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天机不可泄露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大唐技师最新章节!
干什么。
这可就说来话长了,要从李牧出给李世民出了个损招,让六部搞“预算”开始说起。
在李牧出这个损主意之前,大唐对于财政的规划,六部之间的优先级是非常明显的,大体上是这样,兵部、民部、礼部、吏部、刑部、工部。到了工部这儿,基本上也没啥了,不耽误发俸禄,就已经算是最大的仁慈了。这样的划分是有讲究的,大体上还是处于“军事优先”,然后民生社稷优先,礼部掌管外交,不能失了天朝上国的脸面,没钱也得撑起来。吏部掌管升迁考评,谁也不敢跟着抢。至于刑部和工部,其实本来差不多,但是工部的根基没人家硬,排在最后也是在所难免了。
而在李牧来到长安之后,六部的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工部从一个朝廷搭钱的部门,一跃而成了金娃娃。现在工部辖下的工厂,生产的是贞观犁和轴承这种独一份的东西,赚钱的速度跟弯腰捡钱的速度差不了多少,地位自然要上升。而兵部则截然相反,灭突厥的大战已经打完了,周边虽有宵小之国在觊觎大唐,但都是疥癣之患,大唐不主动动它们,基本上他们是不敢对大唐动手的。所以,短时间内,不会有大仗。
没有大仗,对兵部的投入自然就要少。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做预算的时候,六部的其他五部不可能不提。但实际上,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兵部的主要开销,是士卒的兵饷。战事虽然没有,但是兵不能不养着吧?即便少了军功奖励的部分,但大头仍然还在。所以削减了兵部的预算,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若是李靖还在做兵部尚书,肯定会据理力争,说得条条是道。但现在的兵部尚书换成了侯君集,侯君集是一个什么人,这是一个早年不学无术,还夸夸其谈,号称自己勇武的莽夫。他能说明白什么道理?在看他的对手们,都是文官出身,玩的就是嘴皮子,怎么可能让他占了便宜。
最终的结果就是,兵部的预算,比往年少了四成。这四成分别加到了礼部。刑部,民部,吏部的上头。而工部,由于捧着一个金娃娃,加是不可能加了,勉强保住了原本的垫底预算,已经是看在李牧的面上,各部没敢下刀的结果了。
预算之争,基本上就是这样落下了帷幕。兵部吃了大亏,工部保本,其余四部血赚。除了兵部之外,其他人都挺高兴,大家其乐融融,只有侯君集一个苦逼。
侯君集因此憋气又窝火,这倒也是其次。若是预算够用,即便少了些,也不是不能对付。但问题是,少了四成的预算,是真的不够啊。兵部内部算了一下,就算是减少预算,也至少得往年的八成,才能养活府兵,若是减少四成,就意味着得缩小府兵的规模。
其实对于侯君集来说,缩小府兵的规模,对他来说也无所谓。反正江山也不是他的,少点兵而已,也出不了大乱子。但问题是李世民不干啊,他还想休养生息几年,清扫四邻,做到前隋两帝都没能做到的不世之功,平高句丽呢。
现在的大唐府兵,都是经历过战事的老兵,若是把他们解散了,到时候临时招募,全都是新兵蛋子,如何作战?
