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四章 生坑青铜器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六道转轮、朝阳帝国、位面电梯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鉴宝秘术最新章节!
见高茜茜出去之后带上了门,张天元才问道:“老于掌柜,你刚刚出去是调查那青铜器的事情了吗?”
因为他之前说了今天要来的,而老于掌柜却不在,所以他估摸着老于掌柜应该是得到了什么消息,然后出去调查了。
“老板不愧是老板,果然一猜就中啊,等等,我先喝口水……”
老于掌柜冲张天元竖了竖大拇指,然后端起桌子上的茶缸灌了几口水,这才抹了抹嘴巴继续说道:“我打听过了,这个人兜售青铜器,并不是第一次,我甚至觉得,他让小高丫头为他雕刻印章,然后借口没有钱,要用青铜器来交换,也是有计划的,咱们在潘家园的另外几家店也都遇到了类似的事情,虽然不是同一个人,但是口中所说的青铜器,应该都差不多,好像是生坑的物件……”
这位老于掌柜在潘家园几十年了,认识的人肯定比张天元要多得多,三教九流都有,打听这点事儿,那还是非常轻松的,之前因为张天元没回来,他不敢轻易行动,怕打草惊蛇了,如今张天元回来了,这事儿自然就要开始调查了。
所谓“生坑”是指铜器表面由于种种化学反应引起的质变,自然地、一层层地产生锈蚀,形成器表或绿、或红、或蓝、或紫的锈色。这种锈色坚实,有一种自然的多变感。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熟坑,而“熟坑”指的是一些收藏家为了求得青铜器更加美观和防止被腐蚀的器物再生锈变质,将“生坑”铜器洗净,用合理的化学方法除去铜锈,并涂以蜡。其表层光亮耀眼,底层依然可以保持丰富的色泽。而我们去博物馆见到的绝大部分传世品,都经过这样处理。既美观又无后顾之忧。
其实说白了,这只是青铜器的两个过程而已。也正因为如此,这古玩圈子里所说的生坑,其实就表示这青铜器刚出土没多久,还没有经过处理。
“老于掌柜,生坑可不容易判断真假啊,你的这些朋友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张天元问道。
生坑因为上满不满了铜锈,所以你很难去判断它的艺术成就或者艺术风格,因为很多东西都被铜锈掩盖住了。这就不好判断真假了。而熟坑就不一样了,经过处理之后,什么都暴露出来了,判断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打个比方说,一个美女,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连脸蛋都看不清,身上也穿得破破烂烂,都分辨不出身材。你很难判断她是不是美女,可是如果洗干净了。收拾一下,再换身衣服的话,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你几乎一眼就可以判断出她是不是美女。
当然了,如果整容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应该**不离十的,这些人不仅在潘家园转,而且还在网上公开兜售。我之前进入过一个名为盛世收藏的网站,该网站主要由各类收藏论坛构成,包括铜器与金属器、陶瓷、玉器、书画、古钱币等几部分。网站的界面简单、朴素而实用,但是注册会员超过了1万人,每日发帖数量在1000至1500篇左右。在网站的各类论坛中,人气最旺的是铜器论坛。该论坛中。网民们把自己收藏的各类铜器照片贴到网上,请大家欣赏和评判。但是。在这些欣赏和评判中,不时有人询问价格。”
“哦?还有这种事儿?挺胆大的啊。”张天元知道。如今的网络监控比较严格,敢在网上公开兜售青铜器,这胆子确实够肥,不过也不是没有,毕竟这年头,什么奇葩的事情都可能发生,现实甚至比电影电视还要精彩诡异。
“我看到有个网友贴出了一系列西周中期青铜鼎的照片,有正面的、侧面的和内部的。这名网友还留下了联系电话,并注明晚上接听。照片贴出后,有很多网友跟帖。有人说,从鼎的纹饰及形制特征来看,说西周中晚期更准确,也有网友说,是西周成王、康王时期的鼎。更有网友留言说,是不错的东西,请短信告知价格及尺寸。但是,这位网友在一系列帖子中没有说明这只青铜鼎的来路。这东西跟前些日子潘家园那些卖青铜器的人拍摄的照片一模一样,估计是同一伙人。”老于掌柜继续说道。
