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甲申天变最新章节!
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
在这个时代,因为通讯和侦查手段的落后,让大几千的主力军在敌方地图上凭空消失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何况赴死军和清军都还没有进入对方的视野。
赴死军主动出击和朝廷没有一星半点的干系,外界知道的消息很少,尤其是作为先遣的开头部队,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其确切位置。
因为赴死军没有什么顶头上司,更加不必理会什么朝廷、各部各衙,也就用不着飞马传递军情闹的世人皆知。
尤其是现在的江左几乎是一个空白地带,来去纵横自如的很。
为尽可能的掩饰作战意图,沿途遇到的百姓流民等闲杂人等,一律扣留随军同行。
暂且作为斥候使用的马步营经过这一年的扩充发展,已经拥有骑马步兵七百余人,堪用的马匹九百余(不全是战马)。
如此大规模的斥候力量已经全都撒了出去,尽可扩大侦查范围,以赴死军主力为核心,骑马步兵已经形成一个半径近两百里的侦测范围。
骏马飞奔,淮扬一带的战报流水一般汇总上来。
“清兵的动作可真不慢呐。“
在占领徐州之后,仅仅四天的时间里,就已经攻克泗州,主力正在渡过淮河,其前锋直逼扬州。
气势汹汹准备清君侧的左良玉忽然莫名其妙的病死,这让弘光君臣欢欣鼓舞的同时,史可法也终于如愿以偿的回到了扬州。
作为淮扬督师的史可法,既没有利用这点宝贵的时间加强防线,更没有在南下的过程中和左部有过哪怕一次战斗,虽然也有身不由己的原因,可宝贵的时间和战机就在他这么辗转之中白白溜走。
这些宏观方面的消息很容易就能得到,关键是清军的详细兵力部署、后勤保障、军队制置、各部统属等详细情报。
已经渡河和正在的渡河的是清军主力,也是多铎手中最为精锐的部分,其中满蒙各有两旗(固山,现在读者习惯称为旗,真正的满洲兵在入关时候大概有十个固山——作者按),汉军一旗,共计五旗兵力。
在江北各镇南调的时候,刘良佐给弘光帝的报告是:“虏众约七千余,或不过八千,余者多为沿途新附……”
至于史可法,由于采取过分保守的防御战略,对于清兵的总兵力也只能有个大概的估算。史可法给朝廷的奏报是“建虏如火,兵甲廿万”。
多铎的兵力到底是七八千人还是铺天盖地的二十万大军,南京方面并不是很清楚。
满洲兵的建制李四比较摸底,每固山(旗,以后为了行文的方面将弃固山这个很正统的称呼,使用旗这个通俗说法)战兵数量在七千五到八千之间,这个数字只包括真正的战兵,根本就没有把奴兵计算在内。
显然说多铎只有七八千嫡系人马的说法完全就是在胡扯。
多铎手中主力就是这五旗人马,纯粹的战斗部应该在三万五以上四万以下,再加上相当数量的奴兵,总数应该在六七万之间。再加上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所部以及河南的降兵随从,算上在归德收拢的三万新附,杂七杂八算起来也就在十万到十三万之间。
随着清军的快速突破,尤其是从亳州到淮安这么漫长的距离,清军就是神仙也很难集中兵力。
尤其是那些新附军,本就是大明官军和地方武装,编制混乱战斗力低下,分布在漫长的战线上,也就是摇旗呐喊的份儿,最多做些护送军资维持给养的边角活计,真要打起来,李四还真没有太在意这些乌合之众。
李闯都能吓的他们龟缩不出,就更不是赴死军的对手了。
赴死军需要认真对待的其实就是多铎手中那五个旗的精锐而已。
满洲战兵的战斗力绝对需要重视,尤其是在野战的情况下,满洲兵至今尚保持着不败的金身;那两个旗的蒙古兵是在皇太极早年间就正式编入八旗,无论组织度还是战斗力都不低估,和分散在草原上的蒙古本部人马有本质的区别。
即便是看起来最为弱小的一环——汉军旗,也是十几年前就在皇太极手下纵横的老底子,比关内新建的汉军要强的太多。
“唯有五旗人马还算是个像样的对手,尽管满洲人多,也没有多到天上去,微不足道的三比一而已,”说起这个,李四总是能把战略上蔑视敌人的真理发挥的淋漓尽致:“就是他们再厉害,还能强得过当年皇太极的披甲重骑?”
