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雄起的孙尚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明谋天下最新章节!
既然这件事情最关乎吏部的利益,所以理所当然的是,所有人在短暂的议论之后,目光都落在了吏部尚书孙丕扬的身上。
身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天官,理论上来说,孙尚书具有和内阁抬杠的资格,如今首辅老大人已经亮出了战旗,便可以视作是内阁对吏部大举进攻的信号。
阁部之争,也是大明朝由来已久的内部矛盾之一,主要的斗争对象就是内阁和六部,更准确的说是六部之首的吏部。
前几任的吏部尚书,陆光祖大人,孙鑨大人,个个都雄心勃勃,想要让吏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明第一衙门,所以呕心沥血,一点点从内阁的手中夺回了主动权,只可惜孙鑨一着棋差,惹怒了皇帝,被打发回了老家,这才有了孙丕扬的上位。
而这第二位孙尚书上任之后,对于内阁一直是持保守态度,基本上维持在井水不犯河水的水平,但是似乎所有人都忘了,只要内阁和六部依然存在,阁部之争就存在。
吏部退让了许久,这次内阁首先亮起战旗,这位一向以和为贵的孙尚书,是会继续退让下去呢?还是会奋起反抗,维持吏部在外朝执牛耳的地位呢?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问题,老首辅的这封奏疏,涉及到了吏部的核心权力,若是吏部再继续退让下去的话,恐怕以后真的就要屈居于内阁之下了。
无论是实质上,还是名义上都是!
“陛下明鉴,臣以为,元辅大人此疏……殊为不妥!”
孙尚书在众人灼灼的目光当中,沉吟了半晌,最终轻轻的吐了口气,上前一步,认真的开口道。
一群跟在孙尚书身后的吏部官员们心里也松了口气,虽说他们不觉得有可能,但是若是尚书大人再退的话,他们恐怕走出去都没脸见人了。
不过孙丕扬的这番态度,却是顿时叫王锡爵大皱眉头,目光也变得深邃起来,沉声道。
“有何不妥,孙尚书不妨明言!”
与此同时,其他的内阁大学士,此刻无论内部派别如何,都不约而同的纷纷站到了王锡爵身旁,文官有一个最大的习惯,就是容易抱团。
身份决定立场,内阁当中平时或许互有争斗,但是在阁部之争上,他们作为阁臣的身份就决定他们必须和王锡爵共同出面。
更何况,如果真的能做到王锡爵所说的东西的话,内阁在朝中的地位无疑会再度飙升,内阁权重,便是他们这些内阁辅臣权重!
“元辅之疏中有言,国政以为重者,惟吏之一字尔,吏治之重,乃朝政之首,吏治若不清明,则朝政不畅,百姓不安,故吏治一道,历来为圣君所重也!
老夫对元辅所言吏治之重,并无异议,然内阁之设,本为皇帝顾问,以备垂询,所谓调和朝政,居中枢之要,实则大谬,中枢之要在六部,都察院,何在内阁?
内阁掌票拟,有预闻机要之权,辅弼圣君之力,然老夫尝闻之,我朝之前,所谓宰相之权便为预闻机要,批答奏疏,施政监察,总揽朝政。
先内阁既已掌预闻机要之权,仍觊觎施政监察之要,岂非欲再为宰辅?
先太祖皇帝废中书而重六部,以六部为朝廷之首,此乃祖制,老夫不知何时,竟有重内阁而轻六部之言论堂而皇之于君上之前,敢问元辅,意欲再现中书之制不成?”
在所有人的印象当中,孙丕扬都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见人都是笑眯眯的,身为吏部尚书,却从没有以往那些天官尚书的威严气息,平素在朝政当中更是低调的很。
甚至在一些棘手的官员任命上面,他也很少固执己见,大多数时候会卖朝中大佬的面子,一副与人为善的样子。
却让人忘了,无论他外表再和善,这位也是正经八百的吏部尚书,外朝百官之首!
