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一百二十节 编者按,意义重大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吞天武帝、万魂武神、英雄联盟之直播瓦洛兰、大领主养成系统、神域魔皇、傲世狱天决、苍穹仙主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还看今朝最新章节!
龚忠伦在李铭办公室里呆了小半个小时才离开。
对于龚忠伦的一些心思,李铭自然清楚。
这也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龚忠伦年龄即将进入一个尴尬期,而煤炭工业局明年会被裁撤掉,龚忠伦自然希望能有一个更好的去处。
尤其是眼见得三十岁不到的沙正阳竟然又要破格晋升为副厅级,这种对比刺激,肯定让龚忠伦这些人心里很难受。
对沙正阳的考察,组织部那边已经基本结束了,很快就要上会研究了,对这一点李铭倒是没有太多想法。
周远望和王云祥都认可的人,李铭不认为自己可以做什么,更何况虽然沙正阳在东神煤业扩建上和自己打了对台,但是那不是沙正阳的问题,而是尤万刚和钟广标的问题,这一点李铭还不至于看不清楚。
沙正阳当然还是有些能力的,但只是不能为自己所用,这让李铭有些遗憾。
他也有些搞不清楚,本来是林春鸣和钟广标的人,怎么就突然被尤万刚收编了,而且尤万刚还敢这么大手笔的给对方如此力度的支持,这也让李铭对尤万刚的判断有了一些改变。
想到这里,李铭重新拿起放在一边的《半月谈》,翻到那篇《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是新华社的两个小有名气记者褚玉林和王凡二人写的,当然对象是长川实业的改革,背后人物是沙正阳。
这篇文章也就罢了,但关键是后边还有一篇编者按。
编者按把《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进行了提炼和更深一步的挖掘,提出了改革永远在路上这一观点。
编者按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而且这个提炼挖掘,一下子就把这篇文章的立意也提升了许多,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一下子进化到了改革永远在路上,少了这两个字,其分量提升十倍,含金量同样提升十倍,而且是在《半月谈》这类杂志上,其影响力可想而回。
轻轻叹了一口气,李铭不得不承认,这是个人物,不但分析问题到位,而且很善于捕捉时机。
十五大召开在即,这样一篇文章所起到的影响作用,谁都能感受得到,别说一个副厅,就是正厅都不在话下,只不过对方现在的条件不成熟罢了,但这篇文章可以让这个家伙直接进入更高层的视野中了,千值万值。
李铭当然也清楚,能请动新华社的知名记者,不是光靠关系就能行的,那得的确要有点儿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而且还需要相当应景。
沙正阳的这个造势时间节点选得恰到好处,而《半月谈》的效率也超乎寻常的高,这背后肯定有人在推波助澜,甚至可能是高层也认识到了这个长川实业改革的示范效应,需要在十五大之前造一造势,所以只能说是沙正阳这个家伙赶上了,机会太好了。
作为常务高官,李铭很清楚下一阶段从中央到地方上的改革攻坚目标指向。
国企改革是重头,同时要以国企改革带动整个全社会的改革开放,但国企改革有很多难题,一旦处理不好,甚至可能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不利影响。
如何平衡发展和稳定,相当考验具体操作者的领导艺术,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在摸索中总结经验。
沙正阳很大胆的先走出了这一步,相当有胆魄,光是这个勇气就让人佩服,在高层都尚未有明确的路径指向出来时,这样率先探索是要承担巨大风险的,但是同样这也很容易赢得高层视线聚焦。
沙正阳很年轻,这大概就是他的一大底气,哪怕在过程中真的出了一些什么问题,那也没什么,他有年龄优势可以弥补回来,而换了其他人,恐怕就要三思了。
越是琢磨,李铭就越是不甘,当背景墙难以让人忍受,自己必须要做点儿什么。
