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下乡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大唐技师最新章节!
孙掌柜的一席话,精准地戳中了在场众人的痛处。大家都是一个行业的人,所谓内行看门道,贩粮的门道,谁也瞒不过谁。
长安城是几个朝代的都城,累积下来,人口超过百万。而长安所在的区域,又不十分盛产粮食。所以历朝历代的执政者,都面临同样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这数以百万级的人口,口粮从何而来。洛阳盆地当年隋炀帝想要迁都洛阳,也有这样的考虑。
粮食,对长安来说是刚需。按道理说,这应该是一个卖方的市场,卖方理当占优才是。但不要忘了,长安还是都城。皇帝就住在那儿,达官贵人都在那儿,闹得过分了,就会像去年冬天那样,朝廷一个令下来,哄抬粮价的商贾都要倒霉。
无论哪朝哪代,权力在任何的时候,都要凌驾于财富与规矩之上,因此虽说是一个卖方市场,但是卖方也没占什么优势。反而,因长安需求量大,你不做我的生意,还有别人愿意做。因此在内务府推出‘订单’的概念之后,洛阳的粮商们便早早的跟长安的合作伙伴签订了订单契约,为的就是先人一步,夺取市场分量。
在这种情况下,卖方市场就变成了买方市场,在定价的方面,自然要有所让步。
洛阳靠着洛水和运河,物流转运方便。但不管怎么说,都没有在洛阳附近就近收粮便宜。没有施行新政之前,洛阳的大部分良田,都在少数人的手中,虽没有什么地契,却也是从前朝传下来的,雇佣一些长工就把地种了。粮食还没种的时候,就已经被预定了。但是自打施行了新政,土地都被老百姓给分了,粮食不归大地主们了,所以今年才会出现这种窘境,为了像往年那样赚钱,他们必须得从老百姓手里把粮食收来才行。
若是收不来,订单还在那儿,就得去别的地方收粮。而方圆八百里内的粮食,都被继嗣堂包圆了,换言之,若是他们收不到洛阳城附近的粮食,他们就要面临李牧几天前遇到的窘境,跑去八百里之外,或是太原,或是扬州等地收粮食了。
这样收粮食,必赔无疑。这个道理,不是没人想到,只是李牧岂是好惹的?谁敢站出来挑这个头?
现在孙掌柜站了出来,众人心中窃喜,这下有背锅的了,若是惹翻了那位爷,先把你推出去顶缸!表面上,却一个个装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感谢起孙掌柜来了。
当即,众人议定,这就回去准备,早则晌午过后,晚则明日清晨,大家伙都去下乡收粮,为了不伤和气,甚至还三五家结成一组,划分了区域,互相之间不抢,抢就只抢侯府那位爷的!
……
粮商们商议的时候,李牧正陪同长孙无忌‘视察’刚刚复工的驰道工地。蝗灾的隐患解除,李牧就第一时间安排恢复了驰道的工程,在他眼中,这是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的、不能耽误的事情。
“要想富,先修路。”长孙无忌看到工地旁竖起的条幅,念了一遍,笑道:“如此别出心裁,一定又是你的主意了?”
李牧点点头,道:“虽直白了些,但考虑到干活的大伙的识字水平,却也是最有效的。”李牧认真道:“得鼓鼓劲儿,叫大家伙知道干活的目的。”
长孙无忌有些不解,道:“我听闻,这些干活的人,可都不是徭役。是你花钱雇佣来的,他们干活拿钱,跟他们谈及这些,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了?”
李牧摇头,道;“国舅爷此言差矣,非但不多此一举,反而十分有必要。”
“愿闻其详。”
李牧解释道:“好比读书人念四书五经,大部分的读书人,都中不了科举,做不了官,但为何还读书呢?明礼义也。忠孝仁义存乎于心,这样的人再坏也坏不哪儿去。因为他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何为对,和位错。这些条幅也是一样,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可以简单明了地告诉人们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李牧抬手一指,道:“就比方说这‘要想富,先修路’吧,谁不想富?平民百姓,谁都想。但是谁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富。若是知道了,天底下也就没穷人了。大部分的时候,并不是人们不想去做,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做,老百姓最缺少的,就是一个告诉他们怎么做的人。”
长孙无忌思索李牧的话,微微蹙眉道:“可这‘先修路’,又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修了路,就一定能富了?”