当年的辉煌战迹,总是能够让赴死军的士卒们士气陡涨。
士气是一回事,真正的兵力对比又是一回事。赴死军的战斗部只有万把人,算上后续的丁壮民夫,也不过两万三四。这样的情况下,急吼吼的全军压上和优势敌人硬拼那不是英武,而是缺心眼儿。
何况李四从来就没有打算和多铎硬拼兵力,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展开人海大战是最不智之举。
所以并没有不奥名的催促队伍死赶慢赶的加速行军,而是可以的保持将士体力,同时注意和身后后勤部分的距离。
大明朝的龙兴之地,洪武太祖的老家——凤阳一带,早已是十室九空。自从手握重兵的黄得功借着“平左”的由头下了江南,早已名存实亡的中都留守司算是彻底烟消云散。至于什么飞熊卫、英武卫这些在大明朝早年间赫赫有名的军屯重地,也是人去楼空,仅余一片狼藉。
自从兵灾祸起,能跑的都跑了,仅有几个大点的城镇勉强算是人烟稠密,临近滁州一带,几乎是“百里无鸡鸣”的末日景象,难得碰到大股避乱的灾民。
一来是人都跑了,来不及逃走的早被清兵杀的干干净净,经历兵乱之后的村庄大多已是一片焦土。
如今日驻扎的这个小小村落,三几百户的规模,就被路过的清兵屠了个干干净净。
光是赴死军士卒从废墟中收敛起来的焦尸就有一千挂零,断壁残桓随处可见大片已化为黑褐色的血迹,残肢碎肉四散,稍不留神就能踩到半截尸体。
对于清兵的残酷杀戮,已经不必再有任何煽动,赴死军上上下下默默的替同胞收尸的时候,恨的后槽牙都痒痒:“真他娘连畜生都不如,连老百姓都杀。”
“骂有一个屁用?能骂下鞑子一根毛来?真要想解气,还得靠咱们手里的叉子。”
“血债呀,不连本带利的讨回来,能把爷们儿活活憋屈死。”
每当这个时候,人们总是有意无意的联想起自己的家人,然后就不由自主的捏紧手中铁叉……
“这儿……这有人。”在士卒的惊呼声中,在一个被烧掉半截的谷仓里,发现一大群蜷缩在柴草中的孩子。
这些孩子比赴死军的孩儿兵更小,最大的也不过十一二岁。
孩子们蜷缩着,麻木的看着这些前来解救他们的士兵。在这些孩子身旁,是许许多多不过三几岁的幼儿,开裆裤都没有换下来呢。
这些幼小的孩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僵硬的尸体。
当李四看到这一切的时候,眼泪几乎要当场掉落。
一具具长不过三尺的幼儿就那么冰冷僵硬的蜷缩着,如一片写满屈辱的碑林。
观者心头何其悲愤!
“忠诚伯,下命令吧,咱们爷们要和鞑子决战。”
“老子就是把这一百多斤扔在战场上,也不能让鞑子祸害咱的娃娃……”
“李兄弟,开战吧。”有的人已经哭出声来:“鞑子都杀到家门口了哇……”
李四沉默不语,毫不掩饰眼眶中的水光,真不敢想象这些孩子伴着同伴的尸体,是怎么熬过这十几天的。
拉起一个最大的孩子:“你们是怎么活过来的?吃什么?喝什么?”
“吃谷壳,小一点的孩子都吃死了,可我们还是要吃。”
“为什么?”
“我爹我娘都被脑袋上有辫子的恶鬼杀了,我要活下去报仇。谷壳吃完了就吃屎,就喝尿,反正是要活下去。”
清脆脆的童音中蕴含着何等滔天的仇恨……
“你们是怎么逃过鞑子刀子的?”