因此,缩减是绝不可能缩减的,这关乎到根本,容不得商量。
压力又回到了侯君集这里,他傻掉了。这也太难为人了,作为一个莽夫,他只会花钱和贪污,根本就不会赚钱啊,让他想办法搞钱,那就只能是硬抢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憋了半个月的侯君集,眼看着就过了年,到正式实行预算的时候了。实在是再也熬不住,找到了李世民。仗着做李世民护卫队长的资历,耍起了无赖,跪在李世民面前,放赖似的一躺,也不委婉了,直接了当地表示,这点钱他玩不转,实在不行,兵部尚书不当了。
若是换个人在李世民面前这副嘴脸,少不得也得是申斥蹲几天大牢了。但侯君集毕竟不同,他虽然是个莽夫,但也是跟随李世民征战沙场,守护在李世民身边最后一道屏障,是那种“为大哥挡刀”的小弟,乃是心腹之人,自然不同。李世民虽狠辣,但对自己身边的人,他还是有几分情义的,况且他也是行伍出身,深知军队里头的事儿,侯君集说得一点也不差,削减了四成预算,肯定是不可能够的。
但如今预算已经做完了,若是更改,牵扯太大。其他四部也绝对不会答应,必然又是闹闹吵吵,年都过不好。
李世民琢磨了半晌,忽然一拍脑袋,想起了工部。
工部现在挣钱呐,李牧这小子挣的钱,虽然账目细致得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但李世民总是觉得,哪里必然有些问题,只是他看不出来。他的直觉告诉他,李牧肯定是有钱,工厂肯定赚钱,而且比他知道的赚的多的多。
莫不如,兵部的缺口,就让工部来承担?
念头一旦产生,就遏制不住了。李世民于是对侯君集面授机宜,君臣二人约好,侯君集先打头阵,随后李世民就到,二人一唱一和,挖坑让李牧跳,让他稀里糊涂地就把这事儿应承下来。
有李世民在场,若李牧应承了,那就是板上钉钉。若他答应了却做不到,那就是欺君的罪过,可是要杀头的。
想得是很好,进行的却没有那么顺利。二人都没想到,赶着大年三十这一天,李牧家里会来这么多人。侯君集碰上了王珪,俩人来到凤求凰,又遇到了一堆掌柜。到了书房,又碰见了长孙无忌。李世民带着李泰过来,半路碰上了李承乾。
凡事只要是人多,就会变得不好办。侯君集又是个莽夫,本来肚子里就没有墨水。他只记得跟李世民商量好的话,不懂得变通。见情况与想象不同,就不知道怎么开口了,一直憋着没吭声,听到李世民把话递了过来,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开口。
情急之下开口,还紧张了,大脑忽然一片空白,已经准备好的词儿全都忘了,张了几下嘴,到了嘴边就成了:“我是找逐鹿侯要钱!”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
李世民是被侯君集的蠢给惊呆了,这是什么玩意儿啊,都对好了词儿都不会说么?
王珪则是佩服地惊呆了,世人都被李牧“抢劫”,终于有个抢到李牧身上的了。只是他觉得侯君集未免自大了些,李牧现在可不是刚来长安时候的毛头小子了,他掌管内务府和工部,俨然已经是一方不可忽视的势力了,你侯君集虽然是老资格,但要欺负他的头上,也是未必能成。
只有长孙无忌神秘地笑着,作为对李世民最了解的人,他从刚才二人的对视之间,已经悟出了不少东西。
李牧则是有点哭笑不得,这么直白的“抢劫”,他都有点觉得,若是他不答应,好像都算是欺负人了。
李牧无语地笑了,直接看向李世民,把事情挑明了,道:“陛下,您也不用绕弯子,让大将军如此为难了。到底是怎么个事儿,您直说就得了。”
李世民瞪了侯君集一眼,多少也是有点挂不住脸了。但事已至此,说了是挂不住,不说更加挂不住,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道:“是这么回事……”
当下把事情说了一遍,硬着头皮地强词夺理,道:“总之,朕以为,预算的事情是你提议,你也有几分责任。现在问题摆在这里了,不让你承担多了,一成如何?你让工部承担一成,另一成……从内帑出,这样算公平吧?”
李牧没着急回答,小心翼翼道:“陛下,臣斗胆问一句,这一成……大概是多少钱?”
李世民听口音儿像是有门儿,忙道:“二十万贯。”
李牧清了下嗓子,道:“陛下,这事儿啊,臣是觉得多少有点欺负人了。”
李世民听李牧又有点不想答应的意思,恼羞成怒,道:“朕如何欺负人?朕不是说,从内帑也出一成么?!”