“不一定。”
长孙无忌无语地笑了,心道,这算什么回答。
“不一定富,但不修路,一定富不了。”李牧的语气斩钉截铁,道:“任何一件东西或者物资,只有到了需要的人手里,才有价值和意义。路不通,怎么运输?蜗居山里,即便家门口就是金山银山,又有什么用呢?钱得能花出去,才能叫做钱。同样的,东西得运出去,才有它的价值。”
李牧指着眼前这条路,道:“等这条路通了,长安洛阳之间往来的速度将大大提升。运粮再也不用通过危险的三门峡,走陆路也差不了什么。”李牧露出向往的神情,仿佛那天就在眼前一般:“国舅可以想象一下,这条路上商贾云集,各式货物堆满仓栈,那得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干活的力巴,算账的账房,大大小小的商人,卖货的,卖货的,多少人靠这条路能有个营生——”
李牧看向长孙无忌:“陛下与诸公来往长安与洛阳,一天一夜便可抵达。如此快捷方便,长安与洛阳虽是两城,也可看作一城了。”
长孙无忌听到这儿,终于明白李牧为何对这驰道如此上心了。他也明白了,为何李世民如此大力支持李牧修驰道的原因了。李世民一直想让洛阳作大唐的陪都,巩固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力。若是这驰道修成了,长安与洛阳连成一线,不止是商业方面,从统治的角度也是一大进步。更重要的是,如果成功了,洛阳到太原,长安到蜀州,都可如此效仿,当距离这一问题被克服之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自然会加强。
想到这儿,长孙无忌不禁看向李牧,这小子明明才十八岁,是怎么想到这些的?莫非他真的是神仙转世么?
来这两天,他已经把事情调查清楚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什么神仙转世之说,完全是扯淡,全都是李牧一拍脑袋想出来懵人的。但看李牧身上的种种神奇,却又没法解释。如果是仙人转世,还好理解一点儿,如果不是,那就只能承认他确实是天赋奇才,生而知之了。在儒家的思想中,生而知之的,那只能是圣人,李牧何德何能,也佩称圣?
长孙无忌来到洛阳,是替李世民来查证蝗灾以及李牧是不是神仙转世,如今此间事了了,他也要回长安去了,毕竟他也不是一个闲人,担着吏部之职,又得帮李世民瞧奏折,每天都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做。今儿来看驰道的工地,也是顺路,聊罢之后,长孙无忌便上了马车,李牧又送了一程,才依依惜别回返。
李牧忽然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但一时又想不起来,索性不去想了,路过南市买了几匹新到的绸缎,准备找裁缝给还没出世的孩子做几件新衣裳,优哉游哉地回家了。
……
洛阳城南四十里,三王村。
三王村,不是因为这里出了三个王爷,而是这里原本只有三户人家,全都姓王。如今不止三户了,隋末大乱的时候,各地的流民混杂,不少定居在这儿的,都算上也有五六十户人家了,周围良田不少,以前都是城里老爷的田,村民都是佃户,一年到头有点口粮都不容易,如今施行了新政,每个人都分到了田地。今年虽然遭了蝗灾,损失了不少,但与往年相比,还是要好得多。为了确保粮食不出问题,村民们都早晚守候在地旁,等着粮食灌浆完成。虽是自家的粮食,但总是要收到自家的院子里才好安心。
李淳风在李牧的安排下,也是负责收粮的一员。洛阳的地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若是一群人都钉在一处,效率太低了,因此收粮的主负责人马周便安排了大家分区协作,每个管事的带着几名小吏负责几个村子,谁先完成了,再就近帮忙,有事儿了,也随时互通消息。
李淳风负责的‘片区’,就是洛阳城南这四十里的一片。三王村是最远的村,他是这么想的,从三王村开始收起,然后逐渐往北,这样运输的时候,距离是越来越短的。
他一共带了两个书吏,还雇了三个帮闲。带着大秤小秤,足够的钱,上午出门,日头偏西刚好抵达。这也是一个‘小组’的标准配置,只不过李淳风这边多出一个人,袁天罡。
李牧送长孙无忌走的时候,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少的就是他。袁天罡自那日跟李牧分别,去了李淳风的住处之后,就再也没出现在他眼前过。李淳风出城办事儿,他也跟着过来了。
住宿的地方好办,得知是城里的‘官老爷’来了,而且还是负责收纳‘公粮’的官老爷,里正哪敢怠慢,忙不迭地把自己的家给腾了出来,供给李淳风等人居住,他这一家老小到哪儿对付住就不得而知了。
李淳风原本对这种待遇是不习惯的,但之前他帮着救灾的时候,无论到了哪个村,都这样的待遇,推辞也推辞不得,如今也都习惯了。
袁天罡就更没什么不习惯的了,早年他混迹江湖当神棍的时候,他倒哪儿也都是这个待遇,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吃过了饭,里正家的婆子端来了热水,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个把脚泡进水盆,热气透过足底,一天的疲乏仿佛一瞬间便清空了似的。李淳风拉过被褥靠在身后,从包裹里掏出一个小册子来,借着油灯昏黄的光,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袁天罡好奇他看的什么,凑过来瞅了眼,上面的‘鬼画符’他一个也不认得,以为是什么古卷的残本,不由问道:“师弟,这是在研究什么呢?也跟师兄说说?”
