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踩着鲜血和尸骨上位的人们!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明谋天下最新章节!
王锡爵等人被朱常洛一阵嘴炮,自己原本的目的没达到不说,还另外背负了两道令旨,虽是愁眉苦脸,但还是不得不告辞而去了。
不过待得他们走出殿门,朱常洛也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原本他还觉得坐在这个位子上,大约跟在东宫理政没多大区别,只是数量要庞大几分罢了。
但是今天真的站在这个角度,行了这么一场君臣奏对。
他却觉得自己往日里想的实在太简单了,这短短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虽说他是以君上的身份参与奏对,但是他的紧张程度,却是丝毫不下于底下那帮人。
稍有不注意,怕是就要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殿下,参茶!”
王安贴心的上前,将早已经凉了的茶水换上新的。
眼瞧着朱常洛喝了口润润喉,才开口问道。
“殿下既欲为张公翻案,为何方才不直接对几位大人说呢?”
作为朱常洛的身边人,王安对于政事一直保持着敏感度,他现在已经正式调入司礼监,升任管事太监,对自己的定位也越发的精准。
内官依附于皇权而生,他的使命就是彻底的执行君上的意图,换句话说,他需要事实揣摩上位者的心思,对于这等政事,自然不吝发问。
“说?怎么说?说本宫有意为张公正名?”
和身边的亲信宦官议政,这是大明朝的传统了,毕竟宦官才是皇帝身边最可靠的人手,大明朝因为体制的问题,皇帝压根不需要担心宦官会有异心。
所以朱常洛也不讳言,嗤笑一声道。
“你没瞧见方才,本宫一提张公的名字,元辅他们几个人的神色,若非本宫刻意逼问,恐怕元辅和衷阁老也未必会将这些话说出来,为何?”
“是因为顾忌到朝臣的态度?”
王安早在东宫之时便随侍朱常洛身旁,眼光自然非同旁人,想了想,开口猜测道。
“是,不过也不全是,你可知张公如日中天之时,距今不过二十余载,那时父皇新晋亲政,急欲立威,而张公身为帝师,内有冯保,外压群臣,吏部尚书遇之都需避让,手握票拟批红铨选三大重权,俨然已是宰辅之尊,更有甚者,竟致朝野内外谣言,宁获罪于君上,不可得罪张首辅,如此锋芒毕露,父皇如何能不除之?”
朱常洛叹了口气,在殿中缓缓踱着步,口气也变得沉重起来。
时至今日,他依然能够想象得到,这二十多年前,他那位雄心勃勃的父皇,在这乾清宫当中的憋闷情绪。
手下有这么一位堪称救时宰相之人,是国之大幸,却也是大不幸!
自从同为托孤大臣的高拱倒台之后,张居正的权力愈加膨胀,已经到达了足以威胁君上的地步,当然,大明朝的体制之下,篡权夺位是不大可能的。
但是张居正在朝中权威深重,有些时候皇帝的旨意,甚至不如张首辅的一句话好用。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篡权?
偏偏这个人是帝师,是先帝的托孤大臣,是宫中太后的信重倚重之人,是一手将自己培养长大的人,这哪一条压在朱翊钧的身上,都注定了他不可能对张居正动手。
世人皆言,皇帝对张居正的清算,是因为张居正幼时对皇帝管教过严,令皇帝心生不满所致。
但是等到朱常洛真正成为这乾清宫的主人的时候,他才感觉到,当时他父皇的心中是多么无奈。
作为一个有能力有野心的皇帝,朱翊钧要迅速的掌握君权,掌握朝局,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威,而一个已经故去,在私德上屡屡被人弹劾的张居正,是他立威的最好法子。
通过对张居正的清算,朱翊钧将张居正时代的官员上上下下全都换了一遍,提拔上来的人,有一大半都是当初和张居正不对付或是亲近皇权的官员。
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自己对于皇权的掌握程度,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这才是张居正被清算的最重要的原因。
某种角度来说,张居正没有错!
