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乙支文德以前是看不起渊太祚的,认为他能担任莫离支这个要职,凭借的并非自己的本事,而只是自己的出身而已。
高句丽是一个数百年的王国,是扶余的分支。他们属于貊族,貊族是辽东土着,先后建立了四支扶余国,也就是扶余,后人称北扶余,以及卒本扶余,也就是高句丽,还有东扶余和南扶余,南扶余也是百济。
在高句丽灭亡之后,貊人似乎消亡,与史上的契丹、柔然人一样的消亡。
总之高句丽和现在的百济其实都是由扶余国王室分支建立起来的,因此他们王国底子里其实还是扶余的那套,也就是封建和部落联盟制的特殊农耕渔猎国家。
高句丽既有中央和州县这一套体制,同时也还有封建和部落制。高句丽就是由五大部族联合建立的,如今也就成了高句丽的五大家族。
这渊氏,正是五部中最强的一部。可以说,高句丽的政体类似于中原的分封制,但又还要加上部落氏族。高句丽大王的权利比起周天子自然是要强,但却又远比不上隋唐这样的大一统王朝皇帝的集权。
和突厥有些相似,但却又多了州县设置等这些农耕文明特有的东西。
渊家世代为高句丽东部大人,掌握着大片的土地、人口,拥有许多城镇村庄和兵马。甚至在如今的朝中,还是五大家族之首,是北方首领,与王室朝廷分庭抗衡。
但保皇派首领乙支文德却依然瞧不起渊太祚,一个完全靠出身才成为朝廷百官之首的家伙。
但是今天,渊太祚提出修建长城之议已经让乙支文德大出意外,更让人惊讶的是渊太祚这个老家伙,居然还马上就拿来了详细的长城修建计划,甚至还拿出了两套方案。
两份方案且都非常好,乙支文德这样的用兵大家,都一眼看出,这两个计划不是什么仓促间随便拿出来的,而应当是经过仔细的研究之后设计完成的。
非常好,好到让人震惊。
“辽东长城有两个方案,一是山城联防线,一是山城防御组群。”
渊太祚侃侃而谈。
乙支文德眉头却皱越紧。
他难以相信,渊太祚居然有如此才能。转而想到,这肯定是莫离支府里的幕僚做出的方案,但就算如此,他也不得不震惊渊太祚手下居然有如此了得的人物。
他仔细的听着,山城联防防线,这个方案长城并不是筑在边境城堡之外。辽河东岸百里之内,基本都是宽阔平坦的平原,这样的地方无险可守。春夏之初的时候,辽河冰消水涨,两岸泥泞难行,一片沼泽滩地,倒是能够阻滞敌军。
可只要过了这季节,那么这里就是无险可守,对于拥有大量军队的唐军来说,在这里交战,哪怕是主场作战,他们也没有便宜可占。
因此,渊太祚的第一个方案,就并非是在辽河岸边平原上修筑长城,而是把距离辽河东百里外的各山间的山城,用城墙连接起来。把北起扶余南至大海的千余里边境,依山脉把大大小小几百座山城堡垒接连起来,组成一道城防连防。
“北起扶余、新城、玄冤、辽东、沙卑、盖牟、安市、建安诸城,成南北一线排列。修筑千里长城,把这些地方连接起来,变成以这些军事重镇为主要据点,连接其它诸堡垒的西部防卫线,用它来抵御唐军的进攻。”
渊太祚说到激动处,挥动着手臂激昂的道。
连乙支文德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案很好。
这道千里长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建在无险可依的辽河岸边平原上。他实际上是一个山城联防线。把已经遍布在辽河东岸一二百里内的那大小几百座山城连接起来。
在这些山城之间,再修一道城墙,将他们连接起来。
相比起在辽河平原上再筑一道长城,这个方案也明显的工程较小。不过就算如此,要把这几百座城堡连接起来,毕竟是千里防线,甚至各山城并不是真正一排的,是犬牙交错的,工程量远不止一千里。
“一旦长城修成,那么各山城就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唐军绝不可能攻破,这必然会是固若金汤的一道天险。前阻辽河,后依群山。”
高建武听的直点头。
“莫离支,依你估计,这道长城多久能够修好?需要征发多少劳工,需要多少钱粮?”
渊太祚停顿了下,斟酌着道,“整个长城防线,有千里之长,如果征发五十万劳工,则三年可毕。如果三十万劳工,五年可成。”
乙支文德在一边冷笑,“照这么说,如果征十万劳役,岂不是得需要十五年之久?”
