捅他一刀那就大事不妙了。
朱厚照的打算就是对付内阁首辅刘健,身为内阁首辅,刘健在朝中权势最大,朱厚照虽然身为太子,但是要对付刘健光靠他一个人还真不行,不过到时候在加上其他人就行了。朱厚照知道朝中对刘健不满的大有人在,你霸占内阁首辅那么多年怎么会不招人嫉恨呢,向李东阳、谢迁还有马文升、刘大夏这些人都对刘健有意见。到时候只要朱厚照透露出自己要收拾刘健的观点之后相信会有人跳出来帮助自己的。
“殿下,老臣告辞了。”
“三位阁老慢走。”向朱厚照打一声招呼,三人都相继离去了,内阁里的其他小官也都知道这几天好像几个大佬们在斗法了唯恐殃及池鱼一个个都是整天噤若寒蝉的。
“殿下,该回了。”朱厚照后面刘瑾出来说道。现在刘瑾也是整天出入内阁跟在朱厚照身边,俨然像是在为以后的接替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做准备了。
“走吧。”朱厚照站起身来向外面走去,“哦,对了伦文叙和郭城这俩人怎么样了?”
“殿下,锦衣卫今天刚刚飞鸽传书说伦大人已经于昨日到了榆林了,郭将军两人已经见过面了。”
“两人相处的怎么样?”朱厚照问到。
“殿下,伦大人谦逊有礼而郭将军也是豪迈大方之人,听说两人相处的还不错。”
“好啊,记住,密切关注两人的情况,一有消息立即告诉我。”
“是,殿下。”
﹋﹋
榆林,刚刚经过郭城接风洗尘的伦文叙早上再次被郭城请到了府上,“伦大人请。”长得虎背熊腰的郭城站在有点瘦弱的伦文叙面前都快高出半头了,不过郭城可没有因此瞧不起伦文叙,郭城知道自己将来的成就可能和伦文叙比起来就差远了,武将不比文臣,首先自己武将出身就限制住自己的前途了,本来朝中大臣里边可能由武将出任的高官就只有兵部尚书和左右都御使,和文官一比可就差远了。但是实际上武将的生存空间比这还要差。明朝除了明初期之外兵部尚书都是由文臣担任的,根本就没武将什么事。就像现在的兵部尚书刘大夏,人家是天顺八年进士,正宗的文官出身。前任兵部尚书现在的吏部尚书马文升景泰二年进士,也是文官出身。两个都御使都是文官担任的。虽然马文升以前也领过武职,但是人家是以文官的身份领的武职,在现在的大明文官领武职很正常,但是武官领文职就别想了,由此可见武将地位有多低下。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当年的英国公,人家就是武将出身照样当了国公爷,可比内阁首辅一点不差,不过郭城知道内阁首辅时时有,但是英国公只有那一个。至于英国公的后代,虽然人家都有爵位,但是却一代不如一代了,并且现在的英国公一家子一直比较受皇室忌惮,整天行事都得小心翼翼的。
还有和自己较量了好几年的张斯任,那厮现在和自己一点不差,但是将来一定比不上自己,没办法,谁让他是英国公家里人呢,皇室让你当个提督内臣还行,再升充其量让你当个总兵就行了。
伦文叙来到榆林之后郭城可是专门打听过他的消息的,最后郭城给他下了个结论,此人必飞黄腾达。如果在京城的那些当官的要是知道了肯定会说“你这个结论好没有水平啊,地球人都知道的还用得着猜测。”
不过郭城不知道的是他遇到的是朱厚照,人家是来自后代的,想法比较独特,所以郭城的很多猜测最后都猜错了。当然嘛,也有猜测准的。
很快,伦文叙和郭城两人坐的桌子上就摆满了酒菜。榆林虽然靠北,但是在朝廷的政策倾斜之下还是比较富有的,基本上什么东西都不缺。
“来,伦大人不辞幸苦千里迢迢远赴榆林为朝廷办事郭某佩服,来,郭某敬伦大人一杯。”
“哪里,是伦谋打扰郭将军了,该是伦谋敬郭将军才是。”说完伦文叙便拿起酒杯和郭城喝了起来。
“伦谋在京城也是远闻郭将军大名啊,郭将军在榆林一战、蒙古一战打下了赫赫威名,现在京城里妇孺老幼皆闻得郭将军大名。”
“哈哈,”郭城哈哈一笑说道:“哪里,我可是和伦大人就没法比了,那哪是我打的好,分明是太子殿下指挥的好啊,就是换个人他也照样立大功。我也就是在战场山杀个把人,但是朝廷治理国家靠的可都是伦大人这样的栋梁之才啊。”说到这里,郭城也是不无羡慕伦文叙。
“郭将军何必如此谦虚,要是没有你们这些人在边疆保家卫国何来的我们在朝堂上治国啊。伦谋自小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领兵卫国,只可惜自小家境贫寒读书还是家父教的,至于兵书那就更见不着了。”
“对了,伦大人不知殿下现在如何?”郭城他们这些留在榆林的京军最关注的便是京城的局势,特别是有关于朱厚照的,前段时间传言朱厚照皇上向传位于太子朱厚照的消息他们也听说了,只不过一直不敢确信是真的,现在碰到了伦文叙了可得好好的问问,伦文叙现在是东宫詹事,朱厚照几乎所有事他都应该知道。
“嘘!”伦文叙突然压低声音说道:“你只要知道你们听到的都是真的就行了,不过千万不要私下里讨论这件事,言多必失啊,说不定什么时候说错话了就不好了。”
听到伦文叙说是真的,郭城心里一喜,他们这些人现在也算是朱厚照的人了,朱厚照统领大军半年的时间基本上所有的将士都已经被朱厚照所折服了,特别是他们这些京军,基本上可以算作是朱厚照的嫡系人马了,当然和铁血军的人一比还是差了点,但是也比其他的部队好多了,朱厚照一登基最先受益的就是铁血军和他们了。
不过伦文叙说的也有礼,言多必失,说不定什么时候说错话了就不好了,“多谢大人提醒啊。”
这一顿饭之间,两人也算是相互的摸清了对方的习性了,默契也慢慢的建立了起来了,一直到筵席快结束的时候伦文叙突然让身边的几个人都出去了只留下自己和郭晨两人。
“你们都先出去,我不叫你们都不许进来。”对着几个下人郭城命令道。
“是,将军。”很快房间里就只剩下了郭城、伦文叙两人了。
“郭将军请看。”只见伦文叙慢慢的从怀里拿出了一封密信,然后递给了郭城。等郭城接住之后便转身面向了另一边。
“撕拉”郭城结果信撕开之后拿出了里面的信,展开来,郭城看了起来。一封信看完,郭城也由最初的迷惑到稍后的震惊再到最后的狂喜。看完信之后郭城起身走到香炉里把信丢进去点着烧了。
“伦大人放心,郭某一定全力配合。”
