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强项令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银狐、续南明
武林小说网 www.wltxt.com,最快更新盛唐风月最新章节!
租庸调制在大唐建国之初被称为善政,是因为每户每年只要交纳粟二石为租,绢二丈绵三两为调,服役二十日为庸。然而,这是以每丁在成丁之日起授田百亩这样的均田制为基础的,却与财产多寡无关。随着均田制的败坏,百姓成丁时几乎无田可授,而租庸调却依旧收取,更雪上加霜的是,在租庸调之外收取的尚有地税和户税,而逃役者则是借着纳资课免役的机会,大肆舞弊,以至于天下逃户渐多。
但各州县的官吏为了避免逃户日多而受责,往往隐瞒不报,而照旧以从前的数额征收租庸调和户税地税,把逃人的份额均摊到其余丁口身上,以至于不断逼迫更多的人出逃,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是宇文融提出的括田括户,深得天子之心的最大原因。
所以,成都四大家并不是真的反感客户,他们全都是在成都四境拥田上万亩的豪强,大量客户人口的涌入,给他们带来了更多低廉的佃户,数不尽的佣工,反而那些随着上任官员迁过来的衣冠户方才是他们真正提防警惕的对象。此外,就是那些所营田地已经有了相当规模,而且所值不菲引得他们觊觎的客户。
于是,在数日前和其他三家家主联袂拜见过了杜士仪,出来却遇见了杨銛和鲜于仲通两人后,李天络立时授意家中人,将一道状纸送去了成都县廨,却是状告本县新登籍客户彭海、孙年、周甲等十三家,占去了自家山地八百亩。
状纸到了县廨,县丞于陵则有心看笑话,立时装病不出。而同样进士出身的县尉王铭亦是耿耿于怀被宇文融那般折辱,借着崴了脚躲清静,而主簿桂无咎和县尉武志明就算真想避开这难题,却已经来不及了。
总不成杜士仪新官上任尚不到半个月,所有属官就一起撂挑子?
于是,两人不得不硬着头皮听候杜士仪分派,又是调取之前括户时搜录出来的逃户名册,又是去翻那不知道多少年前的田亩籍册,忙了个脚不沾地。
当这么一件案子在成都街头巷尾一时热议了许久之后,成都县廨门口便张贴出了一张布告。布告的意思却是直白简单,中心意思只有一个——杜明府告四境百姓,蜀郡李氏与客户若干争地之案,三日后于所争田亩东草亭开审,有意者届时可到场旁听。
“不在县廨审案子?这可是天大的新鲜事,到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去看热闹!”
“这有什么新鲜的。听说杜明府当初在长安当官的时候,曾经审过蓝田县主家奴欺压百姓的案子,那会儿也是遴选人去旁听的。”
“咦?大兄这消息如此灵通?最终结果如何?”
“嘿,那些欺压良善的豪奴全都被整治得灰头土脸,听说就连蓝田县主也遭了申斥!后来长安不是还有人逆谋作乱吗?听说陛下派过去的钦差抓了好多人,结果也是杜明府出面安抚,最终只杀了首恶,其他人大多得了宽免。杜明府可是心地良善的好官!”
而同样感到措手不及的还有李天络。杜士仪他固然只打过一次交道,可此人名声在外,他怎么也不至于寄希望于对方会偏袒自己,更何况他又不是临阵倒戈的崔澹,根本还不曾应允过对方兴修水利的提议。倘若不是听说那些穷泥腿子得知本县新县令是大名鼎鼎的杜十九郎,有心联合在一起上衙门告状,他才不会先下手为强。再者,若不能趁着杜士仪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的时候,再拖下去不知道会惹出什么麻烦!
“来人,吩咐下去,给我看住那几个泥腿子,尤其不能让他们接近县廨,闹出什么幺蛾子!”