渊太祚也不反驳。
“千里长城,岂能一日功毕?毕竟要靠他阻挡百万唐军,我认为征发五十万劳工,日夜抢修,三年内完成还是值得的。”
“可我们征发五十万劳工,对我高句丽影响巨大,不要放牧不要耕种了吗?”
高句丽虽说是东北的霸主,经几百年,但这几百年也不是一直是强盛的,期间不但被中原的汉、魏、晋等吊打,甚至也被前燕、北齐等多次打的元气大伤,甚至还曾败于百济、新罗之手,更别说被隋差点亡国。
高句丽几百年间,也是几易国都,都城数次被破,屡屡向中原称臣求降,也是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再加上辽东环境恶劣,高句丽也是用兵不断,导致其国内人口实际上也不过几百万人而已。
比起新罗、百济、契丹、等诸部确实强些,可跟中原大唐是没法比的。中原有五千万人口,而高句丽连千万人口都没有。
征召五十万民夫,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压力。
“说说第二套长城修建方案。”高建武沉吟着道。
渊太祚接着讲第二套方案。
第二套是山城防御组群,与第一套的山城联联线最大的区别,一个是连防线,一个是防御组群。
高句丽的辽东,拥有许许多多的山城,有大型的也有中型的,还有一些小型山城。大型山城多分布在辽河以东不甚远的沿河一线,即在山区与平原的交接地带。正因为周边是平原,依靠农业发展,才能发展极大,容纳大量人口等。
而中型山城,则多在离辽河较远的较大河流的河谷孔道,位居第二线。
至于小型山城,则多分布在大中型山城的周围。
从东晋到唐初,高句丽占据辽东二百余年,漫长的控制期内,不断的完善这些山城。到如今,北自扶余城,南至海,千里有余。
渊太祚提出的第二套长城修建方案,其实就是按照现有的山城分布情况,以大型山城为主,辅以中小型山城,让它们之间互相配合,构成整个南北千里防线上的一个个的防御组群。
在这个方案里,不再是修城墙,而是修城堡。
填补现在防御线上的空缺漏洞,增修城堡,重点打造辽东、扶余、安市、卑沙等几个山城防御组群。
“臣赞同这个方案。”乙支文德对第二个方案更满意。
“在辽河东岸建长城,距山城太远,不利退守。更何况,战绩从无必在边界之理,而凭险固守才是上策。我们应当按这第二套方案,打造山城防御群,重山城堡垒,而不是修更多的城墙。”
“我们应当南以安市城为主,北以新城为主,此皆险关难渡,交通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固我们增修堡垒烽堠,以扼守此道。只要这几条通往腹地的要道不失,再有辽东、扶余等大城坚守,则可保防线不失。”
乙支文德提出以新城、安市、辽东、扶余等九大山城为中心城,再以大黑山山城、石台子山城等一些中等山城为卫城,然后与周边的烽堠、堡寨相连,再增修一些土墙等,组成一个个的纵深山城防御组群。
变单薄的防线,为更坚固的点状防御群。
九大山城防御组群,再依托后面那连绵的群山和河流,就构成整个千里防线。
“大王,如果采用第二套方案,我们无须修长里长城,而只要围绕九大山城,增修一些堡垒烽堠土墙就好。臣以为,这个方案,只需要二十万劳役,五年可成。”
“如果再驻防二十万大军,则唐军就算挥师百万来攻,我高句丽亦无忧也。”
二十万人,五年可成,这比刚成三十万人,五年可成,节省了许多劳工。
渊太祚笑道,“乙支将军选第二套方案,老臣也愿意支持。不过我以为,修筑堡垒得加快,谁也不知道唐人什么时候就攻来了。我们可以征召三十万民夫,加快点进度,争取在三年内完工。至于驻军数量,我认为还应当加强一些,二十万不够,应当驻防三十万。”
“莫离支,我们哪来的三十万大军?”乙支文德道。
高句丽的军制,有点部落兵制的味道,基本上也是抽选部分编入军中,平时闲时受训,然后战时征召。若有需要,也会全国动员,全民皆兵。
高句丽若是全面动员,三五十万兵还是可以凑起来的,但要是弄出三十万军队常驻边境,那高句丽肯定是支撑不起的。
“臣建议,九大城,平时常驻兵五千,由全国抽调轮流戍卫。另外,在辽东各地,各家各户的壮丁都要编为预备军中,平时接受训练。一旦遇战事,则征召入城防守。这样,既保证辽东防线兵力,也不至于朝廷难以支撑,并妨碍生产。”乙支文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莫离支,你意下如何?”高建武问渊太祚。
