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八章、乐中悲,泣祭昔君尽归宗(上)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盛世薄欢最新章节!
第三三八章、乐中悲,泣祭昔君尽归宗(上)
慕容纯转身,目光烁烁地看向李叔文:“李翰林这是要支持我呢,还是在与我讲条件?
今日之事,我认为李翰林做得极对,崔皋对大晟再有功,那也是他尽了臣子的本分,而不该成为他要挟朝廷的资本,想来,李翰林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才断然拒绝。
只是,你不能抓刘辟,甚至治罪。你现在做的是新政的大事,不宜多树敌,毕竟,惩治贪腐已经将你等推到了众多官员的对立面,再因藩镇的不妥处理而失去军队的支持,或是引发藩镇变乱,这都是得不偿失的。
再说那个太子之位,得与不得,我都是我,想做的不过是让大晟富强兴盛。
其实,我懂得李翰林的想法,不过是担心新政的结果,与自己的结果。”
李叔文挑眉,眼中却尽是认同。
“李翰林自诩商鞅,但我不是惠文君。”慕容纯微微一笑:“不过,李翰林与商鞅的差距,还是有的。”
说着,他便走到桌案前,提笔写下“令、户、儒”三个字,接着说:“李翰林要做的还很多,我就不打扰了,告辞。”
李叔文则是在书案前反复思量,正沉吟着,柳振阳与刘延锡走了进来。
“多谢老师提拔。”二人抱揖谢道。
常朝散去,吏部的任命便到了,柳振阳与刘延锡内心喜悦,磨拳霍霍,意欲大展身手的同时,亦是对朝中暗流有所担忧,便来到翰林院,听从李叔文的教诲。
李叔文将慕容纯写的三个字推给他们看。
“令?”柳振阳抬头看向李叔文:“说得可是令行禁止?”
李叔文点头,柳振阳亦是点头:“新政伊始,这令行禁止尤为重要,首重便是‘信’字。”
“不错!”李叔文捻着胡须:“令不过是法度,信才是力度。新政不过十日,颁布的诏令看似顺畅,且得民心,但如何执行、如何监督,才是最重要的。你们以为程实如何?”
柳振阳点头,刘延锡则道:“曾听闻此人嫉恶如仇、敢做敢言,确能胜任监督之职。”
他们的听闻不仅是吏部的评价,更多的是从陆子诺那里听来的,对此人便有不同程度的好感。
“这个‘户’字,应是税收与重视工商。”刘延锡虽被任命为工部的屯田员外郎,但对工商却是极为感兴趣的。尤其是陆子诺在阳翟县任职期间,开垦荒地,种植棉花、纺出棉布的事,对他震动很大,再加与张云城的接触中,更是感受到重视工商,将会给大晟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
“不错!如今官市刚刚废除,正是商家崛起之时,应是好好绸缪振兴之道”李叔文说着。
刘延锡想着今日应再与张云城见上一面才好。
李叔文点着这个“儒”字,却是犯了难。
“老师!这个,先帝已重新推崇儒家了。高宗、武后开始,大晟奉行道与佛,而渐渐忽视儒,从而失去了对百姓、甚至百官思想上的管理。先帝正是认清了这一点,便开始重视。”
“对!思想上的管理。”李叔文一点就通,没有这层管理,就缺失了信,就推行不了令,亦无法兴商!有了这点认知,他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对慕容纯便多了一分欣赏。
“老师!礼部正在拟定凶礼日期,主礼之人,我认为老师应当争取才是。”
李叔文略一沉吟,回道:“此次凶礼主礼之人,虽然尚未颁发明旨,可我却已经听说,陛下定了礼部侍郎窦烈,我如今在翰林院,若是出面插手礼部之事,有所不妥,而且以窦烈的性子,定是不从。”
柳振阳则微微摇头道:“老师,学生所担心的并非是老师插手礼部之事,别人怎么议论,而是……”
