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 确定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明士最新章节!
哲学在表面上,虽然在中西方是有着不同的,但是在本质上却是溯本求源,这本质上没有中西方之分,他们追求的都是天地本源和真理。
就比方中国的哲学思想,也不是只有一家,更不是千篇一律,春秋之时,百家争鸣,而百家虽然争鸣,却也有很多汇通之处,这就是因为他们追求的本源和真理是一致的。
老子讲道,直指本源,庄子讲玄,剥离本源面纱。孔子讲仁,孟子取义,墨子重实。
而西方也有两大流派,一个流派是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唯心派,一个流派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唯物派。
实际上,中国绝大多数的学者都是唯心派,比如老子,庄子,孔子等等。但是墨子却是唯物派,
在那个时代,也就是春秋时代,在中西方,同时出现了若干伟大的思想家,出现了璀璨的哲学思想,而且中西方的哲学思想的矛盾冲突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整个世界都在争论和研究唯心和唯物这两个概念,都希望从这两条路寻找到世界的本源和天地真理。所以,哲学的文明,竟然无视了东西方的差异。
不过东西方对于哲学体系的选择出现了不同,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国选择的唯心,这是因为董仲舒闭门造车,弄出来一个天人合一,迎合了汉武帝,继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中国踏上了唯心的道路。
唯物的代表墨家更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造成的结果是什么?
是科学技术的停滞不前!
但是,西方却最终的唯物派占据了上风,他们的科学技术达到了空前的发展,或者说是在西方,唯心和唯物两种学说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才造成了如今西方的强大。
这便是道路的选择不同,造成的结果不同。
罗信如今也不知道选择那条路是对的,选择唯心,很明显如今大明的实力在减弱,西方的力量在增强,而且罗信知道后世的发展,知道唯心的中国最终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败。
选择唯物,但是自从罗信穿越之后,他对于天道有了敬畏。
如果把唯心当作阴,把唯物当作阳,那是不是也要追寻一种阴阳平衡,也就是说在唯心和唯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西方的发展也在于他们的改变,想当初唯心是占据制高点的,其代表就是西方的教廷,但是教廷最后却承认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这让唯物派有了衣钵传承,发展到如今,这是不是意味着包容平衡,才是阴阳大道,才是唯心和唯物共同发展的方向?
而如今的中国,已经独尊儒术,你想要发展墨家,那根本不可能,儒家会将你扼杀在摇篮里面。
如此就需要外来的和尚念经。
首先因为他们不了解,便不会有抵触之心,反而会有好奇之心,之后便会陷入思索之中,这便是一个接受的开始。而且罗信要的就是这个开始,想要大明有所改变,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这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
但是,目录上这些的书籍也有很多种?
选哪一个呢?
罗信便将目录上的每一本哲学书籍的大概内容讲给郑若曾听。
沙朗等十一个人都坐在那里听傻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罗信会对西方的哲学体系如此了解,要知道这些书,他们可是还没有翻译一本,罗信是从哪里知道的?
罗信在他们的眼里变得神秘,他们望向罗信的目光变得敬畏。
郑若曾更是眼中异彩连闪,心中对于罗信在如此年级便身居高位,再无一点儿对其能力上的怀疑。
说实在的,他都有些听傻了。
他没有想到罗信的知识竟然广博如斯。
此时的时间已经到了午夜时分,罗信才将这些哲学书籍的简介完全给郑若曾讲述了一遍。郑若曾认真的思索着,他如今已经决定辞去官职,过来权利帮助罗信,他认为这在将来会是一个大事业,会名流千古。所以,他也知道这是罗信对他的一个考核,他便认真地回忆着方才罗信给他讲过的内容。大约过去了两刻多钟的时间,郑若曾将那本目录翻开,手指点在了一本书的书名上。
“大人,这本!”
“逻辑学!”罗信眼睛一亮,随后点头道:“不错,我们又不谋而合。”
罗信抬头望向沙朗道:“你们现在就全力将这本书翻译出来。”
“好!”
这个时候,众人也都累了,纷纷散去,罗信和郑若曾也在后园找了一个房间住了,两个人洗漱完毕之后,躺在床上,罗信在夜色中问道:
“开阳,怎么样?决定了吗?”
“嗯,决定了!”黑暗中响起了郑若曾的声音:“我明日回去,就会辞去官职。然后就过来。大人,整个罗园可是都由我管?”
“嗯,你就是总负责人。”
“我有一个建议。”
“说。”
“我觉得我们不能够这样慢慢的来,否则我们一辈子也未必能够形成一个浪潮,等我们死了之后,说不定就人死政亡。”
罗信默然,这不是危言耸听,惯性有着巨大的威力,大明的惯性会湮灭这些幼苗。
“你的意思是?”
“我觉得我们应该把书院立刻办起来。”
“办书院?学生从何而来?”
“大人不要将目光放在那些读书人的身上。”
罗信的眼睛一亮道:“你的意思是招收那些贫苦不识字的百姓身上?”
“是!”郑若曾点头道:“不过有几个问题。”
“你说说看。”
“首先,贫苦百姓是没有钱读书的。”
“这个我来负责,免费让那些人读书,而且给他们提供读书的一切用度,比如笔墨纸砚等,甚至也能够管饭,只是因为罗园不够大,所以不能够管住,如此也只能够在杭州城周围招收学生了。”
“这已经足够了,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并不会招收多少学生,只招收五十个就可以了。”
“嗯,这个人数很容易招到。很多贫苦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因为养不起,便送去做学徒。如果我们给他们一个读书的机会,而且包揽一切用度,会有很多人送孩子过来。”
“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涉及到第二个问题,我们招收多大年龄的孩子?”
