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活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开海最新章节!
电报对蜀藩的作用可太大了。
他们在大前年只用了四个月就把准备铺设电线的沟渠挖好,前年用两个月把沟渠修成方渠,在这过程中一直按照朝廷派来的工部吏员要求烧瓦片。
电报开始在蜀地修造,这项新科技就已经在江山半壁投入实用阶段,有充足的经验,人们不再苛求精细美观的石槽来放置电报——把陶烧成两片契合的圆瓦盛电线,瓦带两耳,耳有小孔塞一个石榫固定,外面埋上土也一样能防虫防害。
但一直等到去年,朝廷才从湖广派船队把电线、蒸机等一系列工具以及会使用新工具的人才送入蜀中,已席卷江山半壁的新工具这才真正在川中为人所知。
最大的改善是什么呢?
过去半年才能收到的消息,如今只需七至十三日即可知晓。
消息要是从陕西传过来,就快一点;若是从湖广传过来,就慢一点,但总归是比过去快太多了。
其实蜀王朱宣圻根本没收到万历让徐爵透出来的风,是唐王跟他说的,说皇帝修铁路缺银子了,蜀藩这么有富贵,何不给皇帝出点力。
朱宣圻压根不知道唐王口中所说之铁路是什么东西,而且问遍王府官吏,全是一问三不知,好在他看懂了最关键的,皇帝缺钱。
缺钱嘛,黄金六万两应该够了吧?
不够还有。
不一次给太多的原因是蜀藩正在完成皇帝下达的上一个指示:修学校。
皇帝要办万历新建小学,过去的官学该修缮的要修缮、地方的社学、乡学也要全部收归朝廷统一管制。
这事比修电报困难的多,各地社学乡学大多数是百姓当中商贾、乡绅与官员主持修建的,虽说是每社皆有,但各方财力不同,修造规格自然也有所不同。
富贵的社学管吃管住、贫穷的社学只是一间草庐,相互之间差距极大,蜀藩身处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被路况与遥远空间磨练出善于隔四千里江山揣摩圣意的独家本领——规格要统一。
蜀藩一直忙着修缮各处社学,把成都府周遭所有社学、乡学、私塾都提升到官学一个水平。
这需要买地、请工人、盖学堂、盖先生居室、修菜园、再给被占了地的百姓另起宅子,最后有的地方路况太差,还要顺手修个路、架个桥,好方便学生上课。
于蜀藩而言,这就是他们的分内事——即使地处偏远,仍让百姓感受到皇恩浩荡近在咫尺,这是二百年来蜀藩存在的意义。
皇室给了他们太多赏赐,他们的宫城为藩国中最大、他们的宫墙为藩国中最高、他们的藩王陵墓有皇室的仪制、他们的日常用度可以使用皇家的规格。
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对得起皇室封赏。
可这信呀,比银子过去的晚。
银子是户部分司一接手,这边的公文顺着电报打进京师,户部就得给皇帝提,而且还得问问皇帝:陛下您是要金还是要银呀?
