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南北两路开花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
诸葛亮做事从来不是拍脑门决策的。
所以他敢拿出脚踏实地的排查解决方案,就一定是深入调研、格物致知,充分做过实验了。
所以这里面的决策过程,还是比较漫长的,看似李素最后一场项目决策会议就把事情搞定了,但前前后后的配套工作不知凡几。
李素一行,最后花了远远比预期更长的时间,几乎整个四月份都泡在宛城、博望、昆阳三地。
拿出思路之后,还要送上马送一程,教会下面的人具体如何操作、后续如何做对比实验排查。
亲自手把手示范一次:如何对比测试某段河床下的地质结构,是否能蓄住地下水。
否则以当地工部一线官员的智商,就是给他们把对照实验方案写下来照着看,他们也不一定会做。
就好比一个初中生学渣,化学课本上明明白白写了实验步骤,也预习过课本了。但第一次去实验室的时候,就一定会操作了嘛?不会的照样大有人在。
不过,这一个月的视察、磨合、指导期间,诸葛亮和李素也不是始终都那么忙。
就好比实验室里的化学老师,一部分时间要讲课,剩下的时间只要盯着学生操作别出危险。运河工地上,那些基层的工部官员执行指令、试手磨合的时候,诸葛亮就能干点自己的事情。
而他的夫人黄月英,则是全程都可以帮丈夫忙自家的私事,把诸葛亮想到的那些创意点立刻着手实验。
从四月中旬开始,诸葛亮大致把“目前的青瓷烧制配方改良”这个思路和议题完善了一下,然后他自己就抽空打理,黄月英也每天帮他,还从后方老巢犍为郡加急调了一些烧青瓷的工匠来。
信使走汉水、长江水路,哪怕是日夜行船,往返也要一个多月,所以诸葛亮本人倒是没有在南阳郡留到那么晚,没等到青瓷匠人大批抵达。
不过,这些诸葛家的匠人,最后还是在五月份的时候,第一次做出了初步实验,即在原有青瓷配方中,掺入了一定比例的高岭土,烧出了表面莹洁光泽、颜色白里透着黄绿的瓷片。
当然,这仅仅是白瓷甚至未来青花瓷的第一步,只是证明了掺入高岭土、确实利于做出颜色泛白又能保证光滑莹洁的瓷片。
但这次的配方颜色还是不够白,反而那种土黄色比青瓷更重了,这显然是高岭土、蒙脱石等成分本身略带的微黄颜色在作祟。而留下的淡青色,也变得不是那么纯正。
这种半吊子不上不下的瓷器颜色,暂时市场前景还是比较堪忧的,除非能调出纯白,或者至少是完全去掉土黄,才有可能市场前景比青瓷卖得更贵。
另一方面,初次实验只是在瓷的颜色上有所改良,但烧出来的瓷片的物理特性却是反而削弱了的,瓷器变得更加脆硬易碎。
而且对于烧窑时、最后出窑前的降温把控要求也更高了。跟原本烧青瓷时那样比较粗犷快速地降低开窑温度,会导致这种带浅白色的瓷迅速开裂,产生龟裂纹。
甚至是后续日常使用中,如果直接冷器状态下浇入刚刚滚沸的水,这种浅白瓷杯也会爆裂。这样的物理特性,连用沸水沏茶都做不到,肯定是不能用的。
后续调节好配方配比、把颜色问题彻底解决,没个半年三个月的体力活、毫无花哨地踏实做实验,估计是解决不了了。
而解决烧窑温度变化、其他对成器物理特性进行技术调节,这方面的技术试验,估计也是以半年为单位的。关键是这两道实验很多环节还没法并行测试,因为会相互影响。
过程中还得高薪养着这批后方培养出来的烧瓷匠人,而且前方的保密工作也不如后方犍为郡那么容易做,总之诸葛家的开销还是非常大的。
这些顶级的、掌握烧窑高端技术细节的工程师,现在在诸葛家每月拿的薪俸,都是十万钱数量级的,最高的一个月三十万钱,年底还有利市,一年刚好四百万,跟朝廷的九部副卿工资一样高。
