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万事俱备,回国就分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
新一年的春暖花开就那么平淡无奇又悄悄的来了。
吕武率军在“壶丘”驻扎了一个冬季,天气转暖之后开始监督筑城。
筑什么样的城,规模和规格到底要怎么样,一个冬天的时间足够吕武跟士匄商量个仔仔细细。
现如今的贵族几乎万能,筑城什么的压根就不在话下。
考虑到位于颍水边上的武城是由范氏来派兵驻守,一概的要求都是由士匄来提并拿出筑城的方案,期间吕武没有多话。
诸夏春秋时期的武城有什么要求吗?其实还真的有。
比如,一座主城必须要有一些子城,也就是一座主城再加上边上的一些烽燧之类,一般主城用来驻扎大量的兵力,烽燧则是每一个派遣二十人左右驻扎并进行警戒。
“陈国、蔡国来人甚少,需派遣加以督导!”士匄看上去很是恼火。
这两个又做了晋国小弟的诸侯国,他们来的人少是有理由的。
子产率领郑军先入侵陈国,后面又去肆虐蔡国,他们入侵期间陈国和蔡国的主力被带走出国。
陈国和蔡国并不是什么强国,每次参加晋国为首或是楚国为首的会盟,带上三五千士兵几乎就掏空了国内的兵力。
春秋就是这么个情况,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两万郑军相对于晋国和楚国动辄出兵十数万看着有点少,对于陈国和蔡国则是一支能够灭国的大军了。
不要脸皮的子产没有能够抢得尽兴,先是被晋军吓得跑去蔡国,冬季临近跑去了汝水西岸的鱼齿山过冬了。
说鱼齿山可能会令人很陌生,提到“湛阪”则会让列国一下子有印象。
两年前晋军南下在“湛阪”那边打了一场大的,才有了晋军继续南下侵入楚国,后继搞了两件大事。
这个“湛阪”目前是个三不管地带,之前属于哪个诸侯国也有点不太好说,它最后的主人是许国。
值得注意的是“湛阪”距离楚国很近,只要跨过楚国的“方城(长城)”就能进入楚国境内。
上一次郑军跟随晋军侵略楚国,子产就率领郑军越过“方城”去掠夺了楚国的北境,看来他选择盘踞在“湛阪”是有点特殊想法的。
“我约楚君招于此会盟,楚军临近夏季便会来到。”吕武还是比较期待弭兵会盟能够顺利的。
也就这两年而已,“东方世界”除了一些不入流的诸侯国,其余列国一个个都遭到了不轻的削弱。
对于吕武来说,分晋的时机等跟楚国举行弭兵会盟完毕就算成熟,他们回到晋国之后就该把分晋的第一件事情办了。
该怎么分裂晋国这一方面,吕武已经做好了先期的步骤。
阴氏、范氏和荀氏各自划分好了势力范围,至于三家的势力范围里面还有其它的家族,那是各家自己的事情了。
相对而言,阴氏势力范围内的情况比较简单,除却韩氏和解氏已经没有什么大家族,一旦确认竖旗立国,各个城池换了旗帜就将变成一个崭新国家的城邑。
“会盟罢了,你我归国,事则多矣。”士匄没头没尾地讲了这么一句。
吕武问道:“何事?”
士匄说道:“阿吴侵长狄,控卫,伐齐,收获多也。”
是呢。
在晋军的兵锋之下,卫国只是抵抗了三个月就没了,卫君国君臣在“濮阳(帝丘)”遭到一锅端,城邑大半没抵抗就投了降。
给中行吴造成麻烦的是齐国。
在晋军进入齐国地界之前,齐国再一次将纪国和谭国双双灭亡,齐君吕光邀请中行吴率军到一个叫“闾丘”的地方交战。
这个“闾丘”是在鲁国的地界,并且距离鲁国都城“曲阜”不足三十里远。
齐军进入鲁国势力范围将一帮鲁国君臣吓了一大跳,等待接洽才知道齐国约晋国在“闾丘”那边开打。
要开打去自己的地盘打呀!