﹋﹋
伦文叙这一次到榆林的时候朱厚照给他封的官职非常之高:三边副总制兼边贸司司长,从二品。本来大明是没有这个职务的,只有三边总制而没有副总制,只不过朱厚照为了让伦文叙行事方便才故意加上了这个职务。就像杨一清的三边总制一样,本来也是没有的,只不过后来朝廷为了杨一清便于管理三边才加上了创造出来了这个三边总制。再后来三边总制就慢慢演变成了总督了。杨一清的三边总制已经从正三品被升为正二品了也算是朝廷对他侯爵爵位之外的奖励,那么副总制怎么也不能太低了吧,于是就被定为了从二品了。伦文叙很幸运的再一次官升一级。
以前伦文叙是东宫詹事,这是一个正三品的官,伦文叙刚到东宫的时候只是一个府丞,后来表现好被朱厚照提拔为东宫少詹事,再后来朱厚照看他在东宫已经任职了七八年了也挺不容易啊就把他提为了詹事府詹事,正三品官员。伦文叙的这个升官速度可谓是很快了,没办法,谁让人家出身好呢。独中两元的状元,这本来就会给他增加不少升官的筹码,在加上碰到了一个好的主子,升官不快也不行啊。当然这也和他一直在东宫任职有关,东宫的职务都是属于高配置低职权。正三品是挺高的,但是只能管住东宫那一亩三分地而已。
这一回出任三边副总制也终于是跳出东宫走向正式的仕途了,而边贸司而是朱厚照最新设置的一个职务,没有定品阶,但是它却有权管理边境所有边市,就像给事中一样,属于低配置高权力类型。虽然没有品阶,但是却没有人敢轻视这个职务,先不说有权管理所有边市就有多大的权力,就是边贸司司长还兼任三边副总制的伦文叙就没有一个人敢忽视。
三边副总制的权力范围只是在陕西一带,但是边贸司司长的权力范围却在陕西、山西和河北三地,伦文叙的职务本应该是边贸司司长的,但是朱厚照考虑到他将来的工作的终点便是陕西,所以才力排众议给他弄了两个职务加在一起。
而郭城的职务呢就是边贸司防卫副司长兼领果勇营的提督内臣。本来郭城在和蒙古的大战中立了大功应该升职的,不过后来朱厚照考虑到他距离上一次升职才没多长时间,并且现在他还要留在榆林而榆林那里他也呆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朱厚照便打算等到他回京之后升任兵部或者都察院为官。,
伦文叙到了这里的主要任务就是督管三省边市然后增设几个靠近蒙古境内的边市,而郭城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伦文叙。 伦文叙督管三省边市那是要杀不少人的,很明显伦文叙肯定是下不了手的,这个时候就要靠郭城了。朱厚照给郭城的任务的中心的是“杀”凡是在锦衣卫名单上的都要杀。
朱厚照治理边市的观点就是“杀”,杀尽所有参与向蒙*古等北*方民*族贩卖违*禁物品的商人,杀尽所有和他们勾结在一起的朝廷命官和边关将领,杀尽所有与他们勾结在一起的蒙古人。只有杀尽所有人才能让其他的人感到害怕,才能让后来的人感到害怕。等所有的人都怕了之后就是出台进一步规范边市的措施的时候了。
第二天,伦文叙便离开榆林一路西行到了赤厅。按照大明和瓦剌之间的盟约,大明要在赤厅和亦集乃建立两个边市。赤厅在此时属于陕西的地界,大明在这个地方设立了赤厅蒙古卫专门防备瓦剌人,不过那是以前了现在要被开发成边市了。赤厅向北靠近瓦剌,向西靠近亦力把里。在此设立边市不但可以和瓦剌人交易,也可以联通大明和亦力把里。现在袁启文已经率领大军打到了亦力把里的境内了,一旦将来袁启文彻底平定西疆,那么赤厅边市就可以作为一个进入西疆的前站和大明与西疆之间的贸易中转站。
从小生活在南方的伦文叙到达赤厅之后人生之中第一次见识到了戈壁、沙漠还有零星的草原。初次见到西北美景的伦文叙当即高兴的赋诗一首,只不过他悲催的刚张开嘴还没来得及说出第一个字嘴里便被填满了沙子。
倍受打击的伦文叙只得作罢,把满腔的激动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了。伦文叙先是在军队的护送之下到达了赤厅附近的卜隆吉河,在卜隆吉河流经赤厅的地段里挑选了一块既有河流又有草原的地界当做边市贸易地。
选定地方之后伦文叙按照可以通知容纳五万人的规模开始建造边市。先是两条宽达八米的大路作为边市的两条主干道,两条主干道成十字形排列,将把整个边市分成四个部分。然后紧靠主干道建造了三千多间房屋用于边市的贸易。其中除了一大半都会被用作商店、还有一百多家会被用于酒楼之外,剩下的都会被当做家属院分发给当地的驻军。在设计好房屋之后伦文叙有派人依照房屋的规模然后又在房屋之间建造了三十多条联通两条主干道的马路。
在边市的外围又建造了六个军事堡垒用以防卫边市,其中北面两个、西面两个,东面和南面各一个。在 边市的外围还向四周延伸三十多里地建造了不下五十个烽火台。
赤厅的边市是一个大工程,即使是伦文叙已经把当地的所有成年人都发动了起来一两个月内也别想建造完毕,等不及的伦文叙只得在赤厅的便是建造出好地基的时候留下几个副手而自己则先一步去了亦集乃。
按照双方的盟约,现在的亦集乃海以东、瀚海以南、阿卜山以西全都划归大明统治,也即是说整个亦集乃地区全都属于大明的了。从赤厅出发一路向北伦文叙穿过了马谡山和合黎山之间的交界处找到了亦集乃地区的唯一一条大河张掖河。张掖河源起于祁连
终结于居延海。汇山丹、梨园、摆浪三河之水,长超八百公
岁越五十万年,当年霍去病西征便曾饮马河边。
“这就是张掖河?”走在大河的岸边,伦文叙朝着一旁的向导问道。
“是的,大人。这既是张掖河。”向导是个蒙人,不过却长期来往于蒙古和大明两地做生意,对蒙语和汉语皆精通。 作为生意人的他知道伦文叙一行要在赤厅和亦集乃开办边市的时候生意人的嗅觉让他知道这几飞黄腾达的时候来了。在赤厅的时候向导主动找的伦文叙向他表明身份身份之后自荐充当伦文叙在本地区的向导并向伦文叙承诺帮他召集在不下五十家商铺前来赤厅两地。而伦文叙看他有点用便把他留在了身边。
“来人,都下马,”跳下马来伦文叙朝着一行的众人说道,等众人都跳下马之后伦文叙指着旁边的河说道:“知道这是什么河吗?”
