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七章 奇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最新章节!
刘国能降了,李万庆降了,李自成手下十余万步足被歼灭,李自成手下五万余精骑被歼灭,西北的消息不断传回京城,一个又一个,扣动着人的心弦。
崇祯依然如同往日一般,一有战事便不眠不休,通宵达旦的忙碌着,不过,这次他多了个伴当。
因为内阁大学士杨嗣昌也如同崇祯一般关心着西北的战事,而且还经常来找崇祯交流,每次说的还都是崇祯最关心的问题。
崇祯还从未遇到过这么勤于政事的朝臣呢,他本身就勤于政事,对这样的朝臣自然是异常欣赏,每次杨嗣昌前来求见,他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来接见。
杨嗣昌在户部呆了将近十年,对户部各项工作流程十分熟悉,而崇祯在后方大部分时间都是组织粮草的调动,筹集饷银,调配军需物资,这些正是他的强项,每每都能辅佐崇祯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两人交流起来自然是越来越投机。
崇祯仿佛遇到了一个知音,一旦有关西北的事,他都要招杨嗣昌过来商议一番,有时候甚至将杨嗣昌留在御书房,通宵达旦处理西北的后勤军需。
他们的努力仿佛起到了效果,西北的好消息一个又一个的传过来,如同一剂又一剂的兴奋剂,刺激着这对君臣,他们一起担忧,一起紧张,一起激动,一起兴奋,就仿佛一对恋人一般相依相伴,相互慰藉对方的心灵。
呃,这样说,好像有点过头了啊。
他们并不是在玩什么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恋情,只是性格相近,志趣相投,共同话题比较多而已。
崇祯被朝中奸臣耍弄这么多年,遇到这么一个真正为国为民,又勇于任事的大臣,惊喜莫名,引为知音,也是正常之举,他甚至时常感叹:“用卿恨晚,用卿恨晚啊!”
李自成五万精骑被歼灭的消息传回京城,崇祯再次兴奋的手舞足蹈,至于李自成脱逃的事情,在熊文灿和杨嗣昌的刻意淡化下,他压根就没当回事,他对杨嗣昌的宠信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到一个月时间,反贼便被剿灭一大半,这样的能臣,上哪里找去!
用卿恨晚,用卿恨晚啊!
崇祯自此对杨嗣昌言听计从,不管是朝臣任免,还是朝堂大事,只要是杨嗣昌提出来的,他都会毫不犹豫的恩准,一时之间,杨嗣昌在朝堂之中的地位直接超越了内阁首辅徐光启,成为真正的宰辅。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杨嗣昌并不是一个馋臣,也不是一个奸臣,只是他跟崇祯有同样的毛病,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旦认定的事情,不管对错,不管多少人反对,都要坚持到底,容不得半点反对意见。
这种人,一旦当权,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如果他方向正确,那么很有可能造就一番盛世,比如万历之初的张居正,那也是个能得不容别人提出反对意见的人,他锐意改革,方向正确,所以造就了万历中兴,成就了大明最富有的十年。
如果他方向错误,那么很有可能祸国殃民,让国家陷入危机。
杨嗣昌就是这么个人,他本身是想拯救大明,但是,他对内拼命加征税赋,疯狂扩军,穷兵黩武,对外妄图跟如狼似虎的后金和谈,和睦共处,这两点都错了!
而且他不顾别人的反对,一意孤行,还把反对他的忠臣良将比如卢象升、孙传庭之流全害死了,反而与薛国观、洪承畴、高起潜等别有用心的奸妄小人为伍,让这些人在朝堂之上为所欲为,所以才造成了后面大明不可挽回的危局。
这会儿杨嗣昌如日中天,大有一举掌控朝堂之势,张斌却一如既往的不吭气,不羡慕不妒忌也不干预朝政,更没有提出一点反对意见。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知道,这只是回光返照而已,他们这样搞,大明很快便会病入膏肓,到时候还是要他出手来挽救。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张斌这样一个能力比杨嗣昌还强,功绩比杨嗣昌多了数倍的能臣却得不到崇祯如此恩宠呢?
历史上同样如此,卢象升、孙传庭能力明显比杨嗣昌要强,为什么崇祯不信任他们,反而信任杨嗣昌,以致他们别杨嗣昌害得一个力战而亡,一个被关到大明快灭亡的时候才放出来呢?