“我们没有逃,是那些脑袋上有辫子的鬼不杀我们。”
难道鞑子还知道怜惜幼童老弱?人们明显就是一怔,士气在以能够感觉的到的速度在下沉中……
“因为我们没有车轮高,脑袋上有辫子的恶鬼把高过车轮的都杀光了,只留下我们。我哥哥和姐姐比车轮高,被恶鬼栓在马上拖死了,拖的只剩下半片身子。我也想跟着哥哥姐姐一起去死,可我踮着脚也没有车轮高。”
“王八操的。”
“杂种……”
在暴怒的谩骂声中,李四分明感受到这些孩子内心疯狂的隐忍和滔天的仇恨,眼中泪水倏得落下:“你们以后……跟着我吧,咱们报仇。”
第114章 车轮比天高
在这个时代,因为通讯和侦查手段的落后,让大几千的主力军在敌方地图上凭空消失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何况赴死军和清军都还没有进入对方的视野。
赴死军主动出击和朝廷没有一星半点的干系,外界知道的消息很少,尤其是作为先遣的开头部队,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其确切位置。
因为赴死军没有什么顶头上司,更加不必理会什么朝廷、各部各衙,也就用不着飞马传递军情闹的世人皆知。
尤其是现在的江左几乎是一个空白地带,来去纵横自如的很。
为尽可能的掩饰作战意图,沿途遇到的百姓流民等闲杂人等,一律扣留随军同行。
暂且作为斥候使用的马步营经过这一年的扩充发展,已经拥有骑马步兵七百余人,堪用的马匹九百余(不全是战马)。
如此大规模的斥候力量已经全都撒了出去,尽可扩大侦查范围,以赴死军主力为核心,骑马步兵已经形成一个半径近两百里的侦测范围。
骏马飞奔,淮扬一带的战报流水一般汇总上来。
“清兵的动作可真不慢呐。“
在占领徐州之后,仅仅四天的时间里,就已经攻克泗州,主力正在渡过淮河,其前锋直逼扬州。
气势汹汹准备清君侧的左良玉忽然莫名其妙的病死,这让弘光君臣欢欣鼓舞的同时,史可法也终于如愿以偿的回到了扬州。
作为淮扬督师的史可法,既没有利用这点宝贵的时间加强防线,更没有在南下的过程中和左部有过哪怕一次战斗,虽然也有身不由己的原因,可宝贵的时间和战机就在他这么辗转之中白白溜走。
这些宏观方面的消息很容易就能得到,关键是清军的详细兵力部署、后勤保障、军队制置、各部统属等详细情报。
已经渡河和正在的渡河的是清军主力,也是多铎手中最为精锐的部分,其中满蒙各有两旗(固山,现在读者习惯称为旗,真正的满洲兵在入关时候大概有十个固山——作者按),汉军一旗,共计五旗兵力。
在江北各镇南调的时候,刘良佐给弘光帝的报告是:“虏众约七千余,或不过八千,余者多为沿途新附……”
至于史可法,由于采取过分保守的防御战略,对于清兵的总兵力也只能有个大概的估算。史可法给朝廷的奏报是“建虏如火,兵甲廿万”。
多铎的兵力到底是七八千人还是铺天盖地的二十万大军,南京方面并不是很清楚。
满洲兵的建制李四比较摸底,每固山(旗,以后为了行文的方面将弃固山这个很正统的称呼,使用旗这个通俗说法)战兵数量在七千五到八千之间,这个数字只包括真正的战兵,根本就没有把奴兵计算在内。
显然说多铎只有七八千嫡系人马的说法完全就是在胡扯。
多铎手中主力就是这五旗人马,纯粹的战斗部应该在三万五以上四万以下,再加上相当数量的奴兵,总数应该在六七万之间。再加上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所部以及河南的降兵随从,算上在归德收拢的三万新附,杂七杂八算起来也就在十万到十三万之间。
随着清军的快速突破,尤其是从亳州到淮安这么漫长的距离,清军就是神仙也很难集中兵力。
尤其是那些新附军,本就是大明官军和地方武装,编制混乱战斗力低下,分布在漫长的战线上,也就是摇旗呐喊的份儿,最多做些护送军资维持给养的边角活计,真要打起来,李四还真没有太在意这些乌合之众。
李闯都能吓的他们龟缩不出,就更不是赴死军的对手了。
赴死军需要认真对待的其实就是多铎手中那五个旗的精锐而已。
满洲战兵的战斗力绝对需要重视,尤其是在野战的情况下,满洲兵至今尚保持着不败的金身;那两个旗的蒙古兵是在皇太极早年间就正式编入八旗,无论组织度还是战斗力都不低估,和分散在草原上的蒙古本部人马有本质的区别。
即便是看起来最为弱小的一环——汉军旗,也是十几年前就在皇太极手下纵横的老底子,比关内新建的汉军要强的太多。
“唯有五旗人马还算是个像样的对手,尽管满洲人多,也没有多到天上去,微不足道的三比一而已,”说起这个,李四总是能把战略上蔑视敌人的真理发挥的淋漓尽致:“就是他们再厉害,还能强得过当年皇太极的披甲重骑?”