“老臣没有意见!”渊太祚回答。(未完待续……)r
乙支文德以前是看不起渊太祚的,认为他能担任莫离支这个要职,凭借的并非自己的本事,而只是自己的出身而已。
高句丽是一个数百年的王国,是扶余的分支。他们属于貊族,貊族是辽东土着,先后建立了四支扶余国,也就是扶余,后人称北扶余,以及卒本扶余,也就是高句丽,还有东扶余和南扶余,南扶余也是百济。
在高句丽灭亡之后,貊人似乎消亡,与史上的契丹、柔然人一样的消亡。
总之高句丽和现在的百济其实都是由扶余国王室分支建立起来的,因此他们王国底子里其实还是扶余的那套,也就是封建和部落联盟制的特殊农耕渔猎国家。
高句丽既有中央和州县这一套体制,同时也还有封建和部落制。高句丽就是由五大部族联合建立的,如今也就成了高句丽的五大家族。
这渊氏,正是五部中最强的一部。可以说,高句丽的政体类似于中原的分封制,但又还要加上部落氏族。高句丽大王的权利比起周天子自然是要强,但却又远比不上隋唐这样的大一统王朝皇帝的集权。
和突厥有些相似,但却又多了州县设置等这些农耕文明特有的东西。
渊家世代为高句丽东部大人,掌握着大片的土地、人口,拥有许多城镇村庄和兵马。甚至在如今的朝中,还是五大家族之首,是北方首领,与王室朝廷分庭抗衡。
但保皇派首领乙支文德却依然瞧不起渊太祚,一个完全靠出身才成为朝廷百官之首的家伙。
但是今天,渊太祚提出修建长城之议已经让乙支文德大出意外,更让人惊讶的是渊太祚这个老家伙,居然还马上就拿来了详细的长城修建计划,甚至还拿出了两套方案。
两份方案且都非常好,乙支文德这样的用兵大家,都一眼看出,这两个计划不是什么仓促间随便拿出来的,而应当是经过仔细的研究之后设计完成的。
非常好,好到让人震惊。
“辽东长城有两个方案,一是山城联防线,一是山城防御组群。”
渊太祚侃侃而谈。
乙支文德眉头却皱越紧。
他难以相信,渊太祚居然有如此才能。转而想到,这肯定是莫离支府里的幕僚做出的方案,但就算如此,他也不得不震惊渊太祚手下居然有如此了得的人物。
他仔细的听着,山城联防防线,这个方案长城并不是筑在边境城堡之外。辽河东岸百里之内,基本都是宽阔平坦的平原,这样的地方无险可守。春夏之初的时候,辽河冰消水涨,两岸泥泞难行,一片沼泽滩地,倒是能够阻滞敌军。
可只要过了这季节,那么这里就是无险可守,对于拥有大量军队的唐军来说,在这里交战,哪怕是主场作战,他们也没有便宜可占。
因此,渊太祚的第一个方案,就并非是在辽河岸边平原上修筑长城,而是把距离辽河东百里外的各山间的山城,用城墙连接起来。把北起扶余南至大海的千余里边境,依山脉把大大小小几百座山城堡垒接连起来,组成一道城防连防。
“北起扶余、新城、玄冤、辽东、沙卑、盖牟、安市、建安诸城,成南北一线排列。修筑千里长城,把这些地方连接起来,变成以这些军事重镇为主要据点,连接其它诸堡垒的西部防卫线,用它来抵御唐军的进攻。”
渊太祚说到激动处,挥动着手臂激昂的道。
连乙支文德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案很好。
这道千里长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建在无险可依的辽河岸边平原上。他实际上是一个山城联防线。把已经遍布在辽河东岸一二百里内的那大小几百座山城连接起来。
在这些山城之间,再修一道城墙,将他们连接起来。
相比起在辽河平原上再筑一道长城,这个方案也明显的工程较小。不过就算如此,要把这几百座城堡连接起来,毕竟是千里防线,甚至各山城并不是真正一排的,是犬牙交错的,工程量远不止一千里。
“一旦长城修成,那么各山城就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唐军绝不可能攻破,这必然会是固若金汤的一道天险。前阻辽河,后依群山。”
高建武听的直点头。
“莫离支,依你估计,这道长城多久能够修好?需要征发多少劳工,需要多少钱粮?”
渊太祚停顿了下,斟酌着道,“整个长城防线,有千里之长,如果征发五十万劳工,则三年可毕。如果三十万劳工,五年可成。”
乙支文德在一边冷笑,“照这么说,如果征十万劳役,岂不是得需要十五年之久?”