“也可能是个骗局。”张天元办事儿比较慎重,将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在内了,他可不想被人忽悠了。
“我想骗局的可能性不太大,一位名叫白光的网友,在论坛里贴出了2只戈的图片。在其中一只戈的照片中,白光写明是‘厚重生坑全品’,长21厘米,高10厘米。您也知道,在古玩行中,所谓‘生坑’青铜器,就是出土不久的青铜器,表面保持了长埋地下所产生的锈蚀。‘厚重生坑全品’就是指这只戈是刚出土不久的,品相完好。不少网友跟帖表示戈的品质不错,并询问价格。贴出戈照片的网友白光在帖子中说明,这两只戈已经售出了!”老于掌柜又道。
“哦,你这么一说的话,这真实的可能性倒是增添了几分。”张天元皱了皱眉道。
“不仅如此,有个网友金戈铁马发了一篇关于青铜带钩的帖子。帖子中称,这只带钩是‘生坑’货,158毫米长,双兽面,钩首兽面嵌‘黑料珠’,钩身嵌三枚‘琉璃珠’,全身镏金。‘出水’不久,为不破坏镏金,未作任何清理。钩头因风俗习惯,随葬时已人为掰断。”老于掌柜的话,让张天元又吃了一惊,他之前虽然也想到了可能民间还是会有一些人偷偷地买卖青铜器,不过还真没想到会如此大胆。
对了,这里所谓“出水”,是指刚刚从墓里挖出来,也是古玩行内的行话。
“这个帖子还称,此钩已可交流,有意者短信联系。我在阅读了随后的部分跟帖中发现,有不少人询问这只带钩的价格,金戈铁马说,价格已经通过短信报了,第2张照片中的带钩,是西山博物院的藏品,是为了说明‘钩头因风俗习惯,随葬时已人为掰断’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另外我还注意到,该网站的管理员特地在网页上方用红色字体注明:‘请遵守国家法律,生坑出土品严禁出现‘出售’、‘交流’等字样。’但是,仍有不少网友在帖子中表示,自己的‘生坑’青铜器可以‘交流’。”
“好嚣张啊,就不怕被查吗?”张天元笑道。
“敢卖的人,肯定都是有门路的,应该还不至于怕被查。”老于掌柜叹了口气道。
“这个倒也是。那老于掌柜,你怎么个想法,这批青铜器要吃下来吗?”张天元看了看老于掌柜问道。
这位老前辈肯定有自己的见解,虽说曾经也因为打眼赔了钱,可是这世上,除了张天元之外,还真没有人敢说自己从未打过眼,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老于掌柜的经验,那是张天元绝对需要学习的。
“我觉得吧,这种东西多半还是假货居多,喜欢收藏青铜器的爱好者,应该收藏出处和来路明确的传世青铜器,不要总是关注所谓的‘生坑’。青铜器是与瓷器、书画并称的一大收藏门类,我国在宋代就有了收藏和研究青铜器的历史,但历代收藏青铜器者无不是学养高深、资金雄厚者。就目前来讲,一只爵杯价格在一二十万元左右,一只商周时期的鼎,价格在30万至50万元。如果是祭祀用的礼器,价格就要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市场上一两千元买到青铜鼎、杯什么的,是真货的概率几乎不存在。”老于掌柜想了想道。
“你这话倒是在理,我以前跟李明光教授探讨过青铜器的收藏可能,他告诉我说除了真正的‘生坑’货以外,还有很多人销售假青铜器,说是自某某地刚出土的,挖墓挖出来的,想尽快出手云云,其实都是编故事。很多收藏爱好者喜欢‘生坑’货,是因为觉得上面的锈蚀有沧桑感,有历史厚重感,而且认为‘熟坑’的青铜器比较容易造假,看起来不像真的。但对于目前的造假者来说,造锈蚀是很简单的工艺,制造‘生坑’假货的难度和制造‘熟坑’假货的难度基本是一样的。其实‘熟坑’的青铜器也有另一种美感,博物馆里陈列的青铜器很多都是经过除锈清洗的,未必非要去追求‘生坑’的锈蚀。”张天元对青铜器还是颇为了解的,他的专业课就是考古啊。
“说起这个,以前就有个笑话,一些不懂装懂的人,走进上浦博物馆青铜器馆参观时,会边看边说:大概都是仿制品。”老于掌柜笑着说道。
“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们不懂得‘生坑’处理后变‘熟坑’会这样漂亮如新。所以从帝都故宫到上浦博物馆,从日本泉屋到美国大都会,展出的传世青铜器都经过精心的表面处理,真正体现那诱人的青铜之美。如果我的朋友有一天会热衷于青铜器的收藏,我就会告诉他千万不要以‘生坑’还是‘熟坑’来评定器物的优劣,而要以最大程度地恢复青铜器的本来面貌,真正体现青铜艺术的魅力为原则。”张天元点了点头道。(未完待续)
见高茜茜出去之后带上了门,张天元才问道:“老于掌柜,你刚刚出去是调查那青铜器的事情了吗?”
