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 14.亚姆立扎(九)
14.亚姆立扎(九)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最新章节!
公国海军受够了帕西法尔舰队,只有拔掉这根时刻威胁公国运输补给线的尖刺,公国军才能继续前进,战争才能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并且按照公国最开始规划的那样结束。
既然下定决心要消灭那群烦人的苍蝇,以公国海军目前受政治要求束缚,且力量被各种繁杂任务严重分散的现状,不管是主动袭击敌舰队在拉普兰内陆腹地的基地,还是在战区组织拉网式搜索,都显得不切实际且不具备可行性(前者会触犯政治禁忌,后者耗时费力,且用于搜索和剿灭的船只太少太弱,一不小心还会被帕西法尔舰队吃掉)。思来想去,留给公国海军的解决办法只有使用“伪装辅助巡洋舰”一途了。
说到伪装辅助巡洋舰,一般都会下意识想到那些在商船上加装大炮和鱼雷发射装置改进出来的袭击舰。但除了那些神出鬼没的袭击舰,还有一种专门用来对付袭击舰乃至潜艇的伪装辅助巡洋舰,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Q船”。
Q船的出现不是什么拍脑袋发明,这可以说是军事技术战术进步和古老交战法则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
根据古老的航海法则和交战规则,一艘拥有武装的船只不加警告便对非武装商船发动攻击,乃是海盗行为,被各国海军传统道德所不齿。在另一个世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海战和海上封锁也没有类似的先例。不管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海军浪速号巡洋舰对中国运兵船高升号的攻击,还是日俄战争中,沙俄海参崴分舰队对日本沿海一系列的破袭战中,袭击者都事先发出了警告,并发出了投降要求,遭到拒绝后才开火。
到了一战后,随着潜艇和袭击舰陆续被投入破袭战,加之英国政府下令其商船可滥用中立国旗帜来避险,被逼急了的德国人直接无视了过去的交战规则,开始不加警告就击沉协约国及中立国船只。英国人为了消灭那些狡猾的袭击者,于是想到了在商船上安装隐藏的大炮来伏击潜艇和袭击舰,这就是Q船的起源。
面对神出鬼没的帕西法尔舰队,公国军也想到了将浮空运输船改造成伪装辅助巡洋舰,作为诱饵吸引帕西法尔舰队,然后与敌舰队进行纠缠,等待主力舰队将敌军合围、歼灭。
是不是很眼熟?其实这基本上就是此前的诱饵作战的改良升级,核心思想是完全一样的。
公国海军为了此次行动可谓煞费苦心,自高尔察克少将以降的各级军官也对作战充满了必胜信心,如今只等帕西法尔咬钩。
那么帕西法尔会上当么?
才过去了一天,帕西法尔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用抽打公国海军脸面的形式。
########
“少将阁下,请您再考虑一下……”
“我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这是打破僵局必要的手段。”
“可这也是一场疯狂的赌博,会将您自己和整个舰队置于危险之中!”
“满是迷雾的战场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再精妙的计划到了战场上也会变得面目全非,所以我们这次非得冒一下险,赌一把。”
帕西法尔重新品味了自己的发言,一种怪异的违和感浮上心头。
战争的基本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和资源,彻底的碾压对手,所谓以少胜多不过是仰赖运气和特定条件的奇术——这是帝国军校的基础授课知识,也是帕西法尔所认同的战略战术原则。可身为一个主张大军无兵法、赌博取巧不可取的理性派军官,他一路来打得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还获得了一个“不败魔术师”的称号。真不知道该叹息命运的嘲弄,还是该感慨人生的不如意呢?
