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南安船厂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大明之崛起1646最新章节!
其实这种船台也是朱琳渼自后世的资料上看到过的。至清代晚期,这种船台才在广东、福建等地出现,而欧洲人却在十六世纪末便已开始使用类似的技术了。
不过由于朱琳渼的出现,却将东西方的造船技术差距瞬间缩短了一百多年。
另外他还打算用石子加仙石粉,也就是水泥,铺设船厂几个主要工作区的地面,以及连接各个区域之间的道路。
由于船厂占地面积极大,故而只能露天作业。以船厂现有的这种沙土地,虽经过了一定的夯实处理,但只要下了连阴雨,至少得停工七八天。
但如果有了水泥地面,至多半天时间便能重新开工。
虽然仙石粉对外售价极高,不过这东西实际上就是用粘土和石灰石烧成的,成本其实并不算高。为了能尽快打造出有战斗力的大明水师,这点钱朱琳渼是绝不会舍不得的。
至于锻造、钻孔、打磨、切割等工具,他是肯定要给船匠们全套更新的。
除了这些“常规”的升级之外,他手中还有一项远超这个时代的“大杀器”,那便是后世造船时必备的龙门吊。
当然,限于现有条件,他能做到的程度和后世肯定有差距。由于缺乏合适的锻造技术,眼下就只能用木头搭建框架,承重能力和自重都要比钢制框架差很多。
而且起重设备也只能靠人力手摇绞盘加滑轮,最多使用畜力绞盘,不过拉起一吨左右的物料应该问题不大。
同时龙门吊前后移动也只能使用畜力,不过朱琳渼设计将龙门吊搭在木质轨道上,移动起来应该也不算太难。
而这东西一旦投入使用,那简直能将造船的效率翻上几翻!
龙门吊这东西实际就是一个巨大的“n”字形起重机,横跨在待建的船体之上。当造船过程中需要将较大的部件固定在船身某处时,便是这东西一展身手的时候。
十七世纪传统的造船方式,一般是哪里需要安装大部件,就在哪里建起一座金字塔形的木架。而后数百人合力将沉重的部件拽到木架顶端,再缓缓挪到船身旁,其他工匠上前固定。
等这一个部件装好,木架便失去作用,又得重新拆掉,拿去下一个地方安装。
这个过程光是拆装木架,便要耗费大量时间,更不用说吊起部件和挪动的过程更是费劲。
但龙门吊就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
整个龙门吊是沿着滑轨来回移动的,将需要安装的船身部件吊起,以牲畜拖动龙门吊移动至船身上方,缓缓放下,工匠固定部件。整个过程至少比传统方式要快上数倍。
而且龙门吊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又节省了大量拆装木架的时间。
其实这东西说穿了并不算多么复杂,但技术方面就是这样,往往一点灵感的迸发,就能带来巨大的提高。
然而就是这一点创新,你想不到就是想不到。人类常常是笨办法用了数百年,才获得了一次灵感,得以突破创新。只不过朱琳渼把这些灵感提前带给了大明。
他正思索着船厂技术改造的事情,就见郑成功扬鞭而来,到近前翻身下马,抬手敬礼,“殿下,这附近两千余名船匠已全部召集齐了。”
这些船匠实则便是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他们靠海吃海,祖祖辈辈以造船为生。此次郑芝龙倒台,各村皆怕自己也被牵扯进叛国大案,是以逃得到处都是。
郑成功召集了南安一些旧识,费了好大劲才算将他们重又聚拢起来。
朱琳渼点头道:“他们近日能否复工?”