“知道。”
“那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里停留过吗?霍去病,霍大将军,当年霍将军北击匈奴便曾饮马于张掖河。来人,都把你们的马牵到河边让它们也尝一尝这张掖河的河水。”
“是大人。”说吧众人便都像伦文叙一样把马牵到了河边。似乎张掖河的河水比别的水更好喝一样,几百匹马一到河边便不舍得走了,一直喝个不停。
经过三天的赶路,伦文叙一行终于赶到了亦集乃。亦集乃以前一直都是漠南的重要地区之一,它南接甘肃东接河套地区,再加上亦集乃由于有着张掖河和亦集乃海的存在有着大片的优美草原。并且亦集乃靠近南方比着大多数的蒙古地区都要靠南所以气候也比较适中不想其他地方那样一到冬天就冻得没法出行。
亦集乃被大明得到之后大明一直都想在这个地方设立州府,不过一直不见成效。最开始倒是派来了一个知府,结果人家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竟然连个人都没有。原来在亦集乃划给大明之后本来在此地区居住的蒙古人都跑到了亦卜剌的地盘上。这些蒙古人都大明很是不信任,一听说以后这里都归了大明了全都带着家人和牛羊就跑了。朝廷派来的那个知府一看自己竟然成了光杆司令了,也不干了,带着家当又回了老家。现在的亦集乃除了派了一只人数不多的军队管着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原来的牧民们都跑完了,而大明人也不愿到这个地方来。再说他们在家里还好好的,到这里恐怕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总不能让他们也住蒙古人的大帐吧,住惯了瓦房的他们哪能住得习惯呢。
就连伦文叙来了之后也傻眼了,开边市最起码也得有人吧,但是现在这里几十里地见不着一个人那还开什么边市啊。
没办法伦文叙只好向朱厚照禀报情况了,使用现在最快的飞鸽传书,才几天的时间伦文叙的信便送到了朱厚照的跟前。朱厚照看了之后也是一筹莫展,这没人还开个什么边市啊,但是又不能不开,这个边市在朱厚照的计划中可是很重要的。没办法,只能强制性的迁人了。想好办法之后朱厚照便回信给了伦文叙。
得到朱厚照回信的伦文叙很快便行动了起来。这个亦集乃建成之后可是惠及大明、瓦剌还有鞑靼的。亦集乃位于瓦剌、鞑靼还有大明之间,刚好是一个中转的好地方。既然对大家都有利,那也不能只让大明出人啊,伦文叙一合计大明得出人,那瓦剌和鞑靼都得出人。
于是伦文叙先是派人联系瓦剌大汗阿喇哈青森,把这件事告诉他之后阿喇哈青森派了手下的谋士乌云来处理这件事。乌云得到阿喇哈青森的命令之后很快便从瓦剌王庭赶到了漠南。之后伦文叙又派人联系了亦卜剌和莫日根两人。
鞑靼现在一分为四,暂时都统称为鞑靼。因为朝廷还没有正式赐予亦思马因、亦卜剌还有莫日根三人爵位,所以现在三人没办法还得以鞑靼自居。朱厚照答应他们的是三年内大明赐予他们王爵,就是为了看他们三人这三年的表现如何。表现得好了三年之后给你个爵位,要是表现的不好了,那就等着三年之后等死吧。
巴图蒙克和亦思马因因处于北面和亦集乃不接壤,而亦卜剌和莫日根两人的势力范围却恰好和亦集乃接壤,因此两人也是亦集乃边市的受益者,本着共同投资的原则,伦文叙当然也不会忘了这两人了,一人送了一封信让他们派人前来商量有关亦集乃人口的问题。
最终阿喇哈青森派了乌云前来,而亦卜剌和莫日根由于离得近并且为了表现的对大明的尊敬都亲自前来了。
伦文叙、乌云、亦卜剌和莫日根四人在一起商量之后伦文叙说道:“我大明出两万人。”
“我瓦剌出一万人。”这是乌云的声音。
“我和莫日根共同处一万人。”这是亦卜剌的声音。
“我支持。”这是莫日根的声音。
就这样,四方共同凑出来四万人迁到亦集乃,这样没有人的亦集乃很快就解决了人口的严重不足问题。
虽然四万人也不是很多,但是伦文叙也比较满意了,按照朱厚照对他的说法,前期只要四万人便足够了,等到边市红火起来之后肯定是四周的人蜂拥而来,带时候就是赶都赶不走。
乌云、亦卜剌还有莫日根三人都走了之后伦文叙派人到处发布公告称只要前来亦集乃定局便可分得住房一套,牛羊各十头,如果商人前来经商便可半价购得商店一间、免税三年。
消息发出去了但是伦文叙等了一个月也才来了两千多人。不行,还得想办法,伦文叙想着。
~.< >-~
~.< >-~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把火(万字大章)
在东宫里休息了几天之后朱厚照不得已离开了温柔乡,没办法,孝宗现在不管事了,总不能一直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内阁来处理吧,那样的话还要皇室干嘛。最后只能朱厚照这个太子上了。
不过此时孝宗即将退位而朱厚照将提前即位的事情几乎已经成了定局了,几天来孝宗每天虽说都是以休息为主,但是有时候闲了孝宗也会召集几个大臣和他们商量一下关于自己提前退位的事情,今天召集几个大臣,明天再召集几个大臣,几天下来朝中的大臣都被孝宗召见了个遍,基本上关于自己退位的事情孝宗已经和朝中的大臣达成了共识。和大臣们达成共识之后孝宗便正式把这件事宣告了出去,一方面是为了看一下天下百姓的反映,另一方面是想看一下又有哪个藩王会趁机不老实了。
朱厚照现在和三位内阁大臣的关系看起来一切正常,但是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只不过是表面想象而已。对刘健三人特别是李东阳来说,他们不会认为朱厚照对他们一点意见都没有,表面上看起来朱厚照似乎没有因此记恨他们,但是往往越是这样就说明朱厚照越是对他们记恨,只不过是现在朱厚照还没有准备好而已。所以三人在朱厚照面前也开始变得小心谨慎了起来了。
