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应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民国之文豪崛起最新章节!
北平陆军监狱。
狱卒来到一间女监,敲着铁栏杆说:“于佩琛,你可以走了,有人保释你。”
于佩琛缓缓的吐了口气,对同监的女犯人说:“同志,保重!”
“保重!”那女犯人点头道。
狱卒不耐烦地催促:“快点,快点,再不走就别走了!”
于佩琛这才加快脚步,随狱卒去领回自己的财物。她被收缴的钢笔和几块大洋,已经消失不见,可能是被某个狱卒拿走,只剩下刚进监狱时的一身衣服。
快速换上自己的衣物,女犯人再次变成女学生。于佩琛心情茫然地走出监狱大门,她已经被北师大开除,以后不知该何去何从。
监狱门口站着两个中年男人,其中一个关切地问:“小于,他们没有为难你吧?”
“还好,谢谢张叔叔,”于佩琛点头微笑,又扭头看向另一个中年男人,喊道,“爸爸。”
于父脸色阴沉道:“让你老老实实的读书,偏要整天跟乱党混在一起,现在知道好歹了吧!要不是你爹有几分薄面,你现在都还关在里面出不来!”
姓张的中年男子劝道:“好了,于兄,没出大事就好,你就少说两句吧。”
于佩琛低头不说话,她看不起自己的父亲,更不可能听父亲的劝告。
于佩琛的祖父叫于式枚,同治年间的科举榜眼,出任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广东学台,相当于广东教育厅长,力主废科举、办学校,属于晚清时的洋务派,还给李鸿章当了十多年幕僚,最后官至吏部侍郎。
于佩琛的外公也是个名人,叫岑春煊。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唯一带着2000人前来救驾的岑春煊,其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四川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当时和袁世凯并称为“南岑北袁”。
如此显赫的家世,已经被于佩琛的父亲败光了。
直到现在为止,于佩琛的父亲都没有正当职业,整天想着如何变卖家产。
就在前几年,于家的房产、古董、字画被变卖殆尽,居然连于佩琛四姐妹的学费都无法筹措。于佩琛只好在北师大对门的厂甸摆摊,给人代写书信和对联,以此来维持自己和三个妹妹的学费。
这两年家里的生活愈发困难,于佩琛的母亲,被迫带着几个弟弟妹妹搬去上海的外公家,而于佩琛自己则住在北师大的学生宿舍。
如此不着调的父亲,于佩琛怎么可能听他的话?
这不,于父没说几句,就潇洒地准备走人:“既然你没事,那为父就先走了,朋友还带着我打麻将呢。”
于佩琛翻了翻白眼,懒得说话。
等于父离开,姓张的中年掏出十几块大洋说:“小于,这些钱你拿着,先找个地方住下。被北师大开除了不要紧,明年重新考个好大学。”
“张叔叔,我不想读书了,我要工作。”于佩琛目光坚定道,她已经读了三年大学,实在不愿再重新来过。
中年人想了想,说道:“我跟《大公报》的胡政之有些交情,不如你去天津工作吧。”
于佩琛点头道:“谢谢张叔叔,我父亲那边,就拜托你了。”
中年人苦笑道:“老大人对我有恩,你就算不说,我也会帮忙的,总不可能看着你爸饿死。”
当天下午,于佩琛就买了前往天津的火车票,准备前往《大公报》做编辑。她虽然还没大学毕业,但自身能力非常优秀,甚至被选为学生代表出席太平洋学术会议。
火车之上,于佩琛精神恍惚地坐下,只听身边的几个乘客说道——
“周先生的小说真是绝了,又是一本惊世大作!”