约在俺家开战是什么意思?
然后,鲁国君臣有没有拒绝,或是进行驱赶?没有的事,他们倒是集结起了大军,只是根本没有逼向齐军,再来就是按照惯例嘴巴哔哔叨个没完。
所以说,不愧是鲁国啊!
鲁国君臣则是觉得自己很难,他们前几年在跟齐军交战时丢进去两个“军”,后面又被晋军拉去凑人头损失了一些,主要是鲁国很缺乏胆气,选择了“君子动口不动手”啦。
说起来也挺搞的。
鲁国跟齐国交战的次数不少,大胜则是只有“长勺之战”那一次。
鲁国凭什么打赢了“长勺之战”呢?当然是开战前一名叫曹刿废了海量的口水,不但要劳心说服鲁国的君臣,还要劳力去参与作战,可真的是太难了。
整个鲁国跟齐国开战的历史中就一个“长勺之战”能拿得出手,足足被鲁人吹嘘了一两百年,后面少不得某人的徒子徒孙大吹特吹,才有了曹刿占了史书上足够大的篇幅。
说实话,春秋没少发生大战,比“长勺之战”规模更大更精彩的战役多了去了,整个春秋也不会缺少名将,能够留名的又有几人?纯粹证明子孙后代争不争气很重要。
一旦子孙后代争气,干了一分的事业就能直接吹到满分,就问牛不牛逼吧。
事实上,有实力并不一定能出名,有没有人写文案搞宣传更重要,衍生出了一套赚取流量的“财富密码”。
中行吴率军前往“闾丘”跟齐军交战,不知道是攻打卫国造成的疲劳度太高,又或是齐军磕了药,总之中行吴率领的晋军竟然跟晏婴指挥的齐军打了个旗鼓相当。
能跟晋军打个五五开?南方霸主楚国都不一定能办到,偏偏是刚刚收复“故土”的齐军办到了!
吕武神色有些难以分辨地说道:“晏婴建议齐君光大肆封赏,用以‘谭’、‘纪’之地诱使齐人死战。”
摊开了来讲,晏婴某种程度上效仿了阴氏,事先将齐国大一些的家族喂得饱饱的,再给参战的士兵承诺战后的封赏。
为什么说晏婴效仿阴氏?就是他建议齐君吕光搞爵位等级,分了二十个阶梯,每一个阶梯立下什么功劳就会获得怎么样的奖赏。
齐人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仅仅是证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的正确性。
如果换作是以前,齐国不可能效仿阴氏,问题是晋国几次折腾齐国,打破了齐国内部的利益链,给晏婴的变法扫清了障碍。
吕武琢磨着只要齐国能将二十等爵持之以恒地玩下去必定会获得新生,只是很怀疑晏婴一旦故去之后,齐国还能不能保证二十等爵的庄严性。
这种怀疑并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上的齐国也不是没有奋发图强过,搞了“稷下学宫”收拢人才,结果齐桓公(不是小白,是田午)一薨逝,没多久之后一个用作收集人才的“稷下学宫”变成空谈的演讲场所。
要说齐君田午建立的“稷下学宫”最大作用是什么,其实就是给秦国和楚国输送人才这一用途了。
因此战国有两个国家很伟大,一个是不断给秦国输送人才的魏国,另一个则是建立“稷下学宫”给列国培养人才的齐国。
日子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位于“壶丘”边上的武城一天一个样,初具规模是到了临近夏季。
另外,会盟台已经修成。
而夏季即将来临之前,楚君熊招再一次派人来到晋军的营寨,通报楚国会盟队伍已经出发的消息。
到了那个时间点,得到晋国召唤的列国国君或代表已经过来,其中还包括了在“闾丘”跟晋国打平手的齐国。
整个会盟很隆重,仅仅是参与会盟的诸侯国就达到二十六个之多。
吕武是作为“东道主”来主持会盟,事先肯定要跟楚国商量会盟的盟书该怎么写。
按照楚国的意思,他们要的是“晋、楚之从交相见”的盟约。
啥意思啊?