而朱厚照呢,事实上他也的确在寻找机会来敲打一下这三位大臣。他要告诉三位内阁大臣,同时也是要告诉全天下人他朱厚照在战场上是一只凶猛的猛虎在朝堂上同样是一只凶猛的猛虎而不是一只温顺的绵羊。依照正常人的思维,李东阳他们出面劝阻孝宗不要现在把皇位传给自己,而自己生气甚至是记恨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自己相反的没有因此记恨他们或许会有人认为这是自己宽宏大量,但是更多的人却会认为你这是软弱可欺。一旦天下人特别是大臣们都这样认为了,那么在以后的执政过程中大臣们就会千方百计的利用你的这一点来打击你。君臣永远是既合作有对立的,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执政,但是为了获得朝堂的控制权他们又会挣来争去的。
朱厚照自领兵以来已经打过三场大规模的战役了,一场是大同守卫战,一场是在乌斯藏的平叛,还有一场便是刚刚结束的榆林和蒙古的战役。三场战争下来,朱厚照杀人无数最起码给自己闯下了个铁血元帅的名号,但战场上就是战场上,在战场上敌人或许会怕你因为在战场上你已经威名赫赫了,但是在朝堂上朱厚照却始终没有什么威信可言。
就好比一个人在音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音乐领域大家都敬佩他,服从他;但是换做其他的领域比如说和音乐领域很近的影视领域,那么大家就未必看得起他,每个领域都有每个领域的地盘,你在其它的地盘上很牛但是到了我的地盘了你就是条龙也得给我盘着。比如杀神白起,坑杀几十万赵国大军,够赫赫威名了吧,但是就是白起到了秦国的朝堂上他也得老老实实的,那些朝堂上的文官根本就不怕武官,在朝堂上最厉害的武器是计谋而不是杀人的大刀。太祖皇帝威慑朝堂靠的是把快把文官杀绝了而不是打来天下的威名,太祖很清楚,虽然自己打来了一个天下,但是那些大臣们还真未必就怕自己,所以他只有用“杀”来建立自己在朝堂上的威信。所以他一生杀了大臣无数。成祖皇帝和太祖皇帝一样,都是靠着杀了无数的大臣而不是凭借着战功才威慑朝堂的。说实话有些大臣你不杀他他根本就不怕你。这就是事实。
现在的朱厚照就面临这种情况,在战场上他已经证明了自己,他已经获得了很多军队的效忠,但是到了朝堂上他还是从头开始。因为在朝堂上他还没有建立过自己的威信,或许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因为他的身份而对他有所畏惧,但是如果在朝堂上很长时间里他都没有有所作为或者没有在朝堂上露出过自己的獠牙,那么等到你的身份的光环已经不再被大臣们畏惧的时候你就等着被大臣们压的死死的吧。
历史上的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为什么都不喜欢上朝,不要说什么他们贪图享受,在这个世上有什么比掌控天下人生死的皇权更有诱惑。就像万历皇帝一样,他不上朝不是因为他不想上而是因为他根本就掌控不了朝堂,他空有皇帝之命却无皇帝之实。他小时候的时候有一个张居正把所有的权力都掌控了,万历皇帝只能老老实实的坐在龙椅上点头就行了。好不容易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终于能够亲政了,而大臣们开始的时候也的确是很怕他的,所以万历皇帝掌了一段时间的权,坐了一回真皇帝。可惜好景不长,当一段时间之后大臣们发现万历皇帝也就是那样,没有什么好怕的,于是大臣们卷土重来,联合起来向万历皇帝要权,很快万历发现这个皇帝不好当了,你干什么都有人出来给你唱反调,你不认同他的话他就骂你是昏君,这样斗来斗去几年下来万历发现自己净是和大臣们勾心斗角了,正事没做几件。于是心灰意冷的万历皇帝老老实实的回到了他的后宫里,你们想要权,那就给你们只要不把朕的江山弄没了就行。
和万历皇帝一样的嘉靖皇帝不是也是一样,从刚刚登基就和大臣们斗来斗去的,后来好不容易在“大礼仪案”中把内阁首辅杨延和给弄下去了,还没高兴几天就发现没了杨延和在上面压着,剩下的那帮大臣们斗起来更是肆无忌惮的,各个都想把自己吃了,好吧我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于是嘉靖也老老实实的回去炼他的仙丹去了,再加上后来在皇宫里差点被谋杀的迷案,嘉靖可是再也不出来了。明朝皇帝最不好当,除了老祖宗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外其他的皇帝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点被臣下架空。
永远不要以为大臣们有多好,虽然不可否认大臣们也有很多忠君爱国的,他们也想把国家治理好,但是不代表他们不想掌控权势。古代没有政治家这一说法,但是没有不代表大臣们不是职业政*客这一事实,政*客是什么样子的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
朱厚照要坐稳皇位很容易,孝宗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只要他即位没有多少人会反对,但是他要想彻底的掌控这个国家却很难,那些大臣们是不会轻易的让他掌控国家的。别看孝宗当了十几年的皇帝,其实就是孝宗也没有真正的掌控大明朝。看一下孝宗时期的大臣,首辅刘健当了快二十年的内阁大臣了,李东阳和谢迁两人也当了十年左右了,刘大夏、马文升等人也都当尚书十几年了,可以说孝宗时期的大臣从孝宗初期到末期都没怎么变过。可以说这些大臣都已经牢牢的掌控住朝政了,越过他们孝宗什么事都干不成。