当然他很清楚现在的这种情形下,自己不可能去逆势而动,尤其是在改革这杆大旗下这盘大棋里,自己只能顺势而为,不代表在煤炭行业走势,而是指国企改革,自己应当有所为。
放下手中的《半月谈》,李铭把身体仰靠在椅子里,微微扬起头思考,虽然在有些观点上还是有一些不一致,但是自己还是不应该放弃这个阵地,作为常务副省I长,国企改革这是重头戏,自己没有理由忽略。
想到这里,他拿起案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电话:“老章,你让办公厅准备一下,下一周我打算抽两天时间调研一下省属国企,尤其是大型骨干国企,你们先拟个方案出来,嗯,确定一下调研的目标,然后拿给我看看,……”
“不要带指向性,骨干企业,主要是为下一阶段中央相关政策精神出来之后,我们省里该如何打算,是不是可以考虑未雨绸缪,先做一些准备工作嘛,嗯,一些先行的摸索探索可以让省政府政研室先搞起来嘛,对,不要等待观望,政策研究室你该走到前面嘛,……”
放下电话,李铭心情又有些不好。
办公厅和政研室这帮人还是太懈怠了,敏感度太低了,很多工作都还要自己来手把手的安排布置,缺乏主观能动性,更缺乏一些政治敏锐性。
都说要等待十五大召开,可是难道说十五大没开之前就感受不到一些政策风向吗?简直是笑话。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有些部门还是需要经常交流调整,否则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惰性惯性和懈怠情绪,也该是有些新鲜血液进来才能有利于工作的推动。
李铭默默的思考着。
*******
沙正阳也在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半月谈》的那篇文章。
他等待这篇文章已经很久了。
褚玉林和王凡和他一直在电话联系着,但是上《半月谈》时间需要编辑部来定,不是他们俩能决定的,所以只有等。
好在这两位这一次选题很符合高层意图,掐在了十五大即将召开的骨节眼儿上,而国企改革更是十五大之后改革的重头戏,所以如何改,怎么改,改革的方式步骤都需要进行大量探索,而长川实业走在了前面,这无疑是一个亮点。
加上这两位也是社里边很看重的新锐,所以这篇文章加编者按才能这么快上刊。
相比那篇采访文章,编者按的突破和分量更让沙正阳心喜不一。
两者的高度不一样了,意味深长,沙正阳不清楚这篇文章能够带给自己什么,但是其意义重大,连曹清泰和林春鸣都专门打来电话问自己情况,足见这个东西的威力。
尤万刚和钟广标二人也看到了这篇文章,但是他们俩反而表现得很冷静。
沙正阳也意识到不同人在看待同一件事情上的不一样,曹清泰是满意,林春鸣是鼓舞,而尤万刚和钟广标则是审慎乐观,而自己则是兴奋。
“不必担心,能够刊登出来,本身就代表着一个走向。”郭业山微笑着拍了拍沙正阳的肩头,心中却是唏嘘感慨,人和人不同际遇真是大不一样啊,每一个机会都能被这家伙给抓住,想不飞黄腾达都不行。
“郭部长,我倒是没多担心这个,就是担心引来无数关注,如果下一步企业改革之后发展不尽人意,那可就真的不好交代了。”沙正阳苦笑。
这一点还真不好说,上了《半月谈》了,成了改革先锋旗帜了,理所当然该是形势一片大好,交出一副满意答卷,结果企业效益却不尽人意,达不到改革的目的和效果,你怎么说?辜负了领导的一片期望,只怕你更得要有个说法了。
“你自己都没有把握?”郭业山笑着问道:“国企需要承担社会义务,这一点如何平衡,你需要把握好尺度,但我想省里领导是看得到的,不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这也是一个坎儿,爬过去,也许就是别有一番天地。”
郭业山在宣传领域浸淫日久,对很多问题还是看得比较准的。
国企改革关乎重大,谁都知道这道题不好做,但是又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了,无论怎么做,肯定都会有问题出来,甚至问题还不小,但是却不可能再拖下去,因噎废食智者不为,高层在这一点上已经下了决心。
很多人畏首畏尾,怕担风险,这其实就是政治短视。
沙正阳走出第一步,其实这就是一个政治智慧和政治魄力的体现,只要你做了,无论对错,无论结果,都比你不做强,只要你是秉承公心。
而且虽然沙正阳话说得很谦虚,但是郭业山还是认定长川实业的这一会改革效果不会太差。