“师父不会感兴趣的,这是算术的东西。”
李淳风叫袁天罡师父,并非是叫错了。他俩的关系,有点复杂。李淳风原本是个‘学者’,研究的是天文历法、算术这些东西。八卦周易推演这些虽有涉及,却并不是他的‘本专业’,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袁天罡教的。因此,李淳风叫袁天罡一声‘师父’。
但袁天罡却不愿当这个师父,他认为自己是代人授徒。他教给李淳风的那套东西,跟他自己学的不是一回事儿。就算是有师徒之实,也不能那么叫,所以他自认是师兄。俩人都有点犟,谁也不想改口,于是经常各叫各的。
谁也劝不了谁,也就只能不在意了。
“算术的东西?”袁天罡仔细瞧了瞧,依稀有点印象了,确实是算术的东西。上面那些123的符号,都是大唐日报上曾经刊登过的,叫什么四则运算之类的玩意。
袁天罡打量李淳风的神情,见他对这算术如此痴迷,不禁问道:“师弟,这些符号是什么?竟能让你如此痴迷,比周易八卦更加精深么?”
“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李淳风见袁天罡问起,以为他有兴趣,来了精神,为他讲解道:“师父,我现在研究的这个,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你看这个……”
李淳风兴致勃勃地讲着,但是袁天罡如何听得懂。他虽然会一些算术,但也顶多是药铺账房的水准,二元一次方程对他来说,实在是已经超纲了。
“……行了,我听不明白。”袁天罡听得都要睡着了,不得不打断李淳风,问道:“这些东西都是李牧那小子教你的?你来洛阳,就是为了学这些?”
孙掌柜的一席话,精准地戳中了在场众人的痛处。大家都是一个行业的人,所谓内行看门道,贩粮的门道,谁也瞒不过谁。
长安城是几个朝代的都城,累积下来,人口超过百万。而长安所在的区域,又不十分盛产粮食。所以历朝历代的执政者,都面临同样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这数以百万级的人口,口粮从何而来。洛阳盆地当年隋炀帝想要迁都洛阳,也有这样的考虑。
粮食,对长安来说是刚需。按道理说,这应该是一个卖方的市场,卖方理当占优才是。但不要忘了,长安还是都城。皇帝就住在那儿,达官贵人都在那儿,闹得过分了,就会像去年冬天那样,朝廷一个令下来,哄抬粮价的商贾都要倒霉。
无论哪朝哪代,权力在任何的时候,都要凌驾于财富与规矩之上,因此虽说是一个卖方市场,但是卖方也没占什么优势。反而,因长安需求量大,你不做我的生意,还有别人愿意做。因此在内务府推出‘订单’的概念之后,洛阳的粮商们便早早的跟长安的合作伙伴签订了订单契约,为的就是先人一步,夺取市场分量。
在这种情况下,卖方市场就变成了买方市场,在定价的方面,自然要有所让步。
洛阳靠着洛水和运河,物流转运方便。但不管怎么说,都没有在洛阳附近就近收粮便宜。没有施行新政之前,洛阳的大部分良田,都在少数人的手中,虽没有什么地契,却也是从前朝传下来的,雇佣一些长工就把地种了。粮食还没种的时候,就已经被预定了。但是自打施行了新政,土地都被老百姓给分了,粮食不归大地主们了,所以今年才会出现这种窘境,为了像往年那样赚钱,他们必须得从老百姓手里把粮食收来才行。
若是收不来,订单还在那儿,就得去别的地方收粮。而方圆八百里内的粮食,都被继嗣堂包圆了,换言之,若是他们收不到洛阳城附近的粮食,他们就要面临李牧几天前遇到的窘境,跑去八百里之外,或是太原,或是扬州等地收粮食了。
这样收粮食,必赔无疑。这个道理,不是没人想到,只是李牧岂是好惹的?谁敢站出来挑这个头?
