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对孙权还要敲打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章节!
得到汉中却失去了荆州,对刘备来说得不偿失。
关羽死了、刘封因不救援而被杀了,孟达、糜芳、傅士仁等人投降,刘备手下的重要干部损失很大,尤其是追随自己近30年的兄弟关羽就这样没了,刘备悲从中来,恨从中来,忧从中来……
但伤心的事还没完,“汉中国”尚书令法正、后将军黄忠也在这个时候先后去世。黄忠是汉中之战的头号功臣,他的死让刘备刚刚拜封的“四方将军”顿时少了一半,而法正的死给刘备的打击更大,甚至不亚于关羽。
庞统死后刘备视法正为谋主,言听计从,信赖有加,汉中之役充分展示了法正的奇谋,但天妒英才,法正居然这么早就死了。法正是如何死的史书记载不详,应该是健康方面出了问题。不过有一件事对法正可能会造成一定打击,那就是孟达的投降。大家都知道他和孟达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孟达赴任也是他力荐的结果,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法正心里肯定在难过之外还有许多愧疚。
法正死后刘备得重新为自己选一个秘书长,最后他选的是刘巴,尽管他不太喜欢这个人,但刘巴在解决益州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让刘备见识了他治政理财方面的才干,打仗靠猛将,过日子就得靠这样会理家的能人,所以刘备还是选择了他。
刘巴平时清廉节俭,不贪财,又因为自己在刘备阵营里没有根基,担心受到猜疑,所以说话做事都很谨慎,喜欢清静,平时没有私交,和大家在一起不是公事不说。有能力,又不多事,这是老板最喜欢的职业经理人。诸葛亮对刘巴一向很欣赏,刘备任命刘巴做尚书令想必也有诸葛亮大力举荐的原因,有刘巴这个助手,诸葛亮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曹操驾崩的消息传到成都,作为争斗了半辈子的老对手,曹操的死让近段时间一直压抑着的刘备终于能喘口气了。但是,毕竟老对手也是老朋友,刘备想到还是应该有所表示。
刘备派人带上自己的书信和丧礼前去吊唁,有一种记载是,刘备派的这个人叫韩冉,职务是刘备手下的一名掾,但是他却未能完成使命。韩冉走到荆州,进入曹魏控制的地盘就被曹魏的荆州刺史扣了下来,刺史请示曹丕如何处置,曹丕回复很干脆,不要来了,也别让他回去,杀了。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是来吊丧的?曹丕不仅不厚道,简直不地道。而且,曹丕此举明显缺乏政治远见,荆州出现变局后三方正处在微妙时刻,孙权得了便宜却惴惴不安,刘备咬牙切齿势在复仇,在战略上对曹魏来说正是最有利的时机,聪明的做法是继续激化孙刘两家的矛盾,他们来示好一律欢迎,让双方都觉得自己是他们的朋友,这样他们之间打起来的可能性更大了。
刘备派特使前来吊唁,分明是在试探新魏王的态度,现在把特使杀了,于情于理于战略利益都不符,如果真是这样的,曹丕的政治智商就差得太远了。
但还有另外一种记载,不仅更详细,而且与前面的内容不同。根据这个记载,韩冉的职务是军谋掾,相当于参谋处长,刘备送去的丧礼里有益州的特产蜀锦。韩冉领命后没有走荆州,走的是上庸这条路线,到上庸,他借口有病,就不走了,住在了上庸。
需要注意的是,上庸此时已经是曹魏的地盘了,不过负责人还是孟达,想必韩冉也认识,后来韩冉在孟达派人保护下到了洛阳,呈上了刘备的信和礼物。曹丕接见了韩冉,并对刘备派人来吊唁表示感谢。韩冉回去复命,并带来了曹丕的回信。