朱厚照现在不但要坐稳皇位,他还要彻底的掌控这个国家,要不然他的改革就无从谈起。所以他现在要立威,不是在战场上立威,而是在朝堂上立威。就像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样,目的也就是为了立威。朱厚照也要来一个三把火。
他的第一把火就要烧在内阁里面,说实话对三位内阁大臣朱厚照并不记恨,对三位内阁大臣的为人朱厚照还是很清楚的。刘健当了内阁大臣快二十年了一直兢兢业业的,虽说权势大了点但是却一直比较公正无私,在国家大事上也是从不含糊,和孝宗配合的也比较好一直都深的孝宗的信任。他的内阁大臣当得还是比较称职的。而谢迁、李东阳两人虽说现在还比不上刘健,但是也是也差不了多少。谢迁又叫谢侃侃,能说会道的,为人比较正直,在内阁里主要就是给刘健打打下手。历史上刘瑾当道的时候就是谢迁写文章整天骂刘瑾,最后终于惹恼了刘瑾被刘瑾给收拾了。李东阳的为人比较圆滑,或者说是比较识时务。在孝宗朝的时候也大都是给刘健大大下手,到了正德朝当了首辅了,在刘瑾当道的时候李东阳也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略,整天纠缠在刘瑾身边救出了不少被刘瑾陷害的人,后来整倒刘瑾之后正是李东阳权势最大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辞官回家了。历史上给予三人孝宗朝的“三杨内阁”的称呼就是对三人最好的评价。
不过即便是这样,朱厚照还是要那他们动刀子,没办法谁让他们权势最大呢,只有动了他们才能够给所有的大臣来个下马威,告诉他们别看我小,可是我也不弱。惹毛了我虽然我也会下狠手。
(声明本章写的大都是个人的观点,不赞同的可以跳过去或者在书评里写下来你们的观点,算是一种相互探讨吧。)
“哦,终于结束了。”把最后一本奏折批阅完,朱厚照放在桌子上轻松的说道。这时刘健、谢迁还有李东阳三人走了过来,他们是来向朱厚照告别的,处理完奏折了他们也可以回家了。要是在以前他们也就是想走就走了,但是现在吗,非常时期。三人都明白朱厚照现在记恨着他们呢,所以为了以后三人也是都小心翼翼的。
严格来说现在三人都很担心朱厚照会对付自己,倒不是他们有多怕朱厚照而是纯粹的害怕失败。如果他们三人能够齐心合力共进退的话他们一点都不会在乎朱厚照,惹毛了他们三人联合起来能够让皇上什么都做不了,到时候还是可以逼得朱厚照认输,就像万历皇帝被逼迫一样,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他们三人根本就没办法齐心合力,背后捅刀子就是好的了,不直接跳出来指责你就很给对方面子了。三个内阁大臣,一个首辅、两个一般的内阁大臣,谢迁和李东阳两人早就想把刘健弄下来了,首辅谁不想当啊刘健霸占着这个位置就是不走他们也升不上去啊。。而刘健呢也早就想把李东阳和谢迁两人中的一人弄下去换上来一个自己的人。李东阳和谢迁两人也是龌龊不少。可以说三人的关系是正常情况下以合作为主,内斗为辅;不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可能有人下台的情况下那就是以整到对方为主,合作就以后再说吧。
现在三人之中谢迁压力最小了,内阁里他不是老大,他也没有直接说过反对朱厚照的话,虽说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他的想法,但是只要他没有说出来就够了,朱厚照也不会把他作为打压的对象的。内阁三位大臣朱厚照不可能把三位大臣都给整下去,那样的话内阁就废了,所以谢迁暂时还是很安全的。
最忐忑的就是李东阳了,他可是唯一一个说出来不想让朱厚照现在即位的话的,其实他说的话也没多严重啊,但是这都经不起有心之人加工啊,事实上经过某些人的加工后他说的话很有可能直接变成他不想朱厚照即位而是想废了太子。朱厚照这几天听到的有关李东阳的坏话也不少了虽然没有达到谋反的地步,但是也差不了多少了,朱厚照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了,不过这造谣啊就是政*治家的强项。李东阳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朱厚照能够看在他没多大权势的份上饶过他而把重点放在刘健身上。
刘健现在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其实他心里也很紧张,他在朝中权势最大,朱厚照拿他动刀可能性也很大,再加上万一李东阳和谢迁这两个人在什么时候跳出来了背后捅他一刀那就大事不妙了。
朱厚照的打算就是对付内阁首辅刘健,身为内阁首辅,刘健在朝中权势最大,朱厚照虽然身为太子,但是要对付刘健光靠他一个人还真不行,不过到时候在加上其他人就行了。朱厚照知道朝中对刘健不满的大有人在,你霸占内阁首辅那么多年怎么会不招人嫉恨呢,向李东阳、谢迁还有马文升、刘大夏这些人都对刘健有意见。到时候只要朱厚照透露出自己要收拾刘健的观点之后相信会有人跳出来帮助自己的。
“殿下,老臣告辞了。”
“三位阁老慢走。”向朱厚照打一声招呼,三人都相继离去了,内阁里的其他小官也都知道这几天好像几个大佬们在斗法了唯恐殃及池鱼一个个都是整天噤若寒蝉的。
“殿下,该回了。”朱厚照后面刘瑾出来说道。现在刘瑾也是整天出入内阁跟在朱厚照身边,俨然像是在为以后的接替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做准备了。
“走吧。”朱厚照站起身来向外面走去,“哦,对了伦文叙和郭城这俩人怎么样了?”