“家翁放心,县廨重地,哪里是他们能靠近的?不说别的,杜明府新官上任,县廨中或看热闹或不服的大有人在,否则也不会于少府和王少府这么凑巧,一块儿病了。”
听到从者这有意讨巧的回答,李天络不禁微笑了起来。杜士仪在京城长安固然名声赫赫,但下有家族助益,上有源乾曜宋璟这样的宰相高官帮衬,故而方才有那样的声势,如今到成都却是人生地不熟,倘若还想一味如从前那般强项,他可不是全无准备的人!任你强项,也得趴着!
想到这里,他便吩咐道:“你去吴家和罗家送帖子,就说我请他们有要事相商!”
这边厢李天络差人去请吴家和罗家的家主,却有意撂下了崔澹,可那边厢被人丢在一侧的崔澹却也不是没脑子的。那天旗帜鲜明地表态之后,眼见得这桩案子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他打点了好几天后,这一天便又带着嫡长孙崔颌到县廨求见。
让他大为欣喜振奋的是,杜士仪并没有在此前那二堂见他,引路的从者竟是直接把他带到了书斋前。静候片刻进门之际,他快速瞟了一眼屋内陈设,却只见和前任县令郑法陵在时完全不同了。
那会儿的书斋是样样考究什么都精细,透出了一股世家子弟的豪奢,可眼下却是简朴无华,就连杜士仪案头的笔筒笔架,也全都是竹制,四面卷缸也都是不见任何花纹的白瓷,乍一看去素净得不像话。此时此刻,不但他看得有些出神,他身后的崔颌也大为好奇讶异。
即便县廨并非私宅,可自家书斋里头也挂着好几幅祖父搜罗来的名家字画,陈设更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杜士仪分明富贵双全,为何竟反其道而行之?
杜士仪不说,他们自然谁也不敢多问,行礼落座之后,崔澹便赔笑说道:“杜明府此前所言围堰引渠之事,老朽回去之后又思量了好几日,实在是惭愧从前的鼠目寸光。如此功在千秋的好事,老朽在这成都之内也算有头有脸,怎能落于人后?老朽决定纳资一千贯!”
“崔翁果然古道热肠!既如此,我替成都县所辖百姓,谢过你这急公好义!”杜士仪听到崔澹咬牙切齿地吐出这一千贯,不禁为之莞尔。一千贯便是一百万钱,已经算得上很不少了。而崔澹带着长孙前来,其用意也昭然若揭,他微微颔首后便端详着这十七八岁的少年郎,因笑道,“这便是令长孙?”
“是。他自幼读书,不但用功,天资也不错,如今经史粗通,诗赋亦尚可,我平日往各处见人,多数都会带着他,也想长长见识。”
这简直是胡诌了,他什么时候老是跟着祖父出来见客?
崔颌简直哭笑不得,可在祖父回过头来看他时那严厉目光的注视下,他不得不带着几许郁闷说道:“小子固然粗通经史,尤其是春秋三传最为熟稔,诗赋二者之中,试赋也不甚精到。”
见长孙竟没有说出求指点这最要紧的话来,崔澹顿时为之大急。可就在他恼得无以复加时,却只听杜士仪轻轻咳嗽了一声,随即便问出了一个让他提心吊胆的问题来:“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此出自春秋何书,何年?”
崔颌不假思索地答道:“出自传十八,桓公十八年。周公欲弑庄王而立王子克,由是辛伯有如此之谏。”
尽管杜士仪这次只是简单的考记忆,但自己随口一问崔颌就能立时答上来,所言春秋三传最为熟稔显然不止是说说而已。因而,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随机抽了另外五六条,见崔颌大多都是张口就答,唯有一条出自犄角旮旯的沉思了一会儿,最终也还答了上来。
他一时兴起,索性又考了《尚书》和《礼记》之中的经义求解,最后便抚掌赞道:“好,果然如你所言对春秋三传最为熟稔,不过这已经不算粗通经史,而是颇通经史了!至于诗赋,眼下我也不考了。崔翁有长孙好学上进若此,不可小觑!”