“回殿下,几名族老都发了话,只要朝廷下令,他们立刻便可开工。”郑成功随即又皱眉道,“只是,眼下这木料却还没有着落。”
朱琳渼指着远处山丘,“这一路俱是参天古树,立刻使人伐来便是。”福建自古便是造船圣地,很大原因便是这里森林资源丰富,大量百年甚至千年巨木任人挑选。在木质帆船称霸海洋的时代,这里有着无可比拟的造船优势。
没等郑成功说话,一旁庞筑便拱手道:“殿下,初伐下来的木料湿气太重,直接用在船上很快便会走样、开裂。
“故而新木至少得阴干数月,大料甚至要经年干燥……”
朱琳渼闻言便觉一阵头大,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遂皱眉道:“何处能购得木料?”
“殿下,普通物料倒是好买。但您要造千料大船,这龙骨、大梁所需的巨木却不易寻得。”
朱琳渼无奈道:“尽遣人手去找。价格高出五成之内都给我买下来。”
“下官遵命。”
朱琳渼又对郑成功道:“大木,将工匠们都招来吧。木料未到之前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是!”
次日,船厂前的空地上,聚了附近村落里的两千多工匠。
朱琳渼原本想将船厂的政策当众公布一番,但一旁海浪声不断,距离远点儿的人根本听不见。
他无奈之下,只得让各村管事之人转去做木工活的工棚里。
当下有百余人步入棚中,又有当地知县为朱琳渼大致介绍一番。这些人中有十多名是村中族老,其他的则是造船时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朱琳渼这才知道,原来外面两千余人大部分干的只是普通力气活,其中有三成左右是木匠,一成铁匠,另有些绳匠及制帆的篾匠等。
而实际负责整体施工及关键位置建造的,就是眼前这百十人。
他开宗明义道:“和兰人在我大明沿海耀武扬威,直接威胁到大明的海上贸易。如今朝廷急需大型战船,以驱外夷,定我海疆,以利大明与外邦货物往来。”
在坐的船匠们都是一愣,他们打生下来,还是第一次听说朝廷为了方便与夷人做买卖,而要大举制造战船。
他们的心立刻热了起来,朝廷造战船倒还没什么,但听辅政王殿下的意思,以后朝廷会鼓励出海贸易,那这商船还能少得了?
他们皆是靠造船吃饭的人,若是如此,往后何愁村中进项会少。
其实这种船台也是朱琳渼自后世的资料上看到过的。至清代晚期,这种船台才在广东、福建等地出现,而欧洲人却在十六世纪末便已开始使用类似的技术了。
不过由于朱琳渼的出现,却将东西方的造船技术差距瞬间缩短了一百多年。
另外他还打算用石子加仙石粉,也就是水泥,铺设船厂几个主要工作区的地面,以及连接各个区域之间的道路。
由于船厂占地面积极大,故而只能露天作业。以船厂现有的这种沙土地,虽经过了一定的夯实处理,但只要下了连阴雨,至少得停工七八天。
但如果有了水泥地面,至多半天时间便能重新开工。
虽然仙石粉对外售价极高,不过这东西实际上就是用粘土和石灰石烧成的,成本其实并不算高。为了能尽快打造出有战斗力的大明水师,这点钱朱琳渼是绝不会舍不得的。
至于锻造、钻孔、打磨、切割等工具,他是肯定要给船匠们全套更新的。
除了这些“常规”的升级之外,他手中还有一项远超这个时代的“大杀器”,那便是后世造船时必备的龙门吊。
当然,限于现有条件,他能做到的程度和后世肯定有差距。由于缺乏合适的锻造技术,眼下就只能用木头搭建框架,承重能力和自重都要比钢制框架差很多。
而且起重设备也只能靠人力手摇绞盘加滑轮,最多使用畜力绞盘,不过拉起一吨左右的物料应该问题不大。
同时龙门吊前后移动也只能使用畜力,不过朱琳渼设计将龙门吊搭在木质轨道上,移动起来应该也不算太难。
而这东西一旦投入使用,那简直能将造船的效率翻上几翻!