三人分别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出了对方眼底的隐隐担忧,窦烈的性子虽然刚愎自用,也以后还有修补的余地,可在凶礼之上,如果被他人插手乱了礼节,那才是大事。虽然舒王自陛下登基,一直安分守己,可实际上这暴风雨前的宁静,却更令几人担忧。
见李叔文略有所动摇,刘延锡道:“您毕竟曾是太子侍读,您说什么,想来陛下还是会听的,窦烈倒是没有什么不好,只是这样的大事,需要老师这样稳重的人出面主持啊。”
李叔文思索半晌,颔首道:“你们说得也有道理,此事尚需与李伾商量一番,至于到底结果如何,还是让陛下定夺罢。”
柳振阳与刘延锡点点头,三人又一同说了会儿话,暂且分别不提。
隔日圣旨颁发,由侍诏翰林李叔文主持先帝凶礼,虽然李叔文如今只是个翰林,但历朝的宰相都是翰林出身,且他力主新政,又是陛下眼前的红人,更曾是帝师,一时倒也没人提出反对意见,只是那窦烈面沉似水,却也暂时顾不得了。
陆子诺、柳振阳等人立在李叔文身侧,帮忙从旁协助,打点一二,陆子诺如今是从五品上中书省左司郎中,本就对礼部有管理职责,这样的事情便有不少需要亲力亲为,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生怕有一点不妥。
转眼就到了五月初五,一切准备妥当,吉时已到,陛下身边的大监王忠言上前一步,高声道:“出灵——”
陆子诺随着众多官员跪拜下去,她在高处,依然能远远看到先皇的梓宫。
引幡人在前,卤薄仪仗队在后,而后才是抬着梓宫的扛夫,在梓宫后面是全副武装的神策军。
队伍向前移动着,陆子诺等人起身,李叔文在前主持,她则与柳振阳留在队伍的末尾,皇亲国戚跟随,文武百官其后,车轿连绵不断。
寺庙的钟声发出沉重的哀泣,远远的穿过了整个京城,落进每个人的心底,陆子诺微微抬眼,看向远远在先皇梓宫后的那个小棺木,不由心头一痛,虽然对于四姐而言,能与陛下合葬,是莫大的殊荣,可对她而言,能见四姐活着,却比那份荣光要重要得多。
仪仗队要穿过内城,一直到早已选定在泾阳县的崇陵,周遭百姓早已避让进屋,连窗子都不曾打开分毫,只有引幡人的领跪声,与和尚尼姑呢喃的诵经声,一遍一遍回响在整个送行的路上……
第三三八章、乐中悲,泣祭昔君尽归宗(上)
慕容纯转身,目光烁烁地看向李叔文:“李翰林这是要支持我呢,还是在与我讲条件?
今日之事,我认为李翰林做得极对,崔皋对大晟再有功,那也是他尽了臣子的本分,而不该成为他要挟朝廷的资本,想来,李翰林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才断然拒绝。
只是,你不能抓刘辟,甚至治罪。你现在做的是新政的大事,不宜多树敌,毕竟,惩治贪腐已经将你等推到了众多官员的对立面,再因藩镇的不妥处理而失去军队的支持,或是引发藩镇变乱,这都是得不偿失的。
再说那个太子之位,得与不得,我都是我,想做的不过是让大晟富强兴盛。
其实,我懂得李翰林的想法,不过是担心新政的结果,与自己的结果。”
李叔文挑眉,眼中却尽是认同。
“李翰林自诩商鞅,但我不是惠文君。”慕容纯微微一笑:“不过,李翰林与商鞅的差距,还是有的。”
说着,他便走到桌案前,提笔写下“令、户、儒”三个字,接着说:“李翰林要做的还很多,我就不打扰了,告辞。”
李叔文则是在书案前反复思量,正沉吟着,柳振阳与刘延锡走了进来。
“多谢老师提拔。”二人抱揖谢道。
常朝散去,吏部的任命便到了,柳振阳与刘延锡内心喜悦,磨拳霍霍,意欲大展身手的同时,亦是对朝中暗流有所担忧,便来到翰林院,听从李叔文的教诲。
李叔文将慕容纯写的三个字推给他们看。
“令?”柳振阳抬头看向李叔文:“说得可是令行禁止?”
李叔文点头,柳振阳亦是点头:“新政伊始,这令行禁止尤为重要,首重便是‘信’字。”
“不错!”李叔文捻着胡须:“令不过是法度,信才是力度。新政不过十日,颁布的诏令看似顺畅,且得民心,但如何执行、如何监督,才是最重要的。你们以为程实如何?”