能把几十万字的春秋三传都背下来,当初崔俭玄也是接连丧了祖母和父亲之后发愤图强方才能够如此,这崔颌怎能不是好学之人?
长孙被杜士仪如此称赞,崔澹一时兴奋得满脸放光,花白的胡子一颤一颤,还是崔颌本人更把持得住,只是恭恭敬敬躬身连道不敢。而等到他再试探长孙是否能入县学之事,让他更加如释重负的是,杜士仪竟是一口答允了下来。
“以他如此资质,届时自然在优选之列。”
崔澹今日前来,本待想倘若杜士仪难以打动,就在那捐资一千贯之外,再把李天络的消息卖个几条出去,可谁曾想杜士仪竟好似真的对自己的孙儿起了爱才之心。
如此一来,他想到那三家的家主近些日子频频碰头,只撇开自己,索性把他们卖得更彻底一些,小心翼翼把出门时得知李天络请了罗家吴家二家家主的事给说了,他方才满脸殷勤地继续说道:“李天络所告的这八百亩田,不瞒明公说,我是最清楚底细的,这根本不是李家的地……”
在一旁看着祖父对杜士仪仔仔细细解说了事情原委,崔颌趁着没人注意自己,忍不住好奇地打量起了四壁书架上的那些书。那些在成都不过才推行了一两年的线装书,这里一部一部有很多,反而卷缸只有两个,而书架上本该堆得高高的卷轴,却也很少见,果然如此传闻一般,那线装书就是这位杜十九郎率先推行的。就当他走神走到九霄云外的时候,他突然听到祖父呼了一声大郎。
“大郎,该告辞了!”嗔怒地瞪了一眼竟然走神的长孙,崔澹便连忙起身告辞。可等到出了县廨,他便立刻收回了那张板起的面孔,笑得脸上皱纹仿佛都抚平了,“真没想到,杜明府竟然会亲自考较了你这许久,还赞你好学上进!你好好读书,将来若能进士及第,崔家门楣也不至于如眼下这般黯淡!”
租庸调制在大唐建国之初被称为善政,是因为每户每年只要交纳粟二石为租,绢二丈绵三两为调,服役二十日为庸。然而,这是以每丁在成丁之日起授田百亩这样的均田制为基础的,却与财产多寡无关。随着均田制的败坏,百姓成丁时几乎无田可授,而租庸调却依旧收取,更雪上加霜的是,在租庸调之外收取的尚有地税和户税,而逃役者则是借着纳资课免役的机会,大肆舞弊,以至于天下逃户渐多。
但各州县的官吏为了避免逃户日多而受责,往往隐瞒不报,而照旧以从前的数额征收租庸调和户税地税,把逃人的份额均摊到其余丁口身上,以至于不断逼迫更多的人出逃,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是宇文融提出的括田括户,深得天子之心的最大原因。
所以,成都四大家并不是真的反感客户,他们全都是在成都四境拥田上万亩的豪强,大量客户人口的涌入,给他们带来了更多低廉的佃户,数不尽的佣工,反而那些随着上任官员迁过来的衣冠户方才是他们真正提防警惕的对象。此外,就是那些所营田地已经有了相当规模,而且所值不菲引得他们觊觎的客户。
于是,在数日前和其他三家家主联袂拜见过了杜士仪,出来却遇见了杨銛和鲜于仲通两人后,李天络立时授意家中人,将一道状纸送去了成都县廨,却是状告本县新登籍客户彭海、孙年、周甲等十三家,占去了自家山地八百亩。
状纸到了县廨,县丞于陵则有心看笑话,立时装病不出。而同样进士出身的县尉王铭亦是耿耿于怀被宇文融那般折辱,借着崴了脚躲清静,而主簿桂无咎和县尉武志明就算真想避开这难题,却已经来不及了。
总不成杜士仪新官上任尚不到半个月,所有属官就一起撂挑子?