两种完全不同的记载,对比一下,后一种或许更靠谱。大国政治,不是以头抢地的庸夫之怒,曹丕没有大略至少也有“中略”,不会干那种傻事。
孙权称臣、刘备示好,这个局面实在难得。
过去孙、刘联合起来打自己,局面大约是平手,现在他们两个即将打起来,无论谁胜谁负结果都一样,那就是他们都将进一步被削弱,以后他们即使再联合起来,也将不是对手。
在此情况下,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对孙权和刘备的进攻都应该放缓,应该接受他们的示好,让他们马上就放心地开打,到时候再添把柴、加点火,让他们打得更凶一些。可是曹丕并不打算这么做,也许开局太顺利让他有些飘飘然,在他的战略里,既不想合纵也不想连横,他想来个硬碰硬,把刘备、孙权一块收拾了。曹丕继魏王位后不久发布过一份亲笔手令,里面写道:“以此而推论,西南万里之域,刘备和孙权有谁会死守呢。”
延康元年(220)6月,曹丕下令调集军队,在邺县城东举行阅兵仪式,魏王国公卿大臣全部参加,魏王曹丕坐着华盖车检阅部队,一切都按照战场环境鸣金击鼓操行。
当月,曹丕即下令南征孙权。
这个决定十分奇怪,孙权已经臣服,又刚刚在荆州打了一场大仗,正担心刘备找他拼命,并无北侵曹魏的任何理由和迹象,现在讨伐孙权,似乎不合情理。曹丕的逻辑也许是,刘备要打孙权,他索性一块上手,双管齐下,两路夹击,也许孙权就过不了这一关。孙权灭亡,回头再收拾刘备不迟。
大军还未出发,霍性上疏劝谏,认为此时不可用兵,他提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应柔道自守,外不与人争,对内修好自己,时机成熟时自然抗威虎卧、功业可成。霍性其人不详,只知道他是关中人,此时站出来反对用兵,或许跟他的职责所在有关。霍性担任的职务是度支中郎将,“度支”指的是财赋的统计和支配,这个职务是管财政税收的,在曹魏是大司农的属官。不久前曹丕接连推出多项措施,惠及百姓及百官,却苦了搞经济工作的官员,降税免赋,财政收入大减,又大发奖金,魏国的国库恐怕已经吃不消了,而这时大举兴兵,经济压力可想而知,所以霍性反对。
但曹丕不那么想,我去打孙权,你跳出来阻挠,什么意思?难道你是孙权派来的卧底?不管是不是,曹丕盛怒之下命情报部门把霍性抓起来审查,后来竟然把霍性杀了。
杀谏臣历来是帝王忌讳的事,所谓“国将兴必赏谏臣,国将亡必杀谏臣”,霍性的意见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但只是因为提意见而被杀,刚继位的曹丕将给文武官员和天下百姓一个什么观感呢?大概想到了这些,曹丕后悔了,下令释放霍性,但晚了一步,霍性已经被杀。
为了消除此事件的负面影响,曹丕马上发布了一道命令:“过去轩辕设明台议政,放勋设衢室用于征问,这都是广泛征求意见的具体措施。今后百官以及各有关部门都要按照职守极尽规谏之责,无论将领率阵军法还是朝士明达制度、牧守申理政事、缙绅统考六艺,所有意见我都将认真审察考虑。”
轩辕是黄帝,他设有明台;放勋是尧帝,他设有衢室。除此之外还有舜帝设立的旌旗、大禹在城中建鼓、商汤设刑庭,这些都是听取意见、广为纳谏的举措。
延康元年(220)7月,曹丕率大军路过老家谯县。
自先王曹操以来似乎已形成习惯,那就是每次南征江东都要路过谯县,并在此停留一下,之前曹丕也曾随南征的大军在谯县住过一段时间,他还在谯县的一所旧居里种过几株甘蔗。不过,这一次对他来说有所不同,这是他第一次以魏王的身份重返故乡。
曹丕下令宴请六军将士及父老百姓,这场规模盛大的宴会在谯县城东举行,宴会上还有乐队演奏以及百戏表演。
喝得一高兴,曹丕还下了道命令:“先王都喜爱所生之地,因为礼不忘其本。谯县是霸王之邦,帝王从此而出,现在免除谯县两年的租税。”谯县百姓大悦,地方三老以及官民代表一齐为曹丕上寿,宴会一直到晚上才结束。
次日,曹丕又亲自到谯县城外的曹氏宗族墓祭祀。