众人见二人针锋相对起来,都面面相觑地不敢出声。
面对这样状态的李世民,李牧也是有点没招儿,咧咧嘴,道:“陛下,咱别急眼,从头说啊。您看,说起预算这事儿的时候,陛下您可是答应过的,绝不会向外吐露一个字,说这事儿是臣出的主意。臣可是清楚明白地说了,臣得罪不起人,您看您刚才,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给说出来了,您说臣以后再朝堂还怎么混啊,看来过了年,我得辞官了。”
一番话把李世民说得是面红耳赤,古人对信义是尤为看重的。答应过的事情,轻易不可能反悔。被李牧这么一提醒,李世民想起来了,他确实是答应过李牧不外泄消息。刚刚他的举动,显然是违反了承诺。李牧说这番话,他无法辩驳。
但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若是这么轻轻放下,当皇帝还有面子么?如今也只能是一意孤行了,李世民豁出去面皮了,道:“你休提这些没用的事情,朕是说了,算朕不对。但就算朕不说,你觉得满朝文武,想不出这主意是你想出来的?这么缺德的主意,除了你之外也没人想得出来,你想瞒着也瞒不住!辞官你更是别做那个梦,好几大摊子,都是因你而起,你撂挑子了,朕上哪儿找人顶上?只要你有口气在,你就得给朕干活,不干不行!”
这就有点胡搅蛮缠了,李牧依稀在李世民的身上,竟能看出程咬金的做派了,差点笑出声,好不容易忍住,李牧又道:“陛下,公道自在人心,臣不多说了。再说回这事儿,我昨日去拜访李尚书,得知了预算的事情,工部与往年一样,还是在最末。工部的预算,不及其他各部的一半,对比兵部,更是不足五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您还打算让工部承担兵部的一成……工部如今也新招了不少的人,我们是本着不给朝廷添负担的心态,才没有提出增加预算。是本着苦了自己,造福他人的初心,才……”
“又开始哭穷了是不是?”李世民已经完全不顾什么脸面了,已经如此了,脸皮早已经踩在脚下了,不如就做得彻底一点,道:“工厂的事情,朕搞不清楚,但是朕看你的做派,一点也不像缺钱,你少哭穷,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工部出一成,怎么弄朕不管!”
“陛下!”李牧义正言辞,掷地有声,道:“臣必须得重申一遍,如今工部和内务府的大方,那是因为臣在用家财支撑。臣昨日算账,已经被夫人埋怨了。臣来到长安半年,大大小小加在一起,赚了七十余万贯,平均下来,每个月才十万贯,就这点钱,花在自家身上都没有三成,全都花在公事上了,夫人说我是败家子,臣也觉得自己是败家子,本来就赚的少,还花的多,臣的日子都没法过了啊……”
一番哭诉,没有得到半点的同情。
一个来到长安半年的无名小卒,赚了七十万贯!半年的时间,七十万贯!就算是抢钱,也没这么快的啊!就这还哭穷,让不让人活了?
李世民更是一阵心塞,他想到了自己的内帑。他自打登基以来,内帑就没超过三十万贯过。而李牧一个毛头小子,半年就赚了七十万贯,这还不算他帮内帑赚的钱……他的钱都从哪来的呀!
这不是很奇怪么?他没来长安之前,大家也都是这么生活,他的钱从哪儿来,难道是凭空变出来的?
李世民实在是忍不住,抛出了这个问题。众人也都把目光锁定在李牧的身上,这可是个价值千金的问题啊,谁要是学会了,岂不是也能半年赚七十万贯,到了那时,大家还争夺个屁啊,什么都够了!
“这个么……”
李牧嘿嘿一笑,端起茶盏喝了一口,道:“天机不可外泄,还是不说了吧。”
众人差点被这大喘气闪了腰,李世民也怒了,道:“不行,朕让你说,你必须得说!不说不行!”