于是,两人不得不硬着头皮听候杜士仪分派,又是调取之前括户时搜录出来的逃户名册,又是去翻那不知道多少年前的田亩籍册,忙了个脚不沾地。
当这么一件案子在成都街头巷尾一时热议了许久之后,成都县廨门口便张贴出了一张布告。布告的意思却是直白简单,中心意思只有一个——杜明府告四境百姓,蜀郡李氏与客户若干争地之案,三日后于所争田亩东草亭开审,有意者届时可到场旁听。
“不在县廨审案子?这可是天大的新鲜事,到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去看热闹!”
“这有什么新鲜的。听说杜明府当初在长安当官的时候,曾经审过蓝田县主家奴欺压百姓的案子,那会儿也是遴选人去旁听的。”
“咦?大兄这消息如此灵通?最终结果如何?”
“嘿,那些欺压良善的豪奴全都被整治得灰头土脸,听说就连蓝田县主也遭了申斥!后来长安不是还有人逆谋作乱吗?听说陛下派过去的钦差抓了好多人,结果也是杜明府出面安抚,最终只杀了首恶,其他人大多得了宽免。杜明府可是心地良善的好官!”
而同样感到措手不及的还有李天络。杜士仪他固然只打过一次交道,可此人名声在外,他怎么也不至于寄希望于对方会偏袒自己,更何况他又不是临阵倒戈的崔澹,根本还不曾应允过对方兴修水利的提议。倘若不是听说那些穷泥腿子得知本县新县令是大名鼎鼎的杜十九郎,有心联合在一起上衙门告状,他才不会先下手为强。再者,若不能趁着杜士仪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的时候,再拖下去不知道会惹出什么麻烦!
“来人,吩咐下去,给我看住那几个泥腿子,尤其不能让他们接近县廨,闹出什么幺蛾子!”
“家翁放心,县廨重地,哪里是他们能靠近的?不说别的,杜明府新官上任,县廨中或看热闹或不服的大有人在,否则也不会于少府和王少府这么凑巧,一块儿病了。”
听到从者这有意讨巧的回答,李天络不禁微笑了起来。杜士仪在京城长安固然名声赫赫,但下有家族助益,上有源乾曜宋璟这样的宰相高官帮衬,故而方才有那样的声势,如今到成都却是人生地不熟,倘若还想一味如从前那般强项,他可不是全无准备的人!任你强项,也得趴着!
想到这里,他便吩咐道:“你去吴家和罗家送帖子,就说我请他们有要事相商!”
这边厢李天络差人去请吴家和罗家的家主,却有意撂下了崔澹,可那边厢被人丢在一侧的崔澹却也不是没脑子的。那天旗帜鲜明地表态之后,眼见得这桩案子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他打点了好几天后,这一天便又带着嫡长孙崔颌到县廨求见。
让他大为欣喜振奋的是,杜士仪并没有在此前那二堂见他,引路的从者竟是直接把他带到了书斋前。静候片刻进门之际,他快速瞟了一眼屋内陈设,却只见和前任县令郑法陵在时完全不同了。
那会儿的书斋是样样考究什么都精细,透出了一股世家子弟的豪奢,可眼下却是简朴无华,就连杜士仪案头的笔筒笔架,也全都是竹制,四面卷缸也都是不见任何花纹的白瓷,乍一看去素净得不像话。此时此刻,不但他看得有些出神,他身后的崔颌也大为好奇讶异。
即便县廨并非私宅,可自家书斋里头也挂着好几幅祖父搜罗来的名家字画,陈设更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杜士仪分明富贵双全,为何竟反其道而行之?
杜士仪不说,他们自然谁也不敢多问,行礼落座之后,崔澹便赔笑说道:“杜明府此前所言围堰引渠之事,老朽回去之后又思量了好几日,实在是惭愧从前的鼠目寸光。如此功在千秋的好事,老朽在这成都之内也算有头有脸,怎能落于人后?老朽决定纳资一千贯!”