“可不是?才连载2万多字,就已经勾画出乱世百态。”
“上次《泰坦尼克号》出版的时候,还有人说周先生江郎才尽,只会写一些情情爱爱的消遣小说,这下他们该闭嘴了吧。”
“不止是小说,那本《非攻》杂志才编得好。若不是看了这本杂志,我都不知道东北还有那么多的无名抗日英雄。”
“是啊,你们看看这篇文章!2月8号,陈东山、张禹亭和刘万奎三位英雄,率领2100多名义勇军,接连攻克日寇占领的密山县城和平阳镇,并多次击退日伪军的进攻。还有3月1号,高玉山英雄率领3000救国军战事,攻克虎林县城。5月25号,高玉山又率部攻占饶河县城,把虎林、饶河、抚远三县连成一片。听说虎林县现在都被高玉山英雄占着,四个月内击退日伪军的十多次进攻,日本鬼子正在调集关东军主力。”
“高玉山真是好汉子!率领义军收复并坚守虎林县城4个多月,这得多艰难啊。现在关东军主力都被调去攻打他,恐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只要人人都站出来反抗,肯定能把鬼子赶出中国!”
“……”
于佩琛被他们的谈话内容所吸引,忍不住问道:“你们在说什么杂志?”
“《非攻》啊,周先生亲自创办的抗日杂志!”一个乘客拿起手中的《非攻》说道。
于佩琛问道:“我可以借来看看吗?”
那乘客笑道:“拿去看吧,反正我已经看完了,不过下车之前记得还给我。”
“谢谢。”于佩琛连忙接过。
这本杂志的封面是深红色的,红得发黑,犹如渐渐凝固的鲜血。封面右上角是两个小篆字体的“非攻”,旁边写着两行小字:“和平无法靠施舍获得,和平应该由我们主动争取。”
于佩琛翻开扉页,等她读完周赫煊亲自写的卷首语,终于完全明白这本杂志的宗旨。
正文内容的第一部分是国际时政,详细描述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以及年初柏林的十万人反纳粹游行活动,还有震惊世界的德国国会纵火案。接着周赫煊亲自撰写评论,预测希特勒的国内国际政策,并指出希特勒的法西斯扩张野心。
第二部分是日本国情介绍,这些内容都是在日留学生提供的。详细描述了日本遭受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出现大量的“无少女村”,而日本整个社会都在叫嚣侵略中国。
第三部分就是东北的情况,既描述了东北人民的惨状,也报道了东北抗日武装的英勇事迹,同时揭露关东军和伪满政府的残酷统治。比如29军大刀队给日军造成巨大伤亡后,日军立即在喜峰口附近制造大屠杀,肆意杀戮周边村镇的老百姓。
第四部分是理论时评,周赫煊详细介绍了法西斯、纳粹和军国主义等名词,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指出法西斯对全世界的威胁。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文学版块了,除了周赫煊的《黑土》以外,还有三个短篇故事,都是描写东北人民的现实惨状。
于佩琛还没来得及把杂志看完,火车便已经到了天津。她下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把《非攻》买来,蹲在路边上认认真真阅读全本杂志。
“这本杂志太好了!”于佩琛激动地想。
她本来对欧洲和日本的情况毫无所知,但看完杂志后,对世界局势的认知一下子清晰起来。特别是东北那边,原来一直有着无数的民间抗日英雄,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抵抗。
还有日本,这个所谓的远东列强,其国内人民的生活居然如此水深火热。他们为了解决经济危机,所以才迫不及待地侵略中国,想要吸中国人民的血来走出困境。
这是一本让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杂志!
于佩琛小心翼翼地把杂志收好,走着走着又拿出来翻开,一边走路一边重新阅读《黑土》。她特别喜欢这部小说,那种对现实和人性的刻画,让她感到不寒而栗,但同时又异常愤慨。
带着叔叔的亲笔信,于佩琛来到《大公报》的报馆总部。她走进报社大楼里面,突然看到两个门牌,一个门牌写着“《大众》副刊编辑部”,另一个门牌写着“《非攻》杂志编辑部”。
原本想要应聘《大公报》编辑的于佩琛,突然转身走进《非攻》杂志编辑部,问道:“你们这里还需要编辑吗?”