干什么。
这可就说来话长了,要从李牧出给李世民出了个损招,让六部搞“预算”开始说起。
在李牧出这个损主意之前,大唐对于财政的规划,六部之间的优先级是非常明显的,大体上是这样,兵部、民部、礼部、吏部、刑部、工部。到了工部这儿,基本上也没啥了,不耽误发俸禄,就已经算是最大的仁慈了。这样的划分是有讲究的,大体上还是处于“军事优先”,然后民生社稷优先,礼部掌管外交,不能失了天朝上国的脸面,没钱也得撑起来。吏部掌管升迁考评,谁也不敢跟着抢。至于刑部和工部,其实本来差不多,但是工部的根基没人家硬,排在最后也是在所难免了。
而在李牧来到长安之后,六部的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工部从一个朝廷搭钱的部门,一跃而成了金娃娃。现在工部辖下的工厂,生产的是贞观犁和轴承这种独一份的东西,赚钱的速度跟弯腰捡钱的速度差不了多少,地位自然要上升。而兵部则截然相反,灭突厥的大战已经打完了,周边虽有宵小之国在觊觎大唐,但都是疥癣之患,大唐不主动动它们,基本上他们是不敢对大唐动手的。所以,短时间内,不会有大仗。
没有大仗,对兵部的投入自然就要少。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做预算的时候,六部的其他五部不可能不提。但实际上,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兵部的主要开销,是士卒的兵饷。战事虽然没有,但是兵不能不养着吧?即便少了军功奖励的部分,但大头仍然还在。所以削减了兵部的预算,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若是李靖还在做兵部尚书,肯定会据理力争,说得条条是道。但现在的兵部尚书换成了侯君集,侯君集是一个什么人,这是一个早年不学无术,还夸夸其谈,号称自己勇武的莽夫。他能说明白什么道理?在看他的对手们,都是文官出身,玩的就是嘴皮子,怎么可能让他占了便宜。
最终的结果就是,兵部的预算,比往年少了四成。这四成分别加到了礼部。刑部,民部,吏部的上头。而工部,由于捧着一个金娃娃,加是不可能加了,勉强保住了原本的垫底预算,已经是看在李牧的面上,各部没敢下刀的结果了。
预算之争,基本上就是这样落下了帷幕。兵部吃了大亏,工部保本,其余四部血赚。除了兵部之外,其他人都挺高兴,大家其乐融融,只有侯君集一个苦逼。
侯君集因此憋气又窝火,这倒也是其次。若是预算够用,即便少了些,也不是不能对付。但问题是,少了四成的预算,是真的不够啊。兵部内部算了一下,就算是减少预算,也至少得往年的八成,才能养活府兵,若是减少四成,就意味着得缩小府兵的规模。
其实对于侯君集来说,缩小府兵的规模,对他来说也无所谓。反正江山也不是他的,少点兵而已,也出不了大乱子。但问题是李世民不干啊,他还想休养生息几年,清扫四邻,做到前隋两帝都没能做到的不世之功,平高句丽呢。
现在的大唐府兵,都是经历过战事的老兵,若是把他们解散了,到时候临时招募,全都是新兵蛋子,如何作战?
