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狗命不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唐朝工科生最新章节!
只要入夏,武汉各行各业的业务量就会暴增。衙门的临时工,也开始忙得不可开交,能不能“转正”,就看两个季度的活计干得如何。
除了正常的地方衙门市场公对公之外,大型采买主要还是看朝廷。每年遇到的情况都不同,比如西域要修路,就可能多要一些木材甚至石材,然后大量的装备花大价钱进入万里沙海。
再比如可能马匪到处都是,那就需要特殊的一批军马,专门为了打游击或者扫荡用。
贞观二十二年到贞观二十三年入夏,西域诸军寨比较紧缺的是合格好用的军犬。
专门培育军犬衙门鬼内府管,但批次少总量小,基本只能满足京畿军府使用,最多给尉迟恭配几十条好狗。
就算是西军想要,也轮不上。
所以这几年兵部采买军犬,主要还是问武汉。
哪怕是养狗,武汉也就是要比别处养得好。
狼犬基本没有,主力是一种南方土狗,岭南极为常见的一种白色土狗,短毛阔耳,追踪能力极好,可以改良成山地猎犬。而且耐糙粮,还有不俗的耐力,配合骨粉,教养成本不算高。
只是因为地理缘故,不是耐寒犬种。所以另外选育的一种猎犬,类似高加索型,耐力差一些,但爆发力极强,山地用也是够了。毕竟河中一带比较麻烦的地方,就是山地部落比比皆是。
最后一种是雪橇犬,基本谈不上培养,是武汉和安北都护府一起合作的项目。最大的成本是训练费用,口粮反而是小意思,北地牧民可能吃不上几回肉,但只要被兵部采买,猎犬、雪橇犬转型为军犬,三五天吃一顿好肉不成问题。
不过能不能成为军犬,武汉说了不算,兵部也不是直接采买,而是委托某些“专业部门”来调研,拿到“报告”之后,才能下订单。
而这个“专业部门”,还不是官方的,属于民间机构。
这个结构是窦氏掌控的,汉朝以来外戚辈出的窦氏,在养狗方面本就是“权威”,毕竟,窦氏不是只出皇后,也出“冠军侯”。
因为历史和现实条件的缘故,窦氏就成为了军犬采买的掮客。
以往军犬就是个小钱,但因为帝国疆域膨胀了一倍都不止,大部分地盘还不是沙漠就是草原,要不然就是高原和隔壁,山区更是连着山区,可正因为如此,用到军犬的地方就多了。
大帝国再小的“蓝海市场”,总量一算,也不是小钱。
原本在西域时,随军军犬总数量不过是三百条不到,其中一半还是准备用来当“应急口粮”的。
但随着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狗)去做,山区追踪,人远没有好狗来得有用。长期的治安维护,一条好狗比安放三五个暗哨、游哨还要强。不仅仅是西军,乃至到后来,敦煌宫都开始有意识地常备一些军犬。
因为当时在碛北一带,敦煌宫的“治安战”意味极浓,乔师望和郭孝恪签发的行动命令,有一段时期,基本每一次行动都要带上优良军犬。
于是连续数年,军犬的需求量都是倍增式增加。哪怕一度出现过粮食压力,但最终还是保证了军犬增量。
到贞观二十二年的时候,为了经略河中,专门为河中准备的两类军犬,总数量就超过了三千。
一个月的开销,不比养一个军的地方府兵要少。如果把采买总成本都折算进去,一军两千五百人的费用,还真未必比得上三千条狗。
一条土狗是不值钱的,但一条猎犬的价钱,就能上到十贯到三十贯。一条能听懂命令训练有素的猎犬,身价都是最少两条突厥敦马起。
兵部采买的猎犬,想要拿到军犬资格,标准更高。
当然这其中自然有掮客人为抬高价钱的缘故,窦氏从一条军犬身上,仅仅是采买价格,最高吃过五十贯的回扣。
也就是说,仅仅是回扣,就是万贯的买卖。
而除此之外,原本武汉并不怎么愿意推动的军犬专用口粮,到窦氏这里,就硬生生地在极个别地方“试运行”。
即便只是“试点”,假假的也有五百条狗,专用口粮的价钱如何,用马眼想也知道其中的猫腻。
借着帝国扩张的东风,窦氏玩狗算是玩出了花样,武汉虽然也从中获利,但能吃着香喷喷脆皮狗肉的,终究还是窦氏。
而民间根本不知道,堂堂窦氏,居然靠狗赚钱……
若非条件不如武汉,窦氏原本还想甩开武汉来单干。只是窦氏的资源,到底不如武汉,武汉想要什么狗都能弄到。针对各类型的犬种定向选育培养,也有一贯以来的专用人才。
窦氏即便有数百年玩狗的经验,但只是专精“皇家猎犬”,跟武汉这种底子厚实人面广什么都能玩的“怪物”还是不能比。
“今年派出去多少条小狗?”