一番话说的不紧不慢,甚至脸上还带着惯常的笑意,但是这几句话却是忍不住叫一干大佬们不寒而栗。
什么叫杀人不见血,什么叫诛心之言,听听这番话就知道!
当初太祖皇帝废中书,罢宰相,曾经有一句祖训流传下来。
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虽然没有人觉得,凭这么一句话,皇帝会真的将朝臣论以极刑,但是先太祖皇帝的铁律摆在面前,无人敢去触动。
孙丕扬说王锡爵有意再为宰辅,这话可谓是彻底撕破了脸皮!
当然,既然是内阁首先出手,那么肯定也做好了和吏部撕破脸皮的准备,但是事实上,此时此刻,一干大佬,不仅仅是内阁的阁臣,还有六部七卿,心中都是诧异和意外居多。
诧异的是,以孙丕扬的性格,竟然会这么明刀明枪的反驳王锡爵,而且说得这么不客气,这可不像他的性格啊……
至于意外,则是因为,在今天之前,几乎在场的诸位大佬都明里暗里的和王锡爵有所接触,内阁阁臣自不必说,早就结成了攻守同盟。
其他的几个部院大佬,也都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了来自内阁的善意,老大人甚至透出了意思,如果在此次吏治整肃当中,这些大佬们不从中作梗的话,回适当的分润一部分好处出来。
能混到大佬级别的都是人精,自然听得出来,元辅老大人透出这种意思,已经代表他心中有不低的胜算,甚至不大在乎他们的立场。
不然的话,就算不亲自前来,也至少会给出更加具体诱人的条件,而这份自信,毫无疑问是落在吏部的身上的。
大佬们不难想到,先前的大朝会之上,天子指使人出面弹劾孙丕扬,这桩案子到现在都未曾开审,孙尚书为求自保,定会做出让步,只是要看让步到何种地步罢了。
如果单看元辅老大人自信的模样的话,只怕孙尚书那面团性子,怕是要让步到毫无底线了。
但是偏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似乎永远在与人为善的孙尚书,这次就意外的给了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难不成,这吏治整肃尚未开始,吏部和内阁就要先斗上一场吗?89
既然这件事情最关乎吏部的利益,所以理所当然的是,所有人在短暂的议论之后,目光都落在了吏部尚书孙丕扬的身上。
身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天官,理论上来说,孙尚书具有和内阁抬杠的资格,如今首辅老大人已经亮出了战旗,便可以视作是内阁对吏部大举进攻的信号。
阁部之争,也是大明朝由来已久的内部矛盾之一,主要的斗争对象就是内阁和六部,更准确的说是六部之首的吏部。
前几任的吏部尚书,陆光祖大人,孙鑨大人,个个都雄心勃勃,想要让吏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明第一衙门,所以呕心沥血,一点点从内阁的手中夺回了主动权,只可惜孙鑨一着棋差,惹怒了皇帝,被打发回了老家,这才有了孙丕扬的上位。
而这第二位孙尚书上任之后,对于内阁一直是持保守态度,基本上维持在井水不犯河水的水平,但是似乎所有人都忘了,只要内阁和六部依然存在,阁部之争就存在。
吏部退让了许久,这次内阁首先亮起战旗,这位一向以和为贵的孙尚书,是会继续退让下去呢?还是会奋起反抗,维持吏部在外朝执牛耳的地位呢?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问题,老首辅的这封奏疏,涉及到了吏部的核心权力,若是吏部再继续退让下去的话,恐怕以后真的就要屈居于内阁之下了。
无论是实质上,还是名义上都是!
“陛下明鉴,臣以为,元辅大人此疏……殊为不妥!”
孙尚书在众人灼灼的目光当中,沉吟了半晌,最终轻轻的吐了口气,上前一步,认真的开口道。
一群跟在孙尚书身后的吏部官员们心里也松了口气,虽说他们不觉得有可能,但是若是尚书大人再退的话,他们恐怕走出去都没脸见人了。
不过孙丕扬的这番态度,却是顿时叫王锡爵大皱眉头,目光也变得深邃起来,沉声道。
“有何不妥,孙尚书不妨明言!”