因此,缩减是绝不可能缩减的,这关乎到根本,容不得商量。
压力又回到了侯君集这里,他傻掉了。这也太难为人了,作为一个莽夫,他只会花钱和贪污,根本就不会赚钱啊,让他想办法搞钱,那就只能是硬抢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憋了半个月的侯君集,眼看着就过了年,到正式实行预算的时候了。实在是再也熬不住,找到了李世民。仗着做李世民护卫队长的资历,耍起了无赖,跪在李世民面前,放赖似的一躺,也不委婉了,直接了当地表示,这点钱他玩不转,实在不行,兵部尚书不当了。
若是换个人在李世民面前这副嘴脸,少不得也得是申斥蹲几天大牢了。但侯君集毕竟不同,他虽然是个莽夫,但也是跟随李世民征战沙场,守护在李世民身边最后一道屏障,是那种“为大哥挡刀”的小弟,乃是心腹之人,自然不同。李世民虽狠辣,但对自己身边的人,他还是有几分情义的,况且他也是行伍出身,深知军队里头的事儿,侯君集说得一点也不差,削减了四成预算,肯定是不可能够的。
但如今预算已经做完了,若是更改,牵扯太大。其他四部也绝对不会答应,必然又是闹闹吵吵,年都过不好。
李世民琢磨了半晌,忽然一拍脑袋,想起了工部。
工部现在挣钱呐,李牧这小子挣的钱,虽然账目细致得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但李世民总是觉得,哪里必然有些问题,只是他看不出来。他的直觉告诉他,李牧肯定是有钱,工厂肯定赚钱,而且比他知道的赚的多的多。
莫不如,兵部的缺口,就让工部来承担?
念头一旦产生,就遏制不住了。李世民于是对侯君集面授机宜,君臣二人约好,侯君集先打头阵,随后李世民就到,二人一唱一和,挖坑让李牧跳,让他稀里糊涂地就把这事儿应承下来。
有李世民在场,若李牧应承了,那就是板上钉钉。若他答应了却做不到,那就是欺君的罪过,可是要杀头的。
想得是很好,进行的却没有那么顺利。二人都没想到,赶着大年三十这一天,李牧家里会来这么多人。侯君集碰上了王珪,俩人来到凤求凰,又遇到了一堆掌柜。到了书房,又碰见了长孙无忌。李世民带着李泰过来,半路碰上了李承乾。
凡事只要是人多,就会变得不好办。侯君集又是个莽夫,本来肚子里就没有墨水。他只记得跟李世民商量好的话,不懂得变通。见情况与想象不同,就不知道怎么开口了,一直憋着没吭声,听到李世民把话递了过来,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开口。
情急之下开口,还紧张了,大脑忽然一片空白,已经准备好的词儿全都忘了,张了几下嘴,到了嘴边就成了:“我是找逐鹿侯要钱!”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
李世民是被侯君集的蠢给惊呆了,这是什么玩意儿啊,都对好了词儿都不会说么?
王珪则是佩服地惊呆了,世人都被李牧“抢劫”,终于有个抢到李牧身上的了。只是他觉得侯君集未免自大了些,李牧现在可不是刚来长安时候的毛头小子了,他掌管内务府和工部,俨然已经是一方不可忽视的势力了,你侯君集虽然是老资格,但要欺负他的头上,也是未必能成。
只有长孙无忌神秘地笑着,作为对李世民最了解的人,他从刚才二人的对视之间,已经悟出了不少东西。
李牧则是有点哭笑不得,这么直白的“抢劫”,他都有点觉得,若是他不答应,好像都算是欺负人了。
李牧无语地笑了,直接看向李世民,把事情挑明了,道:“陛下,您也不用绕弯子,让大将军如此为难了。到底是怎么个事儿,您直说就得了。”
李世民瞪了侯君集一眼,多少也是有点挂不住脸了。但事已至此,说了是挂不住,不说更加挂不住,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道:“是这么回事……”
当下把事情说了一遍,硬着头皮地强词夺理,道:“总之,朕以为,预算的事情是你提议,你也有几分责任。现在问题摆在这里了,不让你承担多了,一成如何?你让工部承担一成,另一成……从内帑出,这样算公平吧?”
李牧没着急回答,小心翼翼道:“陛下,臣斗胆问一句,这一成……大概是多少钱?”
李世民听口音儿像是有门儿,忙道:“二十万贯。”
李牧清了下嗓子,道:“陛下,这事儿啊,臣是觉得多少有点欺负人了。”
李世民听李牧又有点不想答应的意思,恼羞成怒,道:“朕如何欺负人?朕不是说,从内帑也出一成么?!”