就是晋国的小弟要朝贡楚国,而楚国的小弟要朝贡晋国。
吕武怎么可能签订这样的盟约,要求楚国去掉王号,同时接受周天子的祚肉。
这个要求在上一次吕武就跟公子午提过,记得公子午同意楚国去王号但没有答应接受周天子祚肉的要求。
“你我盟誓仅于此也。”吕武见公子午没有明白,索性讲得更明一些,道:“无需约定不再相攻,亦无用朝贡之实。”
公子午直接愣住。
弭兵会盟不是为了寻求止戈罢战吗?不约定停战,还弭个什么兵啊!
另外,争来争去死那么多人,为的不就是能从列国那里获得保护费吗?盟约上不提各个诸侯国该怎么个朝贡方式,以后是不是还要争个你死我活???
公子午提出了疑问。
吕武说道:“你我相知,绝无年久止戈可能,仅是一篇数岁休战之文也。”
呃!
道理都懂,只是这么直接好吗?
吕武说道:“你请示楚侯。我以为楚侯懂我之意。”
公子午肯定要请示的呀。
事后也证明楚君熊招是个敞亮的君主,就是依然拒绝接受周天子赐祚肉。
吕武见无法尽善尽美,换了个楚君熊招在登台会盟时宣布去掉王号的要求。
这一次楚君熊招答应得很痛快。
会盟顺利举行,中间一点意外都没有发生。
列国的君臣听了盟书内容,见没有商议止戈,更没有谈及朝贡的事情,一个个懵逼之余再听到楚君熊招亲口宣布去掉王号,换成了脸色呆滞。
“阴子。”楚君熊招试探性地问道:“再见阴子,想必你我便可把臂言欢?”
吕武就知道楚君熊招猜出了什么。
楚君熊招是一国之君,有资格跟他“把臂”的人也只能是一国之君。
“我料有那一日,你我或将盟好。”吕武说道。
这一下,楚君熊招脸上的笑容怎么都藏不住了。
新一年的春暖花开就那么平淡无奇又悄悄的来了。
吕武率军在“壶丘”驻扎了一个冬季,天气转暖之后开始监督筑城。
筑什么样的城,规模和规格到底要怎么样,一个冬天的时间足够吕武跟士匄商量个仔仔细细。
现如今的贵族几乎万能,筑城什么的压根就不在话下。
考虑到位于颍水边上的武城是由范氏来派兵驻守,一概的要求都是由士匄来提并拿出筑城的方案,期间吕武没有多话。
诸夏春秋时期的武城有什么要求吗?其实还真的有。
比如,一座主城必须要有一些子城,也就是一座主城再加上边上的一些烽燧之类,一般主城用来驻扎大量的兵力,烽燧则是每一个派遣二十人左右驻扎并进行警戒。
“陈国、蔡国来人甚少,需派遣加以督导!”士匄看上去很是恼火。
这两个又做了晋国小弟的诸侯国,他们来的人少是有理由的。
子产率领郑军先入侵陈国,后面又去肆虐蔡国,他们入侵期间陈国和蔡国的主力被带走出国。
陈国和蔡国并不是什么强国,每次参加晋国为首或是楚国为首的会盟,带上三五千士兵几乎就掏空了国内的兵力。
春秋就是这么个情况,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两万郑军相对于晋国和楚国动辄出兵十数万看着有点少,对于陈国和蔡国则是一支能够灭国的大军了。
不要脸皮的子产没有能够抢得尽兴,先是被晋军吓得跑去蔡国,冬季临近跑去了汝水西岸的鱼齿山过冬了。
说鱼齿山可能会令人很陌生,提到“湛阪”则会让列国一下子有印象。
两年前晋军南下在“湛阪”那边打了一场大的,才有了晋军继续南下侵入楚国,后继搞了两件大事。