现在孙掌柜站了出来,众人心中窃喜,这下有背锅的了,若是惹翻了那位爷,先把你推出去顶缸!表面上,却一个个装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感谢起孙掌柜来了。
当即,众人议定,这就回去准备,早则晌午过后,晚则明日清晨,大家伙都去下乡收粮,为了不伤和气,甚至还三五家结成一组,划分了区域,互相之间不抢,抢就只抢侯府那位爷的!
……
粮商们商议的时候,李牧正陪同长孙无忌‘视察’刚刚复工的驰道工地。蝗灾的隐患解除,李牧就第一时间安排恢复了驰道的工程,在他眼中,这是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的、不能耽误的事情。
“要想富,先修路。”长孙无忌看到工地旁竖起的条幅,念了一遍,笑道:“如此别出心裁,一定又是你的主意了?”
李牧点点头,道:“虽直白了些,但考虑到干活的大伙的识字水平,却也是最有效的。”李牧认真道:“得鼓鼓劲儿,叫大家伙知道干活的目的。”
长孙无忌有些不解,道:“我听闻,这些干活的人,可都不是徭役。是你花钱雇佣来的,他们干活拿钱,跟他们谈及这些,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了?”
李牧摇头,道;“国舅爷此言差矣,非但不多此一举,反而十分有必要。”
“愿闻其详。”
李牧解释道:“好比读书人念四书五经,大部分的读书人,都中不了科举,做不了官,但为何还读书呢?明礼义也。忠孝仁义存乎于心,这样的人再坏也坏不哪儿去。因为他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何为对,和位错。这些条幅也是一样,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可以简单明了地告诉人们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李牧抬手一指,道:“就比方说这‘要想富,先修路’吧,谁不想富?平民百姓,谁都想。但是谁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富。若是知道了,天底下也就没穷人了。大部分的时候,并不是人们不想去做,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做,老百姓最缺少的,就是一个告诉他们怎么做的人。”
长孙无忌思索李牧的话,微微蹙眉道:“可这‘先修路’,又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修了路,就一定能富了?”
“不一定。”
长孙无忌无语地笑了,心道,这算什么回答。
“不一定富,但不修路,一定富不了。”李牧的语气斩钉截铁,道:“任何一件东西或者物资,只有到了需要的人手里,才有价值和意义。路不通,怎么运输?蜗居山里,即便家门口就是金山银山,又有什么用呢?钱得能花出去,才能叫做钱。同样的,东西得运出去,才有它的价值。”
李牧指着眼前这条路,道:“等这条路通了,长安洛阳之间往来的速度将大大提升。运粮再也不用通过危险的三门峡,走陆路也差不了什么。”李牧露出向往的神情,仿佛那天就在眼前一般:“国舅可以想象一下,这条路上商贾云集,各式货物堆满仓栈,那得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干活的力巴,算账的账房,大大小小的商人,卖货的,卖货的,多少人靠这条路能有个营生——”
李牧看向长孙无忌:“陛下与诸公来往长安与洛阳,一天一夜便可抵达。如此快捷方便,长安与洛阳虽是两城,也可看作一城了。”
长孙无忌听到这儿,终于明白李牧为何对这驰道如此上心了。他也明白了,为何李世民如此大力支持李牧修驰道的原因了。李世民一直想让洛阳作大唐的陪都,巩固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力。若是这驰道修成了,长安与洛阳连成一线,不止是商业方面,从统治的角度也是一大进步。更重要的是,如果成功了,洛阳到太原,长安到蜀州,都可如此效仿,当距离这一问题被克服之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自然会加强。
想到这儿,长孙无忌不禁看向李牧,这小子明明才十八岁,是怎么想到这些的?莫非他真的是神仙转世么?
来这两天,他已经把事情调查清楚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什么神仙转世之说,完全是扯淡,全都是李牧一拍脑袋想出来懵人的。但看李牧身上的种种神奇,却又没法解释。如果是仙人转世,还好理解一点儿,如果不是,那就只能承认他确实是天赋奇才,生而知之了。在儒家的思想中,生而知之的,那只能是圣人,李牧何德何能,也佩称圣?