众人见二人针锋相对起来,都面面相觑地不敢出声。
面对这样状态的李世民,李牧也是有点没招儿,咧咧嘴,道:“陛下,咱别急眼,从头说啊。您看,说起预算这事儿的时候,陛下您可是答应过的,绝不会向外吐露一个字,说这事儿是臣出的主意。臣可是清楚明白地说了,臣得罪不起人,您看您刚才,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给说出来了,您说臣以后再朝堂还怎么混啊,看来过了年,我得辞官了。”
一番话把李世民说得是面红耳赤,古人对信义是尤为看重的。答应过的事情,轻易不可能反悔。被李牧这么一提醒,李世民想起来了,他确实是答应过李牧不外泄消息。刚刚他的举动,显然是违反了承诺。李牧说这番话,他无法辩驳。
但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若是这么轻轻放下,当皇帝还有面子么?如今也只能是一意孤行了,李世民豁出去面皮了,道:“你休提这些没用的事情,朕是说了,算朕不对。但就算朕不说,你觉得满朝文武,想不出这主意是你想出来的?这么缺德的主意,除了你之外也没人想得出来,你想瞒着也瞒不住!辞官你更是别做那个梦,好几大摊子,都是因你而起,你撂挑子了,朕上哪儿找人顶上?只要你有口气在,你就得给朕干活,不干不行!”
这就有点胡搅蛮缠了,李牧依稀在李世民的身上,竟能看出程咬金的做派了,差点笑出声,好不容易忍住,李牧又道:“陛下,公道自在人心,臣不多说了。再说回这事儿,我昨日去拜访李尚书,得知了预算的事情,工部与往年一样,还是在最末。工部的预算,不及其他各部的一半,对比兵部,更是不足五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您还打算让工部承担兵部的一成……工部如今也新招了不少的人,我们是本着不给朝廷添负担的心态,才没有提出增加预算。是本着苦了自己,造福他人的初心,才……”
“又开始哭穷了是不是?”李世民已经完全不顾什么脸面了,已经如此了,脸皮早已经踩在脚下了,不如就做得彻底一点,道:“工厂的事情,朕搞不清楚,但是朕看你的做派,一点也不像缺钱,你少哭穷,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工部出一成,怎么弄朕不管!”
“陛下!”李牧义正言辞,掷地有声,道:“臣必须得重申一遍,如今工部和内务府的大方,那是因为臣在用家财支撑。臣昨日算账,已经被夫人埋怨了。臣来到长安半年,大大小小加在一起,赚了七十余万贯,平均下来,每个月才十万贯,就这点钱,花在自家身上都没有三成,全都花在公事上了,夫人说我是败家子,臣也觉得自己是败家子,本来就赚的少,还花的多,臣的日子都没法过了啊……”
一番哭诉,没有得到半点的同情。
一个来到长安半年的无名小卒,赚了七十万贯!半年的时间,七十万贯!就算是抢钱,也没这么快的啊!就这还哭穷,让不让人活了?
李世民更是一阵心塞,他想到了自己的内帑。他自打登基以来,内帑就没超过三十万贯过。而李牧一个毛头小子,半年就赚了七十万贯,这还不算他帮内帑赚的钱……他的钱都从哪来的呀!
这不是很奇怪么?他没来长安之前,大家也都是这么生活,他的钱从哪儿来,难道是凭空变出来的?
李世民实在是忍不住,抛出了这个问题。众人也都把目光锁定在李牧的身上,这可是个价值千金的问题啊,谁要是学会了,岂不是也能半年赚七十万贯,到了那时,大家还争夺个屁啊,什么都够了!
“这个么……”
李牧嘿嘿一笑,端起茶盏喝了一口,道:“天机不可外泄,还是不说了吧。”
众人差点被这大喘气闪了腰,李世民也怒了,道:“不行,朕让你说,你必须得说!不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