龙门吊这东西实际就是一个巨大的“n”字形起重机,横跨在待建的船体之上。当造船过程中需要将较大的部件固定在船身某处时,便是这东西一展身手的时候。
十七世纪传统的造船方式,一般是哪里需要安装大部件,就在哪里建起一座金字塔形的木架。而后数百人合力将沉重的部件拽到木架顶端,再缓缓挪到船身旁,其他工匠上前固定。
等这一个部件装好,木架便失去作用,又得重新拆掉,拿去下一个地方安装。
这个过程光是拆装木架,便要耗费大量时间,更不用说吊起部件和挪动的过程更是费劲。
但龙门吊就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
整个龙门吊是沿着滑轨来回移动的,将需要安装的船身部件吊起,以牲畜拖动龙门吊移动至船身上方,缓缓放下,工匠固定部件。整个过程至少比传统方式要快上数倍。
而且龙门吊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又节省了大量拆装木架的时间。
其实这东西说穿了并不算多么复杂,但技术方面就是这样,往往一点灵感的迸发,就能带来巨大的提高。
然而就是这一点创新,你想不到就是想不到。人类常常是笨办法用了数百年,才获得了一次灵感,得以突破创新。只不过朱琳渼把这些灵感提前带给了大明。
他正思索着船厂技术改造的事情,就见郑成功扬鞭而来,到近前翻身下马,抬手敬礼,“殿下,这附近两千余名船匠已全部召集齐了。”
这些船匠实则便是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他们靠海吃海,祖祖辈辈以造船为生。此次郑芝龙倒台,各村皆怕自己也被牵扯进叛国大案,是以逃得到处都是。
郑成功召集了南安一些旧识,费了好大劲才算将他们重又聚拢起来。
朱琳渼点头道:“他们近日能否复工?”
“回殿下,几名族老都发了话,只要朝廷下令,他们立刻便可开工。”郑成功随即又皱眉道,“只是,眼下这木料却还没有着落。”
朱琳渼指着远处山丘,“这一路俱是参天古树,立刻使人伐来便是。”福建自古便是造船圣地,很大原因便是这里森林资源丰富,大量百年甚至千年巨木任人挑选。在木质帆船称霸海洋的时代,这里有着无可比拟的造船优势。
没等郑成功说话,一旁庞筑便拱手道:“殿下,初伐下来的木料湿气太重,直接用在船上很快便会走样、开裂。
“故而新木至少得阴干数月,大料甚至要经年干燥……”
朱琳渼闻言便觉一阵头大,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遂皱眉道:“何处能购得木料?”
“殿下,普通物料倒是好买。但您要造千料大船,这龙骨、大梁所需的巨木却不易寻得。”
朱琳渼无奈道:“尽遣人手去找。价格高出五成之内都给我买下来。”
“下官遵命。”
朱琳渼又对郑成功道:“大木,将工匠们都招来吧。木料未到之前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是!”
次日,船厂前的空地上,聚了附近村落里的两千多工匠。
朱琳渼原本想将船厂的政策当众公布一番,但一旁海浪声不断,距离远点儿的人根本听不见。
他无奈之下,只得让各村管事之人转去做木工活的工棚里。
当下有百余人步入棚中,又有当地知县为朱琳渼大致介绍一番。这些人中有十多名是村中族老,其他的则是造船时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朱琳渼这才知道,原来外面两千余人大部分干的只是普通力气活,其中有三成左右是木匠,一成铁匠,另有些绳匠及制帆的篾匠等。
而实际负责整体施工及关键位置建造的,就是眼前这百十人。
他开宗明义道:“和兰人在我大明沿海耀武扬威,直接威胁到大明的海上贸易。如今朝廷急需大型战船,以驱外夷,定我海疆,以利大明与外邦货物往来。”
在坐的船匠们都是一愣,他们打生下来,还是第一次听说朝廷为了方便与夷人做买卖,而要大举制造战船。
他们的心立刻热了起来,朝廷造战船倒还没什么,但听辅政王殿下的意思,以后朝廷会鼓励出海贸易,那这商船还能少得了?
他们皆是靠造船吃饭的人,若是如此,往后何愁村中进项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