当时的大明朝风雨飘摇,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张居正深知这一点,他也清楚,满朝上下唯有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资格去改革!
或许当初他走上这条路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未来的下场。
因为历朝的改革,都是需要流血牺牲的,他要改革,就必须打破大明朝处处掣肘,权力制衡的局面,他需要绝对的权力来支撑自己的改革,但这是一条不归路。
当他踏上这条路的时候,就意味着他终有一天将和皇帝走上对立面。
改革必然会有反对者,所以他需要绝对的权力来镇压反对者,所以他需要足够有执行力的人来贯彻自己的意图。
所以他独断专行,所以他任人唯亲,因为只有这样,只有将朝廷所有的大权都握在手中,他才能用最快的速度,令大明王朝重新振兴起来。
但是另一方面,他的学生,这些权力的拥有者,大明朝的皇帝正在快速的成长起来,这也就几乎注定了,张居正的结局!
朱翊钧临终之时,将张居正比作于谦,既是对二人才学功绩的肯定,又何尝不是一种感叹!
两个人虽都功在社稷,但是他们的结局,都是早已注定……
朱常洛瞥了一眼王安,脸色变得有些惆怅,语气却是微微冰冷,意味深长的问道。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初张公的心腹,乃至亲近张公的人,皆被清算下狱,那么如今这朝堂之上留下的,又都是何人?”
“他们都是张公的对头!”
王安倒吸一口凉气,终于明白了为何朱常洛如此慎重的原因。
这满朝上下,凡是和张居正交好的人,都被清算过了,好些的罢官归乡,关系深的更是被下狱逼死,那么留下这些人会是谁?
自然是和张居正不对付的人!
再往深处想一层,当初默认清算张居正的固然是大行皇帝,但是真正冲锋在前,参与清算张居正的人又是谁?
正是这些立于朝堂之上的文武群臣们!
他们是踩着张居正及其一党的鲜血和性命,上位的一批人!
而如今,殿下要为张公翻案,难度又何其大也……
王锡爵等人被朱常洛一阵嘴炮,自己原本的目的没达到不说,还另外背负了两道令旨,虽是愁眉苦脸,但还是不得不告辞而去了。
不过待得他们走出殿门,朱常洛也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原本他还觉得坐在这个位子上,大约跟在东宫理政没多大区别,只是数量要庞大几分罢了。
但是今天真的站在这个角度,行了这么一场君臣奏对。
他却觉得自己往日里想的实在太简单了,这短短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虽说他是以君上的身份参与奏对,但是他的紧张程度,却是丝毫不下于底下那帮人。
稍有不注意,怕是就要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殿下,参茶!”
王安贴心的上前,将早已经凉了的茶水换上新的。
眼瞧着朱常洛喝了口润润喉,才开口问道。
“殿下既欲为张公翻案,为何方才不直接对几位大人说呢?”
作为朱常洛的身边人,王安对于政事一直保持着敏感度,他现在已经正式调入司礼监,升任管事太监,对自己的定位也越发的精准。
内官依附于皇权而生,他的使命就是彻底的执行君上的意图,换句话说,他需要事实揣摩上位者的心思,对于这等政事,自然不吝发问。
“说?怎么说?说本宫有意为张公正名?”
和身边的亲信宦官议政,这是大明朝的传统了,毕竟宦官才是皇帝身边最可靠的人手,大明朝因为体制的问题,皇帝压根不需要担心宦官会有异心。
所以朱常洛也不讳言,嗤笑一声道。
“你没瞧见方才,本宫一提张公的名字,元辅他们几个人的神色,若非本宫刻意逼问,恐怕元辅和衷阁老也未必会将这些话说出来,为何?”
“是因为顾忌到朝臣的态度?”