如今为了完成任务,让这场战争尽快结束,他又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不得不指挥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用华丽的表演来激怒和诱惑那位高尔察克少将,把那位已经吃了一次苦头的对手一步步引诱到新的陷阱里。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过一次当的人在精神层面总是保持高度警惕,更何况有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充当后盾,高尔察克在战术的选择上也变得更灵活。要让这样一个高度冷静、大胆且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连续上当两次,显然光靠小聪明是不够的。
要让别人心甘情愿的跳进陷阱里,光有诱惑还不够,还必须有压力从背后推一把。
“谚语里不是说过‘做完陷阱之后别忘记放上一枚金币’吗?不过对那些警惕性很高又不缺钱的家伙来说,一枚金币还不足以让他们冒险。反过来,如果他们陷入某种财务危机,每一个铜板都显得无比重要,那么这一枚金币就足以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一些尝试了。再如果,他们已经连吃饭都无法保障,那么他们将不顾一切的扑上去。”
这个简单的道理适用于任何人,包括高尔察克和他自己。
他们都需要尽快结束这场猫鼠游戏,为僵持不下的战争指出明确的终结之路,他们也都清楚对方抱有和自己类似的心态,于是都给对方挖了坑,摆上了一枚金币。
高尔察克的如意算盘是利用帕西法尔试图以舰队和突击队相互结合的方式来攻略亚姆立札据点,为此帕西法尔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袭扰,使得公国军防不胜防,从而制造出整个防御体系的漏洞,最终实现之前那样的一击必杀。于是高尔察克调整了巡防舰队的活动规律,故意释放出一些看上去很诱人、实际上帕西法尔完全无法吞下的诱饵,谋求实现正面舰队决战,一鼓作气解决掉所有的麻烦。
帕西法尔能够洞悉高尔察克的想法,但他也确实面临需要尽快启动第二阶段作战的压力,压力和诱惑相互作用,很容易使人产生“或许能在触发陷阱之前拿走金币”的侥幸心理,从而干出一些平时难以想象的蠢事。
“这种时候,顺着对手的设计走就彻底没救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掌握主动,给对手施加压力,让对方按照我们设置的步调采取行动。”
这的确是当前环境下的唯一最优解,只是……
“为此不惜要长途奔袭圣彼得堡?”
拉姆齐上校一脸悲伤绝望,似乎已经看见愤怒的公国军舰将己方舰队包围起来,疯狂的倾泻炮弹和怒火。他们不会一下子就击沉对手,而是集中炮火扫平上层建筑,封锁逃生通道,直到所有的敌船带着全部的水手,化作一个个从天而降的火球,坠入冰冷的峡湾……
公国海军一定会这么干。
要么众志成城夺取胜利,要么高举旗帜沉入大海,水兵的坟头上开不出鲜花,只有浪花在他们的头顶上翻涌。
这是每个水手入伍时要宣读的誓言,也将是伴随他们直到人生终结的墓志铭。拉姆齐上校是一个合格的海军军官,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背弃神圣的誓言,纵然为此付出生命。可这不等于他需要迫不及待的去实践誓言,而且还是拖着整个舰队一起去发疯,长途奔袭公国政治中心,激怒整个公国,最后被优势兵力的敌舰队包围、歼灭。
“真是悲观的见解啊,上校。”
“提出不同意见正是小官的本职工作。”
“话是这样没错。不过我要指出的是,这一次突袭,占据优势的是我军,所谓公国军围歼我舰队,是小概率事件。”
“优势?”
“情报优势、心理优势、组织结构优势、信息优势、装备上的相对优势、战略战术运用理念优势、国际形势的倾向——在这么多的优势之下,完全可以预期达成战术目标,推动整体战略朝阶段性目标迈进。”
帕西法尔望向舷窗外,用慵懒又自信的笑容说到:
“我一直不喜欢用‘创造历史’之类的夸大词汇,但这一次恐怕我们真的要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了。再怎么说,这也是自有战争以来,第一次以特混舰队规模展开破袭战。面对这样的局面,公国的应对策略并不多。”
舰队规模的水面舰艇破袭战确实不常见,超越战术层面的成果,对整体战略形成重大影响,甚至决定战争结局的更是绝无仅有。
哪怕是另一个世界的海战史里也没有这样的案例,德国和美国实施的无限制潜艇战或许能达成那样的效果,但那些是水下狼群的战果,并非水面舰艇的成绩。非常接近那种局面的案例倒是有一个,那就是1941年5月,当时的德国海军如果能等待“提尔皮茨”号完成作战准备,沙恩霍斯特级姐妹舰完成修缮,派出由两条俾斯麦级战列舰和两条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组成的舰队(其实最好能再加上“齐柏林伯爵”号航母,但这条载机巡洋舰形成战斗力最快也要1941年年底,加上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迈耶的阻挠和资源匮乏,这条航母永远也没机会一展身手)对大西洋展开大规模破袭战,将会使皇家海军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在这样一支由四条主力舰组成的破袭舰队面前,任何一个护航队都只有被撕碎的份。集中主力舰进行搜索和猎杀或许是个解决办法,但这样一来,就不得不削弱护航船队的力量,德国巡洋舰、袖珍战列舰、伪装袭击舰、潜艇将肆无忌惮的对商船队展开猎杀。如果任由这种困局持续发展,英国很可能如同3年后的日本一样,海运完全瘫痪,整个国家陷于极度饥饿之中。
不过历史最终没有演变成那样,德国海军最终派遣了由“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组成的编队突入大西洋,这一次出击成就了“俾斯麦”号和整个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巅峰,也埋葬了“俾斯麦”号和德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任何挑战英国海权的可能。
如今帕西法尔将要凭借手中仅有的一支小舰队去从事类似的任务。化不可能为可能,让整个公国和高尔察克顺着他的剧本起舞。