毕竟这些生意每年为诸葛家赚来几个亿,给核心技术总工四百万一年也说得过去,不这么干的话也不好保密,拉不住人。只不过在还没产生回报的研发期,投入也会变得巨高。
按照如此规划,诸葛家要造出可以商业化量贩的白瓷,至少还要等一年的建设与技术磨合。一年里的研发投入,包括薪酬,总额也会上亿。
……
诸葛家在那儿琢磨瓷器的同时,李素也就利用他还剩下的那点可怜化学常识,琢磨怎么用蒙脱石粉浆来给红糖浆脱色。
没办法,诸葛亮的强项里面,物理比化学更强,而且“吸附剂脱色除杂”之类的领域,诸葛亮之前也确实没接触,这些东西只好是李素亲自上。
毕竟现代人生活里对这些东西接触很多,家里喝水饮水机都要经常换滤芯,还知道买活性炭包吸附除杂,所以这种思维方式深入人心。点破这层窗户纸之后,蒙脱石脱糖色也就很容易想到。
同样只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事儿就搞得差不多了。
而且时间主要还是花在怎么把比较纯净、不带杂质污秽有害物质的蒙脱石细粉提纯出来。
李素用到了粉碎过滤煅烧,再接一遍粉碎过滤,基本上把不明杂质都去掉了,确保食品安全。
后续的糖浆生产环节倒是很顺利,而最后环节把蒙脱石悬浊液和糖溶液分开,一开始稍微有点麻烦。
但后面用到了滤浊酒的苞茅过滤法,把蒙脱石粉全部吸附在苞茅上,而糖是完全溶解在水中的,是溶液不是悬浊液,所以也就彻底分开了。
苞茅也算是荆楚之地的特产,是一种白茅草,所以在荆州弄到苞茅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而不及。
早在周朝的时候,管仲帮齐桓公称霸,讨伐楚国,用的借口就是“昭王不返,苞茅不贡”,说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过滤浊酒用的苞茅,所以齐桓公要尊王攘夷,替天行道。
而后世宋明发展出来的黄泥浆脱糖色法里,都没用到苞茅那么专业的滤草,甚至只是随便找点稻草来滤,也能造出白糖来,无非没李素追求的那么纯净。
最终,在五月底之前,李素成功造出了蒸馏结晶的白糖。
而且因为蒙脱石粉浆比黄泥浆更纯净,苞茅也比随便找的稻草过滤效果好。李素造的糖结晶效果极佳,直接结晶出大块冰糖来。
不过,从实验出制造方法,和大规模工业量产落地,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工场作坊还得临时建,选址也得既确保供水便利、周边环境卫生和矿石粉的运输方便。这些杂活儿李素没空操心,就交给小妾的娘家人,让甄家的人帮忙鼓捣。
主要是甄家从195年开始,其他高科技产业也竞争不过糜家诸葛家,甄宓又专注于“统筹大城市周边百姓全部种菜、卖菜买米”之类的营生,渐渐扩展到养殖业集中供给。
一言以蔽之,甄家做出优势做出市场领先地位的产业,也就是几口吃的,不是什么高端货。所以,卖糖这种高消耗量的日常食品调料,还是让他们的人帮着组织生产和铺货。
当然了,技术是李素的,李家肯定要占绝对大头,甄宓嫁过来之后也是向着夫君的,陪嫁带来不少擅长经商的人才和家奴,让这些人去做就好了。对于甄家,只是调用到甄家现有资源和销售渠道的,才酌情给对方分润好处。
这一切工作,李素估计可以在三四个月内就全部搞定,所以白糖的出产还是比白瓷至少快半年。
今年初秋、蜀地甘蔗批量收获之后,粗加工去掉渣滓,然后船运到荆北,路上运货需要一个多月,差不多就是八月底能到南阳。
到时候正好赶上李家白糖工坊能完成试产,冬天农闲时就能转入大规模量产,这个冬天,白糖就能大规模铺货出去了。
南阳郡本就地处交通枢纽,有汉水、丹水等航路,荆州本地各处都容易水路抵达,扬州也可以顺江而下卖货。