北平陆军监狱。
狱卒来到一间女监,敲着铁栏杆说:“于佩琛,你可以走了,有人保释你。”
于佩琛缓缓的吐了口气,对同监的女犯人说:“同志,保重!”
“保重!”那女犯人点头道。
狱卒不耐烦地催促:“快点,快点,再不走就别走了!”
于佩琛这才加快脚步,随狱卒去领回自己的财物。她被收缴的钢笔和几块大洋,已经消失不见,可能是被某个狱卒拿走,只剩下刚进监狱时的一身衣服。
快速换上自己的衣物,女犯人再次变成女学生。于佩琛心情茫然地走出监狱大门,她已经被北师大开除,以后不知该何去何从。
监狱门口站着两个中年男人,其中一个关切地问:“小于,他们没有为难你吧?”
“还好,谢谢张叔叔,”于佩琛点头微笑,又扭头看向另一个中年男人,喊道,“爸爸。”
于父脸色阴沉道:“让你老老实实的读书,偏要整天跟乱党混在一起,现在知道好歹了吧!要不是你爹有几分薄面,你现在都还关在里面出不来!”
姓张的中年男子劝道:“好了,于兄,没出大事就好,你就少说两句吧。”
于佩琛低头不说话,她看不起自己的父亲,更不可能听父亲的劝告。
于佩琛的祖父叫于式枚,同治年间的科举榜眼,出任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广东学台,相当于广东教育厅长,力主废科举、办学校,属于晚清时的洋务派,还给李鸿章当了十多年幕僚,最后官至吏部侍郎。
于佩琛的外公也是个名人,叫岑春煊。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唯一带着2000人前来救驾的岑春煊,其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四川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当时和袁世凯并称为“南岑北袁”。
如此显赫的家世,已经被于佩琛的父亲败光了。
直到现在为止,于佩琛的父亲都没有正当职业,整天想着如何变卖家产。
就在前几年,于家的房产、古董、字画被变卖殆尽,居然连于佩琛四姐妹的学费都无法筹措。于佩琛只好在北师大对门的厂甸摆摊,给人代写书信和对联,以此来维持自己和三个妹妹的学费。
这两年家里的生活愈发困难,于佩琛的母亲,被迫带着几个弟弟妹妹搬去上海的外公家,而于佩琛自己则住在北师大的学生宿舍。
如此不着调的父亲,于佩琛怎么可能听他的话?
这不,于父没说几句,就潇洒地准备走人:“既然你没事,那为父就先走了,朋友还带着我打麻将呢。”
于佩琛翻了翻白眼,懒得说话。
等于父离开,姓张的中年掏出十几块大洋说:“小于,这些钱你拿着,先找个地方住下。被北师大开除了不要紧,明年重新考个好大学。”
“张叔叔,我不想读书了,我要工作。”于佩琛目光坚定道,她已经读了三年大学,实在不愿再重新来过。
中年人想了想,说道:“我跟《大公报》的胡政之有些交情,不如你去天津工作吧。”
于佩琛点头道:“谢谢张叔叔,我父亲那边,就拜托你了。”
中年人苦笑道:“老大人对我有恩,你就算不说,我也会帮忙的,总不可能看着你爸饿死。”
当天下午,于佩琛就买了前往天津的火车票,准备前往《大公报》做编辑。她虽然还没大学毕业,但自身能力非常优秀,甚至被选为学生代表出席太平洋学术会议。
火车之上,于佩琛精神恍惚地坐下,只听身边的几个乘客说道——
“周先生的小说真是绝了,又是一本惊世大作!”