曹丕的此次故乡之行在后世却受到了非议,有史学家指出,子女应为父母守三年丧,上自天子、下自平民都应遵守。曹丕既然遵守汉朝的制度,就应该接受汉朝的礼仪,父亲刚死几个月,没有哀痛却设宴享乐,是值得批评的。
其实,即使没有所谓的“三年之丧”,曹丕此次故乡之行也有些过于张扬,国家财政困难之际大吃大喝就不说了,免除谯县两年租税的做法也显得太随意,看来刚接班对国家真实的财政状况还不是完全了解,一句话就随便免除哪个地方的租税,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放下这个不说,再说此次军事行动。
孙权听说曹丕来了,相当紧张,他正忙着对付刘备,万万不能开辟新的战场。孙权这时候大概认真反思了一下,他发现自己也许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曹操在时他是派过梁寓去表示自己的臣服,曹操还以朝廷的名义升他为骠骑将军,又让他兼任了荆州牧,他以为与北方的关系暂时没问题了,但是他错了,因为那时老曹当家,现在主事的是小曹。
孙权大概才突然发现,自从小曹上位后他还没有过什么表示,人家能不给你脸色吗?孙权不敢再怠慢,马上派人带着东西向曹丕奉献,这一次派的是谁、送去哪些东西史书未作记载。曹丕其实并不想真打,他确实是给孙权一个下马威,既然孙权服软,曹丕满意了,下令撤军。
这时,才就任大将军几个月的夏侯惇病逝了,对曹丕来说这是一大损失,曹丕以献帝的名义谥其为忠侯,由他的儿子夏侯充继嗣。曹丕与夏侯惇的几个儿子关系都很好,想让他们都有爵位(欲使子孙毕侯),于是从夏侯惇的食邑中分出1000户赐给其他子孙,夏侯惇的七个儿子和两个孙子都成为关内侯,夏侯惇的弟弟夏侯廉及其子夏侯楙也被封为列侯。
夏侯惇生前以大将军的身份镇守寿春,是曹魏东线战场的统帅,他死后曹丕派曹休去接替,曹丕亲自为曹休送行,与他执手而别。
不久,曹休升任征东将军,兼任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
得到汉中却失去了荆州,对刘备来说得不偿失。
关羽死了、刘封因不救援而被杀了,孟达、糜芳、傅士仁等人投降,刘备手下的重要干部损失很大,尤其是追随自己近30年的兄弟关羽就这样没了,刘备悲从中来,恨从中来,忧从中来……
但伤心的事还没完,“汉中国”尚书令法正、后将军黄忠也在这个时候先后去世。黄忠是汉中之战的头号功臣,他的死让刘备刚刚拜封的“四方将军”顿时少了一半,而法正的死给刘备的打击更大,甚至不亚于关羽。
庞统死后刘备视法正为谋主,言听计从,信赖有加,汉中之役充分展示了法正的奇谋,但天妒英才,法正居然这么早就死了。法正是如何死的史书记载不详,应该是健康方面出了问题。不过有一件事对法正可能会造成一定打击,那就是孟达的投降。大家都知道他和孟达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孟达赴任也是他力荐的结果,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法正心里肯定在难过之外还有许多愧疚。
法正死后刘备得重新为自己选一个秘书长,最后他选的是刘巴,尽管他不太喜欢这个人,但刘巴在解决益州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让刘备见识了他治政理财方面的才干,打仗靠猛将,过日子就得靠这样会理家的能人,所以刘备还是选择了他。
刘巴平时清廉节俭,不贪财,又因为自己在刘备阵营里没有根基,担心受到猜疑,所以说话做事都很谨慎,喜欢清静,平时没有私交,和大家在一起不是公事不说。有能力,又不多事,这是老板最喜欢的职业经理人。诸葛亮对刘巴一向很欣赏,刘备任命刘巴做尚书令想必也有诸葛亮大力举荐的原因,有刘巴这个助手,诸葛亮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