这就跟杨嗣昌对待崇祯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了,张斌是明辨是非,崇祯如果哪里错了,他绝不会赞同,就算不提出反对意见,也要用事实去教育崇祯,让他明白自己错了。
但是,杨嗣昌却不辨是非,只要崇祯提出来的,不管对错,他都会极力赞成!
他对别人是容不得半点反对意见,对崇祯却是一味逢迎,投其所好,这才是他获得崇祯恩宠的关键所在。
这也正是他把大明整的陷入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本身就犯有方向性的错误,而崇祯比他更糊涂,错的更厉害,他却一味逢迎邀宠,两个人搞出来的事情,那还不是错上加错,错的离谱!
比如,对于招抚的态度,杨嗣昌一开始是反对的,因为他父亲杨鹤的事给了他深刻的教训,有很多反贼头子那都是极不要脸的,降而复判对他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崇祯却急功近利,想尽快解决反贼的问题,所以,熊文灿说要招抚刘国能和李万庆,崇祯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因为这样省时省力啊,不费一兵一卒,瞬间就能解决问题。
杨嗣昌一看崇祯点头,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回转,也跟着极力赞成招抚,绝口不提他父亲的经验教训,这就为后面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刘国能和李万庆的表现证明崇祯貌似是英明的,为什么说招抚会造成巨大的隐患呢?
因为,接下来,他们就遇到个奇葩。
话说熊文灿这个人也能算得上是一个能臣干吏了,他对剿贼一事那是真的积极,对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计划执行的也相当给力,绝不带半点拖延和敷衍。
他歼灭了李自成手下的主力精骑之后,便把所有俘虏留给陕西巡抚郑崇俭处理,至于军队,他只给郑崇俭留了一万秦军,而他则不顾年关将近直接率二十多万大军出发,走峪谷道直抵郧阳,直奔襄阳而去。
这峪谷道长度大致与子午谷相当,也是六百里左右,不过却没有子午谷那么难行,也没有子午谷那么凶险,走起来比子午谷方便多了,不到十天时间,熊文灿便率军出了峪谷道来到郧阳,而郧阳离襄阳还不到四百里,不到五天时间,他便率军来到襄阳城下。
也就是说,熊文灿率军从蓝田赶到襄阳,总共才花了不到半个月时间,这速度,已经相当惊人了。
这个时候,戚元功和秦翼明早已率一万戚家军和三万湖广兵在襄阳城外等候,熊文灿手下的人马数量达到了巅峰,计有:
天雄军一万;
戚家军一万;
川军白杆兵三万;
山西军将近六万;
陕西军三万;
河南军三万;
湖广军三万;
再加上刘国能和李万庆投降而来的六万大军,总共达到了二十六万之巨!
襄阳城外,朝廷大军气势之盛也达到了巅峰,二十六万大军啊,大明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一次性集结过这么多军队了,杨嗣昌穷兵黩武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的,要说这兵力,除了张斌,其他人还真没办法组织起来。
大明朝廷也从来没有组织过这么多军队来围剿贼寇,二十六万大军,就算是所有贼寇全部集结到一起,也会被打的屁滚尿流。
现在,单单围剿一个张献忠,而且,他手下虾兵蟹将加起来还没朝廷大军多,张献忠会不会吓得屁滚尿流呢?
张献忠的确被吓了一跳,不过还不至于屁滚尿流,他原本想着据雄城襄阳而守,足可抵挡朝廷十万大军,不过,他拿下襄阳之后,兵力迅速膨胀,这会儿他手下大军都差不多有二十万了,他认为有这二十万大军驻守天下有数的的雄城襄阳,朝廷就是集结二三十万大军前来,都奈何不了他!
他的自信心也因此膨胀到了巅峰,他甚至有一种二十万大军在手,襄阳城在手,天下我有的错觉。
所以,当一万戚家军和三万湖广兵出现在城外的时候他都不带搭理的,就这么点人马敢来进攻爷的襄阳城,二十万大军,一人打个喷嚏就把你们喷下去了!
但是,当真正看到二十多万朝廷大军之后,他又有点怂了。
二十多万大军啊,襄阳城外朝廷大军的军营站城墙上都看不到头,这家伙,太吓人了。
怎么办呢?
投降吗?
他跟罗汝才商议了一阵,最后还是决定,投降。
不过,不是真降,而是假降!