渊太祚也不反驳。
“千里长城,岂能一日功毕?毕竟要靠他阻挡百万唐军,我认为征发五十万劳工,日夜抢修,三年内完成还是值得的。”
“可我们征发五十万劳工,对我高句丽影响巨大,不要放牧不要耕种了吗?”
高句丽虽说是东北的霸主,经几百年,但这几百年也不是一直是强盛的,期间不但被中原的汉、魏、晋等吊打,甚至也被前燕、北齐等多次打的元气大伤,甚至还曾败于百济、新罗之手,更别说被隋差点亡国。
高句丽几百年间,也是几易国都,都城数次被破,屡屡向中原称臣求降,也是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再加上辽东环境恶劣,高句丽也是用兵不断,导致其国内人口实际上也不过几百万人而已。
比起新罗、百济、契丹、等诸部确实强些,可跟中原大唐是没法比的。中原有五千万人口,而高句丽连千万人口都没有。
征召五十万民夫,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压力。
“说说第二套长城修建方案。”高建武沉吟着道。
渊太祚接着讲第二套方案。
第二套是山城防御组群,与第一套的山城联联线最大的区别,一个是连防线,一个是防御组群。
高句丽的辽东,拥有许许多多的山城,有大型的也有中型的,还有一些小型山城。大型山城多分布在辽河以东不甚远的沿河一线,即在山区与平原的交接地带。正因为周边是平原,依靠农业发展,才能发展极大,容纳大量人口等。
而中型山城,则多在离辽河较远的较大河流的河谷孔道,位居第二线。
至于小型山城,则多分布在大中型山城的周围。
从东晋到唐初,高句丽占据辽东二百余年,漫长的控制期内,不断的完善这些山城。到如今,北自扶余城,南至海,千里有余。
渊太祚提出的第二套长城修建方案,其实就是按照现有的山城分布情况,以大型山城为主,辅以中小型山城,让它们之间互相配合,构成整个南北千里防线上的一个个的防御组群。
在这个方案里,不再是修城墙,而是修城堡。
填补现在防御线上的空缺漏洞,增修城堡,重点打造辽东、扶余、安市、卑沙等几个山城防御组群。
“臣赞同这个方案。”乙支文德对第二个方案更满意。
“在辽河东岸建长城,距山城太远,不利退守。更何况,战绩从无必在边界之理,而凭险固守才是上策。我们应当按这第二套方案,打造山城防御群,重山城堡垒,而不是修更多的城墙。”
“我们应当南以安市城为主,北以新城为主,此皆险关难渡,交通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固我们增修堡垒烽堠,以扼守此道。只要这几条通往腹地的要道不失,再有辽东、扶余等大城坚守,则可保防线不失。”
乙支文德提出以新城、安市、辽东、扶余等九大山城为中心城,再以大黑山山城、石台子山城等一些中等山城为卫城,然后与周边的烽堠、堡寨相连,再增修一些土墙等,组成一个个的纵深山城防御组群。
变单薄的防线,为更坚固的点状防御群。
九大山城防御组群,再依托后面那连绵的群山和河流,就构成整个千里防线。
“大王,如果采用第二套方案,我们无须修长里长城,而只要围绕九大山城,增修一些堡垒烽堠土墙就好。臣以为,这个方案,只需要二十万劳役,五年可成。”
“如果再驻防二十万大军,则唐军就算挥师百万来攻,我高句丽亦无忧也。”
二十万人,五年可成,这比刚成三十万人,五年可成,节省了许多劳工。
渊太祚笑道,“乙支将军选第二套方案,老臣也愿意支持。不过我以为,修筑堡垒得加快,谁也不知道唐人什么时候就攻来了。我们可以征召三十万民夫,加快点进度,争取在三年内完工。至于驻军数量,我认为还应当加强一些,二十万不够,应当驻防三十万。”
“莫离支,我们哪来的三十万大军?”乙支文德道。
高句丽的军制,有点部落兵制的味道,基本上也是抽选部分编入军中,平时闲时受训,然后战时征召。若有需要,也会全国动员,全民皆兵。
高句丽若是全面动员,三五十万兵还是可以凑起来的,但要是弄出三十万军队常驻边境,那高句丽肯定是支撑不起的。
“臣建议,九大城,平时常驻兵五千,由全国抽调轮流戍卫。另外,在辽东各地,各家各户的壮丁都要编为预备军中,平时接受训练。一旦遇战事,则征召入城防守。这样,既保证辽东防线兵力,也不至于朝廷难以支撑,并妨碍生产。”乙支文德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莫离支,你意下如何?”高建武问渊太祚。
“老臣没有意见!”渊太祚回答。(未完待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