柳振阳点头,刘延锡则道:“曾听闻此人嫉恶如仇、敢做敢言,确能胜任监督之职。”
他们的听闻不仅是吏部的评价,更多的是从陆子诺那里听来的,对此人便有不同程度的好感。
“这个‘户’字,应是税收与重视工商。”刘延锡虽被任命为工部的屯田员外郎,但对工商却是极为感兴趣的。尤其是陆子诺在阳翟县任职期间,开垦荒地,种植棉花、纺出棉布的事,对他震动很大,再加与张云城的接触中,更是感受到重视工商,将会给大晟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
“不错!如今官市刚刚废除,正是商家崛起之时,应是好好绸缪振兴之道”李叔文说着。
刘延锡想着今日应再与张云城见上一面才好。
李叔文点着这个“儒”字,却是犯了难。
“老师!这个,先帝已重新推崇儒家了。高宗、武后开始,大晟奉行道与佛,而渐渐忽视儒,从而失去了对百姓、甚至百官思想上的管理。先帝正是认清了这一点,便开始重视。”
“对!思想上的管理。”李叔文一点就通,没有这层管理,就缺失了信,就推行不了令,亦无法兴商!有了这点认知,他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对慕容纯便多了一分欣赏。
“老师!礼部正在拟定凶礼日期,主礼之人,我认为老师应当争取才是。”
李叔文略一沉吟,回道:“此次凶礼主礼之人,虽然尚未颁发明旨,可我却已经听说,陛下定了礼部侍郎窦烈,我如今在翰林院,若是出面插手礼部之事,有所不妥,而且以窦烈的性子,定是不从。”
柳振阳则微微摇头道:“老师,学生所担心的并非是老师插手礼部之事,别人怎么议论,而是……”
三人分别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出了对方眼底的隐隐担忧,窦烈的性子虽然刚愎自用,也以后还有修补的余地,可在凶礼之上,如果被他人插手乱了礼节,那才是大事。虽然舒王自陛下登基,一直安分守己,可实际上这暴风雨前的宁静,却更令几人担忧。
见李叔文略有所动摇,刘延锡道:“您毕竟曾是太子侍读,您说什么,想来陛下还是会听的,窦烈倒是没有什么不好,只是这样的大事,需要老师这样稳重的人出面主持啊。”
李叔文思索半晌,颔首道:“你们说得也有道理,此事尚需与李伾商量一番,至于到底结果如何,还是让陛下定夺罢。”
柳振阳与刘延锡点点头,三人又一同说了会儿话,暂且分别不提。
隔日圣旨颁发,由侍诏翰林李叔文主持先帝凶礼,虽然李叔文如今只是个翰林,但历朝的宰相都是翰林出身,且他力主新政,又是陛下眼前的红人,更曾是帝师,一时倒也没人提出反对意见,只是那窦烈面沉似水,却也暂时顾不得了。
陆子诺、柳振阳等人立在李叔文身侧,帮忙从旁协助,打点一二,陆子诺如今是从五品上中书省左司郎中,本就对礼部有管理职责,这样的事情便有不少需要亲力亲为,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生怕有一点不妥。
转眼就到了五月初五,一切准备妥当,吉时已到,陛下身边的大监王忠言上前一步,高声道:“出灵——”
陆子诺随着众多官员跪拜下去,她在高处,依然能远远看到先皇的梓宫。
引幡人在前,卤薄仪仗队在后,而后才是抬着梓宫的扛夫,在梓宫后面是全副武装的神策军。
队伍向前移动着,陆子诺等人起身,李叔文在前主持,她则与柳振阳留在队伍的末尾,皇亲国戚跟随,文武百官其后,车轿连绵不断。
寺庙的钟声发出沉重的哀泣,远远的穿过了整个京城,落进每个人的心底,陆子诺微微抬眼,看向远远在先皇梓宫后的那个小棺木,不由心头一痛,虽然对于四姐而言,能与陛下合葬,是莫大的殊荣,可对她而言,能见四姐活着,却比那份荣光要重要得多。
仪仗队要穿过内城,一直到早已选定在泾阳县的崇陵,周遭百姓早已避让进屋,连窗子都不曾打开分毫,只有引幡人的领跪声,与和尚尼姑呢喃的诵经声,一遍一遍回响在整个送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