“殿下,锦衣卫今天刚刚飞鸽传书说伦大人已经于昨日到了榆林了,郭将军两人已经见过面了。”
“两人相处的怎么样?”朱厚照问到。
“殿下,伦大人谦逊有礼而郭将军也是豪迈大方之人,听说两人相处的还不错。”
“好啊,记住,密切关注两人的情况,一有消息立即告诉我。”
“是,殿下。”
﹋﹋
榆林,刚刚经过郭城接风洗尘的伦文叙早上再次被郭城请到了府上,“伦大人请。”长得虎背熊腰的郭城站在有点瘦弱的伦文叙面前都快高出半头了,不过郭城可没有因此瞧不起伦文叙,郭城知道自己将来的成就可能和伦文叙比起来就差远了,武将不比文臣,首先自己武将出身就限制住自己的前途了,本来朝中大臣里边可能由武将出任的高官就只有兵部尚书和左右都御使,和文官一比可就差远了。但是实际上武将的生存空间比这还要差。明朝除了明初期之外兵部尚书都是由文臣担任的,根本就没武将什么事。就像现在的兵部尚书刘大夏,人家是天顺八年进士,正宗的文官出身。前任兵部尚书现在的吏部尚书马文升景泰二年进士,也是文官出身。两个都御使都是文官担任的。虽然马文升以前也领过武职,但是人家是以文官的身份领的武职,在现在的大明文官领武职很正常,但是武官领文职就别想了,由此可见武将地位有多低下。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当年的英国公,人家就是武将出身照样当了国公爷,可比内阁首辅一点不差,不过郭城知道内阁首辅时时有,但是英国公只有那一个。至于英国公的后代,虽然人家都有爵位,但是却一代不如一代了,并且现在的英国公一家子一直比较受皇室忌惮,整天行事都得小心翼翼的。
还有和自己较量了好几年的张斯任,那厮现在和自己一点不差,但是将来一定比不上自己,没办法,谁让他是英国公家里人呢,皇室让你当个提督内臣还行,再升充其量让你当个总兵就行了。
伦文叙来到榆林之后郭城可是专门打听过他的消息的,最后郭城给他下了个结论,此人必飞黄腾达。如果在京城的那些当官的要是知道了肯定会说“你这个结论好没有水平啊,地球人都知道的还用得着猜测。”
不过郭城不知道的是他遇到的是朱厚照,人家是来自后代的,想法比较独特,所以郭城的很多猜测最后都猜错了。当然嘛,也有猜测准的。
很快,伦文叙和郭城两人坐的桌子上就摆满了酒菜。榆林虽然靠北,但是在朝廷的政策倾斜之下还是比较富有的,基本上什么东西都不缺。
“来,伦大人不辞幸苦千里迢迢远赴榆林为朝廷办事郭某佩服,来,郭某敬伦大人一杯。”
“哪里,是伦谋打扰郭将军了,该是伦谋敬郭将军才是。”说完伦文叙便拿起酒杯和郭城喝了起来。
“伦谋在京城也是远闻郭将军大名啊,郭将军在榆林一战、蒙古一战打下了赫赫威名,现在京城里妇孺老幼皆闻得郭将军大名。”
“哈哈,”郭城哈哈一笑说道:“哪里,我可是和伦大人就没法比了,那哪是我打的好,分明是太子殿下指挥的好啊,就是换个人他也照样立大功。我也就是在战场山杀个把人,但是朝廷治理国家靠的可都是伦大人这样的栋梁之才啊。”说到这里,郭城也是不无羡慕伦文叙。
“郭将军何必如此谦虚,要是没有你们这些人在边疆保家卫国何来的我们在朝堂上治国啊。伦谋自小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领兵卫国,只可惜自小家境贫寒读书还是家父教的,至于兵书那就更见不着了。”
“对了,伦大人不知殿下现在如何?”郭城他们这些留在榆林的京军最关注的便是京城的局势,特别是有关于朱厚照的,前段时间传言朱厚照皇上向传位于太子朱厚照的消息他们也听说了,只不过一直不敢确信是真的,现在碰到了伦文叙了可得好好的问问,伦文叙现在是东宫詹事,朱厚照几乎所有事他都应该知道。
“嘘!”伦文叙突然压低声音说道:“你只要知道你们听到的都是真的就行了,不过千万不要私下里讨论这件事,言多必失啊,说不定什么时候说错话了就不好了。”
听到伦文叙说是真的,郭城心里一喜,他们这些人现在也算是朱厚照的人了,朱厚照统领大军半年的时间基本上所有的将士都已经被朱厚照所折服了,特别是他们这些京军,基本上可以算作是朱厚照的嫡系人马了,当然和铁血军的人一比还是差了点,但是也比其他的部队好多了,朱厚照一登基最先受益的就是铁血军和他们了。
不过伦文叙说的也有礼,言多必失,说不定什么时候说错话了就不好了,“多谢大人提醒啊。”
这一顿饭之间,两人也算是相互的摸清了对方的习性了,默契也慢慢的建立了起来了,一直到筵席快结束的时候伦文叙突然让身边的几个人都出去了只留下自己和郭晨两人。
“你们都先出去,我不叫你们都不许进来。”对着几个下人郭城命令道。
“是,将军。”很快房间里就只剩下了郭城、伦文叙两人了。
“郭将军请看。”只见伦文叙慢慢的从怀里拿出了一封密信,然后递给了郭城。等郭城接住之后便转身面向了另一边。
“撕拉”郭城结果信撕开之后拿出了里面的信,展开来,郭城看了起来。一封信看完,郭城也由最初的迷惑到稍后的震惊再到最后的狂喜。看完信之后郭城起身走到香炉里把信丢进去点着烧了。
“伦大人放心,郭某一定全力配合。”
﹋﹋
伦文叙这一次到榆林的时候朱厚照给他封的官职非常之高:三边副总制兼边贸司司长,从二品。本来大明是没有这个职务的,只有三边总制而没有副总制,只不过朱厚照为了让伦文叙行事方便才故意加上了这个职务。就像杨一清的三边总制一样,本来也是没有的,只不过后来朝廷为了杨一清便于管理三边才加上了创造出来了这个三边总制。再后来三边总制就慢慢演变成了总督了。杨一清的三边总制已经从正三品被升为正二品了也算是朝廷对他侯爵爵位之外的奖励,那么副总制怎么也不能太低了吧,于是就被定为了从二品了。伦文叙很幸运的再一次官升一级。