“已经破了三万,好兆头。”
江汉观察使府有专门的“生产司”衙门,以往产妇生产之后,官府会送一只狗或者一只羊。
一开始羊比狗好,但后来羊和狗都差不多,于是选择权就交给了产妇家人。
这几年因为生活条件大大提高,养狗就成了主流,愿意选狗的就是多数。一年自然生产的新生儿大概三四万,入夏就破三万,这说明在武汉出生的婴儿,已经有三万。
尽管和以往不同,如今在武汉生产的产妇,未必就是武汉人,很有可能是从成都来的,也有可能是从襄州来的,甚至还有从广州来的。
没有别的原因,实在是在武汉生产的存活率更高。
有条件的,都愿意去大城市的大医院。
更何况,全国真正有医院的大都会,拢共只有三个,哪怕是苏杭淮扬,也没有武汉这么齐备。
“居然有三万?”
“有不少都是外地来的,也领了狗。”
面对张德的疑问,“生产司”的人解释了一下。
“这不合规矩吧。”
“都是掏钱买的,算是求个安心。”
老张先是一愣,随后才明白过来,这大概是产妇家人塞给武汉的“红包”,只不过换成了买狗这个形式。
只要入夏,武汉各行各业的业务量就会暴增。衙门的临时工,也开始忙得不可开交,能不能“转正”,就看两个季度的活计干得如何。
除了正常的地方衙门市场公对公之外,大型采买主要还是看朝廷。每年遇到的情况都不同,比如西域要修路,就可能多要一些木材甚至石材,然后大量的装备花大价钱进入万里沙海。
再比如可能马匪到处都是,那就需要特殊的一批军马,专门为了打游击或者扫荡用。
贞观二十二年到贞观二十三年入夏,西域诸军寨比较紧缺的是合格好用的军犬。
专门培育军犬衙门鬼内府管,但批次少总量小,基本只能满足京畿军府使用,最多给尉迟恭配几十条好狗。
就算是西军想要,也轮不上。
所以这几年兵部采买军犬,主要还是问武汉。
哪怕是养狗,武汉也就是要比别处养得好。
狼犬基本没有,主力是一种南方土狗,岭南极为常见的一种白色土狗,短毛阔耳,追踪能力极好,可以改良成山地猎犬。而且耐糙粮,还有不俗的耐力,配合骨粉,教养成本不算高。
只是因为地理缘故,不是耐寒犬种。所以另外选育的一种猎犬,类似高加索型,耐力差一些,但爆发力极强,山地用也是够了。毕竟河中一带比较麻烦的地方,就是山地部落比比皆是。
最后一种是雪橇犬,基本谈不上培养,是武汉和安北都护府一起合作的项目。最大的成本是训练费用,口粮反而是小意思,北地牧民可能吃不上几回肉,但只要被兵部采买,猎犬、雪橇犬转型为军犬,三五天吃一顿好肉不成问题。
不过能不能成为军犬,武汉说了不算,兵部也不是直接采买,而是委托某些“专业部门”来调研,拿到“报告”之后,才能下订单。
而这个“专业部门”,还不是官方的,属于民间机构。
这个结构是窦氏掌控的,汉朝以来外戚辈出的窦氏,在养狗方面本就是“权威”,毕竟,窦氏不是只出皇后,也出“冠军侯”。
因为历史和现实条件的缘故,窦氏就成为了军犬采买的掮客。
以往军犬就是个小钱,但因为帝国疆域膨胀了一倍都不止,大部分地盘还不是沙漠就是草原,要不然就是高原和隔壁,山区更是连着山区,可正因为如此,用到军犬的地方就多了。
大帝国再小的“蓝海市场”,总量一算,也不是小钱。
原本在西域时,随军军犬总数量不过是三百条不到,其中一半还是准备用来当“应急口粮”的。