公国海军受够了帕西法尔舰队,只有拔掉这根时刻威胁公国运输补给线的尖刺,公国军才能继续前进,战争才能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并且按照公国最开始规划的那样结束。
既然下定决心要消灭那群烦人的苍蝇,以公国海军目前受政治要求束缚,且力量被各种繁杂任务严重分散的现状,不管是主动袭击敌舰队在拉普兰内陆腹地的基地,还是在战区组织拉网式搜索,都显得不切实际且不具备可行性(前者会触犯政治禁忌,后者耗时费力,且用于搜索和剿灭的船只太少太弱,一不小心还会被帕西法尔舰队吃掉)。思来想去,留给公国海军的解决办法只有使用“伪装辅助巡洋舰”一途了。
说到伪装辅助巡洋舰,一般都会下意识想到那些在商船上加装大炮和鱼雷发射装置改进出来的袭击舰。但除了那些神出鬼没的袭击舰,还有一种专门用来对付袭击舰乃至潜艇的伪装辅助巡洋舰,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Q船”。
Q船的出现不是什么拍脑袋发明,这可以说是军事技术战术进步和古老交战法则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
根据古老的航海法则和交战规则,一艘拥有武装的船只不加警告便对非武装商船发动攻击,乃是海盗行为,被各国海军传统道德所不齿。在另一个世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海战和海上封锁也没有类似的先例。不管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海军浪速号巡洋舰对中国运兵船高升号的攻击,还是日俄战争中,沙俄海参崴分舰队对日本沿海一系列的破袭战中,袭击者都事先发出了警告,并发出了投降要求,遭到拒绝后才开火。
到了一战后,随着潜艇和袭击舰陆续被投入破袭战,加之英国政府下令其商船可滥用中立国旗帜来避险,被逼急了的德国人直接无视了过去的交战规则,开始不加警告就击沉协约国及中立国船只。英国人为了消灭那些狡猾的袭击者,于是想到了在商船上安装隐藏的大炮来伏击潜艇和袭击舰,这就是Q船的起源。
面对神出鬼没的帕西法尔舰队,公国军也想到了将浮空运输船改造成伪装辅助巡洋舰,作为诱饵吸引帕西法尔舰队,然后与敌舰队进行纠缠,等待主力舰队将敌军合围、歼灭。
是不是很眼熟?其实这基本上就是此前的诱饵作战的改良升级,核心思想是完全一样的。
公国海军为了此次行动可谓煞费苦心,自高尔察克少将以降的各级军官也对作战充满了必胜信心,如今只等帕西法尔咬钩。
那么帕西法尔会上当么?
才过去了一天,帕西法尔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用抽打公国海军脸面的形式。
########
“少将阁下,请您再考虑一下……”
“我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这是打破僵局必要的手段。”
“可这也是一场疯狂的赌博,会将您自己和整个舰队置于危险之中!”
“满是迷雾的战场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再精妙的计划到了战场上也会变得面目全非,所以我们这次非得冒一下险,赌一把。”
帕西法尔重新品味了自己的发言,一种怪异的违和感浮上心头。
战争的基本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和资源,彻底的碾压对手,所谓以少胜多不过是仰赖运气和特定条件的奇术——这是帝国军校的基础授课知识,也是帕西法尔所认同的战略战术原则。可身为一个主张大军无兵法、赌博取巧不可取的理性派军官,他一路来打得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还获得了一个“不败魔术师”的称号。真不知道该叹息命运的嘲弄,还是该感慨人生的不如意呢?
如今为了完成任务,让这场战争尽快结束,他又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不得不指挥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用华丽的表演来激怒和诱惑那位高尔察克少将,把那位已经吃了一次苦头的对手一步步引诱到新的陷阱里。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过一次当的人在精神层面总是保持高度警惕,更何况有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充当后盾,高尔察克在战术的选择上也变得更灵活。要让这样一个高度冷静、大胆且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连续上当两次,显然光靠小聪明是不够的。
要让别人心甘情愿的跳进陷阱里,光有诱惑还不够,还必须有压力从背后推一把。
“谚语里不是说过‘做完陷阱之后别忘记放上一枚金币’吗?不过对那些警惕性很高又不缺钱的家伙来说,一枚金币还不足以让他们冒险。反过来,如果他们陷入某种财务危机,每一个铜板都显得无比重要,那么这一枚金币就足以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一些尝试了。再如果,他们已经连吃饭都无法保障,那么他们将不顾一切的扑上去。”
这个简单的道理适用于任何人,包括高尔察克和他自己。
他们都需要尽快结束这场猫鼠游戏,为僵持不下的战争指出明确的终结之路,他们也都清楚对方抱有和自己类似的心态,于是都给对方挖了坑,摆上了一枚金币。
高尔察克的如意算盘是利用帕西法尔试图以舰队和突击队相互结合的方式来攻略亚姆立札据点,为此帕西法尔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袭扰,使得公国军防不胜防,从而制造出整个防御体系的漏洞,最终实现之前那样的一击必杀。于是高尔察克调整了巡防舰队的活动规律,故意释放出一些看上去很诱人、实际上帕西法尔完全无法吞下的诱饵,谋求实现正面舰队决战,一鼓作气解决掉所有的麻烦。
帕西法尔能够洞悉高尔察克的想法,但他也确实面临需要尽快启动第二阶段作战的压力,压力和诱惑相互作用,很容易使人产生“或许能在触发陷阱之前拿走金币”的侥幸心理,从而干出一些平时难以想象的蠢事。
“这种时候,顺着对手的设计走就彻底没救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掌握主动,给对手施加压力,让对方按照我们设置的步调采取行动。”
这的确是当前环境下的唯一最优解,只是……
“为此不惜要长途奔袭圣彼得堡?”