简单来说,就是耍无赖,拖延时间,跟朝廷大军耗着,把朝廷大军耗走。
熊文灿之所以带这么多大军前来,其实也是想吓得张献忠投降。
襄阳是天下有数的雄城,这他相当清楚,这座雄城还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因为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汉江等于就是它的护城河,而且还是怎么填都填不平的那种,你只能从靠山的那一面进攻,而靠山的那一面也挖了数十丈宽的护城河接连汉江,你不从里面把吊桥放下来,把城门打开,几乎就无法攻破!
据说,当初蒙元大军进攻襄阳城足足打了三十九年!
三十九年啊,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他能在这里耗三十九年吗?
别说是三十九年,三十九天他都耗不起,因为阁部大人吹出来的牛皮是三个月内剿灭所有反贼,而围剿李自成部就耗了他将近一个月时间,再加上赶路的半个月,三个月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他如果再在这里耗三十九天,大别山那里的贼寇怎么办,剩下几天时间,都不够他率军赶过去。
所以,攻城是不大可能攻城的,不逼的他没办法,他真不想攻这么一座雄城。
所以,他明明知道一万秦军比三万新招的陕西兵战力加起来都高,还是带着三万陕西兵,他们明明知道刘国能和李万庆手下六万人马并没有什么战斗力,他还是一起带过来了,他之所以带这些没用的人马过来,就是把大军的数量堆到一个令人恐惧的程度。
紧接着,他又故技重施,开始在襄阳城外展现朝廷大军的恐怖战力了,这次他将戚家军、天雄军和川军白杆兵全摆在襄阳城靠山的那一面有限的一点平地上,使劲操练起来。
那家伙,五万天下有数的精锐喊着号子操练着实吓人,而且,戚家军和天雄军都有虎蹲炮,操练声加火炮的轰鸣声简直惊天动地。
城里的张献忠“果然”熬不住了,他这才操练一天,那边襄阳城高大的城门楼上便竖起了白旗,紧接着,城墙上便放下来一个箩筐,一个贼寇背插着白旗游过护城河,前来传达张献忠的求和请求。
张献忠的大致意思就是,我投降,你们别来搞我了,派人来谈判吧,我们好好谈谈。
熊文灿心里简直乐开了花,谈判,好啊,谈判就是接受招抚的先兆啊,自己的“计谋”终于奏效了。
他又派出马祥麟前去襄阳城与张献忠谈判,不过,这次就没法抬云梯过去了,因为护城河太宽了,抬着云梯游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马祥麟这次可是遭了罪了,这大冬天的,穿着冰冷的盔甲,还要到水里游一阵,弄的浑身上下都湿了个通透,然后还要做个箩筐被吊上三丈高的城墙,纵然是他身强力壮,武艺高强也冻的直打哆嗦。
还好,张献忠对他相当的客气,不但亲自在城墙上迎接,还在城墙上给他生了堆大火,他刚一上城墙,张献忠便迎上来,大笑道:“哎呀,这位不会就是有名的小马超马将军吧。”
马祥麟这长相的确好认,英俊潇洒,高大魁梧,但是有只眼睛却被射瞎了,明军中这样的将领就这么一位了。
他没想到张献忠会这么热情,不过,这会儿他的确有点冷的受不了,他只好拱了拱手,客气道:“不敢当,不敢当,正是马某,张将军客气了。”
说完,他便疾步走到火堆前,解开盔甲烤起来,这天真他吗冷啊,冷得他都顾不得讲什么礼仪了。
张献忠看着他的背影,不由阴阴一笑,其实,他有船,而且还有不少小船,但他就是不派,就是要让朝廷前来谈判的人跟自己手下一样游水过来,冻得欲仙欲死!
他为这谈判可是费了很多心思的,这不,马祥麟刚开始烤火,他又端着手下递过来的一碗姜汤,凑上去,殷勤道:“哎呀,马将军,冻坏了吧,快,喝点姜汤,要感染风寒了可就麻烦了。”
马祥麟也不客气,直接端起姜汤一饮而尽,这才朗声道:“多谢张将军盛情款待,我们熊大人让我来问张将军,不知将军有什么条件?”
这家伙,胆真大啊,也不怕自己下毒。
张献忠心中暗自惊讶,表面上却是尴尬道:“这个,马将军,你也知道,我前年不小心把皇上的祖坟给刨了,这会儿我是后悔的要死,想降又不敢降啊!”
尼玛,刨人祖坟能叫不小心吗?你要不是故意的,你去刨人祖坟干嘛!
这家伙也忒无耻了,把刨祖坟的事说的这么轻松,不过,这事的确是个麻烦事,把皇上的祖坟刨了,皇上会不在意吗?