当年的辉煌战迹,总是能够让赴死军的士卒们士气陡涨。
士气是一回事,真正的兵力对比又是一回事。赴死军的战斗部只有万把人,算上后续的丁壮民夫,也不过两万三四。这样的情况下,急吼吼的全军压上和优势敌人硬拼那不是英武,而是缺心眼儿。
何况李四从来就没有打算和多铎硬拼兵力,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展开人海大战是最不智之举。
所以并没有不奥名的催促队伍死赶慢赶的加速行军,而是可以的保持将士体力,同时注意和身后后勤部分的距离。
大明朝的龙兴之地,洪武太祖的老家——凤阳一带,早已是十室九空。自从手握重兵的黄得功借着“平左”的由头下了江南,早已名存实亡的中都留守司算是彻底烟消云散。至于什么飞熊卫、英武卫这些在大明朝早年间赫赫有名的军屯重地,也是人去楼空,仅余一片狼藉。
自从兵灾祸起,能跑的都跑了,仅有几个大点的城镇勉强算是人烟稠密,临近滁州一带,几乎是“百里无鸡鸣”的末日景象,难得碰到大股避乱的灾民。
一来是人都跑了,来不及逃走的早被清兵杀的干干净净,经历兵乱之后的村庄大多已是一片焦土。
如今日驻扎的这个小小村落,三几百户的规模,就被路过的清兵屠了个干干净净。
光是赴死军士卒从废墟中收敛起来的焦尸就有一千挂零,断壁残桓随处可见大片已化为黑褐色的血迹,残肢碎肉四散,稍不留神就能踩到半截尸体。
对于清兵的残酷杀戮,已经不必再有任何煽动,赴死军上上下下默默的替同胞收尸的时候,恨的后槽牙都痒痒:“真他娘连畜生都不如,连老百姓都杀。”
“骂有一个屁用?能骂下鞑子一根毛来?真要想解气,还得靠咱们手里的叉子。”
“血债呀,不连本带利的讨回来,能把爷们儿活活憋屈死。”
每当这个时候,人们总是有意无意的联想起自己的家人,然后就不由自主的捏紧手中铁叉……
“这儿……这有人。”在士卒的惊呼声中,在一个被烧掉半截的谷仓里,发现一大群蜷缩在柴草中的孩子。
这些孩子比赴死军的孩儿兵更小,最大的也不过十一二岁。
孩子们蜷缩着,麻木的看着这些前来解救他们的士兵。在这些孩子身旁,是许许多多不过三几岁的幼儿,开裆裤都没有换下来呢。
这些幼小的孩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僵硬的尸体。
当李四看到这一切的时候,眼泪几乎要当场掉落。
一具具长不过三尺的幼儿就那么冰冷僵硬的蜷缩着,如一片写满屈辱的碑林。
观者心头何其悲愤!
“忠诚伯,下命令吧,咱们爷们要和鞑子决战。”
“老子就是把这一百多斤扔在战场上,也不能让鞑子祸害咱的娃娃……”
“李兄弟,开战吧。”有的人已经哭出声来:“鞑子都杀到家门口了哇……”
李四沉默不语,毫不掩饰眼眶中的水光,真不敢想象这些孩子伴着同伴的尸体,是怎么熬过这十几天的。
拉起一个最大的孩子:“你们是怎么活过来的?吃什么?喝什么?”
“吃谷壳,小一点的孩子都吃死了,可我们还是要吃。”
“为什么?”
“我爹我娘都被脑袋上有辫子的恶鬼杀了,我要活下去报仇。谷壳吃完了就吃屎,就喝尿,反正是要活下去。”
清脆脆的童音中蕴含着何等滔天的仇恨……
“你们是怎么逃过鞑子刀子的?”
“我们没有逃,是那些脑袋上有辫子的鬼不杀我们。”
难道鞑子还知道怜惜幼童老弱?人们明显就是一怔,士气在以能够感觉的到的速度在下沉中……
“因为我们没有车轮高,脑袋上有辫子的恶鬼把高过车轮的都杀光了,只留下我们。我哥哥和姐姐比车轮高,被恶鬼栓在马上拖死了,拖的只剩下半片身子。我也想跟着哥哥姐姐一起去死,可我踮着脚也没有车轮高。”
“王八操的。”
“杂种……”
在暴怒的谩骂声中,李四分明感受到这些孩子内心疯狂的隐忍和滔天的仇恨,眼中泪水倏得落下:“你们以后……跟着我吧,咱们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