曹操驾崩的消息传到成都,作为争斗了半辈子的老对手,曹操的死让近段时间一直压抑着的刘备终于能喘口气了。但是,毕竟老对手也是老朋友,刘备想到还是应该有所表示。
刘备派人带上自己的书信和丧礼前去吊唁,有一种记载是,刘备派的这个人叫韩冉,职务是刘备手下的一名掾,但是他却未能完成使命。韩冉走到荆州,进入曹魏控制的地盘就被曹魏的荆州刺史扣了下来,刺史请示曹丕如何处置,曹丕回复很干脆,不要来了,也别让他回去,杀了。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何况是来吊丧的?曹丕不仅不厚道,简直不地道。而且,曹丕此举明显缺乏政治远见,荆州出现变局后三方正处在微妙时刻,孙权得了便宜却惴惴不安,刘备咬牙切齿势在复仇,在战略上对曹魏来说正是最有利的时机,聪明的做法是继续激化孙刘两家的矛盾,他们来示好一律欢迎,让双方都觉得自己是他们的朋友,这样他们之间打起来的可能性更大了。
刘备派特使前来吊唁,分明是在试探新魏王的态度,现在把特使杀了,于情于理于战略利益都不符,如果真是这样的,曹丕的政治智商就差得太远了。
但还有另外一种记载,不仅更详细,而且与前面的内容不同。根据这个记载,韩冉的职务是军谋掾,相当于参谋处长,刘备送去的丧礼里有益州的特产蜀锦。韩冉领命后没有走荆州,走的是上庸这条路线,到上庸,他借口有病,就不走了,住在了上庸。
需要注意的是,上庸此时已经是曹魏的地盘了,不过负责人还是孟达,想必韩冉也认识,后来韩冉在孟达派人保护下到了洛阳,呈上了刘备的信和礼物。曹丕接见了韩冉,并对刘备派人来吊唁表示感谢。韩冉回去复命,并带来了曹丕的回信。
两种完全不同的记载,对比一下,后一种或许更靠谱。大国政治,不是以头抢地的庸夫之怒,曹丕没有大略至少也有“中略”,不会干那种傻事。
孙权称臣、刘备示好,这个局面实在难得。
过去孙、刘联合起来打自己,局面大约是平手,现在他们两个即将打起来,无论谁胜谁负结果都一样,那就是他们都将进一步被削弱,以后他们即使再联合起来,也将不是对手。
在此情况下,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对孙权和刘备的进攻都应该放缓,应该接受他们的示好,让他们马上就放心地开打,到时候再添把柴、加点火,让他们打得更凶一些。可是曹丕并不打算这么做,也许开局太顺利让他有些飘飘然,在他的战略里,既不想合纵也不想连横,他想来个硬碰硬,把刘备、孙权一块收拾了。曹丕继魏王位后不久发布过一份亲笔手令,里面写道:“以此而推论,西南万里之域,刘备和孙权有谁会死守呢。”
延康元年(220)6月,曹丕下令调集军队,在邺县城东举行阅兵仪式,魏王国公卿大臣全部参加,魏王曹丕坐着华盖车检阅部队,一切都按照战场环境鸣金击鼓操行。
当月,曹丕即下令南征孙权。
这个决定十分奇怪,孙权已经臣服,又刚刚在荆州打了一场大仗,正担心刘备找他拼命,并无北侵曹魏的任何理由和迹象,现在讨伐孙权,似乎不合情理。曹丕的逻辑也许是,刘备要打孙权,他索性一块上手,双管齐下,两路夹击,也许孙权就过不了这一关。孙权灭亡,回头再收拾刘备不迟。
大军还未出发,霍性上疏劝谏,认为此时不可用兵,他提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应柔道自守,外不与人争,对内修好自己,时机成熟时自然抗威虎卧、功业可成。霍性其人不详,只知道他是关中人,此时站出来反对用兵,或许跟他的职责所在有关。霍性担任的职务是度支中郎将,“度支”指的是财赋的统计和支配,这个职务是管财政税收的,在曹魏是大司农的属官。不久前曹丕接连推出多项措施,惠及百姓及百官,却苦了搞经济工作的官员,降税免赋,财政收入大减,又大发奖金,魏国的国库恐怕已经吃不消了,而这时大举兴兵,经济压力可想而知,所以霍性反对。