以前伦文叙是东宫詹事,这是一个正三品的官,伦文叙刚到东宫的时候只是一个府丞,后来表现好被朱厚照提拔为东宫少詹事,再后来朱厚照看他在东宫已经任职了七八年了也挺不容易啊就把他提为了詹事府詹事,正三品官员。伦文叙的这个升官速度可谓是很快了,没办法,谁让人家出身好呢。独中两元的状元,这本来就会给他增加不少升官的筹码,在加上碰到了一个好的主子,升官不快也不行啊。当然这也和他一直在东宫任职有关,东宫的职务都是属于高配置低职权。正三品是挺高的,但是只能管住东宫那一亩三分地而已。
这一回出任三边副总制也终于是跳出东宫走向正式的仕途了,而边贸司而是朱厚照最新设置的一个职务,没有定品阶,但是它却有权管理边境所有边市,就像给事中一样,属于低配置高权力类型。虽然没有品阶,但是却没有人敢轻视这个职务,先不说有权管理所有边市就有多大的权力,就是边贸司司长还兼任三边副总制的伦文叙就没有一个人敢忽视。
三边副总制的权力范围只是在陕西一带,但是边贸司司长的权力范围却在陕西、山西和河北三地,伦文叙的职务本应该是边贸司司长的,但是朱厚照考虑到他将来的工作的终点便是陕西,所以才力排众议给他弄了两个职务加在一起。
而郭城的职务呢就是边贸司防卫副司长兼领果勇营的提督内臣。本来郭城在和蒙古的大战中立了大功应该升职的,不过后来朱厚照考虑到他距离上一次升职才没多长时间,并且现在他还要留在榆林而榆林那里他也呆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朱厚照便打算等到他回京之后升任兵部或者都察院为官。,
伦文叙到了这里的主要任务就是督管三省边市然后增设几个靠近蒙古境内的边市,而郭城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伦文叙。 伦文叙督管三省边市那是要杀不少人的,很明显伦文叙肯定是下不了手的,这个时候就要靠郭城了。朱厚照给郭城的任务的中心的是“杀”凡是在锦衣卫名单上的都要杀。
朱厚照治理边市的观点就是“杀”,杀尽所有参与向蒙*古等北*方民*族贩卖违*禁物品的商人,杀尽所有和他们勾结在一起的朝廷命官和边关将领,杀尽所有与他们勾结在一起的蒙古人。只有杀尽所有人才能让其他的人感到害怕,才能让后来的人感到害怕。等所有的人都怕了之后就是出台进一步规范边市的措施的时候了。
第二天,伦文叙便离开榆林一路西行到了赤厅。按照大明和瓦剌之间的盟约,大明要在赤厅和亦集乃建立两个边市。赤厅在此时属于陕西的地界,大明在这个地方设立了赤厅蒙古卫专门防备瓦剌人,不过那是以前了现在要被开发成边市了。赤厅向北靠近瓦剌,向西靠近亦力把里。在此设立边市不但可以和瓦剌人交易,也可以联通大明和亦力把里。现在袁启文已经率领大军打到了亦力把里的境内了,一旦将来袁启文彻底平定西疆,那么赤厅边市就可以作为一个进入西疆的前站和大明与西疆之间的贸易中转站。
从小生活在南方的伦文叙到达赤厅之后人生之中第一次见识到了戈壁、沙漠还有零星的草原。初次见到西北美景的伦文叙当即高兴的赋诗一首,只不过他悲催的刚张开嘴还没来得及说出第一个字嘴里便被填满了沙子。
倍受打击的伦文叙只得作罢,把满腔的激动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了。伦文叙先是在军队的护送之下到达了赤厅附近的卜隆吉河,在卜隆吉河流经赤厅的地段里挑选了一块既有河流又有草原的地界当做边市贸易地。
选定地方之后伦文叙按照可以通知容纳五万人的规模开始建造边市。先是两条宽达八米的大路作为边市的两条主干道,两条主干道成十字形排列,将把整个边市分成四个部分。然后紧靠主干道建造了三千多间房屋用于边市的贸易。其中除了一大半都会被用作商店、还有一百多家会被用于酒楼之外,剩下的都会被当做家属院分发给当地的驻军。在设计好房屋之后伦文叙有派人依照房屋的规模然后又在房屋之间建造了三十多条联通两条主干道的马路。
在边市的外围又建造了六个军事堡垒用以防卫边市,其中北面两个、西面两个,东面和南面各一个。在 边市的外围还向四周延伸三十多里地建造了不下五十个烽火台。
赤厅的边市是一个大工程,即使是伦文叙已经把当地的所有成年人都发动了起来一两个月内也别想建造完毕,等不及的伦文叙只得在赤厅的便是建造出好地基的时候留下几个副手而自己则先一步去了亦集乃。
按照双方的盟约,现在的亦集乃海以东、瀚海以南、阿卜山以西全都划归大明统治,也即是说整个亦集乃地区全都属于大明的了。从赤厅出发一路向北伦文叙穿过了马谡山和合黎山之间的交界处找到了亦集乃地区的唯一一条大河张掖河。张掖河源起于祁连
终结于居延海。汇山丹、梨园、摆浪三河之水,长超八百公
岁越五十万年,当年霍去病西征便曾饮马河边。
“这就是张掖河?”走在大河的岸边,伦文叙朝着一旁的向导问道。
“是的,大人。这既是张掖河。”向导是个蒙人,不过却长期来往于蒙古和大明两地做生意,对蒙语和汉语皆精通。 作为生意人的他知道伦文叙一行要在赤厅和亦集乃开办边市的时候生意人的嗅觉让他知道这几飞黄腾达的时候来了。在赤厅的时候向导主动找的伦文叙向他表明身份身份之后自荐充当伦文叙在本地区的向导并向伦文叙承诺帮他召集在不下五十家商铺前来赤厅两地。而伦文叙看他有点用便把他留在了身边。
“来人,都下马,”跳下马来伦文叙朝着一行的众人说道,等众人都跳下马之后伦文叙指着旁边的河说道:“知道这是什么河吗?”
