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比文彦博有本事的韩大相公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回到北宋当大佬最新章节!
在大军断粮的那一天,在士卒们饿了大半天肚子的时候,狄咏终于带着几十车粮食赶回来了。
喜出望外的狄青,拆着甘奇的亲笔信,脸上的喜悦就慢慢沉了下去。
“用心良苦啊,道坚之智,只怕这天下无人能及,这般的手段都能想出来,道坚之勇,也是无人能及。”狄青语气中其实带了一些无奈。
这世间敢如甘奇这般行事的人,怕真是没有了。头前狄青是担心麾下士卒饿肚子之后会去抢劫,甘奇的解决办法,却是诈骗。
但是不诈骗又能怎么样呢?这就是狄青的无奈,但凡这粮食晚到了一两天,营内士卒就算不明抢,只怕也开始在附近偷鸡摸狗了。
还有一些事情是狄青要做的,也是甘奇安排的。若是别的时候让狄青去做这些事情,狄青是万万不可能去做的,今日却不同,甘奇一个圣贤子弟,连诈骗的事情都做了,狄青还有什么不愿去做的呢?何况要做的事情也是为了自己与麾下这些士卒。
狄青摇头叹息着,火头营埋锅造饭,饿了大半天的士卒们,都流着口水在等候。
几个碗盘到得狄青面前,狄青却丝毫没有胃口,一旁的狄咏吃得很香,也不断开口去劝狄青也吃一点。
狄青却还是没有动筷子,只是望着面前这些食物愣愣出神。
东京城里。
韩琦心情不错,一番谋划,他自己是极为满意的,更觉得自己这些谋划是无解之局,必杀之局。
话说回来,韩琦这一番谋划,还真是必杀之局。以常规手段而言,是无解的。
就算狄青有天大的手段,也控制不住几千军汉,那几千军汉也不能真的就挨饿等死。
韩琦甚至都去了几趟枢密院,命令枢密院这段时间派人下去巡查几个京畿禁军大营,校阅人马。看起来只是例行考核一般,其实就是在暗中备战,准备剿灭劫掠州府起兵谋反的狄青。
甚至韩琦连在皇帝面前的说辞都准备了几番。
今日韩琦又到了枢密院,这是他的地盘,在升任这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前,韩琦就是枢密院使,而今的枢密院使是田况。
田况也是个心狠手辣之辈,为何说田况心狠手辣?只因为昔日在保州有军队发动叛乱,擅杀朝廷命官攻占城池。田况受命平叛,用各种许诺招降了两千多叛乱的士卒。但是转头就把其中主要的四百二十九人直接活埋了,
注意,是活埋。田况可是正统进士出身的读书人,田况还因为这场活埋之事,加官进爵,升任起居舍人,成了京官挂职。
韩琦与田况对坐,开口问道:“狄青大军到了何处?”
田况答道:“最新的州府文书还未到,不过按照推测,此时应该是入了郴州境内。”
韩琦心中思虑着,口中也在说:“郴州,衡州,潭州,应该差不多了吧?”
田况点了点头,答道:“嗯,按理说应该差不多了,待得州府文书再到东京,就该有军将劫掠之事奏报了。”
韩琦点点头:“军将劫掠的奏报若是到了,第一时间送到我这里来。”
“相公放心。”
要说韩琦这个相公,还真不是文彦博可以比的。同是相公之位,文彦博差了韩琦十万八千里。不说两人手段上的差距,就说势力上,两人就不可同日而语。
官职,有时候也并不能代表权势。权势,是经营出来的。韩琦升官的过程虽然也不那么光彩,但比起文彦博那般靠给后宫贵妃送蜀锦而升官的过程而言,韩琦不知高到哪里去了。至少韩琦是真的经略过许多地方,治过大灾,还真领兵上过阵,昔日庆历新政,韩琦也算有过参与。
以军中而言,韩琦更是毋庸置疑的大佬,昔日狄青也不过门下走狗,话糙理不糙。文彦博跟风攻讦狄青,不过就是一次一次在皇帝面前说狄青就是后周的赵匡胤,然后又在狄青面前端着相公的架子装模作样一番,看着狄青谨小慎微恭恭敬敬的模样,大概也是一种享受。而韩琦要拿捏狄青,那是手段百出,想怎么拿捏就这么拿捏。
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韩琦比文彦博有本事得多。
韩琦又交代了田况一些事情,便从枢密院离开。万事俱备了,只差一个州府奏报了,只要奏报一到,就是狄青的末日。
出枢密院而去的韩琦,此刻心情极好,狄青一个老匹夫,又岂能是他韩大相公的对手?拿捏了狄青一辈子,不差这一回了。