刘国能降了,李万庆降了,李自成手下十余万步足被歼灭,李自成手下五万余精骑被歼灭,西北的消息不断传回京城,一个又一个,扣动着人的心弦。
崇祯依然如同往日一般,一有战事便不眠不休,通宵达旦的忙碌着,不过,这次他多了个伴当。
因为内阁大学士杨嗣昌也如同崇祯一般关心着西北的战事,而且还经常来找崇祯交流,每次说的还都是崇祯最关心的问题。
崇祯还从未遇到过这么勤于政事的朝臣呢,他本身就勤于政事,对这样的朝臣自然是异常欣赏,每次杨嗣昌前来求见,他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来接见。
杨嗣昌在户部呆了将近十年,对户部各项工作流程十分熟悉,而崇祯在后方大部分时间都是组织粮草的调动,筹集饷银,调配军需物资,这些正是他的强项,每每都能辅佐崇祯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两人交流起来自然是越来越投机。
崇祯仿佛遇到了一个知音,一旦有关西北的事,他都要招杨嗣昌过来商议一番,有时候甚至将杨嗣昌留在御书房,通宵达旦处理西北的后勤军需。
他们的努力仿佛起到了效果,西北的好消息一个又一个的传过来,如同一剂又一剂的兴奋剂,刺激着这对君臣,他们一起担忧,一起紧张,一起激动,一起兴奋,就仿佛一对恋人一般相依相伴,相互慰藉对方的心灵。
呃,这样说,好像有点过头了啊。
他们并不是在玩什么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恋情,只是性格相近,志趣相投,共同话题比较多而已。
崇祯被朝中奸臣耍弄这么多年,遇到这么一个真正为国为民,又勇于任事的大臣,惊喜莫名,引为知音,也是正常之举,他甚至时常感叹:“用卿恨晚,用卿恨晚啊!”
李自成五万精骑被歼灭的消息传回京城,崇祯再次兴奋的手舞足蹈,至于李自成脱逃的事情,在熊文灿和杨嗣昌的刻意淡化下,他压根就没当回事,他对杨嗣昌的宠信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到一个月时间,反贼便被剿灭一大半,这样的能臣,上哪里找去!
用卿恨晚,用卿恨晚啊!
崇祯自此对杨嗣昌言听计从,不管是朝臣任免,还是朝堂大事,只要是杨嗣昌提出来的,他都会毫不犹豫的恩准,一时之间,杨嗣昌在朝堂之中的地位直接超越了内阁首辅徐光启,成为真正的宰辅。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杨嗣昌并不是一个馋臣,也不是一个奸臣,只是他跟崇祯有同样的毛病,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旦认定的事情,不管对错,不管多少人反对,都要坚持到底,容不得半点反对意见。
这种人,一旦当权,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如果他方向正确,那么很有可能造就一番盛世,比如万历之初的张居正,那也是个能得不容别人提出反对意见的人,他锐意改革,方向正确,所以造就了万历中兴,成就了大明最富有的十年。
如果他方向错误,那么很有可能祸国殃民,让国家陷入危机。
杨嗣昌就是这么个人,他本身是想拯救大明,但是,他对内拼命加征税赋,疯狂扩军,穷兵黩武,对外妄图跟如狼似虎的后金和谈,和睦共处,这两点都错了!
而且他不顾别人的反对,一意孤行,还把反对他的忠臣良将比如卢象升、孙传庭之流全害死了,反而与薛国观、洪承畴、高起潜等别有用心的奸妄小人为伍,让这些人在朝堂之上为所欲为,所以才造成了后面大明不可挽回的危局。
这会儿杨嗣昌如日中天,大有一举掌控朝堂之势,张斌却一如既往的不吭气,不羡慕不妒忌也不干预朝政,更没有提出一点反对意见。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知道,这只是回光返照而已,他们这样搞,大明很快便会病入膏肓,到时候还是要他出手来挽救。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张斌这样一个能力比杨嗣昌还强,功绩比杨嗣昌多了数倍的能臣却得不到崇祯如此恩宠呢?
历史上同样如此,卢象升、孙传庭能力明显比杨嗣昌要强,为什么崇祯不信任他们,反而信任杨嗣昌,以致他们别杨嗣昌害得一个力战而亡,一个被关到大明快灭亡的时候才放出来呢?