拉姆齐上校一脸悲伤绝望,似乎已经看见愤怒的公国军舰将己方舰队包围起来,疯狂的倾泻炮弹和怒火。他们不会一下子就击沉对手,而是集中炮火扫平上层建筑,封锁逃生通道,直到所有的敌船带着全部的水手,化作一个个从天而降的火球,坠入冰冷的峡湾……
公国海军一定会这么干。
要么众志成城夺取胜利,要么高举旗帜沉入大海,水兵的坟头上开不出鲜花,只有浪花在他们的头顶上翻涌。
这是每个水手入伍时要宣读的誓言,也将是伴随他们直到人生终结的墓志铭。拉姆齐上校是一个合格的海军军官,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背弃神圣的誓言,纵然为此付出生命。可这不等于他需要迫不及待的去实践誓言,而且还是拖着整个舰队一起去发疯,长途奔袭公国政治中心,激怒整个公国,最后被优势兵力的敌舰队包围、歼灭。
“真是悲观的见解啊,上校。”
“提出不同意见正是小官的本职工作。”
“话是这样没错。不过我要指出的是,这一次突袭,占据优势的是我军,所谓公国军围歼我舰队,是小概率事件。”
“优势?”
“情报优势、心理优势、组织结构优势、信息优势、装备上的相对优势、战略战术运用理念优势、国际形势的倾向——在这么多的优势之下,完全可以预期达成战术目标,推动整体战略朝阶段性目标迈进。”
帕西法尔望向舷窗外,用慵懒又自信的笑容说到:
“我一直不喜欢用‘创造历史’之类的夸大词汇,但这一次恐怕我们真的要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了。再怎么说,这也是自有战争以来,第一次以特混舰队规模展开破袭战。面对这样的局面,公国的应对策略并不多。”
舰队规模的水面舰艇破袭战确实不常见,超越战术层面的成果,对整体战略形成重大影响,甚至决定战争结局的更是绝无仅有。
哪怕是另一个世界的海战史里也没有这样的案例,德国和美国实施的无限制潜艇战或许能达成那样的效果,但那些是水下狼群的战果,并非水面舰艇的成绩。非常接近那种局面的案例倒是有一个,那就是1941年5月,当时的德国海军如果能等待“提尔皮茨”号完成作战准备,沙恩霍斯特级姐妹舰完成修缮,派出由两条俾斯麦级战列舰和两条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组成的舰队(其实最好能再加上“齐柏林伯爵”号航母,但这条载机巡洋舰形成战斗力最快也要1941年年底,加上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迈耶的阻挠和资源匮乏,这条航母永远也没机会一展身手)对大西洋展开大规模破袭战,将会使皇家海军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在这样一支由四条主力舰组成的破袭舰队面前,任何一个护航队都只有被撕碎的份。集中主力舰进行搜索和猎杀或许是个解决办法,但这样一来,就不得不削弱护航船队的力量,德国巡洋舰、袖珍战列舰、伪装袭击舰、潜艇将肆无忌惮的对商船队展开猎杀。如果任由这种困局持续发展,英国很可能如同3年后的日本一样,海运完全瘫痪,整个国家陷于极度饥饿之中。
不过历史最终没有演变成那样,德国海军最终派遣了由“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组成的编队突入大西洋,这一次出击成就了“俾斯麦”号和整个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巅峰,也埋葬了“俾斯麦”号和德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任何挑战英国海权的可能。
如今帕西法尔将要凭借手中仅有的一支小舰队去从事类似的任务。化不可能为可能,让整个公国和高尔察克顺着他的剧本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