不打无准备之仗是沙正阳的习惯,而选择了建筑、房地产和建材相关联的这三块作为突破,本身也就说明沙正阳看好这三块关联产业,就是要借助企业改革来将这一块彻底爆发出来,让政治效应和经济效应实现最大化。
龚忠伦在李铭办公室里呆了小半个小时才离开。
对于龚忠伦的一些心思,李铭自然清楚。
这也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龚忠伦年龄即将进入一个尴尬期,而煤炭工业局明年会被裁撤掉,龚忠伦自然希望能有一个更好的去处。
尤其是眼见得三十岁不到的沙正阳竟然又要破格晋升为副厅级,这种对比刺激,肯定让龚忠伦这些人心里很难受。
对沙正阳的考察,组织部那边已经基本结束了,很快就要上会研究了,对这一点李铭倒是没有太多想法。
周远望和王云祥都认可的人,李铭不认为自己可以做什么,更何况虽然沙正阳在东神煤业扩建上和自己打了对台,但是那不是沙正阳的问题,而是尤万刚和钟广标的问题,这一点李铭还不至于看不清楚。
沙正阳当然还是有些能力的,但只是不能为自己所用,这让李铭有些遗憾。
他也有些搞不清楚,本来是林春鸣和钟广标的人,怎么就突然被尤万刚收编了,而且尤万刚还敢这么大手笔的给对方如此力度的支持,这也让李铭对尤万刚的判断有了一些改变。
想到这里,李铭重新拿起放在一边的《半月谈》,翻到那篇《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是新华社的两个小有名气记者褚玉林和王凡二人写的,当然对象是长川实业的改革,背后人物是沙正阳。
这篇文章也就罢了,但关键是后边还有一篇编者按。
编者按把《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进行了提炼和更深一步的挖掘,提出了改革永远在路上这一观点。
编者按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而且这个提炼挖掘,一下子就把这篇文章的立意也提升了许多,国企改革永远在路上一下子进化到了改革永远在路上,少了这两个字,其分量提升十倍,含金量同样提升十倍,而且是在《半月谈》这类杂志上,其影响力可想而回。
轻轻叹了一口气,李铭不得不承认,这是个人物,不但分析问题到位,而且很善于捕捉时机。
十五大召开在即,这样一篇文章所起到的影响作用,谁都能感受得到,别说一个副厅,就是正厅都不在话下,只不过对方现在的条件不成熟罢了,但这篇文章可以让这个家伙直接进入更高层的视野中了,千值万值。
李铭当然也清楚,能请动新华社的知名记者,不是光靠关系就能行的,那得的确要有点儿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而且还需要相当应景。
沙正阳的这个造势时间节点选得恰到好处,而《半月谈》的效率也超乎寻常的高,这背后肯定有人在推波助澜,甚至可能是高层也认识到了这个长川实业改革的示范效应,需要在十五大之前造一造势,所以只能说是沙正阳这个家伙赶上了,机会太好了。
作为常务高官,李铭很清楚下一阶段从中央到地方上的改革攻坚目标指向。
国企改革是重头,同时要以国企改革带动整个全社会的改革开放,但国企改革有很多难题,一旦处理不好,甚至可能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不利影响。
如何平衡发展和稳定,相当考验具体操作者的领导艺术,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在摸索中总结经验。
沙正阳很大胆的先走出了这一步,相当有胆魄,光是这个勇气就让人佩服,在高层都尚未有明确的路径指向出来时,这样率先探索是要承担巨大风险的,但是同样这也很容易赢得高层视线聚焦。
沙正阳很年轻,这大概就是他的一大底气,哪怕在过程中真的出了一些什么问题,那也没什么,他有年龄优势可以弥补回来,而换了其他人,恐怕就要三思了。
越是琢磨,李铭就越是不甘,当背景墙难以让人忍受,自己必须要做点儿什么。
当然他很清楚现在的这种情形下,自己不可能去逆势而动,尤其是在改革这杆大旗下这盘大棋里,自己只能顺势而为,不代表在煤炭行业走势,而是指国企改革,自己应当有所为。
放下手中的《半月谈》,李铭把身体仰靠在椅子里,微微扬起头思考,虽然在有些观点上还是有一些不一致,但是自己还是不应该放弃这个阵地,作为常务副省I长,国企改革这是重头戏,自己没有理由忽略。