“知道。”
“那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里停留过吗?霍去病,霍大将军,当年霍将军北击匈奴便曾饮马于张掖河。来人,都把你们的马牵到河边让它们也尝一尝这张掖河的河水。”
“是大人。”说吧众人便都像伦文叙一样把马牵到了河边。似乎张掖河的河水比别的水更好喝一样,几百匹马一到河边便不舍得走了,一直喝个不停。
经过三天的赶路,伦文叙一行终于赶到了亦集乃。亦集乃以前一直都是漠南的重要地区之一,它南接甘肃东接河套地区,再加上亦集乃由于有着张掖河和亦集乃海的存在有着大片的优美草原。并且亦集乃靠近南方比着大多数的蒙古地区都要靠南所以气候也比较适中不想其他地方那样一到冬天就冻得没法出行。
亦集乃被大明得到之后大明一直都想在这个地方设立州府,不过一直不见成效。最开始倒是派来了一个知府,结果人家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竟然连个人都没有。原来在亦集乃划给大明之后本来在此地区居住的蒙古人都跑到了亦卜剌的地盘上。这些蒙古人都大明很是不信任,一听说以后这里都归了大明了全都带着家人和牛羊就跑了。朝廷派来的那个知府一看自己竟然成了光杆司令了,也不干了,带着家当又回了老家。现在的亦集乃除了派了一只人数不多的军队管着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原来的牧民们都跑完了,而大明人也不愿到这个地方来。再说他们在家里还好好的,到这里恐怕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总不能让他们也住蒙古人的大帐吧,住惯了瓦房的他们哪能住得习惯呢。
就连伦文叙来了之后也傻眼了,开边市最起码也得有人吧,但是现在这里几十里地见不着一个人那还开什么边市啊。
没办法伦文叙只好向朱厚照禀报情况了,使用现在最快的飞鸽传书,才几天的时间伦文叙的信便送到了朱厚照的跟前。朱厚照看了之后也是一筹莫展,这没人还开个什么边市啊,但是又不能不开,这个边市在朱厚照的计划中可是很重要的。没办法,只能强制性的迁人了。想好办法之后朱厚照便回信给了伦文叙。
得到朱厚照回信的伦文叙很快便行动了起来。这个亦集乃建成之后可是惠及大明、瓦剌还有鞑靼的。亦集乃位于瓦剌、鞑靼还有大明之间,刚好是一个中转的好地方。既然对大家都有利,那也不能只让大明出人啊,伦文叙一合计大明得出人,那瓦剌和鞑靼都得出人。
于是伦文叙先是派人联系瓦剌大汗阿喇哈青森,把这件事告诉他之后阿喇哈青森派了手下的谋士乌云来处理这件事。乌云得到阿喇哈青森的命令之后很快便从瓦剌王庭赶到了漠南。之后伦文叙又派人联系了亦卜剌和莫日根两人。
鞑靼现在一分为四,暂时都统称为鞑靼。因为朝廷还没有正式赐予亦思马因、亦卜剌还有莫日根三人爵位,所以现在三人没办法还得以鞑靼自居。朱厚照答应他们的是三年内大明赐予他们王爵,就是为了看他们三人这三年的表现如何。表现得好了三年之后给你个爵位,要是表现的不好了,那就等着三年之后等死吧。
巴图蒙克和亦思马因因处于北面和亦集乃不接壤,而亦卜剌和莫日根两人的势力范围却恰好和亦集乃接壤,因此两人也是亦集乃边市的受益者,本着共同投资的原则,伦文叙当然也不会忘了这两人了,一人送了一封信让他们派人前来商量有关亦集乃人口的问题。
最终阿喇哈青森派了乌云前来,而亦卜剌和莫日根由于离得近并且为了表现的对大明的尊敬都亲自前来了。
伦文叙、乌云、亦卜剌和莫日根四人在一起商量之后伦文叙说道:“我大明出两万人。”
“我瓦剌出一万人。”这是乌云的声音。
“我和莫日根共同处一万人。”这是亦卜剌的声音。
“我支持。”这是莫日根的声音。
就这样,四方共同凑出来四万人迁到亦集乃,这样没有人的亦集乃很快就解决了人口的严重不足问题。
虽然四万人也不是很多,但是伦文叙也比较满意了,按照朱厚照对他的说法,前期只要四万人便足够了,等到边市红火起来之后肯定是四周的人蜂拥而来,带时候就是赶都赶不走。
乌云、亦卜剌还有莫日根三人都走了之后伦文叙派人到处发布公告称只要前来亦集乃定局便可分得住房一套,牛羊各十头,如果商人前来经商便可半价购得商店一间、免税三年。
消息发出去了但是伦文叙等了一个月也才来了两千多人。不行,还得想办法,伦文叙想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