雒阳虽然没水路,但就在北边旁边,长安也能通过丹水运三分之二的路程,所以蜀地的粗糖先到南阳后再走丹水去长安,甚至比成都直接走蜀道去长安运输成本还低一些。
未来运河修成后,还能连接辐射关东黄淮地区。所以在李素治下,南阳郡的博望周边,也就是后世河南方城一带,注定要成为一个工商业集散中心了。卖糖卖瓷都非常方便。
不过,李素和诸葛亮本人都没有在博望亲自待到最终等处成果,他们都太忙。随着时间进入五月份,春季农时彻底结束,北方寒冷地区的夏季用兵黄金期已经到了,关羽早在五月中旬,就已经往北出兵,准备在这个夏天把吕布问题解决掉。
关羽考虑到李素也要用诸葛亮,诸葛亮身上的河南尹职务差事也不能不做事,所以在刚出兵的第一阶段,并没有召诸葛亮这个“大将军长史”前去随军,关羽觉得第一阶段那些按部就班的推进,靠他自己就行了。
事实上关羽也确实行,因为吕布去年已经元气大伤,在关羽推进到晋阳城之前,吕布都没什么有效的抵抗动作。而关羽推进到太原城,至少是六月份了。关羽希望诸葛亮在这个时间之前赶去军前。
另一方面,去年冬天对林邑国用兵、光复交州沦陷区的赵云,其实也早就结束了对林邑的战争。
只是因为赵云打赢之后都没法陆路传讯回来,得先坐船渡海回到朱崖,然后才能陆路派出信使穿越南海郡和荆南,快马回来报信。
所以,哪怕赵云的战斗在三月份之前结束了,他的陆路信使也得四月份从南海郡出发,送到李素和刘备手上,可不得五月份了。
五月中旬的一天,李素在宛城设宴,给诸葛亮鉴别:“阿亮,去了云长那儿也好好干,这都不用我交代你了。子龙那边应该最近就有信到了,有好消息我也第一时间送来通知你和云长。”
诸葛亮领受教诲而去,自不必提。
反正那么多大项目大工程的种田部署也都安排好了,后续都是按计划实施的体力活。夏天这个北方用兵黄金季节,当然应该忙点别的了。
谁让诸葛亮本来就是个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文武全才呢。
诸葛亮做事从来不是拍脑门决策的。
所以他敢拿出脚踏实地的排查解决方案,就一定是深入调研、格物致知,充分做过实验了。
所以这里面的决策过程,还是比较漫长的,看似李素最后一场项目决策会议就把事情搞定了,但前前后后的配套工作不知凡几。
李素一行,最后花了远远比预期更长的时间,几乎整个四月份都泡在宛城、博望、昆阳三地。
拿出思路之后,还要送上马送一程,教会下面的人具体如何操作、后续如何做对比实验排查。
亲自手把手示范一次:如何对比测试某段河床下的地质结构,是否能蓄住地下水。
否则以当地工部一线官员的智商,就是给他们把对照实验方案写下来照着看,他们也不一定会做。
就好比一个初中生学渣,化学课本上明明白白写了实验步骤,也预习过课本了。但第一次去实验室的时候,就一定会操作了嘛?不会的照样大有人在。
不过,这一个月的视察、磨合、指导期间,诸葛亮和李素也不是始终都那么忙。
就好比实验室里的化学老师,一部分时间要讲课,剩下的时间只要盯着学生操作别出危险。运河工地上,那些基层的工部官员执行指令、试手磨合的时候,诸葛亮就能干点自己的事情。
而他的夫人黄月英,则是全程都可以帮丈夫忙自家的私事,把诸葛亮想到的那些创意点立刻着手实验。
从四月中旬开始,诸葛亮大致把“目前的青瓷烧制配方改良”这个思路和议题完善了一下,然后他自己就抽空打理,黄月英也每天帮他,还从后方老巢犍为郡加急调了一些烧青瓷的工匠来。
信使走汉水、长江水路,哪怕是日夜行船,往返也要一个多月,所以诸葛亮本人倒是没有在南阳郡留到那么晚,没等到青瓷匠人大批抵达。
不过,这些诸葛家的匠人,最后还是在五月份的时候,第一次做出了初步实验,即在原有青瓷配方中,掺入了一定比例的高岭土,烧出了表面莹洁光泽、颜色白里透着黄绿的瓷片。