这就跟杨嗣昌对待崇祯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了,张斌是明辨是非,崇祯如果哪里错了,他绝不会赞同,就算不提出反对意见,也要用事实去教育崇祯,让他明白自己错了。
但是,杨嗣昌却不辨是非,只要崇祯提出来的,不管对错,他都会极力赞成!
他对别人是容不得半点反对意见,对崇祯却是一味逢迎,投其所好,这才是他获得崇祯恩宠的关键所在。
这也正是他把大明整的陷入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本身就犯有方向性的错误,而崇祯比他更糊涂,错的更厉害,他却一味逢迎邀宠,两个人搞出来的事情,那还不是错上加错,错的离谱!
比如,对于招抚的态度,杨嗣昌一开始是反对的,因为他父亲杨鹤的事给了他深刻的教训,有很多反贼头子那都是极不要脸的,降而复判对他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崇祯却急功近利,想尽快解决反贼的问题,所以,熊文灿说要招抚刘国能和李万庆,崇祯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因为这样省时省力啊,不费一兵一卒,瞬间就能解决问题。
杨嗣昌一看崇祯点头,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回转,也跟着极力赞成招抚,绝口不提他父亲的经验教训,这就为后面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刘国能和李万庆的表现证明崇祯貌似是英明的,为什么说招抚会造成巨大的隐患呢?
因为,接下来,他们就遇到个奇葩。
话说熊文灿这个人也能算得上是一个能臣干吏了,他对剿贼一事那是真的积极,对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计划执行的也相当给力,绝不带半点拖延和敷衍。
他歼灭了李自成手下的主力精骑之后,便把所有俘虏留给陕西巡抚郑崇俭处理,至于军队,他只给郑崇俭留了一万秦军,而他则不顾年关将近直接率二十多万大军出发,走峪谷道直抵郧阳,直奔襄阳而去。
这峪谷道长度大致与子午谷相当,也是六百里左右,不过却没有子午谷那么难行,也没有子午谷那么凶险,走起来比子午谷方便多了,不到十天时间,熊文灿便率军出了峪谷道来到郧阳,而郧阳离襄阳还不到四百里,不到五天时间,他便率军来到襄阳城下。
也就是说,熊文灿率军从蓝田赶到襄阳,总共才花了不到半个月时间,这速度,已经相当惊人了。
这个时候,戚元功和秦翼明早已率一万戚家军和三万湖广兵在襄阳城外等候,熊文灿手下的人马数量达到了巅峰,计有:
天雄军一万;
戚家军一万;
川军白杆兵三万;
山西军将近六万;
陕西军三万;
河南军三万;
湖广军三万;
再加上刘国能和李万庆投降而来的六万大军,总共达到了二十六万之巨!
襄阳城外,朝廷大军气势之盛也达到了巅峰,二十六万大军啊,大明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一次性集结过这么多军队了,杨嗣昌穷兵黩武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的,要说这兵力,除了张斌,其他人还真没办法组织起来。
大明朝廷也从来没有组织过这么多军队来围剿贼寇,二十六万大军,就算是所有贼寇全部集结到一起,也会被打的屁滚尿流。
现在,单单围剿一个张献忠,而且,他手下虾兵蟹将加起来还没朝廷大军多,张献忠会不会吓得屁滚尿流呢?
张献忠的确被吓了一跳,不过还不至于屁滚尿流,他原本想着据雄城襄阳而守,足可抵挡朝廷十万大军,不过,他拿下襄阳之后,兵力迅速膨胀,这会儿他手下大军都差不多有二十万了,他认为有这二十万大军驻守天下有数的的雄城襄阳,朝廷就是集结二三十万大军前来,都奈何不了他!
他的自信心也因此膨胀到了巅峰,他甚至有一种二十万大军在手,襄阳城在手,天下我有的错觉。
所以,当一万戚家军和三万湖广兵出现在城外的时候他都不带搭理的,就这么点人马敢来进攻爷的襄阳城,二十万大军,一人打个喷嚏就把你们喷下去了!
但是,当真正看到二十多万朝廷大军之后,他又有点怂了。
二十多万大军啊,襄阳城外朝廷大军的军营站城墙上都看不到头,这家伙,太吓人了。
怎么办呢?
投降吗?
他跟罗汝才商议了一阵,最后还是决定,投降。
不过,不是真降,而是假降!