想到这里,他拿起案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电话:“老章,你让办公厅准备一下,下一周我打算抽两天时间调研一下省属国企,尤其是大型骨干国企,你们先拟个方案出来,嗯,确定一下调研的目标,然后拿给我看看,……”
“不要带指向性,骨干企业,主要是为下一阶段中央相关政策精神出来之后,我们省里该如何打算,是不是可以考虑未雨绸缪,先做一些准备工作嘛,嗯,一些先行的摸索探索可以让省政府政研室先搞起来嘛,对,不要等待观望,政策研究室你该走到前面嘛,……”
放下电话,李铭心情又有些不好。
办公厅和政研室这帮人还是太懈怠了,敏感度太低了,很多工作都还要自己来手把手的安排布置,缺乏主观能动性,更缺乏一些政治敏锐性。
都说要等待十五大召开,可是难道说十五大没开之前就感受不到一些政策风向吗?简直是笑话。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有些部门还是需要经常交流调整,否则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惰性惯性和懈怠情绪,也该是有些新鲜血液进来才能有利于工作的推动。
李铭默默的思考着。
*******
沙正阳也在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半月谈》的那篇文章。
他等待这篇文章已经很久了。
褚玉林和王凡和他一直在电话联系着,但是上《半月谈》时间需要编辑部来定,不是他们俩能决定的,所以只有等。
好在这两位这一次选题很符合高层意图,掐在了十五大即将召开的骨节眼儿上,而国企改革更是十五大之后改革的重头戏,所以如何改,怎么改,改革的方式步骤都需要进行大量探索,而长川实业走在了前面,这无疑是一个亮点。
加上这两位也是社里边很看重的新锐,所以这篇文章加编者按才能这么快上刊。
相比那篇采访文章,编者按的突破和分量更让沙正阳心喜不一。
两者的高度不一样了,意味深长,沙正阳不清楚这篇文章能够带给自己什么,但是其意义重大,连曹清泰和林春鸣都专门打来电话问自己情况,足见这个东西的威力。
尤万刚和钟广标二人也看到了这篇文章,但是他们俩反而表现得很冷静。
沙正阳也意识到不同人在看待同一件事情上的不一样,曹清泰是满意,林春鸣是鼓舞,而尤万刚和钟广标则是审慎乐观,而自己则是兴奋。
“不必担心,能够刊登出来,本身就代表着一个走向。”郭业山微笑着拍了拍沙正阳的肩头,心中却是唏嘘感慨,人和人不同际遇真是大不一样啊,每一个机会都能被这家伙给抓住,想不飞黄腾达都不行。
“郭部长,我倒是没多担心这个,就是担心引来无数关注,如果下一步企业改革之后发展不尽人意,那可就真的不好交代了。”沙正阳苦笑。
这一点还真不好说,上了《半月谈》了,成了改革先锋旗帜了,理所当然该是形势一片大好,交出一副满意答卷,结果企业效益却不尽人意,达不到改革的目的和效果,你怎么说?辜负了领导的一片期望,只怕你更得要有个说法了。
“你自己都没有把握?”郭业山笑着问道:“国企需要承担社会义务,这一点如何平衡,你需要把握好尺度,但我想省里领导是看得到的,不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这也是一个坎儿,爬过去,也许就是别有一番天地。”
郭业山在宣传领域浸淫日久,对很多问题还是看得比较准的。
国企改革关乎重大,谁都知道这道题不好做,但是又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了,无论怎么做,肯定都会有问题出来,甚至问题还不小,但是却不可能再拖下去,因噎废食智者不为,高层在这一点上已经下了决心。
很多人畏首畏尾,怕担风险,这其实就是政治短视。
沙正阳走出第一步,其实这就是一个政治智慧和政治魄力的体现,只要你做了,无论对错,无论结果,都比你不做强,只要你是秉承公心。
而且虽然沙正阳话说得很谦虚,但是郭业山还是认定长川实业的这一会改革效果不会太差。
不打无准备之仗是沙正阳的习惯,而选择了建筑、房地产和建材相关联的这三块作为突破,本身也就说明沙正阳看好这三块关联产业,就是要借助企业改革来将这一块彻底爆发出来,让政治效应和经济效应实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