也有点可惜,可惜也只有这一回了,最后一回。
此时的甘奇,船只已入北上的运河,速度之所以这么快,便是因为在长江顺流而下,速度极快。就如李白诗中所言,千里江陵一日还。
运河这种东西,就是人工开凿出来的行船河道。在中国最早的记录是公元前五百多年,那条运河叫作胥河,也就是吴王阖闾为了攻打楚国,派伍子胥开凿的,所以叫胥河。
公元前二百多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岭南,以及攻打百越,开凿了灵渠。运河一通,五十万大军横冲直撞,岭南就是广东与广西的东部,与湖南、江西的交界处,皆入秦土。始为大一统。
而今甘奇乘船所航行的运河,就是后世称之为京杭大运河的主要河道,但是此时的大运河与后来的京杭大运河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后世的京杭大运河,基本保持了一条南北的直线。而隋炀帝杨广完成的大运河,是借用了许多河流的河道,并非直线,有许多“之”字形的河道,甚至也借用了很长一段的黄河河道,也借用了隋朝以前历朝历代开凿的一些小运河。
后世京杭大运河那条基本直线的河道,也是历朝历代继续开挖以及修缮出来的。
史书都骂隋炀帝杨广劳民伤财,历朝历代的史官也多把杨广当作负面典型。但是历朝历代又得益于杨广开凿的这条大运河。也是因为这条大运河,富庶江南出产的物资才能轻松运到北方。没有这条运河,也就不可能支撑得起宋朝百万汴梁城的繁华。明朝朱棣也不可能把都城定在北京。
隋炀帝的这条运河,中国才有了真正沟通南北方的高速通路,人的交流,物资的交流,南北几乎畅通无阻。甚至宋徽宗还能用这条运河从两千里外的南方往汴梁运送无数几丈高的大石头,为了这些大石头能入汴梁城,不惜把城门都拆了。
杨广开凿这条运河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三次出征高句丽的战争。
中国人,似乎自古以来就擅长大工程,公元前五百多年,就可以发动几十上百万人民开凿运河,修建长城。到得隋朝,为了修建大运河,甚至每个月都能征召二百万人去开挖。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善战,为了战争,都能干出什么事来。铁器几乎没有的年代,青铜器都匮乏的年代,为了战争就能开凿出巨大的运河。而欧洲的这种工程,几乎要等到工业革命开始了许久的时候才会出现。
甘奇站在船头,看着这条大运河,思绪良多,中国之所以能长久保持统一,这条运河也功不可没。中国人为了保证国家的统一,是用尽了办法。
还有一些办法是许多人想都想不到了,比如后世省份的划分,其中也有许多为了保证国家不分裂的考量在里面。比如一个省的人,南北压根就不说同一种语言,习俗上也区别很大,但就是硬生生划分成了一个省。这种人为的把两群不同的人划进同一个省的事情,在中国的中部最为明显。
如安徽,江苏,湖北。安徽南部的人从口音与习俗上,与上海很近,属于古代江南人,但是安徽北部的人口音与习俗就像河南人。江苏也亦然,苏南苏北,压根就不像一个省,苏北人与山东人的口音与习俗是比较相似的,苏南自然就是江南吴侬软语。湖北也有类似情况,襄阳那边,几乎就是河南的口音与习俗,却硬是划在了湖北省。
这些省份,都在中国的中间,也是南北区别之处。如此划分省份都是人为的,决定如此划分的人,就有许多常人想不到的考量在其中,为了不使南北分裂,保持统一。为了统一这一点,中国人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
这是执念!中国人几千年的执念。
在运河之上飞速往北的甘奇,已然快要入得开封府地界了。
南方的狄青,此时也快到潭州了。
潭州城外,每日都有人拿着契约等候,等候狄青大军带来那两千头四贯五的大水牛。
狄青远远眺望着潭州城池,皱着眉头,深吸一口气,吩咐左右加快前进。
一千多人,欣喜地带着契约奔出城池,箪食壶浆迎候得胜而回的大军。等着大军安营扎寨,等着狄青派人把他们都迎入军营之内。