但信不一样。
尽管已经有电报了,但设计诸多钱财、大事的信件,蜀藩又没有直通皇帝的密码本,必须要专人送去西安,那边有锦衣卫驻防的电报站,才能以密文的形式直达宫内,不必教沿途外人知晓。
如此一来这封信送到紫禁城的时间就晚了一些,晚到万历都已经计划好蜀藩连根拔起后该上哪儿去了。
肯定是东洋。
西洋是宗室最坏的去处,南洋离朝廷近买卖方便环境不好,东洋则对宗室庶人、宗室贤良来说最好的去处。
书信从成都往西安走的时间里,万历也好好查了查蜀藩宗室子弟过去的作为,确实作奸犯科的情况很少,又多有立功,让他都动了恻隐之心。
把蜀藩转封到外洋上去吧,内心过意不去;可把他留在川中,又跟银子过意不去。
更何况不单单是银子,蜀藩所享有土地太多了,他们能保证直至今日代代贤良,却难以保证今后永远那么贤良,只要出一个混账,就足够将蜀藩过去二百年来秉持的美德败坏的一干二净。
可真要封他们,万历确实于心不忍,也怕寒了宗室的心。
混账的宗室封出去,天下都能理解,朝野弹冠相庆;难以过活的下层宗室封出去,人们尽管当时不解,回过头看他们在东洋军府治下确实过得日子还不错,也就接受了。
可蜀藩这样代代贤良忠诚且富有的宗室封出去,不论在哪他们都无法过上比如今更好的生活。
有功的该赏,有过的才该罚。
否则就成了不辨是非的昏君。
这种纠结的心态一直等到蜀王的书信通过锦衣卫电报传入京师,才终于让他高兴起来。
蜀王在信里首先提到的就是关于唐王等人联名上表解除藩禁的事,整个蜀藩都不支持,当然他们也不反对,更看重朝廷或者说皇帝的意见,蜀藩这么多年来一直秉承着对皇室的支持,换来无与伦比的信任与亲待,这一次也还是一样,不论皇帝做何打算,蜀藩上下都会依然支持皇室的决定。
如果能让蜀藩派遣世子进京觐见皇帝就更好了,他们已经很久没见到过皇帝了。
而且如今川外的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他们的确急需见到皇帝,并学习最新的东西,诸如电报是怎么回事、皇帝要修的铁路是什么东西、还有别人口中所言青龙军列又是什么。
养尊处优的生活让天下宗藩最富贵的蜀藩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是最早知道的,唯独这一次他们例外了。
而在另一方面,蜀王在信中报告了他们对成都府及周遭诸州县的乡学、社学进行修缮的成果,向皇帝言明如今的蜀藩所在的土地上,上百所乡学社学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老师,来教授学生们学习与过去不同但对今后天下有利的知识,只等天子派遣过去。
最后,蜀王还不知道铁路与青龙军列究竟是怎么回事,因此他不知道皇帝为修铁路究竟需要多少银两,如果皇帝在银钱上依然不够,向成都再传去一封电报,只要他们有,蜀藩十三旁支郡王会在最短的时间里为天子筹集到银两及所需物资。
一封书信看得万历内心极为舒畅……做藩王做到这份儿上,活该他们天下最富贵。
电报对蜀藩的作用可太大了。
他们在大前年只用了四个月就把准备铺设电线的沟渠挖好,前年用两个月把沟渠修成方渠,在这过程中一直按照朝廷派来的工部吏员要求烧瓦片。
电报开始在蜀地修造,这项新科技就已经在江山半壁投入实用阶段,有充足的经验,人们不再苛求精细美观的石槽来放置电报——把陶烧成两片契合的圆瓦盛电线,瓦带两耳,耳有小孔塞一个石榫固定,外面埋上土也一样能防虫防害。
但一直等到去年,朝廷才从湖广派船队把电线、蒸机等一系列工具以及会使用新工具的人才送入蜀中,已席卷江山半壁的新工具这才真正在川中为人所知。
最大的改善是什么呢?
过去半年才能收到的消息,如今只需七至十三日即可知晓。
消息要是从陕西传过来,就快一点;若是从湖广传过来,就慢一点,但总归是比过去快太多了。
其实蜀王朱宣圻根本没收到万历让徐爵透出来的风,是唐王跟他说的,说皇帝修铁路缺银子了,蜀藩这么有富贵,何不给皇帝出点力。
朱宣圻压根不知道唐王口中所说之铁路是什么东西,而且问遍王府官吏,全是一问三不知,好在他看懂了最关键的,皇帝缺钱。
缺钱嘛,黄金六万两应该够了吧?