简单来说,就是耍无赖,拖延时间,跟朝廷大军耗着,把朝廷大军耗走。
熊文灿之所以带这么多大军前来,其实也是想吓得张献忠投降。
襄阳是天下有数的雄城,这他相当清楚,这座雄城还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因为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汉江等于就是它的护城河,而且还是怎么填都填不平的那种,你只能从靠山的那一面进攻,而靠山的那一面也挖了数十丈宽的护城河接连汉江,你不从里面把吊桥放下来,把城门打开,几乎就无法攻破!
据说,当初蒙元大军进攻襄阳城足足打了三十九年!
三十九年啊,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他能在这里耗三十九年吗?
别说是三十九年,三十九天他都耗不起,因为阁部大人吹出来的牛皮是三个月内剿灭所有反贼,而围剿李自成部就耗了他将近一个月时间,再加上赶路的半个月,三个月时间已经过去一半了,他如果再在这里耗三十九天,大别山那里的贼寇怎么办,剩下几天时间,都不够他率军赶过去。
所以,攻城是不大可能攻城的,不逼的他没办法,他真不想攻这么一座雄城。
所以,他明明知道一万秦军比三万新招的陕西兵战力加起来都高,还是带着三万陕西兵,他们明明知道刘国能和李万庆手下六万人马并没有什么战斗力,他还是一起带过来了,他之所以带这些没用的人马过来,就是把大军的数量堆到一个令人恐惧的程度。
紧接着,他又故技重施,开始在襄阳城外展现朝廷大军的恐怖战力了,这次他将戚家军、天雄军和川军白杆兵全摆在襄阳城靠山的那一面有限的一点平地上,使劲操练起来。
那家伙,五万天下有数的精锐喊着号子操练着实吓人,而且,戚家军和天雄军都有虎蹲炮,操练声加火炮的轰鸣声简直惊天动地。
城里的张献忠“果然”熬不住了,他这才操练一天,那边襄阳城高大的城门楼上便竖起了白旗,紧接着,城墙上便放下来一个箩筐,一个贼寇背插着白旗游过护城河,前来传达张献忠的求和请求。
张献忠的大致意思就是,我投降,你们别来搞我了,派人来谈判吧,我们好好谈谈。
熊文灿心里简直乐开了花,谈判,好啊,谈判就是接受招抚的先兆啊,自己的“计谋”终于奏效了。
他又派出马祥麟前去襄阳城与张献忠谈判,不过,这次就没法抬云梯过去了,因为护城河太宽了,抬着云梯游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马祥麟这次可是遭了罪了,这大冬天的,穿着冰冷的盔甲,还要到水里游一阵,弄的浑身上下都湿了个通透,然后还要做个箩筐被吊上三丈高的城墙,纵然是他身强力壮,武艺高强也冻的直打哆嗦。
还好,张献忠对他相当的客气,不但亲自在城墙上迎接,还在城墙上给他生了堆大火,他刚一上城墙,张献忠便迎上来,大笑道:“哎呀,这位不会就是有名的小马超马将军吧。”
马祥麟这长相的确好认,英俊潇洒,高大魁梧,但是有只眼睛却被射瞎了,明军中这样的将领就这么一位了。
他没想到张献忠会这么热情,不过,这会儿他的确有点冷的受不了,他只好拱了拱手,客气道:“不敢当,不敢当,正是马某,张将军客气了。”
说完,他便疾步走到火堆前,解开盔甲烤起来,这天真他吗冷啊,冷得他都顾不得讲什么礼仪了。
张献忠看着他的背影,不由阴阴一笑,其实,他有船,而且还有不少小船,但他就是不派,就是要让朝廷前来谈判的人跟自己手下一样游水过来,冻得欲仙欲死!
他为这谈判可是费了很多心思的,这不,马祥麟刚开始烤火,他又端着手下递过来的一碗姜汤,凑上去,殷勤道:“哎呀,马将军,冻坏了吧,快,喝点姜汤,要感染风寒了可就麻烦了。”
马祥麟也不客气,直接端起姜汤一饮而尽,这才朗声道:“多谢张将军盛情款待,我们熊大人让我来问张将军,不知将军有什么条件?”
这家伙,胆真大啊,也不怕自己下毒。
张献忠心中暗自惊讶,表面上却是尴尬道:“这个,马将军,你也知道,我前年不小心把皇上的祖坟给刨了,这会儿我是后悔的要死,想降又不敢降啊!”
尼玛,刨人祖坟能叫不小心吗?你要不是故意的,你去刨人祖坟干嘛!
这家伙也忒无耻了,把刨祖坟的事说的这么轻松,不过,这事的确是个麻烦事,把皇上的祖坟刨了,皇上会不在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