这个“湛阪”目前是个三不管地带,之前属于哪个诸侯国也有点不太好说,它最后的主人是许国。
值得注意的是“湛阪”距离楚国很近,只要跨过楚国的“方城(长城)”就能进入楚国境内。
上一次郑军跟随晋军侵略楚国,子产就率领郑军越过“方城”去掠夺了楚国的北境,看来他选择盘踞在“湛阪”是有点特殊想法的。
“我约楚君招于此会盟,楚军临近夏季便会来到。”吕武还是比较期待弭兵会盟能够顺利的。
也就这两年而已,“东方世界”除了一些不入流的诸侯国,其余列国一个个都遭到了不轻的削弱。
对于吕武来说,分晋的时机等跟楚国举行弭兵会盟完毕就算成熟,他们回到晋国之后就该把分晋的第一件事情办了。
该怎么分裂晋国这一方面,吕武已经做好了先期的步骤。
阴氏、范氏和荀氏各自划分好了势力范围,至于三家的势力范围里面还有其它的家族,那是各家自己的事情了。
相对而言,阴氏势力范围内的情况比较简单,除却韩氏和解氏已经没有什么大家族,一旦确认竖旗立国,各个城池换了旗帜就将变成一个崭新国家的城邑。
“会盟罢了,你我归国,事则多矣。”士匄没头没尾地讲了这么一句。
吕武问道:“何事?”
士匄说道:“阿吴侵长狄,控卫,伐齐,收获多也。”
是呢。
在晋军的兵锋之下,卫国只是抵抗了三个月就没了,卫君国君臣在“濮阳(帝丘)”遭到一锅端,城邑大半没抵抗就投了降。
给中行吴造成麻烦的是齐国。
在晋军进入齐国地界之前,齐国再一次将纪国和谭国双双灭亡,齐君吕光邀请中行吴率军到一个叫“闾丘”的地方交战。
这个“闾丘”是在鲁国的地界,并且距离鲁国都城“曲阜”不足三十里远。
齐军进入鲁国势力范围将一帮鲁国君臣吓了一大跳,等待接洽才知道齐国约晋国在“闾丘”那边开打。
要开打去自己的地盘打呀!
约在俺家开战是什么意思?
然后,鲁国君臣有没有拒绝,或是进行驱赶?没有的事,他们倒是集结起了大军,只是根本没有逼向齐军,再来就是按照惯例嘴巴哔哔叨个没完。
所以说,不愧是鲁国啊!
鲁国君臣则是觉得自己很难,他们前几年在跟齐军交战时丢进去两个“军”,后面又被晋军拉去凑人头损失了一些,主要是鲁国很缺乏胆气,选择了“君子动口不动手”啦。
说起来也挺搞的。
鲁国跟齐国交战的次数不少,大胜则是只有“长勺之战”那一次。
鲁国凭什么打赢了“长勺之战”呢?当然是开战前一名叫曹刿废了海量的口水,不但要劳心说服鲁国的君臣,还要劳力去参与作战,可真的是太难了。
整个鲁国跟齐国开战的历史中就一个“长勺之战”能拿得出手,足足被鲁人吹嘘了一两百年,后面少不得某人的徒子徒孙大吹特吹,才有了曹刿占了史书上足够大的篇幅。
说实话,春秋没少发生大战,比“长勺之战”规模更大更精彩的战役多了去了,整个春秋也不会缺少名将,能够留名的又有几人?纯粹证明子孙后代争不争气很重要。
一旦子孙后代争气,干了一分的事业就能直接吹到满分,就问牛不牛逼吧。
事实上,有实力并不一定能出名,有没有人写文案搞宣传更重要,衍生出了一套赚取流量的“财富密码”。
中行吴率军前往“闾丘”跟齐军交战,不知道是攻打卫国造成的疲劳度太高,又或是齐军磕了药,总之中行吴率领的晋军竟然跟晏婴指挥的齐军打了个旗鼓相当。
能跟晋军打个五五开?南方霸主楚国都不一定能办到,偏偏是刚刚收复“故土”的齐军办到了!