但随着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狗)去做,山区追踪,人远没有好狗来得有用。长期的治安维护,一条好狗比安放三五个暗哨、游哨还要强。不仅仅是西军,乃至到后来,敦煌宫都开始有意识地常备一些军犬。
因为当时在碛北一带,敦煌宫的“治安战”意味极浓,乔师望和郭孝恪签发的行动命令,有一段时期,基本每一次行动都要带上优良军犬。
于是连续数年,军犬的需求量都是倍增式增加。哪怕一度出现过粮食压力,但最终还是保证了军犬增量。
到贞观二十二年的时候,为了经略河中,专门为河中准备的两类军犬,总数量就超过了三千。
一个月的开销,不比养一个军的地方府兵要少。如果把采买总成本都折算进去,一军两千五百人的费用,还真未必比得上三千条狗。
一条土狗是不值钱的,但一条猎犬的价钱,就能上到十贯到三十贯。一条能听懂命令训练有素的猎犬,身价都是最少两条突厥敦马起。
兵部采买的猎犬,想要拿到军犬资格,标准更高。
当然这其中自然有掮客人为抬高价钱的缘故,窦氏从一条军犬身上,仅仅是采买价格,最高吃过五十贯的回扣。
也就是说,仅仅是回扣,就是万贯的买卖。
而除此之外,原本武汉并不怎么愿意推动的军犬专用口粮,到窦氏这里,就硬生生地在极个别地方“试运行”。
即便只是“试点”,假假的也有五百条狗,专用口粮的价钱如何,用马眼想也知道其中的猫腻。
借着帝国扩张的东风,窦氏玩狗算是玩出了花样,武汉虽然也从中获利,但能吃着香喷喷脆皮狗肉的,终究还是窦氏。
而民间根本不知道,堂堂窦氏,居然靠狗赚钱……
若非条件不如武汉,窦氏原本还想甩开武汉来单干。只是窦氏的资源,到底不如武汉,武汉想要什么狗都能弄到。针对各类型的犬种定向选育培养,也有一贯以来的专用人才。
窦氏即便有数百年玩狗的经验,但只是专精“皇家猎犬”,跟武汉这种底子厚实人面广什么都能玩的“怪物”还是不能比。
“今年派出去多少条小狗?”
“已经破了三万,好兆头。”
江汉观察使府有专门的“生产司”衙门,以往产妇生产之后,官府会送一只狗或者一只羊。
一开始羊比狗好,但后来羊和狗都差不多,于是选择权就交给了产妇家人。
这几年因为生活条件大大提高,养狗就成了主流,愿意选狗的就是多数。一年自然生产的新生儿大概三四万,入夏就破三万,这说明在武汉出生的婴儿,已经有三万。
尽管和以往不同,如今在武汉生产的产妇,未必就是武汉人,很有可能是从成都来的,也有可能是从襄州来的,甚至还有从广州来的。
没有别的原因,实在是在武汉生产的存活率更高。
有条件的,都愿意去大城市的大医院。
更何况,全国真正有医院的大都会,拢共只有三个,哪怕是苏杭淮扬,也没有武汉这么齐备。
“居然有三万?”
“有不少都是外地来的,也领了狗。”
面对张德的疑问,“生产司”的人解释了一下。
“这不合规矩吧。”
“都是掏钱买的,算是求个安心。”
老张先是一愣,随后才明白过来,这大概是产妇家人塞给武汉的“红包”,只不过换成了买狗这个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