与此同时,其他的内阁大学士,此刻无论内部派别如何,都不约而同的纷纷站到了王锡爵身旁,文官有一个最大的习惯,就是容易抱团。
身份决定立场,内阁当中平时或许互有争斗,但是在阁部之争上,他们作为阁臣的身份就决定他们必须和王锡爵共同出面。
更何况,如果真的能做到王锡爵所说的东西的话,内阁在朝中的地位无疑会再度飙升,内阁权重,便是他们这些内阁辅臣权重!
“元辅之疏中有言,国政以为重者,惟吏之一字尔,吏治之重,乃朝政之首,吏治若不清明,则朝政不畅,百姓不安,故吏治一道,历来为圣君所重也!
老夫对元辅所言吏治之重,并无异议,然内阁之设,本为皇帝顾问,以备垂询,所谓调和朝政,居中枢之要,实则大谬,中枢之要在六部,都察院,何在内阁?
内阁掌票拟,有预闻机要之权,辅弼圣君之力,然老夫尝闻之,我朝之前,所谓宰相之权便为预闻机要,批答奏疏,施政监察,总揽朝政。
先内阁既已掌预闻机要之权,仍觊觎施政监察之要,岂非欲再为宰辅?
先太祖皇帝废中书而重六部,以六部为朝廷之首,此乃祖制,老夫不知何时,竟有重内阁而轻六部之言论堂而皇之于君上之前,敢问元辅,意欲再现中书之制不成?”
在所有人的印象当中,孙丕扬都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见人都是笑眯眯的,身为吏部尚书,却从没有以往那些天官尚书的威严气息,平素在朝政当中更是低调的很。
甚至在一些棘手的官员任命上面,他也很少固执己见,大多数时候会卖朝中大佬的面子,一副与人为善的样子。
却让人忘了,无论他外表再和善,这位也是正经八百的吏部尚书,外朝百官之首!
一番话说的不紧不慢,甚至脸上还带着惯常的笑意,但是这几句话却是忍不住叫一干大佬们不寒而栗。
什么叫杀人不见血,什么叫诛心之言,听听这番话就知道!
当初太祖皇帝废中书,罢宰相,曾经有一句祖训流传下来。
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虽然没有人觉得,凭这么一句话,皇帝会真的将朝臣论以极刑,但是先太祖皇帝的铁律摆在面前,无人敢去触动。
孙丕扬说王锡爵有意再为宰辅,这话可谓是彻底撕破了脸皮!
当然,既然是内阁首先出手,那么肯定也做好了和吏部撕破脸皮的准备,但是事实上,此时此刻,一干大佬,不仅仅是内阁的阁臣,还有六部七卿,心中都是诧异和意外居多。
诧异的是,以孙丕扬的性格,竟然会这么明刀明枪的反驳王锡爵,而且说得这么不客气,这可不像他的性格啊……
至于意外,则是因为,在今天之前,几乎在场的诸位大佬都明里暗里的和王锡爵有所接触,内阁阁臣自不必说,早就结成了攻守同盟。
其他的几个部院大佬,也都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了来自内阁的善意,老大人甚至透出了意思,如果在此次吏治整肃当中,这些大佬们不从中作梗的话,回适当的分润一部分好处出来。
能混到大佬级别的都是人精,自然听得出来,元辅老大人透出这种意思,已经代表他心中有不低的胜算,甚至不大在乎他们的立场。
不然的话,就算不亲自前来,也至少会给出更加具体诱人的条件,而这份自信,毫无疑问是落在吏部的身上的。
大佬们不难想到,先前的大朝会之上,天子指使人出面弹劾孙丕扬,这桩案子到现在都未曾开审,孙尚书为求自保,定会做出让步,只是要看让步到何种地步罢了。
如果单看元辅老大人自信的模样的话,只怕孙尚书那面团性子,怕是要让步到毫无底线了。
但是偏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似乎永远在与人为善的孙尚书,这次就意外的给了所有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难不成,这吏治整肃尚未开始,吏部和内阁就要先斗上一场吗?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