“可不是?才连载2万多字,就已经勾画出乱世百态。”
“上次《泰坦尼克号》出版的时候,还有人说周先生江郎才尽,只会写一些情情爱爱的消遣小说,这下他们该闭嘴了吧。”
“不止是小说,那本《非攻》杂志才编得好。若不是看了这本杂志,我都不知道东北还有那么多的无名抗日英雄。”
“是啊,你们看看这篇文章!2月8号,陈东山、张禹亭和刘万奎三位英雄,率领2100多名义勇军,接连攻克日寇占领的密山县城和平阳镇,并多次击退日伪军的进攻。还有3月1号,高玉山英雄率领3000救国军战事,攻克虎林县城。5月25号,高玉山又率部攻占饶河县城,把虎林、饶河、抚远三县连成一片。听说虎林县现在都被高玉山英雄占着,四个月内击退日伪军的十多次进攻,日本鬼子正在调集关东军主力。”
“高玉山真是好汉子!率领义军收复并坚守虎林县城4个多月,这得多艰难啊。现在关东军主力都被调去攻打他,恐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只要人人都站出来反抗,肯定能把鬼子赶出中国!”
“……”
于佩琛被他们的谈话内容所吸引,忍不住问道:“你们在说什么杂志?”
“《非攻》啊,周先生亲自创办的抗日杂志!”一个乘客拿起手中的《非攻》说道。
于佩琛问道:“我可以借来看看吗?”
那乘客笑道:“拿去看吧,反正我已经看完了,不过下车之前记得还给我。”
“谢谢。”于佩琛连忙接过。
这本杂志的封面是深红色的,红得发黑,犹如渐渐凝固的鲜血。封面右上角是两个小篆字体的“非攻”,旁边写着两行小字:“和平无法靠施舍获得,和平应该由我们主动争取。”
于佩琛翻开扉页,等她读完周赫煊亲自写的卷首语,终于完全明白这本杂志的宗旨。
正文内容的第一部分是国际时政,详细描述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以及年初柏林的十万人反纳粹游行活动,还有震惊世界的德国国会纵火案。接着周赫煊亲自撰写评论,预测希特勒的国内国际政策,并指出希特勒的法西斯扩张野心。
第二部分是日本国情介绍,这些内容都是在日留学生提供的。详细描述了日本遭受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出现大量的“无少女村”,而日本整个社会都在叫嚣侵略中国。
第三部分就是东北的情况,既描述了东北人民的惨状,也报道了东北抗日武装的英勇事迹,同时揭露关东军和伪满政府的残酷统治。比如29军大刀队给日军造成巨大伤亡后,日军立即在喜峰口附近制造大屠杀,肆意杀戮周边村镇的老百姓。
第四部分是理论时评,周赫煊详细介绍了法西斯、纳粹和军国主义等名词,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指出法西斯对全世界的威胁。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文学版块了,除了周赫煊的《黑土》以外,还有三个短篇故事,都是描写东北人民的现实惨状。
于佩琛还没来得及把杂志看完,火车便已经到了天津。她下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把《非攻》买来,蹲在路边上认认真真阅读全本杂志。
“这本杂志太好了!”于佩琛激动地想。
她本来对欧洲和日本的情况毫无所知,但看完杂志后,对世界局势的认知一下子清晰起来。特别是东北那边,原来一直有着无数的民间抗日英雄,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抵抗。
还有日本,这个所谓的远东列强,其国内人民的生活居然如此水深火热。他们为了解决经济危机,所以才迫不及待地侵略中国,想要吸中国人民的血来走出困境。
这是一本让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杂志!
于佩琛小心翼翼地把杂志收好,走着走着又拿出来翻开,一边走路一边重新阅读《黑土》。她特别喜欢这部小说,那种对现实和人性的刻画,让她感到不寒而栗,但同时又异常愤慨。
带着叔叔的亲笔信,于佩琛来到《大公报》的报馆总部。她走进报社大楼里面,突然看到两个门牌,一个门牌写着“《大众》副刊编辑部”,另一个门牌写着“《非攻》杂志编辑部”。
原本想要应聘《大公报》编辑的于佩琛,突然转身走进《非攻》杂志编辑部,问道:“你们这里还需要编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