因为他之前说了今天要来的,而老于掌柜却不在,所以他估摸着老于掌柜应该是得到了什么消息,然后出去调查了。
“老板不愧是老板,果然一猜就中啊,等等,我先喝口水……”
老于掌柜冲张天元竖了竖大拇指,然后端起桌子上的茶缸灌了几口水,这才抹了抹嘴巴继续说道:“我打听过了,这个人兜售青铜器,并不是第一次,我甚至觉得,他让小高丫头为他雕刻印章,然后借口没有钱,要用青铜器来交换,也是有计划的,咱们在潘家园的另外几家店也都遇到了类似的事情,虽然不是同一个人,但是口中所说的青铜器,应该都差不多,好像是生坑的物件……”
这位老于掌柜在潘家园几十年了,认识的人肯定比张天元要多得多,三教九流都有,打听这点事儿,那还是非常轻松的,之前因为张天元没回来,他不敢轻易行动,怕打草惊蛇了,如今张天元回来了,这事儿自然就要开始调查了。
所谓“生坑”是指铜器表面由于种种化学反应引起的质变,自然地、一层层地产生锈蚀,形成器表或绿、或红、或蓝、或紫的锈色。这种锈色坚实,有一种自然的多变感。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熟坑,而“熟坑”指的是一些收藏家为了求得青铜器更加美观和防止被腐蚀的器物再生锈变质,将“生坑”铜器洗净,用合理的化学方法除去铜锈,并涂以蜡。其表层光亮耀眼,底层依然可以保持丰富的色泽。而我们去博物馆见到的绝大部分传世品,都经过这样处理。既美观又无后顾之忧。
其实说白了,这只是青铜器的两个过程而已。也正因为如此,这古玩圈子里所说的生坑,其实就表示这青铜器刚出土没多久,还没有经过处理。
“老于掌柜,生坑可不容易判断真假啊,你的这些朋友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张天元问道。
生坑因为上满不满了铜锈,所以你很难去判断它的艺术成就或者艺术风格,因为很多东西都被铜锈掩盖住了。这就不好判断真假了。而熟坑就不一样了,经过处理之后,什么都暴露出来了,判断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打个比方说,一个美女,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连脸蛋都看不清,身上也穿得破破烂烂,都分辨不出身材。你很难判断她是不是美女,可是如果洗干净了。收拾一下,再换身衣服的话,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你几乎一眼就可以判断出她是不是美女。
当然了,如果整容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应该**不离十的,这些人不仅在潘家园转,而且还在网上公开兜售。我之前进入过一个名为盛世收藏的网站,该网站主要由各类收藏论坛构成,包括铜器与金属器、陶瓷、玉器、书画、古钱币等几部分。网站的界面简单、朴素而实用,但是注册会员超过了1万人,每日发帖数量在1000至1500篇左右。在网站的各类论坛中,人气最旺的是铜器论坛。该论坛中。网民们把自己收藏的各类铜器照片贴到网上,请大家欣赏和评判。但是。在这些欣赏和评判中,不时有人询问价格。”
“哦?还有这种事儿?挺胆大的啊。”张天元知道。如今的网络监控比较严格,敢在网上公开兜售青铜器,这胆子确实够肥,不过也不是没有,毕竟这年头,什么奇葩的事情都可能发生,现实甚至比电影电视还要精彩诡异。
“我看到有个网友贴出了一系列西周中期青铜鼎的照片,有正面的、侧面的和内部的。这名网友还留下了联系电话,并注明晚上接听。照片贴出后,有很多网友跟帖。有人说,从鼎的纹饰及形制特征来看,说西周中晚期更准确,也有网友说,是西周成王、康王时期的鼎。更有网友留言说,是不错的东西,请短信告知价格及尺寸。但是,这位网友在一系列帖子中没有说明这只青铜鼎的来路。这东西跟前些日子潘家园那些卖青铜器的人拍摄的照片一模一样,估计是同一伙人。”老于掌柜继续说道。
“也可能是个骗局。”张天元办事儿比较慎重,将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在内了,他可不想被人忽悠了。