只是稍稍让人有些失望,似乎并没有在大军中看到那两千头牛。不过众人倒也不着急,对于狄青带回来的战利品,他们是深信不疑的。
在大军断粮的那一天,在士卒们饿了大半天肚子的时候,狄咏终于带着几十车粮食赶回来了。
喜出望外的狄青,拆着甘奇的亲笔信,脸上的喜悦就慢慢沉了下去。
“用心良苦啊,道坚之智,只怕这天下无人能及,这般的手段都能想出来,道坚之勇,也是无人能及。”狄青语气中其实带了一些无奈。
这世间敢如甘奇这般行事的人,怕真是没有了。头前狄青是担心麾下士卒饿肚子之后会去抢劫,甘奇的解决办法,却是诈骗。
但是不诈骗又能怎么样呢?这就是狄青的无奈,但凡这粮食晚到了一两天,营内士卒就算不明抢,只怕也开始在附近偷鸡摸狗了。
还有一些事情是狄青要做的,也是甘奇安排的。若是别的时候让狄青去做这些事情,狄青是万万不可能去做的,今日却不同,甘奇一个圣贤子弟,连诈骗的事情都做了,狄青还有什么不愿去做的呢?何况要做的事情也是为了自己与麾下这些士卒。
狄青摇头叹息着,火头营埋锅造饭,饿了大半天的士卒们,都流着口水在等候。
几个碗盘到得狄青面前,狄青却丝毫没有胃口,一旁的狄咏吃得很香,也不断开口去劝狄青也吃一点。
狄青却还是没有动筷子,只是望着面前这些食物愣愣出神。
东京城里。
韩琦心情不错,一番谋划,他自己是极为满意的,更觉得自己这些谋划是无解之局,必杀之局。
话说回来,韩琦这一番谋划,还真是必杀之局。以常规手段而言,是无解的。
就算狄青有天大的手段,也控制不住几千军汉,那几千军汉也不能真的就挨饿等死。
韩琦甚至都去了几趟枢密院,命令枢密院这段时间派人下去巡查几个京畿禁军大营,校阅人马。看起来只是例行考核一般,其实就是在暗中备战,准备剿灭劫掠州府起兵谋反的狄青。
甚至韩琦连在皇帝面前的说辞都准备了几番。
今日韩琦又到了枢密院,这是他的地盘,在升任这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前,韩琦就是枢密院使,而今的枢密院使是田况。
田况也是个心狠手辣之辈,为何说田况心狠手辣?只因为昔日在保州有军队发动叛乱,擅杀朝廷命官攻占城池。田况受命平叛,用各种许诺招降了两千多叛乱的士卒。但是转头就把其中主要的四百二十九人直接活埋了,
注意,是活埋。田况可是正统进士出身的读书人,田况还因为这场活埋之事,加官进爵,升任起居舍人,成了京官挂职。
韩琦与田况对坐,开口问道:“狄青大军到了何处?”
田况答道:“最新的州府文书还未到,不过按照推测,此时应该是入了郴州境内。”
韩琦心中思虑着,口中也在说:“郴州,衡州,潭州,应该差不多了吧?”
田况点了点头,答道:“嗯,按理说应该差不多了,待得州府文书再到东京,就该有军将劫掠之事奏报了。”
韩琦点点头:“军将劫掠的奏报若是到了,第一时间送到我这里来。”
“相公放心。”
要说韩琦这个相公,还真不是文彦博可以比的。同是相公之位,文彦博差了韩琦十万八千里。不说两人手段上的差距,就说势力上,两人就不可同日而语。
官职,有时候也并不能代表权势。权势,是经营出来的。韩琦升官的过程虽然也不那么光彩,但比起文彦博那般靠给后宫贵妃送蜀锦而升官的过程而言,韩琦不知高到哪里去了。至少韩琦是真的经略过许多地方,治过大灾,还真领兵上过阵,昔日庆历新政,韩琦也算有过参与。
以军中而言,韩琦更是毋庸置疑的大佬,昔日狄青也不过门下走狗,话糙理不糙。文彦博跟风攻讦狄青,不过就是一次一次在皇帝面前说狄青就是后周的赵匡胤,然后又在狄青面前端着相公的架子装模作样一番,看着狄青谨小慎微恭恭敬敬的模样,大概也是一种享受。而韩琦要拿捏狄青,那是手段百出,想怎么拿捏就这么拿捏。
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韩琦比文彦博有本事得多。
韩琦又交代了田况一些事情,便从枢密院离开。万事俱备了,只差一个州府奏报了,只要奏报一到,就是狄青的末日。
出枢密院而去的韩琦,此刻心情极好,狄青一个老匹夫,又岂能是他韩大相公的对手?拿捏了狄青一辈子,不差这一回了。
也有点可惜,可惜也只有这一回了,最后一回。
此时的甘奇,船只已入北上的运河,速度之所以这么快,便是因为在长江顺流而下,速度极快。就如李白诗中所言,千里江陵一日还。