吕武神色有些难以分辨地说道:“晏婴建议齐君光大肆封赏,用以‘谭’、‘纪’之地诱使齐人死战。”
摊开了来讲,晏婴某种程度上效仿了阴氏,事先将齐国大一些的家族喂得饱饱的,再给参战的士兵承诺战后的封赏。
为什么说晏婴效仿阴氏?就是他建议齐君吕光搞爵位等级,分了二十个阶梯,每一个阶梯立下什么功劳就会获得怎么样的奖赏。
齐人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仅仅是证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的正确性。
如果换作是以前,齐国不可能效仿阴氏,问题是晋国几次折腾齐国,打破了齐国内部的利益链,给晏婴的变法扫清了障碍。
吕武琢磨着只要齐国能将二十等爵持之以恒地玩下去必定会获得新生,只是很怀疑晏婴一旦故去之后,齐国还能不能保证二十等爵的庄严性。
这种怀疑并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上的齐国也不是没有奋发图强过,搞了“稷下学宫”收拢人才,结果齐桓公(不是小白,是田午)一薨逝,没多久之后一个用作收集人才的“稷下学宫”变成空谈的演讲场所。
要说齐君田午建立的“稷下学宫”最大作用是什么,其实就是给秦国和楚国输送人才这一用途了。
因此战国有两个国家很伟大,一个是不断给秦国输送人才的魏国,另一个则是建立“稷下学宫”给列国培养人才的齐国。
日子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位于“壶丘”边上的武城一天一个样,初具规模是到了临近夏季。
另外,会盟台已经修成。
而夏季即将来临之前,楚君熊招再一次派人来到晋军的营寨,通报楚国会盟队伍已经出发的消息。
到了那个时间点,得到晋国召唤的列国国君或代表已经过来,其中还包括了在“闾丘”跟晋国打平手的齐国。
整个会盟很隆重,仅仅是参与会盟的诸侯国就达到二十六个之多。
吕武是作为“东道主”来主持会盟,事先肯定要跟楚国商量会盟的盟书该怎么写。
按照楚国的意思,他们要的是“晋、楚之从交相见”的盟约。
啥意思啊?
就是晋国的小弟要朝贡楚国,而楚国的小弟要朝贡晋国。
吕武怎么可能签订这样的盟约,要求楚国去掉王号,同时接受周天子的祚肉。
这个要求在上一次吕武就跟公子午提过,记得公子午同意楚国去王号但没有答应接受周天子祚肉的要求。
“你我盟誓仅于此也。”吕武见公子午没有明白,索性讲得更明一些,道:“无需约定不再相攻,亦无用朝贡之实。”
公子午直接愣住。
弭兵会盟不是为了寻求止戈罢战吗?不约定停战,还弭个什么兵啊!
另外,争来争去死那么多人,为的不就是能从列国那里获得保护费吗?盟约上不提各个诸侯国该怎么个朝贡方式,以后是不是还要争个你死我活???
公子午提出了疑问。
吕武说道:“你我相知,绝无年久止戈可能,仅是一篇数岁休战之文也。”
呃!
道理都懂,只是这么直接好吗?
吕武说道:“你请示楚侯。我以为楚侯懂我之意。”
公子午肯定要请示的呀。
事后也证明楚君熊招是个敞亮的君主,就是依然拒绝接受周天子赐祚肉。
吕武见无法尽善尽美,换了个楚君熊招在登台会盟时宣布去掉王号的要求。
这一次楚君熊招答应得很痛快。
会盟顺利举行,中间一点意外都没有发生。
列国的君臣听了盟书内容,见没有商议止戈,更没有谈及朝贡的事情,一个个懵逼之余再听到楚君熊招亲口宣布去掉王号,换成了脸色呆滞。
“阴子。”楚君熊招试探性地问道:“再见阴子,想必你我便可把臂言欢?”
吕武就知道楚君熊招猜出了什么。
楚君熊招是一国之君,有资格跟他“把臂”的人也只能是一国之君。
“我料有那一日,你我或将盟好。”吕武说道。
这一下,楚君熊招脸上的笑容怎么都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