不够还有。
不一次给太多的原因是蜀藩正在完成皇帝下达的上一个指示:修学校。
皇帝要办万历新建小学,过去的官学该修缮的要修缮、地方的社学、乡学也要全部收归朝廷统一管制。
这事比修电报困难的多,各地社学乡学大多数是百姓当中商贾、乡绅与官员主持修建的,虽说是每社皆有,但各方财力不同,修造规格自然也有所不同。
富贵的社学管吃管住、贫穷的社学只是一间草庐,相互之间差距极大,蜀藩身处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被路况与遥远空间磨练出善于隔四千里江山揣摩圣意的独家本领——规格要统一。
蜀藩一直忙着修缮各处社学,把成都府周遭所有社学、乡学、私塾都提升到官学一个水平。
这需要买地、请工人、盖学堂、盖先生居室、修菜园、再给被占了地的百姓另起宅子,最后有的地方路况太差,还要顺手修个路、架个桥,好方便学生上课。
于蜀藩而言,这就是他们的分内事——即使地处偏远,仍让百姓感受到皇恩浩荡近在咫尺,这是二百年来蜀藩存在的意义。
皇室给了他们太多赏赐,他们的宫城为藩国中最大、他们的宫墙为藩国中最高、他们的藩王陵墓有皇室的仪制、他们的日常用度可以使用皇家的规格。
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对得起皇室封赏。
可这信呀,比银子过去的晚。
银子是户部分司一接手,这边的公文顺着电报打进京师,户部就得给皇帝提,而且还得问问皇帝:陛下您是要金还是要银呀?
但信不一样。
尽管已经有电报了,但设计诸多钱财、大事的信件,蜀藩又没有直通皇帝的密码本,必须要专人送去西安,那边有锦衣卫驻防的电报站,才能以密文的形式直达宫内,不必教沿途外人知晓。
如此一来这封信送到紫禁城的时间就晚了一些,晚到万历都已经计划好蜀藩连根拔起后该上哪儿去了。
肯定是东洋。
西洋是宗室最坏的去处,南洋离朝廷近买卖方便环境不好,东洋则对宗室庶人、宗室贤良来说最好的去处。
书信从成都往西安走的时间里,万历也好好查了查蜀藩宗室子弟过去的作为,确实作奸犯科的情况很少,又多有立功,让他都动了恻隐之心。
把蜀藩转封到外洋上去吧,内心过意不去;可把他留在川中,又跟银子过意不去。
更何况不单单是银子,蜀藩所享有土地太多了,他们能保证直至今日代代贤良,却难以保证今后永远那么贤良,只要出一个混账,就足够将蜀藩过去二百年来秉持的美德败坏的一干二净。
可真要封他们,万历确实于心不忍,也怕寒了宗室的心。
混账的宗室封出去,天下都能理解,朝野弹冠相庆;难以过活的下层宗室封出去,人们尽管当时不解,回过头看他们在东洋军府治下确实过得日子还不错,也就接受了。
可蜀藩这样代代贤良忠诚且富有的宗室封出去,不论在哪他们都无法过上比如今更好的生活。
有功的该赏,有过的才该罚。
否则就成了不辨是非的昏君。
这种纠结的心态一直等到蜀王的书信通过锦衣卫电报传入京师,才终于让他高兴起来。
蜀王在信里首先提到的就是关于唐王等人联名上表解除藩禁的事,整个蜀藩都不支持,当然他们也不反对,更看重朝廷或者说皇帝的意见,蜀藩这么多年来一直秉承着对皇室的支持,换来无与伦比的信任与亲待,这一次也还是一样,不论皇帝做何打算,蜀藩上下都会依然支持皇室的决定。
如果能让蜀藩派遣世子进京觐见皇帝就更好了,他们已经很久没见到过皇帝了。
而且如今川外的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他们的确急需见到皇帝,并学习最新的东西,诸如电报是怎么回事、皇帝要修的铁路是什么东西、还有别人口中所言青龙军列又是什么。
养尊处优的生活让天下宗藩最富贵的蜀藩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是最早知道的,唯独这一次他们例外了。
而在另一方面,蜀王在信中报告了他们对成都府及周遭诸州县的乡学、社学进行修缮的成果,向皇帝言明如今的蜀藩所在的土地上,上百所乡学社学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老师,来教授学生们学习与过去不同但对今后天下有利的知识,只等天子派遣过去。
最后,蜀王还不知道铁路与青龙军列究竟是怎么回事,因此他不知道皇帝为修铁路究竟需要多少银两,如果皇帝在银钱上依然不够,向成都再传去一封电报,只要他们有,蜀藩十三旁支郡王会在最短的时间里为天子筹集到银两及所需物资。
一封书信看得万历内心极为舒畅……做藩王做到这份儿上,活该他们天下最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