运河这种东西,就是人工开凿出来的行船河道。在中国最早的记录是公元前五百多年,那条运河叫作胥河,也就是吴王阖闾为了攻打楚国,派伍子胥开凿的,所以叫胥河。
公元前二百多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岭南,以及攻打百越,开凿了灵渠。运河一通,五十万大军横冲直撞,岭南就是广东与广西的东部,与湖南、江西的交界处,皆入秦土。始为大一统。
而今甘奇乘船所航行的运河,就是后世称之为京杭大运河的主要河道,但是此时的大运河与后来的京杭大运河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后世的京杭大运河,基本保持了一条南北的直线。而隋炀帝杨广完成的大运河,是借用了许多河流的河道,并非直线,有许多“之”字形的河道,甚至也借用了很长一段的黄河河道,也借用了隋朝以前历朝历代开凿的一些小运河。
后世京杭大运河那条基本直线的河道,也是历朝历代继续开挖以及修缮出来的。
史书都骂隋炀帝杨广劳民伤财,历朝历代的史官也多把杨广当作负面典型。但是历朝历代又得益于杨广开凿的这条大运河。也是因为这条大运河,富庶江南出产的物资才能轻松运到北方。没有这条运河,也就不可能支撑得起宋朝百万汴梁城的繁华。明朝朱棣也不可能把都城定在北京。
隋炀帝的这条运河,中国才有了真正沟通南北方的高速通路,人的交流,物资的交流,南北几乎畅通无阻。甚至宋徽宗还能用这条运河从两千里外的南方往汴梁运送无数几丈高的大石头,为了这些大石头能入汴梁城,不惜把城门都拆了。
杨广开凿这条运河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三次出征高句丽的战争。
中国人,似乎自古以来就擅长大工程,公元前五百多年,就可以发动几十上百万人民开凿运河,修建长城。到得隋朝,为了修建大运河,甚至每个月都能征召二百万人去开挖。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善战,为了战争,都能干出什么事来。铁器几乎没有的年代,青铜器都匮乏的年代,为了战争就能开凿出巨大的运河。而欧洲的这种工程,几乎要等到工业革命开始了许久的时候才会出现。
甘奇站在船头,看着这条大运河,思绪良多,中国之所以能长久保持统一,这条运河也功不可没。中国人为了保证国家的统一,是用尽了办法。
还有一些办法是许多人想都想不到了,比如后世省份的划分,其中也有许多为了保证国家不分裂的考量在里面。比如一个省的人,南北压根就不说同一种语言,习俗上也区别很大,但就是硬生生划分成了一个省。这种人为的把两群不同的人划进同一个省的事情,在中国的中部最为明显。
如安徽,江苏,湖北。安徽南部的人从口音与习俗上,与上海很近,属于古代江南人,但是安徽北部的人口音与习俗就像河南人。江苏也亦然,苏南苏北,压根就不像一个省,苏北人与山东人的口音与习俗是比较相似的,苏南自然就是江南吴侬软语。湖北也有类似情况,襄阳那边,几乎就是河南的口音与习俗,却硬是划在了湖北省。
这些省份,都在中国的中间,也是南北区别之处。如此划分省份都是人为的,决定如此划分的人,就有许多常人想不到的考量在其中,为了不使南北分裂,保持统一。为了统一这一点,中国人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
这是执念!中国人几千年的执念。
在运河之上飞速往北的甘奇,已然快要入得开封府地界了。
南方的狄青,此时也快到潭州了。
潭州城外,每日都有人拿着契约等候,等候狄青大军带来那两千头四贯五的大水牛。
狄青远远眺望着潭州城池,皱着眉头,深吸一口气,吩咐左右加快前进。
一千多人,欣喜地带着契约奔出城池,箪食壶浆迎候得胜而回的大军。等着大军安营扎寨,等着狄青派人把他们都迎入军营之内。
只是稍稍让人有些失望,似乎并没有在大军中看到那两千头牛。不过众人倒也不着急,对于狄青带回来的战利品,他们是深信不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