长孙无忌来到洛阳,是替李世民来查证蝗灾以及李牧是不是神仙转世,如今此间事了了,他也要回长安去了,毕竟他也不是一个闲人,担着吏部之职,又得帮李世民瞧奏折,每天都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做。今儿来看驰道的工地,也是顺路,聊罢之后,长孙无忌便上了马车,李牧又送了一程,才依依惜别回返。
李牧忽然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但一时又想不起来,索性不去想了,路过南市买了几匹新到的绸缎,准备找裁缝给还没出世的孩子做几件新衣裳,优哉游哉地回家了。
……
洛阳城南四十里,三王村。
三王村,不是因为这里出了三个王爷,而是这里原本只有三户人家,全都姓王。如今不止三户了,隋末大乱的时候,各地的流民混杂,不少定居在这儿的,都算上也有五六十户人家了,周围良田不少,以前都是城里老爷的田,村民都是佃户,一年到头有点口粮都不容易,如今施行了新政,每个人都分到了田地。今年虽然遭了蝗灾,损失了不少,但与往年相比,还是要好得多。为了确保粮食不出问题,村民们都早晚守候在地旁,等着粮食灌浆完成。虽是自家的粮食,但总是要收到自家的院子里才好安心。
李淳风在李牧的安排下,也是负责收粮的一员。洛阳的地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若是一群人都钉在一处,效率太低了,因此收粮的主负责人马周便安排了大家分区协作,每个管事的带着几名小吏负责几个村子,谁先完成了,再就近帮忙,有事儿了,也随时互通消息。
李淳风负责的‘片区’,就是洛阳城南这四十里的一片。三王村是最远的村,他是这么想的,从三王村开始收起,然后逐渐往北,这样运输的时候,距离是越来越短的。
他一共带了两个书吏,还雇了三个帮闲。带着大秤小秤,足够的钱,上午出门,日头偏西刚好抵达。这也是一个‘小组’的标准配置,只不过李淳风这边多出一个人,袁天罡。
李牧送长孙无忌走的时候,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少的就是他。袁天罡自那日跟李牧分别,去了李淳风的住处之后,就再也没出现在他眼前过。李淳风出城办事儿,他也跟着过来了。
住宿的地方好办,得知是城里的‘官老爷’来了,而且还是负责收纳‘公粮’的官老爷,里正哪敢怠慢,忙不迭地把自己的家给腾了出来,供给李淳风等人居住,他这一家老小到哪儿对付住就不得而知了。
李淳风原本对这种待遇是不习惯的,但之前他帮着救灾的时候,无论到了哪个村,都这样的待遇,推辞也推辞不得,如今也都习惯了。
袁天罡就更没什么不习惯的了,早年他混迹江湖当神棍的时候,他倒哪儿也都是这个待遇,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吃过了饭,里正家的婆子端来了热水,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个把脚泡进水盆,热气透过足底,一天的疲乏仿佛一瞬间便清空了似的。李淳风拉过被褥靠在身后,从包裹里掏出一个小册子来,借着油灯昏黄的光,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袁天罡好奇他看的什么,凑过来瞅了眼,上面的‘鬼画符’他一个也不认得,以为是什么古卷的残本,不由问道:“师弟,这是在研究什么呢?也跟师兄说说?”
“师父不会感兴趣的,这是算术的东西。”
李淳风叫袁天罡师父,并非是叫错了。他俩的关系,有点复杂。李淳风原本是个‘学者’,研究的是天文历法、算术这些东西。八卦周易推演这些虽有涉及,却并不是他的‘本专业’,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袁天罡教的。因此,李淳风叫袁天罡一声‘师父’。
但袁天罡却不愿当这个师父,他认为自己是代人授徒。他教给李淳风的那套东西,跟他自己学的不是一回事儿。就算是有师徒之实,也不能那么叫,所以他自认是师兄。俩人都有点犟,谁也不想改口,于是经常各叫各的。
谁也劝不了谁,也就只能不在意了。
“算术的东西?”袁天罡仔细瞧了瞧,依稀有点印象了,确实是算术的东西。上面那些123的符号,都是大唐日报上曾经刊登过的,叫什么四则运算之类的玩意。
袁天罡打量李淳风的神情,见他对这算术如此痴迷,不禁问道:“师弟,这些符号是什么?竟能让你如此痴迷,比周易八卦更加精深么?”
“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李淳风见袁天罡问起,以为他有兴趣,来了精神,为他讲解道:“师父,我现在研究的这个,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你看这个……”
李淳风兴致勃勃地讲着,但是袁天罡如何听得懂。他虽然会一些算术,但也顶多是药铺账房的水准,二元一次方程对他来说,实在是已经超纲了。
“……行了,我听不明白。”袁天罡听得都要睡着了,不得不打断李淳风,问道:“这些东西都是李牧那小子教你的?你来洛阳,就是为了学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