但曹丕不那么想,我去打孙权,你跳出来阻挠,什么意思?难道你是孙权派来的卧底?不管是不是,曹丕盛怒之下命情报部门把霍性抓起来审查,后来竟然把霍性杀了。
杀谏臣历来是帝王忌讳的事,所谓“国将兴必赏谏臣,国将亡必杀谏臣”,霍性的意见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但只是因为提意见而被杀,刚继位的曹丕将给文武官员和天下百姓一个什么观感呢?大概想到了这些,曹丕后悔了,下令释放霍性,但晚了一步,霍性已经被杀。
为了消除此事件的负面影响,曹丕马上发布了一道命令:“过去轩辕设明台议政,放勋设衢室用于征问,这都是广泛征求意见的具体措施。今后百官以及各有关部门都要按照职守极尽规谏之责,无论将领率阵军法还是朝士明达制度、牧守申理政事、缙绅统考六艺,所有意见我都将认真审察考虑。”
轩辕是黄帝,他设有明台;放勋是尧帝,他设有衢室。除此之外还有舜帝设立的旌旗、大禹在城中建鼓、商汤设刑庭,这些都是听取意见、广为纳谏的举措。
延康元年(220)7月,曹丕率大军路过老家谯县。
自先王曹操以来似乎已形成习惯,那就是每次南征江东都要路过谯县,并在此停留一下,之前曹丕也曾随南征的大军在谯县住过一段时间,他还在谯县的一所旧居里种过几株甘蔗。不过,这一次对他来说有所不同,这是他第一次以魏王的身份重返故乡。
曹丕下令宴请六军将士及父老百姓,这场规模盛大的宴会在谯县城东举行,宴会上还有乐队演奏以及百戏表演。
喝得一高兴,曹丕还下了道命令:“先王都喜爱所生之地,因为礼不忘其本。谯县是霸王之邦,帝王从此而出,现在免除谯县两年的租税。”谯县百姓大悦,地方三老以及官民代表一齐为曹丕上寿,宴会一直到晚上才结束。
次日,曹丕又亲自到谯县城外的曹氏宗族墓祭祀。
曹丕的此次故乡之行在后世却受到了非议,有史学家指出,子女应为父母守三年丧,上自天子、下自平民都应遵守。曹丕既然遵守汉朝的制度,就应该接受汉朝的礼仪,父亲刚死几个月,没有哀痛却设宴享乐,是值得批评的。
其实,即使没有所谓的“三年之丧”,曹丕此次故乡之行也有些过于张扬,国家财政困难之际大吃大喝就不说了,免除谯县两年租税的做法也显得太随意,看来刚接班对国家真实的财政状况还不是完全了解,一句话就随便免除哪个地方的租税,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放下这个不说,再说此次军事行动。
孙权听说曹丕来了,相当紧张,他正忙着对付刘备,万万不能开辟新的战场。孙权这时候大概认真反思了一下,他发现自己也许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曹操在时他是派过梁寓去表示自己的臣服,曹操还以朝廷的名义升他为骠骑将军,又让他兼任了荆州牧,他以为与北方的关系暂时没问题了,但是他错了,因为那时老曹当家,现在主事的是小曹。
孙权大概才突然发现,自从小曹上位后他还没有过什么表示,人家能不给你脸色吗?孙权不敢再怠慢,马上派人带着东西向曹丕奉献,这一次派的是谁、送去哪些东西史书未作记载。曹丕其实并不想真打,他确实是给孙权一个下马威,既然孙权服软,曹丕满意了,下令撤军。
这时,才就任大将军几个月的夏侯惇病逝了,对曹丕来说这是一大损失,曹丕以献帝的名义谥其为忠侯,由他的儿子夏侯充继嗣。曹丕与夏侯惇的几个儿子关系都很好,想让他们都有爵位(欲使子孙毕侯),于是从夏侯惇的食邑中分出1000户赐给其他子孙,夏侯惇的七个儿子和两个孙子都成为关内侯,夏侯惇的弟弟夏侯廉及其子夏侯楙也被封为列侯。
夏侯惇生前以大将军的身份镇守寿春,是曹魏东线战场的统帅,他死后曹丕派曹休去接替,曹丕亲自为曹休送行,与他执手而别。
不久,曹休升任征东将军,兼任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