“我想骗局的可能性不太大,一位名叫白光的网友,在论坛里贴出了2只戈的图片。在其中一只戈的照片中,白光写明是‘厚重生坑全品’,长21厘米,高10厘米。您也知道,在古玩行中,所谓‘生坑’青铜器,就是出土不久的青铜器,表面保持了长埋地下所产生的锈蚀。‘厚重生坑全品’就是指这只戈是刚出土不久的,品相完好。不少网友跟帖表示戈的品质不错,并询问价格。贴出戈照片的网友白光在帖子中说明,这两只戈已经售出了!”老于掌柜又道。
“哦,你这么一说的话,这真实的可能性倒是增添了几分。”张天元皱了皱眉道。
“不仅如此,有个网友金戈铁马发了一篇关于青铜带钩的帖子。帖子中称,这只带钩是‘生坑’货,158毫米长,双兽面,钩首兽面嵌‘黑料珠’,钩身嵌三枚‘琉璃珠’,全身镏金。‘出水’不久,为不破坏镏金,未作任何清理。钩头因风俗习惯,随葬时已人为掰断。”老于掌柜的话,让张天元又吃了一惊,他之前虽然也想到了可能民间还是会有一些人偷偷地买卖青铜器,不过还真没想到会如此大胆。
对了,这里所谓“出水”,是指刚刚从墓里挖出来,也是古玩行内的行话。
“这个帖子还称,此钩已可交流,有意者短信联系。我在阅读了随后的部分跟帖中发现,有不少人询问这只带钩的价格,金戈铁马说,价格已经通过短信报了,第2张照片中的带钩,是西山博物院的藏品,是为了说明‘钩头因风俗习惯,随葬时已人为掰断’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另外我还注意到,该网站的管理员特地在网页上方用红色字体注明:‘请遵守国家法律,生坑出土品严禁出现‘出售’、‘交流’等字样。’但是,仍有不少网友在帖子中表示,自己的‘生坑’青铜器可以‘交流’。”
“好嚣张啊,就不怕被查吗?”张天元笑道。
“敢卖的人,肯定都是有门路的,应该还不至于怕被查。”老于掌柜叹了口气道。
“这个倒也是。那老于掌柜,你怎么个想法,这批青铜器要吃下来吗?”张天元看了看老于掌柜问道。
这位老前辈肯定有自己的见解,虽说曾经也因为打眼赔了钱,可是这世上,除了张天元之外,还真没有人敢说自己从未打过眼,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老于掌柜的经验,那是张天元绝对需要学习的。
“我觉得吧,这种东西多半还是假货居多,喜欢收藏青铜器的爱好者,应该收藏出处和来路明确的传世青铜器,不要总是关注所谓的‘生坑’。青铜器是与瓷器、书画并称的一大收藏门类,我国在宋代就有了收藏和研究青铜器的历史,但历代收藏青铜器者无不是学养高深、资金雄厚者。就目前来讲,一只爵杯价格在一二十万元左右,一只商周时期的鼎,价格在30万至50万元。如果是祭祀用的礼器,价格就要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市场上一两千元买到青铜鼎、杯什么的,是真货的概率几乎不存在。”老于掌柜想了想道。
“你这话倒是在理,我以前跟李明光教授探讨过青铜器的收藏可能,他告诉我说除了真正的‘生坑’货以外,还有很多人销售假青铜器,说是自某某地刚出土的,挖墓挖出来的,想尽快出手云云,其实都是编故事。很多收藏爱好者喜欢‘生坑’货,是因为觉得上面的锈蚀有沧桑感,有历史厚重感,而且认为‘熟坑’的青铜器比较容易造假,看起来不像真的。但对于目前的造假者来说,造锈蚀是很简单的工艺,制造‘生坑’假货的难度和制造‘熟坑’假货的难度基本是一样的。其实‘熟坑’的青铜器也有另一种美感,博物馆里陈列的青铜器很多都是经过除锈清洗的,未必非要去追求‘生坑’的锈蚀。”张天元对青铜器还是颇为了解的,他的专业课就是考古啊。
“说起这个,以前就有个笑话,一些不懂装懂的人,走进上浦博物馆青铜器馆参观时,会边看边说:大概都是仿制品。”老于掌柜笑着说道。
“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们不懂得‘生坑’处理后变‘熟坑’会这样漂亮如新。所以从帝都故宫到上浦博物馆,从日本泉屋到美国大都会,展出的传世青铜器都经过精心的表面处理,真正体现那诱人的青铜之美。如果我的朋友有一天会热衷于青铜器的收藏,我就会告诉他千万不要以‘生坑’还是‘熟坑’来评定器物的优劣,而要以最大程度地恢复青铜器的本来面貌,真正体现青铜艺术的魅力为原则。”张天元点了点头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