王安早在东宫之时便随侍朱常洛身旁,眼光自然非同旁人,想了想,开口猜测道。
“是,不过也不全是,你可知张公如日中天之时,距今不过二十余载,那时父皇新晋亲政,急欲立威,而张公身为帝师,内有冯保,外压群臣,吏部尚书遇之都需避让,手握票拟批红铨选三大重权,俨然已是宰辅之尊,更有甚者,竟致朝野内外谣言,宁获罪于君上,不可得罪张首辅,如此锋芒毕露,父皇如何能不除之?”
朱常洛叹了口气,在殿中缓缓踱着步,口气也变得沉重起来。
时至今日,他依然能够想象得到,这二十多年前,他那位雄心勃勃的父皇,在这乾清宫当中的憋闷情绪。
手下有这么一位堪称救时宰相之人,是国之大幸,却也是大不幸!
自从同为托孤大臣的高拱倒台之后,张居正的权力愈加膨胀,已经到达了足以威胁君上的地步,当然,大明朝的体制之下,篡权夺位是不大可能的。
但是张居正在朝中权威深重,有些时候皇帝的旨意,甚至不如张首辅的一句话好用。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篡权?
偏偏这个人是帝师,是先帝的托孤大臣,是宫中太后的信重倚重之人,是一手将自己培养长大的人,这哪一条压在朱翊钧的身上,都注定了他不可能对张居正动手。
世人皆言,皇帝对张居正的清算,是因为张居正幼时对皇帝管教过严,令皇帝心生不满所致。
但是等到朱常洛真正成为这乾清宫的主人的时候,他才感觉到,当时他父皇的心中是多么无奈。
作为一个有能力有野心的皇帝,朱翊钧要迅速的掌握君权,掌握朝局,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威,而一个已经故去,在私德上屡屡被人弹劾的张居正,是他立威的最好法子。
通过对张居正的清算,朱翊钧将张居正时代的官员上上下下全都换了一遍,提拔上来的人,有一大半都是当初和张居正不对付或是亲近皇权的官员。
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自己对于皇权的掌握程度,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这才是张居正被清算的最重要的原因。
某种角度来说,张居正没有错!
当时的大明朝风雨飘摇,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张居正深知这一点,他也清楚,满朝上下唯有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资格去改革!
或许当初他走上这条路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未来的下场。
因为历朝的改革,都是需要流血牺牲的,他要改革,就必须打破大明朝处处掣肘,权力制衡的局面,他需要绝对的权力来支撑自己的改革,但这是一条不归路。
当他踏上这条路的时候,就意味着他终有一天将和皇帝走上对立面。
改革必然会有反对者,所以他需要绝对的权力来镇压反对者,所以他需要足够有执行力的人来贯彻自己的意图。
所以他独断专行,所以他任人唯亲,因为只有这样,只有将朝廷所有的大权都握在手中,他才能用最快的速度,令大明王朝重新振兴起来。
但是另一方面,他的学生,这些权力的拥有者,大明朝的皇帝正在快速的成长起来,这也就几乎注定了,张居正的结局!
朱翊钧临终之时,将张居正比作于谦,既是对二人才学功绩的肯定,又何尝不是一种感叹!
两个人虽都功在社稷,但是他们的结局,都是早已注定……
朱常洛瞥了一眼王安,脸色变得有些惆怅,语气却是微微冰冷,意味深长的问道。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初张公的心腹,乃至亲近张公的人,皆被清算下狱,那么如今这朝堂之上留下的,又都是何人?”
“他们都是张公的对头!”
王安倒吸一口凉气,终于明白了为何朱常洛如此慎重的原因。
这满朝上下,凡是和张居正交好的人,都被清算过了,好些的罢官归乡,关系深的更是被下狱逼死,那么留下这些人会是谁?
自然是和张居正不对付的人!
再往深处想一层,当初默认清算张居正的固然是大行皇帝,但是真正冲锋在前,参与清算张居正的人又是谁?
正是这些立于朝堂之上的文武群臣们!
他们是踩着张居正及其一党的鲜血和性命,上位的一批人!
而如今,殿下要为张公翻案,难度又何其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