当然,这仅仅是白瓷甚至未来青花瓷的第一步,只是证明了掺入高岭土、确实利于做出颜色泛白又能保证光滑莹洁的瓷片。
但这次的配方颜色还是不够白,反而那种土黄色比青瓷更重了,这显然是高岭土、蒙脱石等成分本身略带的微黄颜色在作祟。而留下的淡青色,也变得不是那么纯正。
这种半吊子不上不下的瓷器颜色,暂时市场前景还是比较堪忧的,除非能调出纯白,或者至少是完全去掉土黄,才有可能市场前景比青瓷卖得更贵。
另一方面,初次实验只是在瓷的颜色上有所改良,但烧出来的瓷片的物理特性却是反而削弱了的,瓷器变得更加脆硬易碎。
而且对于烧窑时、最后出窑前的降温把控要求也更高了。跟原本烧青瓷时那样比较粗犷快速地降低开窑温度,会导致这种带浅白色的瓷迅速开裂,产生龟裂纹。
甚至是后续日常使用中,如果直接冷器状态下浇入刚刚滚沸的水,这种浅白瓷杯也会爆裂。这样的物理特性,连用沸水沏茶都做不到,肯定是不能用的。
后续调节好配方配比、把颜色问题彻底解决,没个半年三个月的体力活、毫无花哨地踏实做实验,估计是解决不了了。
而解决烧窑温度变化、其他对成器物理特性进行技术调节,这方面的技术试验,估计也是以半年为单位的。关键是这两道实验很多环节还没法并行测试,因为会相互影响。
过程中还得高薪养着这批后方培养出来的烧瓷匠人,而且前方的保密工作也不如后方犍为郡那么容易做,总之诸葛家的开销还是非常大的。
这些顶级的、掌握烧窑高端技术细节的工程师,现在在诸葛家每月拿的薪俸,都是十万钱数量级的,最高的一个月三十万钱,年底还有利市,一年刚好四百万,跟朝廷的九部副卿工资一样高。
毕竟这些生意每年为诸葛家赚来几个亿,给核心技术总工四百万一年也说得过去,不这么干的话也不好保密,拉不住人。只不过在还没产生回报的研发期,投入也会变得巨高。
按照如此规划,诸葛家要造出可以商业化量贩的白瓷,至少还要等一年的建设与技术磨合。一年里的研发投入,包括薪酬,总额也会上亿。
……
诸葛家在那儿琢磨瓷器的同时,李素也就利用他还剩下的那点可怜化学常识,琢磨怎么用蒙脱石粉浆来给红糖浆脱色。
没办法,诸葛亮的强项里面,物理比化学更强,而且“吸附剂脱色除杂”之类的领域,诸葛亮之前也确实没接触,这些东西只好是李素亲自上。
毕竟现代人生活里对这些东西接触很多,家里喝水饮水机都要经常换滤芯,还知道买活性炭包吸附除杂,所以这种思维方式深入人心。点破这层窗户纸之后,蒙脱石脱糖色也就很容易想到。
同样只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事儿就搞得差不多了。
而且时间主要还是花在怎么把比较纯净、不带杂质污秽有害物质的蒙脱石细粉提纯出来。
李素用到了粉碎过滤煅烧,再接一遍粉碎过滤,基本上把不明杂质都去掉了,确保食品安全。
后续的糖浆生产环节倒是很顺利,而最后环节把蒙脱石悬浊液和糖溶液分开,一开始稍微有点麻烦。
但后面用到了滤浊酒的苞茅过滤法,把蒙脱石粉全部吸附在苞茅上,而糖是完全溶解在水中的,是溶液不是悬浊液,所以也就彻底分开了。
苞茅也算是荆楚之地的特产,是一种白茅草,所以在荆州弄到苞茅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而不及。
早在周朝的时候,管仲帮齐桓公称霸,讨伐楚国,用的借口就是“昭王不返,苞茅不贡”,说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过滤浊酒用的苞茅,所以齐桓公要尊王攘夷,替天行道。
而后世宋明发展出来的黄泥浆脱糖色法里,都没用到苞茅那么专业的滤草,甚至只是随便找点稻草来滤,也能造出白糖来,无非没李素追求的那么纯净。
最终,在五月底之前,李素成功造出了蒸馏结晶的白糖。