*
*
哲学在表面上,虽然在中西方是有着不同的,但是在本质上却是溯本求源,这本质上没有中西方之分,他们追求的都是天地本源和真理。
就比方中国的哲学思想,也不是只有一家,更不是千篇一律,春秋之时,百家争鸣,而百家虽然争鸣,却也有很多汇通之处,这就是因为他们追求的本源和真理是一致的。
老子讲道,直指本源,庄子讲玄,剥离本源面纱。孔子讲仁,孟子取义,墨子重实。
而西方也有两大流派,一个流派是苏格拉底为代表的唯心派,一个流派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唯物派。
实际上,中国绝大多数的学者都是唯心派,比如老子,庄子,孔子等等。但是墨子却是唯物派,
在那个时代,也就是春秋时代,在中西方,同时出现了若干伟大的思想家,出现了璀璨的哲学思想,而且中西方的哲学思想的矛盾冲突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整个世界都在争论和研究唯心和唯物这两个概念,都希望从这两条路寻找到世界的本源和天地真理。所以,哲学的文明,竟然无视了东西方的差异。
不过东西方对于哲学体系的选择出现了不同,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国选择的唯心,这是因为董仲舒闭门造车,弄出来一个天人合一,迎合了汉武帝,继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中国踏上了唯心的道路。
唯物的代表墨家更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造成的结果是什么?
是科学技术的停滞不前!
但是,西方却最终的唯物派占据了上风,他们的科学技术达到了空前的发展,或者说是在西方,唯心和唯物两种学说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才造成了如今西方的强大。
这便是道路的选择不同,造成的结果不同。
罗信如今也不知道选择那条路是对的,选择唯心,很明显如今大明的实力在减弱,西方的力量在增强,而且罗信知道后世的发展,知道唯心的中国最终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败。
选择唯物,但是自从罗信穿越之后,他对于天道有了敬畏。
如果把唯心当作阴,把唯物当作阳,那是不是也要追寻一种阴阳平衡,也就是说在唯心和唯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西方的发展也在于他们的改变,想当初唯心是占据制高点的,其代表就是西方的教廷,但是教廷最后却承认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这让唯物派有了衣钵传承,发展到如今,这是不是意味着包容平衡,才是阴阳大道,才是唯心和唯物共同发展的方向?
而如今的中国,已经独尊儒术,你想要发展墨家,那根本不可能,儒家会将你扼杀在摇篮里面。
如此就需要外来的和尚念经。
首先因为他们不了解,便不会有抵触之心,反而会有好奇之心,之后便会陷入思索之中,这便是一个接受的开始。而且罗信要的就是这个开始,想要大明有所改变,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这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
但是,目录上这些的书籍也有很多种?
选哪一个呢?
罗信便将目录上的每一本哲学书籍的大概内容讲给郑若曾听。
沙朗等十一个人都坐在那里听傻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罗信会对西方的哲学体系如此了解,要知道这些书,他们可是还没有翻译一本,罗信是从哪里知道的?
罗信在他们的眼里变得神秘,他们望向罗信的目光变得敬畏。
郑若曾更是眼中异彩连闪,心中对于罗信在如此年级便身居高位,再无一点儿对其能力上的怀疑。
说实在的,他都有些听傻了。
他没有想到罗信的知识竟然广博如斯。
此时的时间已经到了午夜时分,罗信才将这些哲学书籍的简介完全给郑若曾讲述了一遍。郑若曾认真的思索着,他如今已经决定辞去官职,过来权利帮助罗信,他认为这在将来会是一个大事业,会名流千古。所以,他也知道这是罗信对他的一个考核,他便认真地回忆着方才罗信给他讲过的内容。大约过去了两刻多钟的时间,郑若曾将那本目录翻开,手指点在了一本书的书名上。
“大人,这本!”
“逻辑学!”罗信眼睛一亮,随后点头道:“不错,我们又不谋而合。”
罗信抬头望向沙朗道:“你们现在就全力将这本书翻译出来。”
“好!”
这个时候,众人也都累了,纷纷散去,罗信和郑若曾也在后园找了一个房间住了,两个人洗漱完毕之后,躺在床上,罗信在夜色中问道:
“开阳,怎么样?决定了吗?”
“嗯,决定了!”黑暗中响起了郑若曾的声音:“我明日回去,就会辞去官职。然后就过来。大人,整个罗园可是都由我管?”
“嗯,你就是总负责人。”
“我有一个建议。”
“说。”
“我觉得我们不能够这样慢慢的来,否则我们一辈子也未必能够形成一个浪潮,等我们死了之后,说不定就人死政亡。”
罗信默然,这不是危言耸听,惯性有着巨大的威力,大明的惯性会湮灭这些幼苗。
“你的意思是?”
“我觉得我们应该把书院立刻办起来。”
“办书院?学生从何而来?”
“大人不要将目光放在那些读书人的身上。”
罗信的眼睛一亮道:“你的意思是招收那些贫苦不识字的百姓身上?”
“是!”郑若曾点头道:“不过有几个问题。”
“你说说看。”
“首先,贫苦百姓是没有钱读书的。”
“这个我来负责,免费让那些人读书,而且给他们提供读书的一切用度,比如笔墨纸砚等,甚至也能够管饭,只是因为罗园不够大,所以不能够管住,如此也只能够在杭州城周围招收学生了。”
“这已经足够了,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并不会招收多少学生,只招收五十个就可以了。”
“嗯,这个人数很容易招到。很多贫苦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因为养不起,便送去做学徒。如果我们给他们一个读书的机会,而且包揽一切用度,会有很多人送孩子过来。”
“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涉及到第二个问题,我们招收多大年龄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