“崔翁果然古道热肠!既如此,我替成都县所辖百姓,谢过你这急公好义!”杜士仪听到崔澹咬牙切齿地吐出这一千贯,不禁为之莞尔。一千贯便是一百万钱,已经算得上很不少了。而崔澹带着长孙前来,其用意也昭然若揭,他微微颔首后便端详着这十七八岁的少年郎,因笑道,“这便是令长孙?”
“是。他自幼读书,不但用功,天资也不错,如今经史粗通,诗赋亦尚可,我平日往各处见人,多数都会带着他,也想长长见识。”
这简直是胡诌了,他什么时候老是跟着祖父出来见客?
崔颌简直哭笑不得,可在祖父回过头来看他时那严厉目光的注视下,他不得不带着几许郁闷说道:“小子固然粗通经史,尤其是春秋三传最为熟稔,诗赋二者之中,试赋也不甚精到。”
见长孙竟没有说出求指点这最要紧的话来,崔澹顿时为之大急。可就在他恼得无以复加时,却只听杜士仪轻轻咳嗽了一声,随即便问出了一个让他提心吊胆的问题来:“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此出自春秋何书,何年?”
崔颌不假思索地答道:“出自传十八,桓公十八年。周公欲弑庄王而立王子克,由是辛伯有如此之谏。”
尽管杜士仪这次只是简单的考记忆,但自己随口一问崔颌就能立时答上来,所言春秋三传最为熟稔显然不止是说说而已。因而,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随机抽了另外五六条,见崔颌大多都是张口就答,唯有一条出自犄角旮旯的沉思了一会儿,最终也还答了上来。
他一时兴起,索性又考了《尚书》和《礼记》之中的经义求解,最后便抚掌赞道:“好,果然如你所言对春秋三传最为熟稔,不过这已经不算粗通经史,而是颇通经史了!至于诗赋,眼下我也不考了。崔翁有长孙好学上进若此,不可小觑!”
能把几十万字的春秋三传都背下来,当初崔俭玄也是接连丧了祖母和父亲之后发愤图强方才能够如此,这崔颌怎能不是好学之人?
长孙被杜士仪如此称赞,崔澹一时兴奋得满脸放光,花白的胡子一颤一颤,还是崔颌本人更把持得住,只是恭恭敬敬躬身连道不敢。而等到他再试探长孙是否能入县学之事,让他更加如释重负的是,杜士仪竟是一口答允了下来。
“以他如此资质,届时自然在优选之列。”
崔澹今日前来,本待想倘若杜士仪难以打动,就在那捐资一千贯之外,再把李天络的消息卖个几条出去,可谁曾想杜士仪竟好似真的对自己的孙儿起了爱才之心。
如此一来,他想到那三家的家主近些日子频频碰头,只撇开自己,索性把他们卖得更彻底一些,小心翼翼把出门时得知李天络请了罗家吴家二家家主的事给说了,他方才满脸殷勤地继续说道:“李天络所告的这八百亩田,不瞒明公说,我是最清楚底细的,这根本不是李家的地……”
在一旁看着祖父对杜士仪仔仔细细解说了事情原委,崔颌趁着没人注意自己,忍不住好奇地打量起了四壁书架上的那些书。那些在成都不过才推行了一两年的线装书,这里一部一部有很多,反而卷缸只有两个,而书架上本该堆得高高的卷轴,却也很少见,果然如此传闻一般,那线装书就是这位杜十九郎率先推行的。就当他走神走到九霄云外的时候,他突然听到祖父呼了一声大郎。
“大郎,该告辞了!”嗔怒地瞪了一眼竟然走神的长孙,崔澹便连忙起身告辞。可等到出了县廨,他便立刻收回了那张板起的面孔,笑得脸上皱纹仿佛都抚平了,“真没想到,杜明府竟然会亲自考较了你这许久,还赞你好学上进!你好好读书,将来若能进士及第,崔家门楣也不至于如眼下这般黯淡!”