而且因为蒙脱石粉浆比黄泥浆更纯净,苞茅也比随便找的稻草过滤效果好。李素造的糖结晶效果极佳,直接结晶出大块冰糖来。
不过,从实验出制造方法,和大规模工业量产落地,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工场作坊还得临时建,选址也得既确保供水便利、周边环境卫生和矿石粉的运输方便。这些杂活儿李素没空操心,就交给小妾的娘家人,让甄家的人帮忙鼓捣。
主要是甄家从195年开始,其他高科技产业也竞争不过糜家诸葛家,甄宓又专注于“统筹大城市周边百姓全部种菜、卖菜买米”之类的营生,渐渐扩展到养殖业集中供给。
一言以蔽之,甄家做出优势做出市场领先地位的产业,也就是几口吃的,不是什么高端货。所以,卖糖这种高消耗量的日常食品调料,还是让他们的人帮着组织生产和铺货。
当然了,技术是李素的,李家肯定要占绝对大头,甄宓嫁过来之后也是向着夫君的,陪嫁带来不少擅长经商的人才和家奴,让这些人去做就好了。对于甄家,只是调用到甄家现有资源和销售渠道的,才酌情给对方分润好处。
这一切工作,李素估计可以在三四个月内就全部搞定,所以白糖的出产还是比白瓷至少快半年。
今年初秋、蜀地甘蔗批量收获之后,粗加工去掉渣滓,然后船运到荆北,路上运货需要一个多月,差不多就是八月底能到南阳。
到时候正好赶上李家白糖工坊能完成试产,冬天农闲时就能转入大规模量产,这个冬天,白糖就能大规模铺货出去了。
南阳郡本就地处交通枢纽,有汉水、丹水等航路,荆州本地各处都容易水路抵达,扬州也可以顺江而下卖货。
雒阳虽然没水路,但就在北边旁边,长安也能通过丹水运三分之二的路程,所以蜀地的粗糖先到南阳后再走丹水去长安,甚至比成都直接走蜀道去长安运输成本还低一些。
未来运河修成后,还能连接辐射关东黄淮地区。所以在李素治下,南阳郡的博望周边,也就是后世河南方城一带,注定要成为一个工商业集散中心了。卖糖卖瓷都非常方便。
不过,李素和诸葛亮本人都没有在博望亲自待到最终等处成果,他们都太忙。随着时间进入五月份,春季农时彻底结束,北方寒冷地区的夏季用兵黄金期已经到了,关羽早在五月中旬,就已经往北出兵,准备在这个夏天把吕布问题解决掉。
关羽考虑到李素也要用诸葛亮,诸葛亮身上的河南尹职务差事也不能不做事,所以在刚出兵的第一阶段,并没有召诸葛亮这个“大将军长史”前去随军,关羽觉得第一阶段那些按部就班的推进,靠他自己就行了。
事实上关羽也确实行,因为吕布去年已经元气大伤,在关羽推进到晋阳城之前,吕布都没什么有效的抵抗动作。而关羽推进到太原城,至少是六月份了。关羽希望诸葛亮在这个时间之前赶去军前。
另一方面,去年冬天对林邑国用兵、光复交州沦陷区的赵云,其实也早就结束了对林邑的战争。
只是因为赵云打赢之后都没法陆路传讯回来,得先坐船渡海回到朱崖,然后才能陆路派出信使穿越南海郡和荆南,快马回来报信。
所以,哪怕赵云的战斗在三月份之前结束了,他的陆路信使也得四月份从南海郡出发,送到李素和刘备手上,可不得五月份了。
五月中旬的一天,李素在宛城设宴,给诸葛亮鉴别:“阿亮,去了云长那儿也好好干,这都不用我交代你了。子龙那边应该最近就有信到了,有好消息我也第一时间送来通知你和云长。”
诸葛亮领受教诲而去,自不必提。
反正那么多大项目大工程的种田部署也都安排好了,后续都是按计划实施的体力活。夏天这个北方用兵黄金季节,当然应该忙点别的了。
谁让诸葛亮本来就是个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文武全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